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白话《大念住经》▪P3

  ..续本文上一页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38)比丘清楚了知鼻根,清楚了知香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39)比丘清楚了知舌根,清楚了知味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40)比丘清楚了知身根,清楚了知触尘,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41)比丘清楚了知意根,清楚了知法,以及清楚了知依此二者所产生的束缚。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束缚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束缚去除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束缚,未来不再生起。

  (42)於是他就内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就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同时就内在、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因此,他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的现象,他观察诸法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诸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六内处和六外处观察诸法。

  D.观七菩提分

  (43)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有念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念菩提分」;当比丘没有念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念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念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念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4)比丘有择法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择法菩提分」;当比丘没有择法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择法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择法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择法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5)比丘有精进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精进菩提分」;当比丘没有精进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精进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精进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精进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6)比丘有喜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喜菩提分」;当比丘没有喜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喜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喜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喜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7)比丘有轻安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轻安菩提分」;当比丘没有轻安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轻安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轻安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轻安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8)比丘有定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定菩提分」;当比丘没有定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定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定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定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49)比丘有行舍菩提分时,他清楚了知:「我有行舍菩提分」;当比丘没有行舍菩提分时,清楚了知:「我没有行舍菩提分。」他清楚了知,未生的行舍菩提分生起了;他清楚了知,现在已生的行舍菩提分,增长圆满了。

  (50)於是他就内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就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同时就内在、外在的诸法观察诸法。因此,他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的现象,他观察诸法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观察诸法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法!」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七菩提分观察诸法。

  E、观四圣谛

  (51)又,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就四圣谛观察诸法。比丘们!比丘如何就诸法观察诸法,亦即如何就四圣谛观察诸法呢?比丘们!比丘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集」;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苦之灭」;他如实地清楚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苦圣谛的解释

  (52)又,比丘们!什麽是苦圣谛呢?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愁、叹、苦、忧、恼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53)又,比丘们!什麽是生?如果有所谓的生,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们的受生、形成、出生、显现诸蕴、获得内外处,比丘们!这就叫作生。

  (54)又,比丘们!什麽是老?如果有所谓的老,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们的衰弱、老朽、牙齿脱落、头发灰白、皮肤松皱、寿命将尽、机能退化,比丘们!这就是老。

  (55)又,比丘们!什麽是死?如果有所谓的死,对一切众生而言,在各类的众生中,他们的崩溃、散灭、命终、死亡、寿命结束、五蕴离析、身体弃舍、生命灭绝,比丘们!这就是死。

  (56)又,比丘们!什麽是愁?凡是有人不论何时,受到损失或不幸之事的影响,生起这些痛苦的心态:忧愁、哀愁、愁苦、深忧及深愁这些痛苦的心态,比丘们!这就是愁。

  (57)又,比丘们!什麽是叹?凡是有人不论何时,受到损失或不幸之事的影响,生起哭号、哭泣、叹息、以及哀号、哀叹的状态,比丘们!这就是叹。

  (58)又,比丘们!什麽是苦?比丘们!由於身体的接触而生起身体上任何的苦楚、不适、不愉快的感受,比丘们!这就是苦。

  (59)又,比丘们!什麽是忧?比丘们!心理上任何的苦楚、不适或由心理接触而生起任何痛苦、不愉快的感受,比丘们!这就是忧。

  (60)又,比丘们!什麽是恼?凡是有人不论何时,受到损失或不幸之事的影响,产生恼乱、苦恼、忧恼、燥恼这些心态,比丘们!这就是恼。

  (61)又,比丘们!什麽是怨憎会苦?凡是有人不论何时、何处遇到不愉快、不喜欢的色、声、香、味、触、法,或时时处处遇到不幸、伤害、困难、不安,如果交往、相遇、接触、结合,比丘们!这就叫怨憎会苦。

  (62)又,比丘们!什麽是爱别离苦?凡是有人不论何时、何处与所感兴趣、所喜欢、所爱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尘境分离,对那些期望他幸运、富裕、舒适或安全的人,如父母、兄弟姊妹、朋友同事、亲戚等,与他们分离,不能相见、亲近、结合,比丘们,这就叫爱别离苦。

  (63)又,比丘们!什麽是求不得苦?比丘们!对众生而言,他们是受生支配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但愿我们不受生的支配!但愿我们不再轮回转生!」但这并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这就是求不得苦。

  (64)比丘们!什麽是求不得苦?比丘们!对众生而言,他们是受老支配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但愿我们不受老的支配!但愿我们不受老的支配!」但这并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这就是求不得苦。

  (65)比丘们!什麽是求不得苦?比丘们!受病支配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但愿我们不受病的支配!但愿我们没有病苦!」但这并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这就是求不得苦。

  (66)比丘们!什麽是求不得苦?比丘们!受死支配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但愿我们不受死的支配!但愿我们永远不死!」但这并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这就是求不得苦。

  

  (67)比丘们!什麽是求不得苦?比丘们!受愁、叹、苦、忧、恼的支配的众生,生起这样的欲求:「但愿我们不受愁、叹、苦、忧、恼的支配!但愿我们不再愁、叹、苦、忧、恼!」但这并不是只靠欲求就可得到的,这就是求不得苦。

  (68)比丘们!什麽是「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色取蕴是苦、受取蕴是苦、想取蕴是苦、行取蕴是苦、识取蕴是苦。比丘们!这就是「总括地说五取蕴就是苦」。

  比丘们!这就是苦圣谛。

  苦集圣谛的解释

  (69)又,比丘们!什麽是苦集圣谛呢?

  它就是贪爱,就是造成不断轮回,为喜乐、欲求所束缚,以及任何情况都不忘寻求快乐的欲望,也就是欲爱、有爱及无有爱。

  比丘们!而这贪爱从哪里生起,又从何处建立?在身心世界,只要有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就有贪爱的生起和建立。

  (70) 而在身心世界,什麽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事物呢?在身心世界中,眼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耳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鼻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舌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身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意根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

  (71)在身心世界中,色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声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香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味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触尘是诱人的、令人喜悦的,於是贪爱就在那里生起,贪爱就在该处建立;在身心世界中,法尘…

《白话《大念住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吉祥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