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心诫观法▪P6

  ..续本文上一页人行千万里经多屋宿。屋虽多种人是一人。屋喻五阴人喻佛性。众生佛性经五道阴阴虽差别佛性是一。人别屋别。故名不一。人常一人。故名不二。冰冻未融水即非有。冰消即水。故名非无佛性道理。不一不二。非有非无。五者四谛十二因缘四等六度三十七品道谛所摄名为佛性。六者四亲近法名为佛性。一亲近善知识。二亲近正法。三亲近静思。四亲近如说修。离此四法得成佛者无有是处。七者佛性非边中道是也。众生五阴托佛性起。故名非断。生灭如幻名为非常。人依五阴乃得修道。阴藉神持方能存立。八者离真妄者名为佛性。立真辩妄。对妄表真。若灭妄法真名不生。佛性清净智不能知。识不能识。九者能说之法显于无说。无说之空亦不可取。故名佛性。十者空平寂静与有乱俱行。体离于形名常显名色。是为十性。无碍之智与痴凡一如。如真解脱本从凡起。虽有此喻佛性之义唯佛能知。略说十种。广恐文繁汝能观解。名真净心。偈曰

  一切诸众生  平等有佛性

  佛性杂烦恼  尘染未清净

  戒定除客尘  即离生死径

  性隐名生死  性显名贤圣

  五阴虽流转  佛性本来定

  欲知佛性者  励己修八正

  初发道意走觅道  心邪曲见未正直

  江南江北求菩提  菩提共行不相识

  身外觅访既疲劳  一处静思顿止息

  忽然醒悟觉少分  乃知菩提身中匿

  解烦恼性空如幻  未死不久自穷极

  涅槃生死同一如  道理不二亦不即

  若能明了根尘法  长养无碍神通翼

  观察五阴假缘生  自性本来包十方

  诫观智差别福田不等法第二十九

  已起大心修自他利兼观佛性。此是因相。次须观果。果是佛智。经云。满大千界众生智不及一须陀洹智。世界须陀洹智不及一斯陀含智。世界斯陀含智不及一阿那含智。世界阿那含智不及一阿罗汉智。世界阿罗汉智不及一辟支佛智。满十方世界辟支佛智不及一种性菩萨智。如是节级不及一十地菩萨智。满十地菩萨智不及如来一念之智。是故世尊智慧大海恒沙大士咸共思量不知如来举足之事。是故汝当一心精进求佛智慧。若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施一世界凡夫众生。不及布施一须陀洹。布施世界须陀洹不及一斯陀含。乃至节级不及一辟支佛。不如供养一种性菩萨。节级乃至不如初地圣人二地三地四五六七八九十地。布施此诸三贤十圣满足一劫不及供养如来一食果报。何以故。如来有大智慧故。消诸天世人供养恭敬。智慧多故。消于多供。无一智慧地上水叶尚不得消。何况人食。汝当领解诫之本意。修习净戒莫令缺犯。以戒净故易得禅定。定心清净发生智慧。福德具足成五分法身一切种智。诸佛智力今更略说。十方世界一时细雨经多年月一瞬眼顷悉知滴数。十方江海总知斛斗。十方铁围须弥大地普知斤两。法界刹土尔许尘数或遍虚空界众生心行悉知善恶。一一众生知某劫作佛。十方山海天地日月置于掌中游行世界。帝释梵王不觉来去。十方水火吸著口中水不灭火。火不损口。若欲具说不可穷尽。如是神力从五停观生。从三十七品生。从四无量心生。从六波罗蜜生。从大乘十地生。是名诸佛智力神力。从断财色五停观生。因起已来诸行次第至今佛地。即是此诫始终说相。菩萨别行前后阶位如华严说。汝可发起慈悲种子布众生田。恭敬种子置三宝田。福智芽生乃成佛树。荫覆法界十方华敷结无上果。从发道心毕至究竟其间功用悉名智障。到如来地二障永尽。反望生死如幻如梦本无真实。诳惑痴人唯佛正觉。故称遍知。汝今应取如来智海。勇猛修入名决定净心。偈曰

  大千世界人  自谓根性利

  悉集共思量  不及信行者

  世界信行人  众议出情端

  多时共思议  不及须陀洹

  世界须陀洹  议论共宣谭

  见解之慧力  不及斯陀含

  节级辟支佛  节级十地人

  节级智差别  不及如来身

  布施节级圣  果报节级大

  布施十地圣  不及佛田最

  是故汝当知  佛智最穷深

  福田难思议  信者名净心

  诫观内行密修嘱付殷勤受持法第三十

  告慈忍。父母七生师僧累劫。义深恩重。愚者莫知。汝始入道方复别师。旦暮念汝。汝思吾否。彼若依止得好人日夜有宜。如无善匠心何所寄。汝既出家受如来戒。失意之间长劫受苦。今时末法众生心薄背恩绝义。易厌师僧乐独游居。适情自在。恐不如法堕于恶道。无那缠怀撰制斯诫。略述近标表宣人事。诸余部帙大家共知。当道经论汝应自有。大乘要义率土咸同。更欲显示恐卷轴繁滋。直洗汝心犹过千句。汝可如渴得水随饮莫齰静处披读。何劳他见。我之微意汝未能知。纵使世人亦不谙悉。唯有天眼者证知我心。汝可依行。终不謟误。何故静寻不令人看。唯圣与圣物以群分。愚智别类。方以类聚。今时学者意见差殊迭相是非。破他自誉。赞己毁人。邪情怪笑。无急之语竞共书持。要切之言贱而轻薄。欲得广知不欲广行。愿多达解众中独出。规贪虚响聪明声息背舍身心。野偷名利。三涂即至终无免期。经云。譬如一日挑千人眼。如是日日挑多眼睛。此人实行罪重于前。为此避护唯汝自知。非是诫中多有过失。世有难语并语坏彼语华绮语越理语衮语番语牒语迷人语恼乱语差闷语。今时后生专学此语。在前解者欺未解者。直习戏论何关修道。口劳神疲心无一润。烦恼更增吾我转大。一生勤苦损功无福。意在名利未详净心。假名得利。何由可消。如大猛火难受难近。又复如法语易解语身心语戒律语要切语离罪语治障道语入理语成就语。若见如是等语即拍手大笑眼不欲视。何况受持。汝当缓寻字字思量。一字之中含无量义。若直读之少时即遍。依诫起行。一生不彻贵在快行。不在快读。手执眼看宜应垂泪。生难遭想如见世尊。何以故。宣扬劝发顺圣道故。教汝净心趣菩提故。凡经论诫义有二种。一者顺理。如来秘藏空平等法泯相入真。冲玄密境补处莫知。二乘不测。是名顺理。二者文义易解读时滑利。或作偈颂美妙悦心名为顺情。相欲似浅因斯入深。废见皆是。立见悉非。譬如大海初入没踝渐进无涯底不可得。如七日婴儿未消上馔。庸野田人岂乘辇舆。未食便餐必被噎塞。非乘强乘智者呵责。但佛法大海无智莫入。宝台千仞非阶莫升。始入道门未修戒定越学空宗佛不随喜。积世鄙夫辄持国玺。王若见者必当重罚。要从五停除恼证圣。今此诫者体无华巧。愍汝情深指事约勒。又恨“冒-目+月”沾师首愚于教训。故遣苦切入心之语。如对面言。成汝道行既自知已。转教同学及余智者。吾甚疾劣。宿不保安。傥不见汝此当遗嘱旨不殷勤。如诫净心

  

《净心诫观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