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岸」就是菩提涅槃,就看作是,菩提涅槃不同于生死烦恼的此岸,那么这个人的心已经
没有禅定了。意思就是远离生死烦恼,你不可能达到菩提涅槃。意思就是,如果你认为,有个彼岸的菩提涅槃,
有个此岸的生死烦恼,划分的很远、很离,就是二分法,是不是?不是不二法,是二分法。那么这个人就没有
禅定。
【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
「异」就是二嘛。不一: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啊。不能说相同,也不能说不同。
【只隔具迷悟耳。】
只隔其,不是「具」,具划X,这个字打错。只隔其迷悟耳。
【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
在平等法当中,不见凡夫不同于圣人。
【经云:】
绝对空性里面的
【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
因为没有凡圣啊。
【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
「行」就是悟入,才能够悟入,是不是?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就是指一般世间的圣,不是出世间的圣,
这个要弄清楚。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那么什么是平等法呢?只有大菩萨跟诸佛如来,才可以
悟入,不是一般的圣人,这个是大圣人才有办法。
【若见生异于死,】
就是二分法,
【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
翻过来34页(新版第41页倒数第2行)
【不见烦恼异于涅槃,】
烦恼当体即空,就是涅槃。
【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
所以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共通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性空。
【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
被这个涅槃所困,「滞」就是困。把他困得死死的。哎呀!生死六道可怕啊,我要赶快解脱,我修这个因,
得到了这个涅槃的果。哎呀!可怕!就被这个烦恼坑里面困住了!
【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
【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什么叫空心呢?加两个字:空「性之」心。心就是作用。在空性的平等法里面的那一颗心,就是涅槃。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
诸佛怎么能够入涅槃呢?他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没有颠倒,他很清楚的。处于世间,行一切世间,他很
清楚的透视这个世间、人生跟宇宙。
【菩萨入道场者,】
什么叫做入道场?那里是真正的道场?没有烦恼处,就是真道场。
【即是无烦恼处。】
如果你去住山,住得很烦恼,那边不是道场。如果你来住城市,城市住得很解脱,城市就是道场,那里都是
道场,那里都不是道场。
【空闲处者,】
什么叫做空闲处?我们一般就是找一个没有人到的地方,叫做空闲处,错了!没有贪嗔痴,就是空闲处,
【即是无贪嗔痴也。】
没有贪嗔痴动念,就是空闲的地方、最清净的地方。
【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
【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法者:】
不是一法,这个「法」划X,这一本的字打错打得很多。凡言一心者,什么叫心呢?就是如如不动,就如同什
么,「似」就是如同。
【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
要这样子统统不动念,简单讲,就是觅心终不可得。
【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
也就知道自家之心,
【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
这个「家」划X,改成寂灭的「寂」。即知自寂之心亦是非有,这一颗空性的心,也是没有的。
【亦是非无。】
不能讲没有,也不能讲有。非有,也不能说有,非无,就是不能说无。为什么?
【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
一直要把心的妄想灭掉,
【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
他就随缘性空,就这样子。
【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是知此心学法,】
「此」划X,改成「将」。是知将心学法,就是向外求法,拿这一颗心,去向外要求一个法,
【则心法俱迷;】
法不能用求的,不能向外求。它要回光返照,用悟的。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因为向外求法嘛。
【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
把这个「此」划X,改成「将」,将军的将。不将心学法,如果你不拿这一颗心向外求,向内回光返照,就悟,
心跟法就同时俱悟。
【凡迷者:迷于悟,】
为什么会迷呢?因为没有悟,所以迷于悟。什么叫做觉悟呢?那一种情形是悟?
【悟者:悟于迷。】
在迷中觉悟,叫做悟于迷。
【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
真正超越的人,
【无有迷悟,】
如果你执着一个悟,那还是迷,所以迷跟悟都是观念。自内证、证悟的功夫,没有这些概念的东西。那是实
证的东西,迷跟悟是个概念。真正悟的人,连那个悟都要放下。譬如说:我悟了、我悟了!是不是?只是你说
悟了,但是真正悟的人,虽然有言词,他是真的悟,是不是?意思就是,真正悟的人,没有迷的观念,更没有
悟的观念。因为一切法平等平等。
【始名正解、正见。色不自色,】
意思就是色不能显出色,譬如说我慧律法师,不能显示说我自己是慧律法师,一定要有别人来陪衬啊。我是
男孩子,一定要有女孩子,才讲我是男人、她是女人嘛!色没有办法显出自己是色,要必须由心来衬托说:
这是心,精神叫做心,物质叫做色。简单讲,物质由精神来衬托,精神由物质来衬托。色法由心法来衬托,
心法由色法来衬托。所以色不自色,就是色法不能显示自己是色法,必须由心法来显示色法。
【由心故色;心不自心,】
心法也不能显示说:这是心法,必须由物质的形相,来显示说,那是无形相的心,
【由色故心;】
所以如果你能够加个字就更清楚,色不自「显」色,由心故「显」色。心不自「显」心,由色故「显」心。
显这个心法。是知心色两相俱有,加一个「有」字,有没有的「有」。
【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
俱有生灭,统统有生灭。
【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
看到一切十方,十方就是相,见满一切十方,统统未曾有见。不曾经有凡夫的执着之见。为什么?圣人的见就
无见嘛!所以说,虽然看一切相,但是不曾经动过一个念头的执着。这个叫做,见满十方,而未曾有见。
【何以故?无所见故,】
佛性、法性、心性里面,没有任何可以见的,叫做无所见故。那么
【见无见故,见非见故。】
这意思就是,见无见故就是,因为这个「见」就是用、作用,当下就是佛本体的无所见。意思就是,见无见故
因为见到无所见的空性,怎么样?见非见就是真见,不是世俗执着之见,叫做见非见故。这不容易了解,见无
见故,见非见故,意思就是说,见到了无所见的佛性,那么这个真见,绝对不是世俗之见、执着分别心的见。
【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
这才叫做真正的见。
【心境相对,见生于中,】
我们世间人,就是以一个心,一个内在的心,外在的境,这样一相对起来,怎么样?见就生于中。见就在中间
跑出来了,就是分别、执着了。
【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
那么也就是说,外息诸缘,这个「境」在旁边写四个字:外息诸缘,底下一个括号,叫做「外离相」。那么心
呢?内心无喘,「喘」就是气喘的喘。就是内离念,内心无喘。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外息诸缘,就是境界本
不可得,外离相。内心无喘,就是离这个分别心的念头,那么境心俱净。
【乃名为真见。】
内在里面不妄想、不执着,外面临一切境界,了解性空,透得过去,那么我们就没事了,这一出戏就演完了,
就OK了!我们就是不肯,拼命的妄想、执着,拼命的认境为真,那当然不能了生死嘛!
【作此解时,乃名正见。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
见也是空性,不见也是空性,统统不能见,俱不见。见就是凡夫之解,不见就是圣人之解,凡圣统统要放下,
无论是凡夫的见,无论是圣人的不见,统统要放下,统统不见。这个叫做真见。
【解与不解,俱不解故。】
「解」就是世俗之解,世间人所谓的解,不解就是悟道的人的那个不解,统统要放下,俱不解。为什么?平等
不二嘛,不解就是平等不二嘛!
【无见之见,乃名真见;】
无见之见,注意听!从本体平等的绝待性空,展现的那个见,这是真正的佛见。也就是说,用一颗无所住的心,
去造作一切世间的法,统统是真见。用一颗清净的本体,绝对空性的这个平等性,去造作一切的法,统统是
佛见。
【无解之解,乃名大解。】
这个「大」划掉。乃名真解。
【夫正见者:非直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
把笔拿起来,非直,「直」就是同于只有的「只」。不是只有见到于世俗之见、生灭之见,也乃见到于出世间
的不见。意思就是说,这个真正一个正见的人,不只是见到生灭的世俗之见,为什么?世俗之见,见到世俗之
见当体即空,也见到于出世法的不见。因为出世法的不见,是不分别、不执着的不见。那么见跟不见是相对的,
是不是?
【真解者:非直解于解,】
不是只有解于这个解,
【亦乃解于无解。】
解跟无解,这是对立的。
【凡有所解,皆名不解;】
凡有所解,意思就是说,凡有所悟,执着这个悟,那还是不悟,所以皆名不解。
【无所解者,始名真解;】
这个「正」划X,加真假的「真」。
【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俱非实体之解。解跟不解并没有实体,意思就是空,解什么?如果你执着一个解,或者执着一个不解,统统不
对,凡有所对立,统统不是正见。
【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
什么叫不舍?不舍就是执着嘛!执着说:我很大、我有智慧。这是大愚痴的人。不舍智慧就是执着:我很有智
慧。常…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