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P50

  ..续本文上一页。然后一直想,每天在想,人家也不知道她在爱他,自己就神魂颠

  倒的呆坐着。但是如果我们一个修行人,见到色的本体界,这美女也是缘起的嘛,也是无常的嘛,那就了解了,见

  色性者,常解脱,这个色不是女色的色,「色」是指一切有形相的外在,这个不能解释作女色。如果说成:见女色

  的本性,那你会无法逃脱,我不骗你!

  【见色相者,常系缚。】

  色相就是外表,一个修行人,一直在外表里面打转,他就会被永远系缚。

  【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

  何以故?

  【即色与心俱清净。】

  色法无自性,心法无自性,灵灵觉觉的一个觉性,绝待的觉性,它当然当下统统就清净。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一心就是动一个念头。所以说,没有妄想的时候,念念相应念念佛。为什么说叫你们诸位,要开悟来念佛,那不得

  了了!每一念都是本性,每一念统统是本性。没有来去相、没有是非相、没有增减相,没有善恶相,你说他哪一个

  念头不是佛呢?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得力?放不下啊、放不下,是不是啊?所以我的答案是相通的,师父:我放

  不下怎么办?让他苦啊!那到什么时候才会尽?到了有一天你放得下,你的苦就尽了。那师父!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那就看你了,这不是看我了,是不是?看你什么时候放得下嘛!师父!那很难哦!很难就留着痛苦嘛!师父!那我

  有一天真的全部放得下怎么办?我说:那就提起嘛!提起什么?提起一句佛号嘛,那不就得了嘛!看得破、忍得过、

  放得下,最后当然就是要提起了。所以无妄想得时候,一心是一佛国,那么有妄想的时候,一心就是一个地狱嘛!

  【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

  他不晓得心本来就是本心,还要生另外一个心,

  【故常在地狱。】

  以心生心,就是以这一颗妄想执着心,又生了第二个念头的妄想执着心,这断不了了!这个意思就是习气一直来、

  一直重......以心生心嘛。前一秒钟执着,当然你后一秒钟一定执着嘛。我前面一秒钟放下,我这一秒钟放下,后

  面那一秒钟就停止了,这个宇宙就停止了嘛!所以不是时间消逝。我们小时候会写:哎呀!时间消逝,犹如白驹过

  隙。这个作文,大家都会抄来抄去的嘛!时间迅速的过去。没有的,时间它是呈静止状态,它那里有什么过去?是

  我们的心流失掉,是我们的念念在消失,时间那里有消失?时间它是什么东西?时间它本来就是静止的,它消失什

  么?不懂法。所以小时候写那个作文,老师可以打一百分,时间过的真快啊,光阴如梭,白驹过隙。这个可以写

  一百分。站在一个开悟的人来看,改这个作文,零分。不懂佛法。如果你老师开悟的话,大彻悟的话,改作文,这

  个零分。不悟,时间没有消逝的,是你念念在消逝,你的每一个念头在消逝。以心生心,所以常在地狱。前念一个

  执着心,一直推动后面一个执着心,所以我们观照当下这个念头,所以以前什么事情都没有关系,什么事情发生都

  没有关系,为什么?我现在这一念突破,等一下,下一秒钟就快乐了,今天就快乐了,明天就放下了,明天放下,

  后天就放下了。现在悟,就达到永恒,这一念就具足永恒性,所以常在地狱的话,就是以心生心。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

  你那一念的执着心,你把它回光返照,那一念妄想心,把它回光返照,你不要再动另外一个念头,就放下了!在座

  诸位!我们用一个比喻,譬如说,我们这个水龙头的水一转下去,哦!这个水很肮脏。我请问你:你怎么样能够使

  这个肮脏的水过滤?你用手一直搅动。哎呀!这个水这么脏怎么办?你就用手一直搅动它,搅了老半天,这个水愈

  来愈脏,没办法!简单讲就是,我们提起一个念头,想要除掉妄想,这个念头,它本身就是肮脏的,要怎么样?放

  下!这水很脏,放着,让它慢慢慢慢的沉淀......是非一来不要谈,愈谈是非愈多,除非我们用智慧、理性去沟通,

  否则的话,你愈解释,你就愈描愈黑,此地无银三百两。你觉得我不好,那就放着吧,你慢慢去观察就好嘛!不需

  要跟你解释什么,我快乐,你也放得下。像两个人在斗争,你不赶快保持一段距离,让大家冷静,这永远战不完的。

  所以说:则心心就入空。如果你不以心去生这个心,那么每一个念头就入空。所以有办法,当体即空,没有办法,

  就保持一段距离,这个就是最好、最上乘的办法。凡夫最好还是保持距离,所谓距离就是互相尊重。

  【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

  你用一颗执着的心,想要使另外一颗执着的心停止,那么就心心念念没有办法断,就犯了一个无穷的过患,以心生

  心,心心不静,

  【念念归动,】

  为什么?继续嘛,执着嘛!

  【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

  不起就是放下。

  【即无善恶二业,】

  所以修行不要落入观念化。所以说,修行要内证,要真实境,智慧就是真实境。灵灵觉觉的这一颗清净自性,清清

  楚楚,让这个妄想、执着的念不要起来,当会入到空性的思想以后,那么你每一个念头起来,它都是空性,大用现

  前嘛。那么就没, 有所谓善恶两业了。

  【亦无天堂地狱。】

  成佛尚不可得了,九法界、十法界,统统一个觉性,一个共通的觉性。

  【为体非有非无,】

  这个体性,不能讲有、也不能说无,

  【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

  这个「臆」就是胸襟,我们所讲的,在这个心的思想上,叫做胸臆。「空洞」就是广大而空无所有,圣人无其心就

  是,圣人因为没有一颗执着的心,所以他的胸量空空洞洞的,一尘不染。所以

  【与天同量。】

  与天同量,所以愈执着的人愈穷,愈放得下的人愈富有。所以在《阿含》里面讲:无贪就是最大的财富。

  【此已下并是大道中证,】

  就是真正的佛道,在里面证悟到,

  【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

  不是小乘以及凡夫的境界。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

  「见」就是执啦,就是不执着:我入涅槃。如果执着说:我入涅槃。那没有涅槃可得,那还是凡夫。所以《金刚经》

  里面讲:证初果的人,能不能说:我得初果?不可以!证二果的人,能不能说:我得二果?不可能!证阿罗汉果的

  人,能不能说:我得阿罗汉果?不也!世尊!不可以有这样的想法。《金刚经》要多多念,就会体悟。说:不见有

  涅槃,

  【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著邪见也。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心,】

  这个「心」划X,改成儿子的「子」。则一切烦恼,为如来的种子。

  【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

  注意!把笔拿起来,这里在「道」的旁边,写个:说。只能说,这个不是成道的那个道哦,要弄清楚。只可以说,

  烦恼会让我们觉悟到我们自性的如来,但不可以说,烦恼它本身就是如来。烦恼本身是无明,它距离这个如来十万

  八千里。只可以说,如果觉悟烦恼当体即空,你就会生如来。但是不可以说:烦恼就是如来。那么众生现在就是佛,

  那怎么讲得通呢?众生是痛苦得不得了,佛是大自在、大解脱的人。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不可以说、不可道:

  烦恼是如来。

  【故身心为田畴,】

  田畴,这个「畴」就是边界,就是田地。我们以身心,这个田畴就是田地,这一块田地,

  【烦恼为种子,】

  那么在烦恼当中观照,

  【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

  「谷」就是果实。如来是比喻最后的果实,如来比喻做谷。谷就是最后的果实。萌芽以后,最后成就的果实。

  【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

  这个树含有这个香的料、香的味,但是还没有成长到一阵子,所以香迸发不出来,如香在树。

  第40页(新版第49页第6行)

  【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

  也就是它成长到一阵子以后,那么这个树木腐朽,然后香就跑出来了,朽腐若尽,香就从树出。

  【即知树外无香,】

  离开这个树,就没有所谓的香料啦、香气这一类的。简单讲,

  【心外无佛。】

  心外也没有佛。

  【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

  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

  这是站在相,表法的说,真正的理不是这样,意思就是,若使:诸位!国土的旁边括号,然后写「心」,意思就

  是「心」的意思。国土就是正依二报由心感念出来的嘛。意思是如果你的心不清净,秽恶充满,在「诸佛」的旁

  边写:指人人的自性,诸佛世尊是指人人的自性,站在理上来说,每一个人的自性就是世尊。于中产生者,如果

  一个人不清净,然后秽恶充满,那么这个人人的自性,能够产生的话,无有此事,绝对没有这个道理。而能成就

  佛道,「出」就是产生。你能产生自性清净的佛性出来,是没有这个道理。但是站在事相来讲的话,意思就是,

  诸佛要降世人间,诸佛菩萨已经修行清净了,他才敢来,对不对?他心已经清净了。所以若使这个国土不净,秽

  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简单讲:释迦牟尼佛也是清净心,才能示现成佛道,他虽然在娑婆世界,

  可是他的国土是清净的嘛!

  【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是;】

  我们要认识清楚,师父啊!我为什么活得这么痛苦?你无明不除嘛,贪嗔痴不除嘛,所以你欲望太重了,当然会

  很痛苦了!

  【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是。】

  那么清净觉悟的心是什么相?什么相都没有嘛。所以说:哎呀!我在学佛。你去哪里找佛?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

  你哪里去找佛?

  【一切言语无非佛法;】

  为什么?清净心显现出来的作用。

  【若能无其所言,】

  「无」就是空、放下…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