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自空,哪用除呢?本性本
来就空,你除什么呢?
【若识心法非形像,】
「形像」就是外表。不是长短,不是长、不是短,不是善、不是恶,不是是、不是非,统统放下两边、二分法。
如果你了解这个心性,不是外相可以追求到的,你就
【湛然不动自真如。】
这个「真」划掉,改成「如」。不是自真,是自如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
「凝」就是专注精神。这个凝神最主要是破除习气。一更是让我们了解理性佛,这个二更是让我们了解,差别相
里面还是要修行,因为习性没办法嘛,所以二更为什么要凝神?你要专注才有办法嘛!凝神就是保任的功夫。保
持这个自性,使我们任用之。保任就是保持,然后妙用现前。要用一点心,虽然自性本自具足,可是事相上,我
们很容易迷惑。所以说二更凝神,就是专注精神。转明净,慢慢的习气除掉,你又明又净。
【不起忆想同真性。】
「忆想」就是指执着这个妄想。你只要不起这个执着,不要起这个妄想,即同,「真性」就是真如本性。不起执
着、不起妄想,本性就现前了!
【森罗万像并归空,】
「并」就是皆。统统归于空性。
【更执有空还是病。】
这个要念两次:更执有、更执空。如果「有空」解释说:有一个空,就错了!也可以勉强说,更执有空还是病,
如果更执有一个空性,那还是病。这样解释也可以。
【诸法本自非空有,】
那么一切法,本来就无所谓的空,也无所谓的有。可是
【凡夫妄想论邪正。】
邪正,邪正一生,颠倒就生了,所以就执着自己的看法是正,就攻击、伤害别人了。
【若能不二其居怀,】
「若能」后面加两个字:当下。其居怀就是居其怀,「怀」就是心。若能当下不二,安住在空性的绝对这个不二,
不二就是垢净不二、生灭不二、善恶不二、能所不二、根尘不二。随便背一背就很多不二了。所以若能当下悟到
绝待的不二法门,安住在这一颗心里面,
【谁道即凡非是圣。】
「谁道」就是谁说。这个「即」就是当下。那么谁说凡夫不是圣人呢?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等」就是如同。当然心净的话,就像虚空一样,没有止境。所以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这个简单,不必解释就知道。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亦无「无」性,这个无字划掉,改成「本」。这句话要解释一下,世界的本性,它本来就是真如自性,没什么好
讨论的啦,也没有所谓本性这个字,这个文字观念的执着,那么当下就是含融。如果你执着:我就要悟入一个真
如自性。真如自性不是观念,我们很容易把真实境化作观念性,真实境就是悟道的人,见到真如的智慧的本体,
是真实境,是一点都不马虎。自性就是真实性,真正有智慧、真正清净心,这是丝毫不含糊的,如果你悟到这样
的一颗清净的性,但是不能执着的说:我有一颗本性让我悟。悟的人就泯能所、绝对立,所以亦无本性这个观念,
当下就是妙性本空,无一法可得。这样叫含融。在旁边写:理事圆融。叫做含融。说理无生,说事,说到事相千
差万别,含融就是圆融。
48页
(新版第59页第5行)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不只是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我们众生也有这个能力。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平」就是平等无异。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等无异。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不起诸见后面加一个「即」字,无名可名后面加一个「即」字,意思就能清楚了。不起诸见,这个就是如来的见。
你想要了解如来有什么看法吗?如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见无所着,离一切相,不起诸见,这个就是如来见。这
个「见」就是妄想、颠倒、执着的意思。无名可名真佛名,所以佛在哪里啊?我们不在这一颗灵灵觉觉、清清净
净的觉性上去悟,你哪里找佛啊?佛不管是画的,还是雕塑的,你把它劈开来火化,佛在哪里啊?我们即使把这
个身体碎为微尘,我们又能找到什么佛呢?没有的啦,火化以后,剩几根骨头而已。佛是什么?就是觉性,觉悟
了,你就是佛。觉性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心中。所以你哪里去找佛?你念阿弥陀佛,你不用这个心去念佛,你怎
么能够成就道业?所以说你一定要了解禅的思想,才有办法彻底的了解净土的思想,否则很困难。要不然就学老
太婆,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拼命念阿弥陀佛,不要管它,就用这个办法。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未会」就是没有体会自性佛的人(众生),「由」就是从来。「若盲」就是如同眼睛瞎掉的人。这一句话就是,
只有悟道的人,可以了解自性就是佛,不能够体会到自性佛的众生,从来就像眼睛瞎掉的盲人一样。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般若」就是无量无边的智慧。不起一念历三千,不动一个念头就遍三千,「历」就是遍。简单讲,就是无量的
世界。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这个太好了!这达摩大师不是一个普通人!你想要见到真如平等吗?很简单!你只要在当下不要动念,「即目前」
就是在眼前。就是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是六祖讲的:言下。就是当下了。慎勿生心即目前,就是在当下。
这「目前」不是眼睛前面。就是当下这一念放得下,透得过,你就是见本性平等的人。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这个不可思议的见性的妙理,不是我们凡夫心可以测的,你根本就不要去找,不用去寻找,不要去追逐。令疲极
就是疲惫不堪。所以有的人拜佛、念佛、修行,弄得他自己疲惫不堪,明明有这个肾结石,或者是心脏衰竭,拼
命的用功,拜佛、拜山。没有错!这固然是好,可是内心烦恼不除,拜这个有用吗?佛法是心法啊,不在心地上
用功,拼命在外相里面拜佛、礼佛,可以结到善根啦,没有错!所以说: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
河沙。那个念佛一声,是怎么念的?是从自性念的啦,要不然怎么功德无量呢?自性才具足功德嘛!这一句很难
的啊,念佛一声,功德无量,没有自性,哪里有功德?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怎么能够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这
个真正的礼佛,是能礼是空,所礼是空。能所双亡,那就罪灭河沙。是这样子的呀!哦!原来如此,我以为怎么
那么容易!这是不容易的,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这谈何容易啊!有的人,头撞得这边像
包公,一个月亮都跑出来了,还是不会消灾啊,为什么?左邻右舍全得罪光了,想跟邻居借一点水用也借不到,
人家不给他,他家里的水管坏了,连一点水也没有人肯借,你看做人有多失败!
【若能无念即真求,】
如果无念,你要没有分别心,大地的众生统统平等。「真求」就是要求一个真的心。但无念就是真心。如果能够
无念,就是真心之求。求就是无所求,你要求什么?求佛道,无所求就是求佛道。无念就是真求,要是有念就是
妄求。
【更若有求还不识。】
如果还有一个求的心,「还」就是终究。「不识」就是不了解我们自性的佛。
【达摩大师《悟性论》终。】
好了!我们再看《达摩破相论》
【达摩大师破相论】
【达摩祖师着渝州华岩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渝州」就是四川。「校」就是校对。「刻」就是刻印。我们现在都是用电脑打字的,快乐了,比较不会那么麻
烦了,
49页(新版第61页)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省」就是节省。「要」就是精要。又节省又快,抓住重点修行。省要,这个很重要,你的生命有限,我们这个
生命有限,无常很快就来临了,你不选一个最直接了当、最快的,你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外相上打转。修何法
最为省要?就是节省精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观照这一颗心。观心一法,总摄诸法,「诸」就是一切。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为什么一法就可以摄诸法呢?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
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
你有根,你才生这个子。
【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
就不必弄得很痛苦,又不能成道,又不能了生死。如果了解这个心来修道,那么就用很少的力量,就可以成就了。
【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
在「不了心而修」后面加一个「道」字。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问曰:云何观心称之为了?】
为什么说观照这一颗心,叫做了呢?才叫做明白呢?
【答曰:
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了四大五阴本空无我;了见自心起用,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
者净心,二者染心。此二种心法,亦自然本来俱有;】
「亦自然本来俱有」,这个「亦」字划掉,改成:界。此二种心,法界自然,本来俱有。
【虽假缘合,互相因待。】
就是相因相待,我做你的因,你做我的果,互相因待。所以所夫妻要和好,两个人互相体谅,互相扶住。中国人
就有这种互相因待,这个缘起的思想。中国人就有缘起的思想,只是发挥得不淋漓尽致,教学相长,夫唱妇随,
你看!他本来就懂得缘起,相互体谅啊。所以有这个思想,虽假缘合,互相因待。
【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
恶业,着五欲六尘嘛!
【若不受所染,则称之为圣。遂能远离诸苦,】
如果我们不被五欲六尘所染,这就是圣,一切法不受,就是圣人。如果我们能够远离这些污染,那么苦就没有了。
【证涅槃乐。若堕染心,造业受其缠覆,】
这个「堕」改成「随」。若随染心,这个逗点划掉,在「造业」后面加一个逗点。若随染心造业,受其缠覆,
「缠」就是…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