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达磨大师血脉论▪P56

  ..续本文上一页

  令人家退菩提道吗?

  【问: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方成佛道;】

  【今令学者唯只观心,不修戒行,云何成佛?】

  学者就是修行人。那么为什么现在只要令学者,好好的观照这一颗心,而不去修戒行,那怎么能够成佛呢?

  【答:

  三聚净戒者,即制三毒心也。】

  三聚净戒,就是制这个三毒的心。

  【制三毒成无量善聚。聚者会也,无量善法普会于心,故名三聚净戒。六波罗蜜者,即净六根也。】

  【胡名波罗蜜,】

  在印度来讲:波罗蜜,

  【汉名达彼岸,】

  「汉」就是中国话。中国话来讲就是达彼岸,

  【以六根清净,不染六尘,即是度烦恼河,】

  所以我们修行,要在内在里面下功夫,能令六根清净。六根同一本性,但无相,六根即得清净,同时解脱,所以

  说六根清净,其实同一个本性。只要你离相,六根顿时全部清净,这样就可以度烦恼河。

  【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罗蜜。】

  【问:如经所说;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者唯言制三毒心,岂不文义有乖

  也?】

  「乖」就是违背。

  【答:

  佛所说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于过去因中修行时,为对三毒,】

  「对」就是对治的意思。为了对治三毒,对治悉檀嘛,为对治三毒,所以

  【发三誓愿,】

  逗点改成句点。发三誓愿。

  【持一切净戒。】

  把「持一切净戒」划掉。然后加八个字:「断一切恶,故常持戒,」

  【对于贪毒,】

  就是对治这个贪毒。断一切恶,故常持戒,为了断一切恶,所以我们常常持这个戒行,对治贪毒。

  【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对于嗔毒,】

  「誓断一切恶常修一切善;」划掉,改成「誓修一切善,故常习定,」。发愿要修一切的善,所以常常修行这个

  定,对治嗔毒。嗔毒后面的逗点改成句点。

  【誓度一切众生;故常修慧;对于痴毒,】

  痴毒后面的逗点改成句点。

  【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净法」后面的逗点移到「故」字的后面,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诸恶消灭,名为断。】

  少一个「之」字。名之为断。

  【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诸善具足,名之为修。

  「以能持三聚净戒,则」这个全部划掉。

  【以能断恶修善,则万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济群生,故名解脱。】

  「故名解脱」划掉,改成「名之为度」,普济群生,名之为度。

  【则知所修戒行不离于心,】

  「则」字改成「故」。

  【若自心清净,则一切佛土皆悉清净。故经云:心垢则众生垢,心净则众生净;】

  【欲得佛土,】

  「佛」改成「净」。欲得净土,

  【当净其心,】

  我们在《维摩诘经》里面就讲过了,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也。三聚净戒自然成就。】

  这个没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念一遍,大家都知道意思了。没有什么好发挥的。

  【问曰: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

  【若为通会。】

  这个「若」改成「何」。何为通会,就是如何为之会通,就是贯通、契合的意思。通会就是会通。何为通会呢?

  就是如何来贯通,如何来契合?

  【又六度者,其义如何?】

  【答: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

  「六根」后面的逗点划掉,

  【先降六贼。】

  「先」字划掉。当净六根降六贼。这是一气呵成的,中间不能有逗点的。「降」就是降伏。我们应当先清净我们

  的六根。怎么样清净我们的六根呢?

  【能舍眼贼,】

  因为境界是贼嘛,我们要能够远离这个眼睛所执着的境界。我们一执着眼睛所看到的,就会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

  所以这个「贼」字,是盗功德法财,不是盗这个外在的财富。这个「贼」字,就是因为会盗我们自性的功德法财,

  我们眼睛一看,就执着这个境界,我们的本性全部都消失了。所以说:能舍眼贼。

  【离诸色境,名为布施;】

  我们见一切色境怎么样?离诸色境,「离诸」就是不着。不着于一切的色境。一切色境就是指有形相的、看得到

  的。名为布施,这就是真正的布施。不是只有拿钱出来叫做布施。

  【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

  在经典里面讲,摩诃迦叶已经证阿罗汉果了,结果有一次听到音乐,摩诃迦叶就起舞,所以佛的弟子就问:世尊!

  云何摩诃迦叶证了阿罗汉果,竟闻声起舞?世尊曰:他自无量劫以来,对这个音乐就特别嗜好,习气所引,所以

  本是无心,他本身并没有执着这个,只是一种习性而已。譬如说我喜欢吃茶,你不能说,这个吃茶就是一种错误。

  有的人喜欢喝:口渴要喝麦仔茶(广告词)。人家喜欢喝那个麦茶,你不能说他不对。所以摩诃迦叶听到音乐声,

  就翩翩起舞了。所以说,证了阿罗汉果后他还有习气,何况凡夫?他是无心的嘛!那么于彼声尘,不令纵逸,这

  个纵逸,就变成放纵、散乱了,这跟摩诃迦叶那个无心起舞不一样的。

  【名为持戒;】

  【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

  不管是香的、是臭的。「调」就是调和。「柔」就是柔软。

  【名为忍辱;】

  不着这个香味。但是香也要看情形,有的人用那个香,实在是没有办法,很难闻,香得有一点要呕吐了!所以说,

  我们降伏鼻贼,就是真的忍辱了。

  【能制口贼,】

  「口」改成「舌」。能制舌贼,

  【不贪诸味,】

  譬如说我们常常喜欢吃新鲜的海鲜类的啦,为了这个吃,那真是有一套,煎、煮、炒、炸......那多了,味道很

  多,我们修行人,煮什么就吃什么,不贪诸味。

  【赞咏讲说,】

  赞咏讲说佛法,

  【名为精进;】

  【能降身贼,于诸触欲,】

  就是接触啦。我喜欢睡这个很柔软的什么水床啊,底下要垫什么很柔软的羊毛啊,或者是这个棉被、枕头,睡得要

  特别好。衣服一件几万块都买得下去。你看那个有钱人,有钱不晓得怎么花,有的买衣服,买一买还开支票,一次

  买了几十万,有啦!单单一件狗皮大衣就多少钱了?不是狗皮大衣啦,叫貂皮大衣,要二十万。如果有一种动物把

  人抓去杀掉,变成人皮大衣,嗯!所以我们众生都着迷于这个触感。

  【湛然不动,】

  「湛然」就是澄澈、清净的样子。

  【名为禅定;】

  【能调意贼,】

  就是你这颗心能够调伏。

  【不顺无明,常修觉慧,】

  「觉」就是觉照,「慧」就是智慧。

  【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

  「筏」就是比较小的船,用竹子编的。

  【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57页第三行(新版第71页第1行)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

  一斗就是十升。这个「糜」的旁边,稍微注解一下,我们都知道,稀饭叫做粥,这个「糜」字是浓粥。乳糜就是

  粥加上乳,然后煮成比较干,水比较少,浓度比较高一点。释迦如来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曾饮三斗六升乳糜,

  【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

  他是因为喝了这个乳,才证到这个佛果,

  【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这个「也」改成「乎」。这怎么能够说,只要观心,就可以得到解脱呢?

  【答:】

  【成佛如此,】

  成佛的确是这样,

  【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

  这是站在外在的事相上讲的,可是达摩大师他的解释不是这样的。

  【言食乳者,】

  说到佛陀吃乳才成佛,

  【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

  在「清净」前面加两个字「真如」。真如的清净法乳。就像师父现在,你们也在吃我的奶啊,真的嘛!我现在在弘

  法呀,给你们甘露法乳。所以我既是慈母,也是严父,希望大家好嘛!所以你们在吃我的奶啊,只不过乳汁少了一

  点。所以这个真如清净法乳,就是闻法而证果。

  【三斗者,三聚净戒,】

  这句是表法的。世尊用世间的事相,表出世间的大法。

  【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

  「膻」就是牛的臊味,腥臊之味。牛膻腥乳,台湾话叫做“臭腥”

  【岂不谤误之甚。】

  加一个「乎」字。岂不谤误之甚乎?这不是对佛很大的诽谤吗?

  【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

  刚刚不是讲真如清净法乳吗?佛证得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他哪里需要喝这个东西?

  【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

  这个「下湿」就是低下、潮湿之处。

  【不食谷麦糠麸,】

  「糠」就是谷类的皮壳。「麸」就是小麦的外皮。

  【不与特牛同群;】

  我查过词典,词汇,还有康熙字典,这个「特」字,可以当作公牛、公的意思。特牛同义。

  【其牛身作紫磨金色,】

  紫磨就是最好的金。紫就是略红,金色带有略红的这个金是最好的金,叫做紫磨金色。

  【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

  微妙就是不可思议,佛法当然不可思议了。

  【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

  所以我们不要只喝这个世间的牛羊之乳,我们要饮这个佛法的法乳,就是听经闻法。

  58页中间(新版第72页第7行)

  【问:经中所说,佛令众生修造伽蓝,】

  「伽蓝」就是道场、寺庙。

  【铸写形像,】

  「铸」就是铸佛像,「写」就是写经典。

  【烧香散花燃灯,昼夜六时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种种功德皆成佛道;若唯观心,总摄诸行,说如是事,】

  「如是」就是种种修行之事。

  【应虚空也】

  这个「空」改成「妄」,这些种种的外在的造伽蓝,铸形像,烧香散花,昼夜绕塔,持斋礼拜,这些都是虚妄的,

  不实在的。因为你只有讲观心就可以嘛!

  【答:】

  【佛所说经,有无量方便,以一切众生钝根狭劣,】

  「狭劣」就是心量狭窄,低劣。

  【不悟甚深之义,所以假有为,喻…

《达磨大师血脉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