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些来形容佛功德之广大,说不尽,那么这是第一首。未后这一首,“若有闻斯功德海”,假如有人,你听到普贤菩萨赞叹诸佛的功德,“能生欢喜信解心”,听了之后,你心里面生欢喜,能相信,能够理解。“如所称扬悉当获”,你自己也能够得到像普贤菩萨称赞诸佛那个功德,你都可以能得到。末后是劝勉我们,也是警惕我们,“慎勿于此怀疑念”,你要慎重,不可以对普贤菩萨所讲的任何一句话,起了怀疑的心。你如果要怀疑,起了一念,那这些功德你是当面错过了。尔时,就是指这个时候。所以此地这个偈,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就是殊胜的功德,称扬完了的时候,这是总结前面第三十九卷经文。
告诸菩萨,诸菩萨就是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普遍地告诉他们。及善财言,善财在这一品里面,他是一个主要的人物,他给我们做一个修行的榜样,就是做出一个示范给我们看,佛法应该怎么个修法。善财是谁呢?在此地我要告诉诸位,凡是发心修普贤法门的人,都叫做善财,普贤法门是修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么换一句话说,凡是死心塌地修念佛法门的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叫做善财。善财是个通称,不是某一个人的专称,是指专修西方净土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善财。善是讲善根,财是讲福德;弥陀经里面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一句话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多善根、多福德,所以善财是表这个意思,表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善根?什么叫做福德?以华严经来讲,善根是信、解,我信得过,我明白;这个事与理,我通达,我明了,这个叫善根。什么叫福德呢?福德是行,我能够依教奉行;行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果。行证是福德,信解是善根。华严经上,清凉大师的四分,信、解、行、证,你具足这四个条件了,那你就是善财。所以善财也表福慧双修,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福慧双修,这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呀!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绝对不为外面境界所动,不为其他法门所诱惑,这是定,不为外面境界所动,不为其他法门所诱惑。
譬如禅、密,或者是别的法门,教、律,这些法门,你不被它所诱惑,如如不动,这是定。所以一句阿弥陀佛,福慧双修,定慧等学,真正不可思议。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无上正等正觉,不用第二个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真正不可思议。那么这一卷经,在清凉大师整个科判里面,题目叫正示普因,所以我们在经本上,华严经重示普因章,这是用清凉科判的名称。那么一般题目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别行一章。我们用他科判的名称,因为我们这个本子里面一共是两章,一章是观自在章,这是这一卷的题目。重示普因的意思,前面已经说了,现在再说,可见得普贤菩萨慈悲到了极处。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为我们开示,也是详细说明能证普贤行愿,能证的,能证的是普贤行愿,我们一定要重视普贤行愿,一定要修学普贤行愿。
目标是叫我们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而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西方世界的四种净土,这个明白了吗?为什么西方四种净土不可思议呢?刚才讲了,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就圆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呀!不但我们没有法子,即使连那些大菩萨们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所以这种境界,经上也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还不十分透彻地了解,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西方的四种净土,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他方世界凡圣同居土,决定不是方便有余土。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我们凡圣同居土里头,决定跟方便有余土不相同,不会混在一起的。西方世界有四土,四土混合在一起,这个不可思议。
好像我们念书一样,你们在学校念书,大学绝对不是中学,中学决定不是小学,它都分开的。西方极乐世界很特别,大学、中学、小学、幼稚园,在一个讲堂上课,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的待遇平等。幼稚园学生的时候,跟大学生坐在一排,坐在一个座位上,这个情形别的地方找不到,只有西方极乐世界一家,只有它一个,好处太多了。小学生不懂的,随便隔壁碰一碰老大哥,他就会教了,真方便啊!所以它很特别,你要晓得华严经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实实在在就是指西方净土,那么这样才真正能成就殊胜不可思议的功德。换一句话说,如果不依普贤行愿来修行,纵然修上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也不能成就,这是真的。不能成就是,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也是我昨天跟诸位所说明的四教的佛,藏教、通教、别教,可以在他方世界修成。如果要想成圆教的佛,非到西方世界不可,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到他方世界修行,要修成个藏教、通教、别教,时间很长,也要吃很多苦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为什么不到西方世界走近路;到西方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时间短,不吃苦头,得大自在。因为你在他方世界,你见到的佛有限;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一天所亲近诸佛如来,没有限量的。所以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到十方诸佛世界;见阿弥陀佛,等于见十方诸佛如来,这个不可思议,所以特别赞叹在此地。普贤菩萨特别劝勉华藏世界这一些诸大菩萨、法身大士,而且劝勉的言词,也非常地恳切。如来功德,前面已经赞叹了很多,赞叹不尽;不但普贤菩萨说我赞叹不尽,假使十方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共同来赞叹,赞叹多久呢?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这个时间太长太长了,数字太大了,这个注解上有,诸位去看什么叫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我在此地就不再啰嗦了。
相续演说,这是继续不断地在那里说,在那里赞叹,不可穷尽,赞叹不尽。在这个地方特别要提醒诸位一句的,如来功德,如来是谁呢?是自己,就是自己本性的功德,不是别人。如果赞叹别的佛,毗卢遮那如来,赞叹他与我不相干,那我们修学毕竟是隔了一层。与我们息息相关,就是赞叹自己一念三千的功德,自性的功德,赞叹不尽,十方诸佛没有办法赞叹。那我们讲学佛,恢复我们的自性,将我们自性,自性功德显露出来,学佛就是学这个而已。首先把这个目标,殊胜的功德说出来了,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我们想不想恢复呢?很想。若欲成就此功德门,你很想成就;你要想成就,那你就应该要修学十种广大行愿。希求、欲望,这是愿;认真去做,这是行。十代表圆满的意思,念念都圆满,这个才叫做十。普贤菩萨他本人就是这样修学法的,所以他把他亲身体验到的殊胜的行门,传授给我们;我们如果要想成就如来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那你就应当效法普贤菩萨,跟普贤菩萨学,他怎么修,我们也怎么修,那你就决定成就。
再翻开,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注解,诸位自己去看,注得好,注得很重要。“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錀。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个第一句,这是普贤菩萨征示,那十种呢?何等为十?就是那十种呢?菩萨自己先把这个十种说出来,名目说出来了。说出来之后,善财童子听到了,对于这十种,境界、行法,他还不晓得,所以他一定要问。“善财白言。大圣。”白是下对上敬词;上对下,这是用告,我告诉你,这是上对下的口吻,陈白是下对上的尊敬的称词。大圣,这是称普贤菩萨,普贤是等觉菩萨,在华严经里面,他的地位是等觉菩萨;地上菩萨称为圣,大圣是称等觉。
“云何礼敬,乃至回向。”从礼敬一直到普皆回向,这是怎么个修学法,请他详细地说明。“普贤菩萨告善财言。”你看看这个用字,这个地方我们都要注意,为什么呢?这修普贤行,普贤行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所以首先要知道修敬。意敬,言词也敬,身口意三业恭敬,你才能够真正得到东西。因为敬是性德。是修我们自己的性德。说老实话,对人没有关系,难道普贤菩萨一定要人对他恭敬,如果他有这种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就不能称为大圣了。所以这个敬,是修自己的性德,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绝对不是说老师一定要勉强叫学生对他恭敬,没有这个道理。你自己不能修敬,你的性德没有办法开显,道理在此地。
好,我们修敬,这修敬怎么个修法呢?我们敬也要有个对象。好,我们拿父母,拿老师,拿佛菩萨,拿别人,来作个对象,使我们性德能够显现出来,是这么个意思。不但出世间法,成佛从这个地方做起,世间法的修学也是从这个地方做起。所以诸位要打开礼记,你就明了了,礼记是儒家的,礼记在教学上也是礼敬放在第一个项目。那么在此地,我们先讲讲这个礼,礼敬,我们先说礼。
在礼记,郑康成的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礼者,体也,体是本体,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做人的根本。那么又当作履也,履是什么?鞋子,你走路要穿鞋子,这个比喻非常地恰当,这是真正说根本,统之于心,一体。郑康成是汉朝的大儒,他那个时候,佛法已经到中国来了,可能也接触到一点佛法。因为郑康成比安世高早一点,安世高到中国来的时候,好像郑康成过世大概十几二十年的样子,所以差不多他是在三国之前。他死了之后大概二、三十年之间;三十年,他死了以后三十年,三国那些人物出生,曹操那些人都那个时候出世的。比郑康成;出生的时候,距离他们死的时候大概三十多年,是在那个时代,这佛法已经到中国来了。那么他的说法,与佛经里面讲法非常接近,所以礼之体是心,真心。见而行之,悦之。以真心待人接物,这个叫礼,所以礼的本体是真心,儒家讲诚意、正心,应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这个就叫做礼。
所以礼有体有用,就是礼之作用是待人接物,用至诚心待人接物,这个叫礼,因此他要从敬开始,要从敬做起。在礼经,中国礼经通常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而礼记,实在讲它是周礼跟仪礼的注解,发明礼的意义,所以它是一本杂记一样的,杂志一样的性质。那么我们初学对这本书应当要重视。礼记里面说,道德仁义礼,这五样东西是一桩事情,但是有高下层次不相同。失道而后有德;德再没有了,这就行仁;仁要没有了,就讲义;义没有了,这才讲礼;礼要没有了,就天下大乱了。现在我们不讲礼了,所以称为乱世,乱世,人不讲礼。
我们学佛的同修,最低限度,我们讲对社会有贡献;要报佛之恩,我们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这个四重恩是国家的恩、父母的恩,佛是老师,师长的恩,佛是我们的老师之一,父母、师长、国家,以及众生,一切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你要想真正讲到报恩,必须要从自己本身,从礼敬做起,这是真正的报恩。别人不守礼,我要守礼,我起一个带头的作用,从我本身做起,影响我附近的人,希望呢,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人人都讲礼,人人都重礼节,这个社会才能祥和。我们在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去走走发现最不讲礼的是中国人,而中国人号称礼义之邦;那是过去的中国人,过去的中国人讲礼,现在这一代的中国人不讲礼,对不起我们祖先,有愧于炎黄子孙。
我们在美国无论走在什么地方,只要见到那些外国人,他都很笑嘻嘻给你点头,打个招呼,这根本就不认识,他在态度度上非常地亲切,这我们看看人家有礼,人家守法。美国人老实、守法;中国人头脑灵,花样多,美国人没有,美国人呆呆板板像机器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美国这个社会,在美国弘扬净土最好,为什么呢?不要去用多想,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嘛!所以我发现净土没有人在美国弘扬,如果在美国弘扬,将来一定前途非常广,他能接受,而且很乐意接受。你要给他讲研究这些教理,他恐怕不大愿意接受,为什么?他不愿意用脑筋,换一句话就是,美国人不愿意分别;他很执著,执著他守法,只要指一条路,他就老老实实在这条路上走,他不会换一条路的。这个社会有它的好处,有它很多的优点。他人与人,他不会动脑筋,不会去伤害别人。
所以美国的法律尊重人权,任何法律都要老百姓同意,老百姓不同意,这个法律不能通过,这跟我们中国不一样,所以真正是老百姓的意思为第一,这礼重要。在我们古代,三皇的时候行道,五帝的时候就行德,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三王的时候,像周文王、周武王,这三王的时候,行仁。到五霸的时代,春秋战国的时代,行义。义以后这是讲礼,礼是礼上往来,前面三种只有往没有来,义是义务,义务就不能讲报酬。但是礼呢,礼是讲报酬的,这礼上往来,礼是最低的一级;就是真心起用,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还要求报酬,这是最低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守不住的话,那就完全是妄心起用,真心全部丧失掉了,全部迷失掉了。所以佛法著重在礼敬,儒家也著重在礼敬。
你看礼记打开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无不敬,跟我们佛法课颂里头,一切恭敬,一个意思。失去了恭敬心,就失去了礼,就失去了真心起用的最低的一个限度,这怎么得了,全迷了,礼没有是全迷;礼还有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线光明存在。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细细地讨论,我跟诸位讲的,这是注子里没有的;注子里有的,你们自己会看,我不要讲了。注子里面没有的,而且非常重要的意思,我一定要告诉诸位。下课了。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六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