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道资粮颂讲记▪P61

  ..续本文上一页面坐,就是采取那个朝气蓬勃。朝西面向暮气沉沉容易瞌睡,朝东面坐不会瞌睡。在藏地的规矩,萨迦派一般坐是朝东的,格鲁派朝南坐的。这是对治昏沉,朝东坐,是另外一个意思。

  “薄衣被量食”,那么你要少昏沉睡眠的话,衣服不能穿得太厚。

  我们有经验,大家都知道,冬天的时候,早上起来,大氅一披,壅得暖和和的,念《上师供》,念着念着就睡着,为什么原因呢?太厚,衣服太暖和,如果冷一点得话,你就不会睡觉。所以说衣不能太厚,尤其是头不能盖。一般的佛教内规矩,头是不准戴帽子的。大冷天的时候,只能薄薄地戴一顶小帽子,不是正规的帽子。在佛面前不能覆头,头是不能盖东西的。那么多寒国土,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是一般拿的绒线帽子之类的,绝对不能戴大帽子!大帽子戴了殿上念经是不允许的。磕头也不能戴帽子磕头。这一些在解放前,或者是文革以前,这个规矩大家都知道。但是我看到现在很多的出家人他还是戴了帽子磕头——还是有的,这个就是说现在的人,教养要差一点了。顶礼不能戴帽子的,戴帽子憍慢的相,不能戴,而且要偏袒右肩。

  “薄衣被”,衣嘛要穿薄一点,被嘛当然要盖薄一点。“量食”,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容易瞌睡。

  “经行身礼忏”,那么这是白天,经行或者是宴坐。经行的时候也可以礼,假使你有昏沉可以礼拜一下,礼拜是去昏沉的。经行就是走动,也是去昏沉的,坐在那里不动的话,容易昏沉。所以说你假使昏沉来了之后就可以经行一下,或者是礼拜一下。

  我记得我们在小的时, 候,那时候还不太懂佛教。上海有个法藏寺,里边有一个兴慈老法师,是天台宗的,他非常讲修行,晚上几乎是不睡觉的。他的床,我去看过,是方凳子搭起来的,一张张小的方凳子拼起来的。他晚上就是礼拜、经行,疲劳了稍微躺一会儿,稍微休息一下儿就好,又起来礼拜、经行,一晚上就是这样子搞。这个人很好,很有修行。他有一次讲经的时候,有一个人拿一把刀一下冲过来,他实在是来不及挡住。一下把他砍了一刀,他痛得掉了地下。那些人就把这个拿刀的人抓起来,结果他抱了个头,赶快叫他们不要抓,他说这一刀是还债的,抓了之后,这个债又还不清了。这样子讲修行的人,现在真是很希有的。

  这里说,对治昏沉:礼拜、忏悔,因为昏沉本身一个障,那么忏悔去障。

  “供侍三宝尊”,做香灯,做侍者师的事情,供养三宝,也是去昏沉的。或者造佛像,庄严佛土。造像是培福,可以去盖;庄严佛土就是庄严殿堂、寺院。

  “写经刊印行”,写经或者印经。

  “广修事瑜伽”,瑜伽有四部:事瑜伽、理瑜伽、瑜伽瑜伽、无上瑜伽。事瑜伽专门是事相方面的,那么事相方面的事情多做一些。

  “上供下施与”,上面供养三宝,下面布施那些众生。

  “光明治暗略”。那么修光明观,对治黑暗的昧略。暗略就是心打不开。要瞌睡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昏沉来了你心里想东西想不起来,都是糊里糊涂。

  上海有个居士,他念经念《大威德》。因为他昏沉比较大,晚上一座《大威德》晚课他要念到天亮。为什么原因呢?他人也很好,就是昏沉来,这个经念糊涂,不算数,重念。那么念着念着又昏沉,再重念,一直念到天亮还没有念完。那这个就是说昏沉来,他心打不开,念着念着念着,自己也糊里糊涂,念着走不动,也就是说停下来,还不晓得什么事了。

  那么这个是对治暗略要修光明观。光明观有两种,一种是法的光明,一种就是对治黑暗的光明,有两种。这个《瑜伽师地论》广讲,我们这里先念过去再说。

  “福增障自泯”,你福气培大了之后,一切障自然是消灭了。所以说我们修行有障的人不要专门是调地方、起烦恼等等。这个对自己毫无好处,只有增加障。那么要去障的话,培福。福德,福气大了之后,障顶不住之后,障自己消灭了。所以在海公上师讲的时候,他就是说,装藏开光,这些大的佛事做一趟的话,可以消很多的障。但是这个也要看你发不发心,如果这些事情你发大心的,这个事情完成之后你消很多障;如果这个事情你搞的时候不但不发心,甚至起烦恼,那你障去不了。

  (15B)“观净妙圣境”,看见这个殊胜的境界等等,都可以对治昏沉。

  五台山里边有很多稀奇事情。我们去的时候,很多人就讲给我们听。一个秘摩岩,一个山洞,里边可以看到佛像,而且看的不一样。有的人去看是文殊菩萨,有的人看到是什么菩萨,那么这个看各人的发心不同,看的不一样。那么还有智慧灯,这个一般是都能看到的,但是也有看不到的。

  我们那一次去朝山,去的时候有二十几个人,一大队伍。去朝山跑到中台,大家拜了半天,什么都没有。但是中台的住持告诉我们,在我们来之前有一批,也是上海的居士,他们来拜中台的时候,中台一个塔,拜这个塔的时候,拜着拜着拜到后来,塔里边跟马达开起来一样,嗡嗡嗡响,响到后来,最后一下子放光,整个的塔极大的光明,整个五台山下面都照到。这个我们也听说的,五台山的中台放光,但是是什么人拜出来的还不知道。后来到中台他介绍,还是一批上海居士,我们这个时候感到很惭愧。自己都是修密法的居士,有些居士就是很骄傲,自以为是要高人一等的,比净土宗居士要高得多。结果,适得其反,净土宗居士他是诚心诚意地拜,却是拜出大光明来,而我们这一批,我慢,我慢贡高地去拜,什么都没有!所以说发心是大有关系。

  五台山的佛光,也有很多人看到的。智慧灯是看的人最多。这些境界多观一观,可以去昏沉。

  

  自导劝赞励 庆慰逢三宝 观三宝功能 念戒施天等

  依教广推寻 诃责于昏沉 睡眠诸过罪

  

  在昏沉得不行的时候,可以自己“导劝”,自己极力劝导自己。“赞励”,也可以自己赞叹自己,你好容易碰到现在人身难得,碰到佛法,又碰到殊胜的宗大师的教等等,可以赞叹一下。自己赞叹,我们说是不是犯菩萨戒了吗?自己赞叹,心里边赞叹,人家没有听到,这个不算的!这个是对治昏沉用的,不是自己真的赞叹自己。自己我慢贡高的赞叹,当然是有罪。那么人家又没有听到,自己一个人在那里或者心里在想,这个不犯戒。这个是对治昏沉的,目的是对治昏沉。

  “庆慰逢三宝”,那么就是说想人身难得,我好容易得了人身,有暇圆满的身得到,又碰到殊胜的宗大师的圣教,圆满的教,这个自己要庆幸,自己要高兴,这样子这个心一起来,昏沉会退下去。

  “观三宝功能”,三宝的一些功德,佛有什么功德——佛的身口意功德,法宝的功德,僧宝的功德等等,这些经常去看。

  “念戒施天等”,就是“六念”,前面是念三宝——念佛、念佛、念僧,那么下面是念戒、念施、念天,这是六念,这一些都是能够去昏沉的。念天,一般就是说念护法。所以说出家人,尤其要念护法,就是前面讲过的,你如果不如法修行的话,护法菩萨惩罚的,那也是不客气的。佛菩萨是慈悲的,护法菩萨就现威猛相的,跟你不客气,手中拿的东西、器杖,你不如法、犯戒的话,就是在你身上要砍上来的,所以多念天就可以自己警觉自己。

  “依教广推寻”,这一些东西,依照佛的经教好好地去追求,多思惟。

  “诃责于昏沉,睡眠诸过罪。”对昏沉睡眠的一些过失,好好地要诃斥。

  反正我们对一些烦恼、对一些不好的事情,两个办法经常要用的。一个是诃斥它的过失,经常想它的过失,有什么坏处,有什么坏处,诃斥它。再一个反过来,它的对立面有什么功德,多多地去思惟。这样子就是灭除烦恼的最一般普遍用的方式。

  诃责睡眠的过失,在《止观略法》后面有——经里边摘了一个颂,很长,本来我们想讲一下,但是这个我看一看,文字也是不太难的。那么大家把这一个文,就加到这个里边去修。真正要修的话,把这一段,就是在二百零八页到二百一十页这个三页,诃责睡眠的一个颂,是经里边摘下来的。对治睡眠,可以经常念这个颂,背下来嘛更好。要诃责昏沉睡眠的过失、它的罪恶。

  

  思无常恶趣 念父母师训 善友檀信恩 惭愧起精进

  

  “思无常恶趣”,要想无常、恶趣。你这一辈子昏昏沉沉地睡过去,命完了之后,无常到来之后,进恶趣去,那就糟糕,你修也修不成,出离也出离不了。

  “念父母师训”,父母养育我们,师父教育我们,这些都要想,激励自己不要偷懒、昏沉睡眠。

  “善友檀信恩”。“善友”,帮助我修行的人,还有施主,供养我施我的人,他们的恩。父母养育的恩、师父教育的恩、善友帮助的恩、檀越信施给我们维持生活的恩,这些都要想。这些恩想了之后就要报恩,报恩就不能睡觉,睡觉了就不能报恩。

  “惭愧起精进”,那么要起惭愧心。我们修行的人经常要起惭愧心,绝对不要起我慢心,我慢心一起一切罪烦恼都会起来。惭愧心一起的话,什么烦恼都不敢起,自己并没有了不得,自己很惭愧,是一个凡夫,什么功德都没有,你起什么我慢呢?那么这个惭愧心能够生起来之后,精进心也就生起来了。否则,我慢贡高,你怎么精进得起来呢?已经满足,再就精进不了。

  

  论议三藏理 正法听闻持 大声音读诵 为人说宣示

  

  三藏的道理,“论议”,大家讨论,辩论。这些都是我们在采用的方法,这些都是修行要用的,也就是我们上一次讲的,五个解脱处,这个基本上都差不多的。那么我们看《瑜伽师地论》还要仔细一些。这里因为是颂,比较略一点。那么要讨论三藏的经论的道理。我们组织讨论,就是这个事情。

  “正法听闻持”,那么对于法,要听、要闻、还要持。听之后,有的是听而不闻,有的人,人在这里,心不在这里,耳朵里边声音是有的,什么意思根本没有听进去,这样的人,听而不闻;也有一些人,听闻而不持,听是听到,闻也闻到,讲好了书一放就走掉…

《定道资粮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