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代 的科学成就提供了许多工具仪器,可以大大地帮助我们了解这个透视分析法。
让我们再来谈谈这张电磁光谱(见彩图一)。我们知道,人类的肉眼只 能看到宇宙中这个在谱上叫做「可见光带」的很小的范围。但是靠某种仪器的帮 助,例如红内线仪、X光、显微镜等,现代人已能够看到「可见光带」以外的若 干宇宙领域。为了更容易帮助诸位透彻了解起见,请诸位再看这张图表(见彩图 二)。这张图表所显示的是,藉不同的仪器、在不同的电磁波长下所看 到的一个通常我们所谓的人。我在这张图表上标明了一到五。在「一」底下,诸 位看到一个主要由红、黄及绿三种颜色所构成的形象,那是藉红内线仪所看到的 人的样子。在「二」底下是肉眼不用其他仪器所看到的人。在「三」底下是透过 X光所看到的人,皮和肉都不见了,然而骨架仍在。接着一个标明「四」的,是 用显微镜所看到的人身各部分的分子构造图。最右边标明「五」的是一片空白。
彩图二
诸位看了这个图,请不要误会,说这四个图和那一片空白是代表不同的实 体,它们是同一个人。也不要误会,认为从左到右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空间。实际 上,它们是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为了再说得清楚一点,请诸位把我当作我所谈的 那个人。请试想像,如果诸位的眼睛能看到红内线,那么诸位所看到站在这里的 我便是红、黄、绿三色组成的形象。现在,再改用诸位日常使用的「仪器」来看, 在诸位的肉眼里,我的身体显现出来了。再想象诸位的眼睛能看到X光,那么皮 肉及血液都消失了,诸位现在看见的,便只是我的骨胳。再换另一种仪器——显 微镜的眼睛——来看,现在站在这里的则是一个复杂的分子结合了。我们更进一 步深入探讨,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则由质点组成,最 后一切质量都可以转变成能。能的原本性质是我们看不见,也抓不到,无形无色, 无从捉摸的。让我们称它为「无形之形」,这个就是「五」底下的空白处。
请诸位注意这一事实:我仍是同一个通常所谓的人,但现在却以不同的形象 在诸位的面前呈现——一个彩色的影像,一个肉体,一架骨胳,一个分子微体的 结合,以及诸位从各种不同的境界看成的其他许多形态。最后则是无形之形。
这第三个方法——透视分析法,也引到同样的结论:宇宙间的万物万象都可 以深究到它的根源,科学家称它为能,而佛陀称它为「空」。
有一点极其重要,要请诸位注意,前面我所说的都是意识理解,而「空」却 是直接的经验境界。容我重复地说一遍:「空」是直接的经验境界。据说当一个 人达到那境界时,他便会经验到一种极大的快乐感,比一般人所经验到的任何快 乐感都要强几百倍。不仅这样,「空」是一种没有变动与无常之感的境界。
现在让我再推进一步。诸位都知道,认识了人的痛苦是导致悉达多太子放弃 宫廷生活,做一个苦行僧,去寻求人类解脱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类的 八苦——苦在梵文里是duhkha。这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 会、求不得和无常(也即是五蕴炽盛)。我没有时间为诸位更详细地解绎八苦, 但是,如果诸位细心地将它们分析一下,就可以断定,这八苦统统都跟我们所具 有的肉体,以及我们称为「自我」的意识有关,或者也可以说,肉体和「自我」 意识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显而易见,在「空」的境界中,肉体与「自我」意识已不再存在,苦又 怎么还能存在呢?当一个人达到那种境界时,宇宙万物,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成 「空」观。所有人类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执着,这种人我们说他拥 有了慧眼。
这就像忽然从一个极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 爱子不期而遇的心境;这就像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大海中绝望地航行时,忽然发现 一条地平线时的狂欢。这些是佛经上对一个人得到慧眼时,所经历的大喜悦的一 点描写。
很多佛陀的弟子都达到了这种境界。在佛教里他们被称为阿罗汉,他们已是 圣人。然而佛陀却向他们发出严厉的警告:「不要停顿在慧眼上!」佛陀指出, 人的最大的病是执着;当人只有肉眼或天眼的时候,他把不完整、易变的,因而 也是虚妄不真实的世界看成完全的、恒久的、真实的。他就执着于他所看到的世 界,一切痛苦由此而生,这是一个极端。可是当一个人用慧眼看见了宇宙万物是 无常的、不真的、「空」的时候,他喜乐留恋于这个「空」的境界,这就成了对 「空」的执着,是另一个极端。无论是对「有」或对「空」,一旦有了执着,那 个构成一切无明和痛苦之根的「自我」意识便不能完全绝灭,人也就不能澈底解 脱。因此,法眼的获得乃是佛法中再进一步的教旨。
法眼
什么是法眼呢?一个人得到了慧眼之后,能不停滞留恋在「空」的境界里, 却体认到:虽然他在不同的境界里所看到的都是虚妄不实的幻相,然而对那一个 境界而言,这些幻相即是真的,这个人得到了法眼。
现在让我们再参考第二个图表。一个只有肉眼的人会坚持只有肉眼所看见的 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对其他境界的知识。一个拥有天眼的人会说红内线的形象、 肉体、骨架、分子的复合体等等都是真的,并执着于这一切。一个拥有慧眼的人 看出这个图上的一切形象全是无常、无实体和虚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 真实恒久的状态,因此便执着于「空」。
现在一个拥有法眼的人会说,虽然这一切形象确实是无常、虚妄的假相,它 们却不是与「空」分得开的另一实体,它们都是同体,然而就它们所在的境界领 域而言,它们全都是真的、实有的。
「空」的直接体验给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虽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 自己的境界领域里却是真的这一点认识了,那就会自然产生一种无条件的、无差 别的、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我们认为这种人拥有法眼,在佛教里则称他为菩提 萨埵,简称菩萨。
一旦一个人达到了「空」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对「空」的执着,无条件、无 差别、遍及一切的爱与慈悲,便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空」的直接经验里产生出来, 那真是人类的奇迹,也因此使得佛法成为最独特、最精深的实践教义。
让我告诉诸位一个故事,用它来说明得到慧眼的阿罗汉与拥有法眼的菩萨间 不同之处。
一座大厦失火了,只有一个导向安全的门。许多人——男人、女人、小孩—— 在这大厦里玩,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知道火灾的危险。这少数知道危险的人,努 力寻求一条出路。路是又长又难走的。最后他们冲出浓烟,出了大厦,当他们再 度在户外新鲜的空气里呼吸时,他们是如此地高兴,以致他们就只是躺在地上, 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们之中却有一个人,不这样想。他记得许多人 仍在这大厦里,而不明白火的危险;而且即使他们明白了,他们也不知道通到门 口的路。所以,他便不顾自己的疲倦和危险,一再跑进大厦,去引导别人走出这 危险的地方。
这个人就是菩萨。
另一个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援(Prof. Houston S mith,他的中文名字是施锡恩)在他的杰作《人类的宗教》里介绍给西方的 读者。故事是这样的:三个人为了到远地寻宝而旅行横贯沙漠。他们在烈日下走 了一段很长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个荫凉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来 解他们的焦渴。忽然,他们来到一个有围墙的庄院。他们之中一个人爬上墙头, 高兴地喊起来,就跳进了那庄院,第二个旅行者跟着也跳进了庄院。接着第三个 旅行者也爬上了墙,他从那里看到一所美丽的花园,在棕榈树的荫蔽下,还有一 个有喷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黄沙的景况下,这是何等的诱惑!正当他 要跳进庄院去的时候,他想起还有许多许多的旅行者仍旧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里 拖着沉重的脚步仿徨,不知道有这个绿洲。他终于拒绝了跳进庄院的诱惑,忍耐 着一切的苦,再爬下墙来,回到那漫无边际、炽热的沙漠里,去接引别的旅行者 到这个荫凉休息的地方来。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人都不难了解,这第三个人是菩萨。
这里必须指出:这样的慈悲并不是表面的,而是发自内心,深不可测的。它 没有诸如「因为我喜欢你」或「因为你服从我」一类的先决条件。它是无差别的、 无条件的。这种慈悲和爱是从「空」的直接体验而生,是从完全调和、完全平等、 没有任何执着的境界而生。
为了帮助各位更正确地了解法眼,我必须提出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法眼 能观照真理的无限方面。正如在无边无际的太空中,天文学家指出许多银河、恒 星、行星等等一样,在「空」的体验中看出无穷无数的境界,无穷无数的天堂、 人间,无穷无数的有情众生和不可计数的活动。第二,具有法眼的菩萨是没有执 着的。在《金刚经》里佛陀一再地说,当菩萨救度众生时,他对主体,例如「自 我」;对客体,例如「你」;对其余的事物,例如行为;或对时间的概念都没有 任何执着。因为如果菩萨对任何事物有丝毫执着,他便不能称为菩萨。
说到这里,我希望诸位对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这四种眼已经有了清楚的 观念。下面是禅宗里两首有名的偈及关于它们的故事。
中国唐朝时候,有一次禅宗的五祖要他的弟子们都写一首偈给他看,以显示 他们对佛法的了解。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评论说,神秀只到了门口,还没有登堂入室。
一个名叫惠能的俗人也在寺内。虽然他没有…
《五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