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皈依的意义及重要性

  皈依的意义及重要性

  根让仁波切

  我们佛教徒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学佛会接触到小乘、大乘和密宗,有很多名称。那是不是说佛法有分别呢?不是的。佛陀发很大的慈悲心来教导我们,可是每个众生的智慧都不一样。所以,你的智慧有多高,佛陀就给你传怎样的一个法。智慧较低的,就传小乘的法;智慧较高的,就传大乘的法;很有智慧的,就传金刚乘的法。不是说佛陀有分别心,实际上是因为众生智慧不同、心里想的都不同,所以佛法有许多宗派。

  想要开悟、解脱只有得到一个提供修行的基础时才能达到,这个基础就是皈依。要学佛修行一定要皈依,皈依很重要,你皈依后就真正成了佛门弟子,就是金刚上师的弟子,也可以说是一个修行的人。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皈依的重要性,了解归依的功德。说到皈依的功德,就是最有智慧的文殊菩萨来讲,也是说之不尽的。因为皈依的功德实在太大了。没有皈依,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是学不了的。就象有一座高楼,不得其门而入,皈依就是打开所有佛法大门的钥匙。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未皈依前做善事的因缘是落在轮回中的。善事做得极为殊胜的话,落在天道;然后是阿修罗道,最后是人道,这三界是比较快乐的。如果做坏事就落在三恶道,一切众生都是做过坏事的,就容易落入恶道。没有皈依前,你就在轮回中流转。轮回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上一辈子的因缘带到这一辈子,这一辈子的因缘带到下一辈子。可是,如果我们觉悟的话,就会这从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解脱出来。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很久以前和我们一样也是凡夫,遇到了很好的金刚上师,就皈依上师和三宝修行,所有的业障都清净了,脱离轮回而成佛。我们现在开始皈依,然后修行,也是可以得到解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总的来说,没有皈依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就象做梦。比如我们昨晚上做了个梦,醒来才知道都是假的。但我们有福报和佛缘,这一世得到人身来皈依学佛。就象一个人得了病,就得找医生看,病就治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得了最严重的一种病,这是什么病呢?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业障——贪嗔痴。我们要治病,就要找一个最好的医生。也就是必须依靠一位很有成就的根本上师,依靠三宝的加持,好好修行,就可以治好贪嗔痴这个业障的病。

  我们没皈依之前,诵经念咒是有很大功德的,但还不是真正解脱的种子,都是轮回的功德。你看现在世界上,有的人不知道学佛,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乐、很有钱、做大官,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时做功德的果,这些功德都落在轮回中了。大家都很羡慕这样的生活,但你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轮回中是要受苦的。没有皈依,没有发菩提心,虽然做了很多功德,很有善心,很快乐,但这个果还是落在轮回中,没办法解脱,没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皈依后,我们做善事和修行,就变成脱离轮回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就成了解脱的种子,都是解脱的方法,也可以说是消除自己所有贪嗔痴的方法。

  所以皈依是很正确的一件事了。我们作为佛门弟子,就是要得到解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邬金净土,这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工作。要解脱就必须修行,修自己的心,必须消除自己的贪嗔痴。怎样消除呢?是不是用世间法就可以消除贪嗔痴呢?完全不是的。世间法都是贪嗔痴的工作,用贪嗔痴来消除贪嗔痴是绝对不可能的。比如洗衣服,用脏的水来洗是洗不干净的,必须用干净的水。因此必须学佛法,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对治贪嗔痴的,用来消除所有的烦恼和痛苦的。只有佛法,没有第二个方法来消除。但是要学佛,一定要皈依,没有皈依的话,八万四千法门你是学不了的,因为你还不是佛门弟子,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大家先要清楚皈依学佛的意义与的修行方法,然后再去修行就会很快获得解脱。

  面对苦难的轮回,有无数的灾厄、恐惧、痛苦,我们想要从中解脱,以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无能为力。毕竟一已之力太薄弱,因为轮回的根源是三毒,我们想依靠世间的高官、富豪或天人、神祇来获得解脱,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自己也都是轮回众生,自己都还在饱受轮回之苦,怎么可能给你带来快乐呢?因此必须皈依三宝,获得指引与庇护。正如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如法地发菩提心呢?第一要具足大乘种性,第二要皈依三宝,第三受持七众(注:七众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中任何一种别解脱戒。皈依是一切佛法大树之根本,贯穿在三乘佛法之中。”如果没有皈依,则持戒、忏罪、积资粮、发心等等所作都如同没有地基却要建摩天大楼。因此在学佛之初,首先应到一位具格上师处领受皈依之后,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皈依是最高的法。过去有个喇嘛去阿底峡尊者处求法,尊者便问他过去曾学过什么法,喇嘛回答:“也没学过什么,只学了一个小小的皈依法。”阿底峡尊者说:“如果皈依你都认为小的话,那么我这里也没有再高的法可以传给你了。”

  莲花生大师也曾说:“一切法皆纳于皈依中,邪见者不知。”

  皈依是一种决心,其目的是依靠上师三宝,令一切众生都能成佛。

  祈请与皈依是每天必修的内容,它是修行道路的基石,如果我们对上师三宝没有虔诚的净信,便无法在成佛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无论修小乘、大乘或金刚乘,如果不皈依,则是犯了一项严重的错误。所以,要每天以发自内心的虔信祈祷,来加强我们皈依的愿望,观想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下,所有的痛苦、危难、恐惧都得以消除。

  过去,西藏有一位大堪布,虔诚的信徒供养了他许多财物,但他已放弃了对世俗的执著,因此对这些财物很随意的四处放置。一个小偷悄悄地进入他的佛堂里偷了许多东西,堪布的智慧觉察到了这件事,他当场抓住了小偷,并决定为这个罪业深重的小偷消除业障。堪布一只手掐住小偷的后颈,一只手拿着一本经书敲打小偷的头,并反复念着皈依咒,“那摩咕汝别,那摩布达雅,那摩达摩雅,那摩桑嘎雅。”除此之外,不说别的话。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他就把小偷放了。望着小偷逃窜的背影,堪布为他祈祷:“我已经完全舍弃世间的一切贪执,愿你也能舍弃一切恶行。”

  当天晚上,小偷在一座桥下过夜,他想着白天人格与自尊所受的伤害,心中的怨气难以平息,久久不能入眠。半夜,在半梦半醒之中,发现四周到处是恐怖的恶魔正准备攻击他,他惊恐万分!脑子一片空白,束手无策。突然脑子里闪过白天堪布打他的时候念的皈依咒,他立刻大声地喊:“那摩古汝别,那摩布达雅,那摩达摩雅,那摩桑嘎雅。”就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地反复大声祈祷,他惊奇的发现四周的恶魔在皈依咒的力量下不断逃散而去。

  从此,他对堪布及佛法生出了不可动摇的信心,后来成为堪布的一名出色弟子。当然,皈依咒也成为他的主要修行项目。讲这个故事是让我们能了解,依靠对上师三宝的虔诚与皈依,必定能消除不善的业障,并能调服邪恶的力量,为自己的身心带来快乐与清净。

  空行母益喜措嘉曾向莲师请问了皈依法要,莲花生大师亲口宣说了皈依的各个细节,然后由佛母记录并伏藏起来以利后世众生。此法后来由莲师化身的大成就者开取出来流通。里面已将皈依的种类、意义、方法、功德等等说得很详尽,无论任何教派,任何上师所说的皈依,都应与之相符,因为莲花生大师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总集化现,他所说的法,即是一切佛所说。

  仪轨中皈依颂的意理

  皈依是三乘共同的,但密宗对皈依有更深的理解,因此还将皈依列为不共加行之一。我们不要仅仅只是在形式和程序上皈依成为一个佛教徒,而且还要把皈依作为实际修行的一个方法,以此来不断加深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愿望和信心。为加深对于皈依的了解,

  应先看大圆满前行仪轨中的皈依颂:

  真实善逝三宝三根本 脉风明点清净菩提心

  体性自性大悲坛城中 乃至胜义菩提恒皈依

  我们首先应了解皈依颂的意理:皈依分为外皈依、内皈依和密皈依。外皈依是佛教徒共同的皈依,内皈依和密皈依就有分别。内皈依是大乘的皈依,密皈依就是不共同的皈依。这四句皈依颂总括了外、内、密皈依,非常的善巧殊胜!

  外皈依

  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三宝,从外皈依的意义上来说,又可分为因皈依和果皈依两种,这是三乘共通的理念。

  因皈依是皈依外在的三宝,佛是指证道的觉者,是已成正觉、功德圆满、清净一切染污的人,包括法身、报身、化身。所有的佛菩萨,都可以拜,也一定要拜。为什么呢?我们是很需要福报和智慧的,拜佛的功德可以增加你的智慧和福报。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去到任何一间寺院,不论小乘、显宗、密宗,一定要有恭敬心,用身口意来恭敬佛菩萨,顶礼,燃香,供灯。这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福报。你们皈依佛后,就要这样做。

  法为初地菩萨以上层次的觉者所了解到的出离轮回之方法——灭谛、道谛(注:四圣谛苦、集、灭、道之后两种出世间法)。

  皈依法,就是佛陀为众生认证实相而指出的修行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都皈依了。我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的人,学佛的和不是学佛的,修得好的和修得不好的。我的寺院有几百上千个出家人,法师、活佛、喇嘛,也都接触了很多。有些人,特别是学佛的,常认为:“你是修净土宗的,我是修禅宗的;你是修密乘的,我是修小乘的……”有这样那样的分别心,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佛法本来就没有什么分别——都是解脱的方法。众生的福报逐渐减少,所以佛法就渐趋势微,已经到了末法时代了。学佛的人就要团结在一起,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只要佛法在娑婆世界上,也可说在地球上的话,一切众生都可以得到快乐。所以…

《皈依的意义及重要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思维轮回之苦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