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牛皮剥下做鼓,再把师父名字写在上面,而且变卖田地,将所得钱财供养僧众。后来,这面鼓被送到五台山文殊殿,叫“人皮鼓”。可以想象,法爱在生前肯定受人尊重,可死后为何堕落为牛呢?就是因为他没有人身难得、业因果等观念,以致肆无忌惮地做了很多恶事。
《高僧传》中还有个故事说:拾得(1)曾在国清寺放牛。一天,寺院的僧众在做布萨(2),拾得赶牛到堂前,站在门口拍手大笑,扰乱戒堂,被一位和尚杖逐出去。
拾得说:“我从今以后,再也不放牛了!”
有个和尚问:“你不放牛,要做什么?一个人总不能只吃饭而不做事。”
拾得说:“是啊。这些牛,就是只吃饭而不做事的人转世来的,它们前世都是本寺大德和执事。”
众人都不相信。于是拾得当着他们的面,一一吆喝那些牛:“弘靖律师站出来!”一头白牛作声而至。又叫:“典座光超站出来!”一头黑牛应声而出……僧众见此都惊骇不已。
拾得指着这些牛,说偈道:“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汝今遭此咎,怨恨于何人?”僧众听后胆战心惊,方意识到因果确实不虚,从而改往修来。
也许有人怀疑:“修行人是否很容易堕落,而一般世间人则不会呢?”并非如此。其实一般世间人更危险,因为没有修行机会,造的恶业更是可怕。
要知道,如果没有生起人身难得之心,就会牵扯到后面的修行,乃至延误生生世世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首先慢慢去观察很重要,对前面讲的十八种暇满,应像小学生做作业那样一一分析,看这个具不具足、那个具不具足……这就是所谓的修行。有些人这样修时,好像感觉不到什么,这说明你没有专心。假如你将每个道理与自相续逐一对应,必定会对佛法产生信心。所谓的修行,并不是闭着眼睛,非要看到有面有相的本尊,刚才讲的就是真正的修行。
有些人对共同加行的修行能力特别差,前段时间修是修了,但没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你的修行只是表面形式,今后很容易变质、甚至退失。因此,大家绝不能匆匆忙忙、草草率率提前进入形象上的修法,必须要仔仔细细观察,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三十四种(18+16=34)暇满的自性。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出家时特别迫不及待,本来按规定要观察四个月,但他过了两三天后,就一直在催:“我可不可以现在出家啊?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您能不能早一点给我剃了?”结果还不到两三个月,他就剃了头发,然后特别高兴:“谢谢您,好舒服啊!我现在没头发了,可爱吗?”他觉得没有头发就是出家的标志,却不知内心中真正生起定解,才是最关键的。有些地方还非常重视办皈依证、取法名、做仪式,虽然这些外在形式也需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先好好观察,看自己是否具足十八种暇满,及无垢光尊者所讲的远离十六种无暇。
因此,希望大城市里的人,通过这次学习要真正认识到,自己有些修行不过是形象而已,法并没有融入于心。其实,法融入于心的感觉,与只追求表面形式完全不同,这一点从很多大德身上也看得出来。他们一旦生起人身难得的理念,无论是说话、做事、言谈举止、日常威仪,对后世的修法相当重视,根本不会忙于世间琐事,也不可能爱看电视、电影、动画片,对他们而言,这些散乱的形象完全是骗人的,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当然,末法时代,具足上述暇满相当困难,如果一个人真正具足了,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大家扪心自问,你自己观察过没有?假如以前没有观察,从今天起,务必要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照。这不是口头上说说,也不是我自己从来不观察,只是一味地要求你们,像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所云:“呜呼虽知无修自欺自。”而是遇到这个法门之后,一直到现在我经常观修。否则,只说而不做的话,方向就已经搞错了,修行很难出现奇迹。倘若具足了这些暇满,我们一方面要值得欢喜,同时应当诚心诚意地想:“如今获得了如此难得的暇满人身,我一定不能白白空耗,必须要尽心尽力地修持正法。”
这个人身的确非常难得,从因方面来说,需要守持清净戒律、具足清净信心,如《中观宝鬘论》云:“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从缘方面来说,必须具备布施、发殊胜愿等因缘。从比喻方面、体性方面看,也都极不容易获得。今生有幸得到这个人身,要想来世转生善趣,则要护持清净戒律,而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贪嗔痴烦恼,就一定要修行。正如世亲论师所言:“为得善趣戒重要,为离烦恼修重要。”有些人总抱怨自己烦恼深重,看了很多书、读了无数遍《金刚经》,贪心、嗔心还是有增无减,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修行。如果你真正修行了,相续中的烦恼绝对会远离,这是一个必然规律,因为二者是相违之法,就如同火非常猛烈时,微小的寒冷自会驱除一样。
因此,大家要发自内心对修行有强烈意乐。华智仁波切说过,正法就在身边,不必外求。有些人修法始终不成功,到这个上师那里去、到那个上师那里去,今天在这个寺院求法、明天又到那个寺院求法,有时候听他们的故事,我只能默默地笑。为什么呢?因为他基础没有打好,从来也没有向内观,只是一味向外求法,那不管到哪里去,肯定都没办法修成。其实,每个人修行都能成功,关键要看能不能下功夫。比如,你对观修人身难得,下了一定的功夫,那么再过几十年,修行若仍能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法是修不成的。但如果你修行马马虎虎,修一点点就半途而废,平时没有耐心、恒心,那修什么也修不好。
尤其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故意断传承,或者不愿意修行,就是所谓的魔障。以前莲花生大士对空行母益西措嘉传过一个殊胜教言:“凡是对修行做障碍的,不论影响内心也好,制造外缘也罢,都是魔障。”譬如,你本想听一个传承,有人劝你不要听,应该离开这个地方,这就是一种魔障。魔障不一定非是面目狰狞的恶魔,有时候它也会显现为语言亲切的道友,或者慈悲体贴的上师,表面上对你非常关心,你听到他的话语后,三四天都睡不着觉,心里非常舒服、温暖,一闭眼就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但如果对你的修法造成违缘,那不论他是什么形象,按照莲花生大士的教言,都叫做魔障。道友们对此理当谨慎!
言归正传,刚才说了,我们必须要观察自己是否具足三十四种暇满,假设没有具足,就应全力以赴使自己具足,务必要集中精力来观察自相续有没有此等暇满的功德。
当然,这不是观察一两天就可以了,而是在有生之年、随时随地都要观察。很多老修行人真的是我们的榜样,他们修行并不固定时间或环境,在深山里,每天不断地念功课、修法;到城市中、医院里,这些仍然从不间断。任何环境、任何时间,对他来讲都没有影响。可是有些道友,在寂静山里的时候,修行挺不错,就像玻璃做的阿罗汉一样,非常稳重、如如不动,而到了大城市以后,好多天都不做功课。你们这次出去的人也想一想,原来要求每天念《普贤行愿品》、发菩提心仪轨,但听说有些人下山以后,两三天中根本没有诵经,这说明环境对你的影响很大,你的修行并不精进。说实话,我很喜欢修行不受环境和时间影响,就像吃饭一样,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坚持自己的修行,这才叫真正有恒心。
总之,上面所讲的暇满道理,大家一定要时时观察,甚至这些暇满中只有一种不齐全,也不具备真正修持妙法的缘分。如同开车一样,纵然司机技术很好,其他因缘也都具足,但如果前轮坏了,或者没油了,车也无法安全行驶。现在有些人修行不成功,就到处打卦算命:“为什么我最近修不上去?验相出不来?本尊不现前?”实际上,这是因为你因缘不俱全,而在所有因缘中,三十四种暇满是最关键的,假如其中一种不具足,你的修行因缘也会中断。因而,你没必要问东问西,问题肯定出在这上面,如果这上面没问题,那你修行绝对顺利。所以,掌握这些窍诀也很重要。
其实,就算成办世俗中的一件平凡小事,也需要许许多多因缘聚合,那作为长远目标、成办自他二利的修行正法,又怎能不需要具足众多因缘呢?打个比方说:在古代藏地,出远门常会在途中烧茶,烧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茶器、水、火等众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必须要有火燧(3)、火石、火绒等许多条件。(我小的时候,藏地大多数人用火器来生火。火器包括:火石——一块小小的白石头;火绒——草地上的一种白花,秋天晒干后,揉成非常软的绒状物;以及火铁。藏人把这些装在口袋里,需要引火时,就拿出火铁与火石摩擦,火星散落到火绒上,马上会冒出烟,然后再加一点草或纸,火就开始燃烧起来。)如果仅仅是火绒不具足——用完了或被雨打湿了,就算火石、火铁样样齐全也无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
同样的道理,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仅是一种不具足,也不具备真正修法的机缘。比如,你烦恼粗重的话,在一个团体中,本来修行好好的,后来烦恼无法控制,自己开始发脾气,跟金刚道友不和,然后就离开了,从此,你后面的一层层修行只能全部放下来。所以,有智慧的人只要一观察,无论从自身的经验还是别人的经历,都可以看出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一旦失去了修法的机缘,的确非常可惜,所以,我们现在具足顺缘、自由自在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机会,以免将来后悔。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有个偈颂,上师如意宝特别喜欢,如云:“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意思是,如果在自由自在、具足人身顺缘的此时,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根门、调伏烦恼而精进修持,一旦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之险处,到时全然随他力所转,又将以何因缘从中度脱出来呢?大家对此教证要反反复复思维。
有些人常说:“我太忙了,没有时间修行。”其实只要你珍惜人身,修行时间肯定抽得出来。否则,光阴荏苒,稍纵即逝,如经云:“人身难得而易失,光阴易往而难追。”一旦浪费了这个人身,或者以此人身造下恶业,今后想重新获得则难如登天,《梵网经》也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所以,我们要依靠善知识的教言,和圣者的殊胜窍诀,有种自我挽救的心态。每个人都观察一下,看自己要不要修人身难得?不修的话,表面上听法是不够的。听与修有很大差别,了知与感受也有很大差别,若想将这些差别区分开来,自己必须要实地修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拾得:普贤菩萨化身,小时候被丰干禅师(阿弥陀佛化身)捡回国清寺,故取名“拾得”。
(2)布萨:同住之比丘每半月集会一处,请精熟律法之比丘说波罗提木叉戒本,以反省过去半月内之行为是否合乎戒本,若有犯戒者,则于众前忏悔,使比丘均能长住于净戒中,长养善法,增长功德。又在家信徒于六斋日受持八斋戒,亦称布萨,谓能增长善法。
(3)火燧:即火铁,一种引火之物。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四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