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Hetu
所缘缘 Object - Arammana
增上缘 Dominance - Adhipati
无间缘 Contiguity - Anantara
相续缘 Immediate Contiguity - Samanantara
俱生缘 Coexistence - Sahajata
相互缘 Reciprocity - Annamanna
依止缘 Dependence - Nissaya
亲依止缘 Sufficing Condition - Upanissaya
前生缘 Antecedence - Purejata
后生缘 Consequence - Pacchajata
重复缘 Succession - Asevana
业缘 Action - Kamma
异熟缘 Effect - Vipaka
食缘 Support - Ahara
根缘 Control - Indriya
禅缘 Ecstasy - Jhana
道缘 Means - Magga
相应缘 Association - Sampayutta
不相应缘 Dissociation - Vippayutta
有缘 Presence - Atthi
无有缘 Absence - Natthi
离去缘 Abeyance - Vigata
不离去缘 Continuance - Avigata
我现在要就我所了解的来为各位说明因缘与业缘的关联,以及由于这些因缘所产生的果。
因缘是指所有身、语、意习性反应在意识当下的心念状态。由于每一个习性反应都会生起善、不善或中性的心念状态,因此,在佛教中,我们称之为善法(kusala dhamma)、不善法(akusala dhamma)与无记法(Abyakata Dhamma),此三法虽仅是心的作用,但也是共同创造出整个宇宙万物的心识作用。
善的(kusala)力量是由布施、行善、奉献与净化心念等善行所生起之业行(行为、语言及思惟)而产生的正面力量。
不善的(akusala)力量是由贪婪、欲望、愤怒、嗔恨、怨憎、妄念等欲念所生起之业行而产生的负面力量。
中性的(Abyakata)力量既不是善的,也不是非善的。例如,已经破除一切无明(Avijja)的阿罗汉(Arahat),对于六根所缘的六触(Phassa)已完全不生起任何感受(Vedana);就像不断变化的流水,并不会产生任何感受。因为,对他而言,整个身体结构只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罢了,而所有的感受都会随着这个物质灭去。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整个界天当中,由业行所产生的善与不善的力量。为此,我将整个界天大致区分如下:
无色界与色界
这些界天是超越感官欲乐范围以外的,具有慈、悲、喜、舍四种至高无上的心念特质,能生起纯净、光明、妙乐、清凉及轻盈的心识力量,故可推向这些界天之中。由于在这些界天之中的物质是如此地细微,几乎没有任何形体存在,只见光芒四射,因此,梵天的形体并非具体的物质,而是光与亮。
欲界的组成为:
1. 欲界天
2. 人道
3. 下恶道
欲界天
为祈求未来人天福祉所做的一切良善的或道德的身、语、意行为,因此生起清净、光明、喜悦与轻盈的心识力量,而推向所有物质皆是细致、光明、喜悦与轻盈的欲界天之中。在欲界天的天人们的形体依照其所居住的界天而绽放出各种柔细、明亮与色彩的光芒。天人们在这些仙境般的界天中过着喜乐的生活,直到一切善的心识力量耗尽时,便再次堕入人道或恶道之中。
下恶道
所有仇恨、邪恶及不善的身、语、意行为都会生起不净、黑暗、热恼、沉重与坚硬的心识力量,而最为强烈的不净、黑暗、热恼、沉重与坚硬的心识力量也必定会堕入地狱之中,也就是下恶道的最底层。在所有恶道之中的物质皆是坚硬、粗陋、不愉悦与炙热的。恶道之上即为人道,因此,落于恶道之中的众生们,在结束下恶道的体验后,即可投胎人道。然而,除了畜生道之外,一般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其他众生的,但对于那些已经到达较高禅定的人们,由于具有天眼通的能力,因此也能见到其他众生。恶道之中充满着各种身、心痛苦,而这一切其实只不过是人天与善道的反面罢了。
人道
现在我来到了人世间,但这只是天堂与地狱之间暂时的居所。不论我们经验到何种愉悦与痛苦,这一切都是由我们过去的业所决定。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藉由心的发展,将我们的心识力量推向更高的界天之中。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这里堕入到邪恶的深渊与恶道并行。
并无任何界天是恒常不变的,今日的圣者,或许是日后的恶棍,而今日的富人,也许很快就会变成穷人了。人世间生命的变化无常是如此明显,没有任何一个人、家庭、社会或国家是永远稳定不变的。
一切事物都受业的法则所支配,而业是由变化无常的心所造作的,因此业的果报也必然是不断变化的。
任何人只要有心的不净杂染,那么当他死亡时,其心识力量也会将他推往恶道之中;因此,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便会自动往生恶道之中(简单地说,就是心识力量负债的地方)。
换言之,如果在死亡那一刻,其心念与推向人道的心识力量相应,便会再次往生人世间。然而,如果在死亡的最后一刻,生起善的心念,那么自然也会往生天界之中(此处众生享受着借贷平衡的心识力量)。而往生梵天者,在死亡时刻的心除了清净与安详外,并无任何欲念。
这就是业如何以数学精算的方式在佛教中扮演的角色。
各位女士、先生们,这些都是佛陀的基本教导。这些教导会如何影响每个人,则视个人如何运用而定。
不论家庭、社会或一般人都同样适用这个教导。我们有信仰教条的佛教徒及实际修持的佛教徒,还有一种则是出生时就被归类为「佛教徒」的教徒们。然而,唯有实际修行的人,才能改变内心的不净。因此,能持守五戒的人们就是佛陀教导的信奉者。如果缅甸所有佛教徒都能确实奉行的话,那么在我们周遭就不会有互相残害的冲突发生。另一个困扰的因素则是:物质需求,任何人都必须具有生命的基本需求。况且,相较于其他众生,生命对于人类又更加重要。由于这种保护自我与亲人的倾向,人们因而违反宗教戒律或政府的法律。
最重要的是生起清净与善的心识力量,来对抗驾驭世人邪恶的心识力量。但这并不易做到,而且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纯净心念的阶段。倘若我们想要拥有能对抗这种邪恶心念的有效力量,我们就必须遵循正法努力修持。现代科学已为我们带来许多极具价值的事物,例如原子弹,它虽然具有最强大的威力,但同时也是人类智慧下所创造出最令人畏怖的产物。人类是否将智慧用于正确的方向?根据佛教的精神,人们究竟造作了善或恶的心识力量?我们要如何运用智慧及用于何处,其实都是我们意念所决定的。与其将原子能用于征服外在事物的这种智慧,不如把原子能用于征服我们内在心念,不是更好吗?
这会为我们带来「内在的安详」,并且能让我们将它与所有其他人分享。当意念成功地击败我们周遭所有邪恶力量时,我们就能散发出强大且净化的心识力量。就像是烛光能驱逐整个室内的黑暗一样,所以任何人内心的光明也能帮助别人驱逐他们内在的黑暗。
若以为善行也能用邪恶的手段来达成,那是幻想和作梦。韩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两边都牺牲了许多人命,如今已超过百万人命被牺牲了,然而,这么做究竟更接近和平,还是离和平更远?我们已学习到这些经验教训,唯有透过宗教改变人们的心念才是解决之道。此刻,除了需要控制物质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驾驭心。
在佛教中,我们将世界(Loka Dhatu)与法界(Dhamma Dhatu)予以区分。界(Dhatu)的意思是本质元素或力量。因此,世界所指的就是在自然界范围以内的物质(具有其本质元素),法界则包含了心、心法,以及某些不再色身范围内,而是在心范围内的本质元素。现代科学涉及的范围就是我们所谓的世界(Loka Dhatu),但这只是在心范围内的法界基础罢了。我们并非以现代科学的知识,而是以佛陀的教导,正法的修持,来进一步触及心的层面。
至少「成熟的心智」(The Mature Mind,美国纽约W.W. Norton & Co., Inc.出版社发行)一书作者欧佛史崔(H. Overstreet)先生是乐观看待成熟心智所蕴藏的一切事物。他写道:
「我们这个世纪的特征型知识是心理方面的,即使物理与化学领域中最受瞩目的发展,大部分仍是大家已知道的研究方法之应用,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只有那些对于人性与人类经验的看法是新的。」
然而,这种新的看法是不可能更早出现的,因为在它来临之前,必须先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即使生理学已是一门成熟的科学,但就研究心理学的人而言,除了别的以外,人的构造依旧脱离不了脑部组织、神经、腺体,以及眼鼻等身体外在器官问题。而生理学对于身心状态的研究,也是直到七十年前,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liam Wundt)创立心理实验室之后,才开始有比较充分的发展。但是在生理学之前,又必须先有发展成熟的生物科学,毕竟脑组织、神经、腺体及其他构造都是根据整个细胞演化过程而定的,因此,在生理学出现之前,必须先有充分发展的活细胞科学。
但生物学之前,又必须先有化学,而在化学之前,得先有物理学;物理学之前,则先有数学。因此,整个漫长的酝酿期得回溯至好几世纪之前。
总之,科学发展是有时间顺序的。每一种科学都必须等到它的时钟敲响。现今科学的时钟至少已经敲响了心理学及一个新的启蒙阶段。
可以确定的是,由最新科学探究而来的重要性与影响都是是旧有的,但研究的准确性却是新的。简言之,有某种钢铁般逻辑仍不受影响,那就是每种科学都必须等到其先前事物提供充分资料,并且一切铺设妥当后,才能产生其准确性。
科学的时钟已敲响了另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一种新的智慧开始听由我们运用。
我要说的就是佛陀的正法;所有人都应该为了知人类本质实相的智慧,而加以修持这个正法。佛教具备了治愈所有影响世人心病的良方;因为造成现今整个世间现象的,正是因为我们过去与现在,邪恶的心识力量所造作出来的。
现今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不平与不满,所有不平与不满都会产生不愉悦的感受;憎恨产生敌意,敌意产生战争,战争又制造出更多敌人与种种问题;然后就陷入当前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呢?这当然都是因为我们的心缺乏适当的控制所致。
人是什么呢?人是心识力量赋予人性而来的。物质又是什么呢?物质不过是心识力量的具体化,也是善(正面)与不善(负面)力量的反应结果。
佛陀说过:世间一切由心造(Cittena niyate loko)。因此,心是一切的主导者。那就让我们来研究这个心,以及它独具的特性,并解决现今世间所面临的问题。
在佛教的实用价值研究方面,确实有广阔的范畴。缅甸的佛教徒随时欢迎任何想藉由亲身体验以获得利益的人们。
各位女士及先生们,我已尽可能将我所知道的佛教与各位分享,如果任何人想更深入了解,我会很乐意做进一步的说明。我非常感激各位莅临及专心聆听我的演说,我也要再次感谢本教会让我在此做一连串的演讲。
愿众生安详。
谨此向乔达摩佛陀、世尊、正法、佛陀的教导,以及保存弘扬佛法的僧众致上最深敬意与感恩之情。
—葛印卡老师
《什么是佛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