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点眼▪P3

  ..续本文上一页搞着搞着就糊涂了。这个地方要看清楚。

  以前***也经常说用不上力,用力的关键点就在这个地方!报德差别,平等摄受,令我等一时趣入光明藏,所以差别中生起无差别妙用!一时抉择,感恩戴德了,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方,传承全在于此了,净土教言的传承全在这一点,这一点要是马虎过去了,你永远不知道佛恩是什么!你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头也大了,脚也小了,你晕了,对不对?你还生烦恼,你说我都念了,还这么多业障,还这么多烦恼,为什么呢?就没有把佛的功德接受过来。

  在这个差别中,无差别回施,令你心趣安乐,善恶无记业一时消融,无始以来的善恶无记业一时消融!消融于佛陀的大光明当中,所以说佛光明为己光明,佛光明、己光明了无差别,佛心、众生心、我心无差别,一时趣入圆满教言,得究竟安乐!

  这个点呀,这个眼呀,不给你点,你就是瞎子,瞎龙!你知道吗?你平时念佛就象画龙,画、画、画……,但是没有眼,飞不起来!你知道吗?一飞就撞墙壁了。你就没有力量,你感到飞也是乱扑腾,搞得一身遍体鳞伤的,为什么呢?没有眼睛!

  传承就是眼目呀,眼目!没有眼目修这个法太难了。念佛怎么不得力呀,你怎么得力呀?你没有力可得,你心不向法,只向往自己的妄想、业力、沉沦。哎呀!苦呀,苦海无边呀,真是苦海无边!

  所以,弥陀垂手呀,接度一切苦难有情,光明回施,入平等智,得究竟安乐。这个地方的的确确要甚深地去观察、思维,观察、思维,观察、思维……,那我们就不记自己的善恶无记业了,无始以来再多的善不记了,再多的恶不记了,再多的无记也不记了!光明于世间,平等于世间,安然于世间,无愧世间,抉择于世间,就是现在!

  要不然你就苦吧,就苦哦呀!多生勤苦而不知法益究竟所在,就象心中心法本上讲呀,多劫修行不证道呀,就在这么个地方,你再修,没有点眼。

  ……

  这一段话可以在网上贴一贴,现在念佛人真不知道,不知道在干什么?什么圆顿不圆顿,了义不了义,得利不得利,都这一套糊里糊涂的,就是这个地方没有抉择,即弥陀报德与我等报德之别。这个“别”我们没有分清楚,就笼统地说自性是佛,完了!他生骄慢了,就闭塞了佛陀的慈悲的给予,排斥了,无意识地排斥了!所以,以阿弥陀佛圆满报德令其心智一时平满,回入光明,善恶无记业缘一时回入光明藏,因为它无自性故,回入,所以是为方便!回入光明藏,于差别中生起无差别妙用,就是印契自心!所以,以佛果德印契自心,自性坦然,一时安住,非外得,亦非内得,一时究竟抉择!但你要不假于报德差别印契,你不能抉择于自性,所以现世这种回施的利益,以差别中回施无差别妙用,顿时令我们的善恶无记业消融于光明藏中,这个消融光明藏,即自性坦露,一时究竟安住!

  所以方便安住就是究竟安住,报德回施是方便安住,因为什么呢?是接度之方便,令你究竟安住于自性平满之中,得真实安乐,不可毁坏,所以入于不动地。此地不动,所以无有退转。为什么净土法门说阿裨跋致呢?一生阿裨跋致,就是这一点抉择了!这个地方非修证法(你修证的法总是有进退的),非有为法,非因果法,而因果法摄,你看,他能表达出来,但是非因果法。

  何以故呢?究竟、彻底、圆满故,非轮回现象所能再造,非有为所能再造,但显自性之抉择,但以弥陀无量劫因地的成就,一直到成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德回施,令我等差别心智中一时平满,回入光明藏,即贪嗔痴慢疑啊等一切业缘一时回入光明,印契自心,得以究竟解脱,或者究竟安住。

  这个究竟安住,是净土教言最真实的地方,“彼国次于泥洹之道”,所谓诸有众生往生彼国,必趣于究竟菩提。他这个报德接度啊,就是令你进趣差别中显无差别妙用,无差别妙用是为真实,所以印契自心,得究竟安乐。

  没有自性的印契,人不得究竟安乐,因为还是有对待。它是消融之时彰显自性,即我们的差别业报,所谓善恶无记,消融在弥陀这个平等光明之刹那,自性坦露,究竟解脱,究竟圆满,究竟安住,无有退转,这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

  许多念佛人就在这个地方没有如理地实践、感知、观察,所以没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至心信乐,就是信顺二法,入如来种性,一时回入光明,因为有种性故而得趣入,要不然不能趣入。信顺是如来种性业嘛,若没有这个,人就排斥,认为自己有修持、有善、有什么的,那这个法他就会(排斥),所以净土教言是特别不可思议的,就在这一点上了,善恶无记业一时融入弥陀的这种无碍光明报德,即圆满报德。

  此处就是要不断地去思维、观察,思维、观察,思维、观察,人就可以入此功德,得以自利,然后就是第五门,回向为首,成就大悲,普利一切而无所畏惧。因为你不在得失上计较了,不在修法上计较了,不在人我是非是计较了。此处要不在事事处处串习,人多生畏惧!就说感到用不上力。每个事情都要这样,就在这个地方串习、串习,要不然人就很假,在法上用不上力,就是所谓的假,什么假呀?遇法而不知用,不知妙用,就是假。

  居士:师父,是说净土的主要的平时串习还是通过观察和思维门来做吗?

  慈法法师:因为自利分中,礼拜、赞叹、作愿、观察,这四门中,就是所谓的入功德善巧。什么叫入功德呢?就是在你不断地审视、观察过程中,得到抉择了!不断地审视、观察,审视、观察,然后抉择,要不然你根本没法得到这个利益!所以,它这个入功德处,就是身业、口业、智业、方便智业,方便智业是利益世间的智业。身业、口业、智业三业中,于身、口、意、智,这四个方面,不断地去感知,审视、观察、实践、发愿,实际佛法的实践就是这样子的。

  若于自力分全然不顾,但回施阿弥陀佛无碍光明,一时就得见了,就是说前面我都不要了!就好比说,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一切众生一时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实际就是一时令众生照见自性,在这个差别相中,一时抉择回入光明,一时入平等一味法则,得究竟安住!就是现下安心,实际就是无上菩提心一时得见,此心无造作、无对待!所以,“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以明自心”,原来明也是明自心故,所以印契自心罢了!印契你无上的菩提心,此心非造作分,非对待分。所以,弥陀的报德就是印契自心的方便罢了,给你这样一个方便!

  这个第五门,就是直接趣入,直接取用,不假方便了!若是说自力分,你还有什么自己的什么想法了,那你还用前四门去不断地串习。“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回向什么呢?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普摄一切众生,必竟往生,令一切差别众生在无差别光中一时融入,得见自性,清净抉择,这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抉择,一切众生咸能往生,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抉择,这是净土的大利益所在与无畏之说,诸佛在这儿都作无畏说!佛告阿难,彼国无有不定聚及邪定聚,何以故呢?往生彼国皆是正定之聚,十方如恒河沙诸佛,皆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无量无边的诸佛赞叹什么呢?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诸有众生闻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趣入!趣入什么呢?住不退转!这个不退转地,是自性抉择之地!是以佛平等光明照耀众生差别业相,一时回入平等光明,得真实平等安住,而显自性真实。此自性真实是抉择处,什么呢?就是不退转!自性何以退转呢?无自性处何以退转?无增减处何以退转?无造作分何以退转?所以说入无不退转位。

  这个教言就是直趣不退转!这也是我这一生的愿望,跟我有缘,我希望他这样,不这样我也不管了,希望这样,因为这是我的希望呗。什么叫希望呢?你有机会听闻,你这样做,你就一生(得不退转),何以故呢?阿弥陀佛以平等光明印契我们的自心,就是说以这个平等的光明照耀我们的差别业相,令差别业相一时趣入平等光明而得究竟平等安住,就是自性安住嘛。这是清净、平等真实一味的法则!它无动无摇,无可散坏!你不可诋毁,再此处你诋毁都不得,你知道吗?你想诋毁,诋毁都不得,你怎么诋毁它呢?就是说你诽谤都不行。就举个最简单的太阳的例子一样,每个房间有灯光,象个善业一样,每个地方有黑色的东西,就是黑暗,就象这个恶业,也有不暗不明的地方,但是太阳一出,一切消融!

  弥陀这个平等的光明,令一切九界众生的差别业报一时融入平等光明智光之中,智光是什么呢?直显一切众生本来的自性,与佛不二的自性,抉择于不退转,这个地方是真实不虚的,阿裨皮跋致之教言嘛。是这样子的!《阿弥陀经》这样讲的嘛,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闻此经典,闻诸佛名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就是一生成佛,这可不是大话呀,这是佛说的,佛不说,我不敢说!

  这个地方,你们诸位菩萨要是观到、感知得到,那真是这一生的大福大报了!亏得我没有死,死了就听都听不到了,这不是胡说的。真是你想再听我给你讲这一套,你找去吧!我可不是在卖我呀,我给他们说:“我这一口饭,我吃到地狱地去,我告诉你”!

  不是胡说的,这我可不胡说,不开玩笑,因为在这个地方真是对弥陀生起了的感激吧。以前认为自己挺有修持的,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什么呀?这学佛人这个德性!怎么不持戒?怎么不精进?怎么不禅定?什么什么什么,一大堆。实际看到谁心里就叮叮当当的。遇到弥陀这个教言,心一下就歇下来了,感觉到一切众生原来如是呀!一切因缘、业相莫不是幻化,所以弥陀的平等光回施之时,莫不是大悲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平等一味令…

《净土点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