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纂续藏经第 24 册 No. 0451 大品经义疏
大品经义疏目次卷第一玄意卷第二(但欠此卷)序品第一奉钵品第二卷第三习应品第三往生品第四卷第四叹度品第五舌相品第六三假品第七劝学品第八集散品第九相行品第十幻学品第十一句义品第十二卷第五金刚品第十三(亦名摩诃萨品)乐说品第十四(亦名断耶品亦名富楼那品)辩才品第十五乘乘品第十六庄严品第十七问乘品第十八广乘品第十九发趣品第二十出到品第二十一(亦名出乘品)胜出品第二十二等空品第二十三会宗品第二十四十无品第二十五无生品第二十六卷第六问住品第二十七(亦云无生品)幻人听品第二十八散华品第二十九三叹品第三十灭诤品第三十一大明品第三十二述成品第三十三劝持品第三十四遣异品第三十五尊导品第三十六(亦称云誉品)法称品第三十七(亦名舍品利)法施品第三十八卷第七随喜品第三十九照明品第四十(亦云生般若品)信毁品第四十一叹净品第四十二无作品第四十三遍叹品第四十四(亦云般罗蜜品)卷第八闻持品第四十五魔事品第四十六两过品第四十七佛母品第四十八问相品第四十九成办品第五十譬喻品第五十一知识品第五十二趣智品第五十三大如品第五十四卷第九不退品第五十五(旧云序品魔事品阿[鞥-合+(白-日+田)]䟦致品)坚固品第五十六深奥品第五十七梦行品第五十八河天品第五十九不证品第六十梦誓品第六十一魔愁品第六十二等学品第六十三净愿品第六十四度空品第六十五嘱累品第六十六无尽品第六十七摄五品第六十八方便品第六十九三慧品第七十卷第十道树品第七十一道行品第七十二三善品第七十三遍学品第七十四三次品第七十五一念品第七十六六喻品第七十七四摄品第七十八善达品第七十九实际品第八十具足品第八十一净土品第八十二毕定品第八十三差别品第八十四七譬品第八十五(亦云性空品亦云法性非作品)平等品第八十六如化品第八十七常啼品第八十八法尚品第八十九嘱累品第九十
大品经义疏目次(终)
No. 451
大品经玄意(一)
胡 吉藏法师 撰
开皇十五年正月二十日记
上观师六年在山中不讲余经唯讲大品临无常年诸学士请讲涅槃师云诸人解般若那复欲讲涅槃耶但读三论与般若自足不须复讲余经诸学士既苦请师遂为商略涅槃大意释本有今无偈而已唯留心于波若兴皇初出讲波若师北岸得大论文墨还始讲大论也然此经好讲而有两论解释故一者三论通论此经之心髓二者大论释此之本义此之二论复是关中什师并融睿等对翻论文言精要义可依信为此故留心寻讲也今当得商略其意然山门已来道义不作章段唯兴皇法师作二谛讲开十重者此是对开善二谛十重故作其外并无后人若作章段者则非兴皇门徒也。
今前释此经题。
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者此有四句一摩诃二般若三波罗蜜四修多罗虽有四句只成一句今离为四句释之。
初云摩诃者此是外国语外国语通今明正是中天竺语故睿师云秦言谬者定之以字训彼音失者正之以天竺也彼国云摩诃或云摩醯或云优婆此言大何以知之如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云云然摩诃是外国语此若为翻译解者不同凡有三释一云摩诃不可翻也用睿师语云不可翻者即而书之既即彼国语而书之故知不可翻也问既不可翻何得云大胜多耶解云此是三义训释非为翻也第二解云摩诃以三义翻译论大胜多此解依大论言摩诃言大或胜多云云第三解云以三义翻而有强弱大翻则为正胜多即是义训何以知然以数文证一者论释摩诃比丘僧摩诃言大不言胜多若胜多亦是正翻者岂得独言大耶次释摩诃萨埵文云摩诃言大萨埵或道心或众生亦不言胜多也三者第十八卷云摩诃秦言大波若言慧又金光明经第二王子名摩诃提婆偈中云大天诸处文既并云大不言胜多故知大为正翻余是义训也。
摩诃翻为大问大有几种解释不同招提师明有十种大一者境大即是真谛无相境亦名如法性法性遍一切处故经云无有一法出法性者所以为大也如者一切皆如耳故开善云旷劫学于如今得如提流天下遍只是瓶处如也二者人大此法是大人法行行此法故故名为人大也三者体大此是何法谓忘相知即是般若故为大四者用大五因大万行中般若最大六度中般若最大故是因大六果大者此法能得大果报也七者导大能导一切万行到佛果八者离过大谓寂灭四重五逆九力用大谓能出生人天五乘十者教大此经通教三乘也。
次招提后人嫌十大太多故作五大五大者一境大二体大三用大四因大五果大明前十大不出此五大言五者人大者若是因人则属因摄果人则属果摄何须别立人大力用等终是因果所摄不须十也次有灵观法师是地论师中好手经至东阳后还都丰乐寺归兴皇法师假停三日讲看之人疑其非是灵观观恐其偷得灵观之名彼师既知玄云若言非者但虽者也主释华严大集涅槃大品四余明四种大若是涅槃即是果果大华严是果大大集具果果二大般若但是空慧此是因大都有三家解释。
问此解有病败不今明亦有若初一家作十种大者多则不足少则不收多则不足者大义无量何止十种故不足少不收者明此十大摄大不尽若直作得大离大此二摄大大则尽或待大绝大等人法境智如此摄大皆尽何须作十种。
问汝十种既有因大果大相对者既有境大何不立智大既有人大何不立法大耶彼云离人以外并是法故不立法大者亦离体以外并是用何故别立用大耶第二解五大亦同前家不须别责第三四种大敢不可涅槃何得独明果果大不明果大果果量改德若用下文但云涅槃是果果大者前文正以三德为涅槃三德明般若法身等此即是菩提岂非是果而独云是果果等是两文前明果大后明果果岂得弃前文而取后文耶华严何意复但是果大集大通果与果果大般若是因大此并是无文故不可也。
问今为同此诸释不但明不同不同者云何释之今明依经依论解者十二门论云六家释大初云摩诃衍于二乘为上故名为大此是待小名大二乘智慧名小菩萨智慧名为大也二云诸佛乘最大此乘能到故名为大此是得果名大谓能到佛果三者诸佛大人乘故名大此亦得果人乘故名大亦是得人名大也四文殊等乘故名大此就因名大亦是约人明大五灭众生苦与大利乐此就得离明大六者尽诸法边底此则就境智名大诸法边底即是境能尽即是智虽有六大义而无所不包初一义是待义后五即是人义余即是法有境有智有能有所有得有离如文可寻故遍摄一切也菩萨作论本为通经论中明大即是释经中之大而经亦明大义且就涅槃大品为语涅槃明二种大一者相待大二者绝待大待义可明绝者如云有王大王有空大空不因少空名为大空等者即是绝待也大品亦明二种十八空等是相待空独空即是绝待故具相待大绝待大是以一家释大具有此二义云相待可解今具释绝待大问从来明待少明大未是好大绝待明大始是好大何故尔寻是两大待少既非好大绝少亦非好大遂语难云云次问何故辨绝待大耶今答前者明待少是因他因他得大非是自大故未如好犹如因他仍富贵故也绝待者不因于他分自是大犹如不藉他得富贵故是好大也次者第二何故明绝待大者此为欲释涅槃经云坻罗婆夷实不食油强名食油涅槃亦尔无有因缘强为立名故名涅槃此即无因缘强作名字故是绝待云云今次正明待绝两种名从来明相待大此是待小名大绝待大绝少大名为大今明此言大过若相待大既待少明大者绝待大亦应止绝小明大何得双绝大小此义偏云一家从来云相待大此则待少名大绝待大明绝少绝大故名大然此语难解今难若绝待大既大小双绝者待少大亦应大少双待待大止待少不待大者绝大亦止绝小不绝大并结之(云云)次问既绝待亦绝名不以待并名结之(云云)解此问有例不例例者若名为待者绝待则绝名(云云)不例者分自有相待大有绝待大何妨有相待名有绝待名若今绝待则绝名者绝待既无待绝名则无名此为不可也次难待义若一往则大止得待少不得待大者一往明空义止得空有不得空空结之(云云)次掩问经云但假名与强名何异彼云不异今难待义既不自故是征名者不待义则应是自义(云云)前来有三难自患解(云云)今明讲体须出妨难自有须解有须不得并解并不解(云云)。
今次释明有四句一者非大非少二者非大非少结皈大少三者非大非少偏结皈大四者非大非少偏结皈少初句直云非大非少者此有二意一者洗病二者释中义言洗病者人闻大小定作大小解谓二乘为小大乘为大今破此明正道未曾大小也就中者则明非大非少常行中道也大少既尔常无常愚智例然第二句非大非少结皈大少者此为辨双游义(云云)又则辨体用义非大非少即是体大少则是用也第三句非大非少偏结皈大者此是叹美义则是引进也非愚非知结为智非常非无常结为常皆尔然涅槃经初辨常亦是治无常义亦是叹美引进义也第四句非大非少结皈少者如昔小乘乃至王宫生非凡非圣名为圣凡不名凡圣非愚非智名为智愚不名愚智也。
问既有初句明非大非少辨体而不名用者亦有双明大少用而不明双舍以不解云亦得如昔明大少此时不得非大非少两舍也今次更成前意一家常云待小明大未是好大无少无大乃是好大故经云对苦明乐乐还成苦无苦无乐乃是好大故经云对苦明乐乐还成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也复人虽诵得师语而不得师意今且啧汝意言待少明大未是好大无大无小乃是好大对小明大大还成少无大无少乃是好大耶等是大待少大既非好大无少无大亦非好大结耳今解云师依如此语释经文则是无苦无乐乃名为乐故作此语经复作此语者正明待少明大此大因待他故未是好大如五尺因三尺之短故得长名此未是好长若望一大还复成短也今若能无长无短乃是好长大少苦乐皆尔待苦明乐未是好乐如人中乐望天乐此乐还成苦若能无有生死中之苦乐者此乃名为大乐也次明若一往即云相待大待小不待大绝待大无少复无大者此语着前难今明自有有方待无方待四句有方绝无方绝四句有方待无方待四句者自有大待小自有小待大自有小待小自有大待大四句中初两句是有方待后两句是无方待也有方绝无方绝四句者自有大绝少自有少绝大此两句是有方绝自有大绝大自有少绝少此两句是无方绝也。
…
《大品经义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