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脉、气、明点与诸前行之关系▪P5

  ..续本文上一页

  (1)胜解作道:明点是五智五大的结晶,如此胜解。

  (2)加持作道:顶上本尊,甘露流注,充满全身,是明点加持。

  (3)相作道:中脉四相——空、直、红、热。已如上述。明点也是四相的——圆润、明空、清凉(指白菩提)、暖热(指红菩提)。智慧明点,是通过中脉的。

  (4)体性作道:明点以空乐为体性。

  (5)果作道:智慧明点是法身,咒明点与风明点是报身,物质明点是化身。须知明点是金刚持灌顶加持修成的果。因上已得的果,故称果位方便。

  从身修心,要心到量,才是身到量。四空不现前,则四喜无甚作用。幻身好而不与胜义光明双运,亦不算成就。

  

结论

  本来脉、气、明点是很复杂的问题,兹则随便谈谈,其材料自然挂一漏万。不过其基本理论,略述一二,智者举一反三,斯可矣。特分章申述之:

  

次第的重要

  上列前行的次第,是否非依照不可呢?当然是非依照不可的!盖以脉、气、明点,表面观之,似凡夫之修身,尤似外道,若不依次第,则不能即身成佛。所以即身成佛,就在次第上,按部就班的迈进。须知此次第是我所提倡,而不是我所发起,实为以前历代大德所传下来,而谆谆不已的。

  佛的教法,由小乘,而大乘,而密乘。小乘、大乘,是由化身佛地位来说;而密乘是以报身佛地位来说。释尊曾现报身,传“胜乐金刚法”。依《胜乐金刚根本续》所说:释尊在未由兜率降生以前,在奥明天,显现胜乐金刚身,调伏大自在天及天母,说《根本续》。然后下降,是时国王,名盎札菩提,本来是信外道,后信佛法,但仍好色,故不敢请求传法(若能不断女色,则固所愿)。释尊因现胜乐金刚本尊身及坛场,传授“胜乐金刚法”。那难陀寺有现胜乐金刚像者,其因缘如此。密乘是建筑在显教上的,故用显教为基础。莲华生大士及阿底峡尊者,与印度各祖师,异口同声,均以显教大乘,作为基础。若宗喀巴大士,《菩提道次第》所述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可知概要。八地及至十地菩萨,对密乘还须加以学习(当然从圆满次第学起),才能成佛。显教则需三大阿僧只劫,这并不是专赞密乘及其果位方便之最高,而是说明应以显教为基础,非从脉、气、明点,便贸然起修也。西藏地区无论红、黄、白教,均须先训练以小、大乘经典理论,修持方便及戒律,等都弄得清楚,然后传以密乘。故次第之重要,非遵守不可者。

  

过程的重要

  若能晓得经过之过程,才知密乘果位之殊胜。有许多不知前行、不知脉、气、明点道之尊者,对中脉是无为法,加以怀疑。以为专照“无为法”而论,中脉何以能成为无为法呢?不知科学家所认为的动静二脉,是可从解剖得之。但凡夫身经过小乘诸行无常之观感,加上九想的观想,则其凡夫身内所支持之脉已经空透,再修人无我。普通凡夫身中,是有中脉的,这中脉是有为法,以其不能离因缘造作故。有动静循环,新陈代谢故。修中脉的人,必须经过小乘过程,已无疑问。修密乘的,在修生起次第以前,如净业观空,以火将业障烧去等种种方法,已包括小乘的重要点,尽在其中;然而此时的中脉,仍然是有为法。在生起次第以后,就同了,经过小乘的人无我,及大乘之二无我智。本来大乘菩萨之身,以五蕴已空故,不起我执。依身利生固有之,即牺牲色身以利众生,亦未尝不可。然其果位上的脉,加上法无我智的锻炼.当然不同。盖经过人无我智后,中脉已不在身上;再通达法无我智,则中脉法身智慧基础已建立矣。显教小乘,不建中脉,而证罗汉果的涅槃,也是无为法。大乘证二无我,未成佛前,得无生法忍,证一分法性,已证法身一分无为。由大乘二无我,加以密乘观空,那时已经过小、大乘止观力量(如未经过小、大乘,而直接观空,则空性不能显),如前行已修好(指对大、小乘止观力量而言),加以果位方便,上师加持咒力作用,则观空已接近空性。如小乘四禅天离苦乐粗动之位,其所显者,尚为“不动无为”,则已过之矣,是时仍未起修中脉也。四禅八定与外道共的,想受二蕴已灭而修定的入灭尽定,为“受想灭无为”,是小大乘内外道所共的,而只是密乘的前行,仍未谈中脉也。“虚空无为”,与密乘无云晴空相同,是喻无为,而非无为本体。但有喻故,名“虚空无为”。加上修密乘的人,在四灌时已通达大手印之理,因有小、大乘观空基础;对大手印胜义光明,才起修中脉。中脉是无为法,不是第六识所能观显,由第四灌大手印智慧所显现。中脉是表法身的,中脉的开发显现,则法身之光明显现,比小乘之涅槃境界为高。涅槃是无为法,法身是无为法,空性也是无为法,这是共许的,如此何以中脉不是无为法呢?中脉在修位上为“择灭无为”,以法身择力,显现本来清净,而离因缘作,便是真如无为,若不是“无为法”,是什么呢?一般人不依次第,无大、小乘等空性基础,以第六意识缘处心观中脉,以它如勤、静二脉一般,那就成有为法,故为一般人所误会者,不明前行之故也,不依过程之过也。不独中脉是无为法,如气转成智慧气,显现胜义光明,也是“无为法”。脉、气固尔,明点亦然;惟一明点,亦“无为法”也。涅槃境界,等于常寂光土,故《普贤王如来轮回涅槃自解脱最高方便》中,有“无灭明空之明点中出生普贤佛”之句。可知明点亦无为法。如知前行,及果位方便,则了解其非普通脉、气、明点,而是果位,涅槃界的显现,故能显现报身,即身成佛。

  

检讨及刍议

  检讨现在修密乘的行人,不念无常,不能出离,只于百忙中,念念仪轨,修些气功,甚至修些抛斡。严格说来,有三不像,分节述之:

  不像净土宗

  净土宗行人,多在家修持,但有欣厌心,而且殷勤祈祷阿弥陀佛,平日持素放生,多做慈善事业。密乘人开顶,以为可以往生,但不往生者多,其成绩不如净土宗者,何故?盖以不持素(误认西藏密乘行人不必持素的观念),不做放生及慈善事,而常持不如法之佛慢,对净土宗反看不起。本来开顶,可得加持,其奈不依法修习何!故不像净土行人,一心一意,慈悲心、欣厌心,全仗他力的好处。

  不像禅宗

  密乘行人虽懂大圆满、大手印,本来大手印与禅宗将无不同。但禅宗行人,很多念无常,与出离,且多生死心切;未悟以前如丧考妣,既悟以后亦如丧考妣,抱话头精进参究的。以密乘行人,则绝少如此,故不像禅宗。

  不像东密

  东密注重手印,虽属事部,然其恭敬庄严,规矩整齐,且不厌烦难。纵在忙中,不肯敷衍,故我国修习东密之居士,很多往生。

  刍议

  我主张密乘行人,既不出离,又不念无常,不依次第,只有依净土宗法,以修密乘,虽然不能即身成佛,但对往生,仍然有把握也。

  (1)选择西方本尊:如绿度母之类。

  (2)常持本尊咒:四威仪中,流水不断,务达一心不乱的境界。

  (3)修宝瓶气及抛瓦:可以往生。并应参加各种慈善事业,生起欣厌心。

  此法不多不少,似为一般人所适合也。愿以质诸高明!

  

  

《论脉、气、明点与诸前行之关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