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加“海水中盐味”,海水人能看见,海水里的盐味就看不见,但它确实有呀!
我们用功到缘心,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子就成功了,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仅是法身边事,不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基于此点,净土宗人常常说襌宗不好,纵然明心见性,生死也不能了;还不如净土宗念佛稳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生死的好。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坎,妄习犹在,生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著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缭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思惑末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恶的魇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去的时候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也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心身将脱落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著相求这个爆炸,一有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要求。想像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三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因之,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遇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不退转)的地步,才为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的,入八地才是无的。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运用那才是其开悟。
念起不随
除了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著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著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襌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头跑,就是生死;跟著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我们假若能作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功夫程度
第一步 念起不随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
第二步 亲证无为
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平等无为之境。作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绌,变短为长,到达第八地菩萨的位次,能显现三种意生身。
第三步 微细流注消灭
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心田里流动,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普陀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候才真到家,不是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叫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今天大家能得这个法其是无上的福报。因为修襌需要几十年尽心参究才能打开本来。现在一天到晚的参襌,时间不允许。依靠心中心法,假佛力加持就方便快速多了,参襌自力修行等于用两只脚走路,修心中心法得佛力加持等于乘车子、乘飞机。所以二者有时速上的不同,你们得到这个法须珍惜、慎重、爱护,更要连续不断地精勤修行,不能今天修修,明天停停,那决定不能成就,心中心法更妙在融万法于一炉。释迦佛讲修心中心结第四印能生西方净土,更能十方净土随愿往生,就是净土宗,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就是襌宗,证到最后,心通十方世界,十方世界在我心中圆,诸佛在我心中,我在诸佛心中,光光互摄重重无尽彼此交参无碍,这就是华严宗。
所以,我们说心密一宗包括诸宗,实非过语。此法得之不易,务请大家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下座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算数,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坐、住、卧,时时不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
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本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的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的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加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像大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的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著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绝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