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大手印 (第七讲)
元音老人 著
第七讲
上次讲到做功夫要“不擒不纵”,既不要压住妄念不让它起,而成土木金石,也不要纵容妄念让它瞎起,而流浪生死。现在接著讲:
“离妄念,是无为而住之自心性,即智慧光明”
假如我们能够离开妄念,不但上座修法,而且于行住坐卧一切时中离妄念,这就是无为而住之自心性,这是本来面目显现了。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著相,心不住一点影子,这叫无为。不是不做事,有事尽管做。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著一根纱,这叫无住之心。无住之心就是我们天然本性。但是,初见本性没有神通妙用,叫素法身。就如买了一块素布,没有什么花色一样。能够无为而住的心就是素法身,就是智慧光明。有人说这个素法身没有神通妙用,光明不大。这是因为你还有住处,著在“无为而住”,不是真正无住,这就是遮盖你本性的妄情啊!把妄情去掉之后,念念不著相,智慧光明才能显现。你不可起心动念去求它,因为它本来是光明的。比如宝珠是有光的,但宝珠上有一层污泥,遮住它了,光现不出来。污泥去掉后,光明自然就放出来了,还用再求一个光明吗?所以不要有所求,只要去除妄念,智慧光明自然就显现了。
“若以有为为道而修,必不了悟本元。”
反过来,我们假如是有为而修,心里有所住,就有个东西挡住,那就难以成道了。
“有为”者,就是有所求。将有所求当成“道”,那是妄心,是有所住著,与空灵无住的真心相去十万八千里,这样绝对不能明悟本来面目。不明真心,不识本来,那是盲修瞎练,要想成道,即如“以沙煮饭”无有是处。比如说修净土的人,祈求西方的阿弥陀佛:你来拉我啊、你来拉我啊!这是以有为之心而修,很难与阿弥陀佛相应。因为不知道心是何物、佛是何物,把心和佛分成两边,有所追求,有所企盼,有所住著,心不清净,绝对生不了西方净土的。现在不少学佛的人想发财,尤其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中的居士,他们来学法都问:有什么办法让我做生意发财吗?他们学佛不是为了了生死,而是为了发财。内地的学法者,大都想发神通。这都是有为而修。这样修法的人,必不了悟本元,他绝对不能开悟,证见本来面目。因为用心不正,还著相,有所求。要把心洗空净了才好,一切不要,一切不著,无为而修,才与本真相应;一有所求就背道而弛,不能悟道了。假如你说仅要神通而已,那更不对了。你要神通,魔王就乘机捣乱了,化作佛来迷惑你,你当作真佛,心花乱放,魔即乘机进入你的心里去了,让你成魔,佛也救不了你。所以,以“有为”为“道”而修的人,“必不能了悟本元”,绝对不会开悟,绝对不会认识根本,绝对不会知道根本、佛性是什么东西,绝对不能成道!有所住著,哪里会成道呢?成魔倒是有份在!
因此,我们修法,要识得根本,要无所追求,要知道我们本来是佛,把我们的妄情消掉就行了,不要去求什么东西。一有所求,就要成魔了。魔是有神通的,他知道你心动,他就来了。所以心魔一动,外魔就来了。什么叫心魔?有所住就是心魔。心一著相,外魔就乘机而入;心不著相,心不动,外魔不得其门而入。魔来了,我不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切都不可得,他怎能进得来啊?不要怕魔,魔是心现的,你心不魔,任他外魔法力多高超也进不来。
我们学佛修法,因地要正,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了了常知的灵明真心就是佛,除此之外没有佛。千佛万佛同我们这了了常知的真心本是一体、本是一个,任他佛形象现前我们也不睬。晓得一切相都是假的,一切都不可得,我们这个妙明真心才是真佛,那么你就不会入魔了,你就可以成大道了。不然,心不清净,有所住有所求,必是招魔入魔成魔去了,与道无有丝毫干系。是故大手印强调,以“有为”为“道”的修道者,必不能悟见本性,不能成大道。
“此为自心元所俱生智。但初修虽欲自然住定于本元,然所住不越于贪著乐明无念等功力之中。”
这离知的智慧光明,不从外得,它是自心本具的性能。但是,初修的人即使很想使心自然安住清净本元之中,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不明本来面目,还落入有为而修之中,所住之处没有超越快乐、光明、无念(即是空)等等这些功夫。这些功夫有吗?有的。比如快乐,当你做功夫到了第三禅乐境时,世上所有的快乐都比不上它,但是,不要贪住在上面,虽然有,须等于无一样,不贪著。假如你贪住在快乐、光明和无念,就坏了,特别是贪住在无念上,那更是坏了,因为这个无念是死的。坐在那里不动,一个念头也没有,那你就变成土木金石,把自己的心压死了。贪著快乐是喜魔来了,贪著光明是明魔来了,贪著无念是空魔来了。而我们的本性光明是大光明,尽管它光明朗照十方无障碍,但是它自己不说自己是光明,不住光明相。假如你住光明相,被光明相所遮,就把你妙体的无边神用遮掉了,所以不能住光明。因此,我们打坐的时候,不许见光见佛,有光可见还不行。不是连看也不许看,而是不许贪住在上面,须看见了等于没看见一样。为什么?由于初初发的光是微弱的光,你心念稍微一动,光明就没有了。光明来了你不睬也不动,光明就越发越大,你一睬心念一动,光明就被盖掉了。所以,你如果是带著异计而修,从好的方面来说,不过是住著在快乐、光明、无念上面而已;坏的方面呢,就是你要著魔的,因为你有所求,魔就乘机而入。因此,不要带异计而修啊!
“当遣离贪著如是等功力境,顿然安住,方现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
我们做功夫时,应当遣除上面所说的快乐、光明、无念等等的功力境界。为什么?因为这只是初步定境的影相,赤裸的自性本元体还未现出来,不过是比初修者有了一点影境而已。功夫并不是开悟啊!比如高峰祖师,他的师父问他:“日间浩浩时还做得主么?”修行人在日常动用的一切境界中,要做得主,不为境界所牵,不跟境界走,才有少分定力,方与本元体有些许相应。所以,他师父问他在日常动用中,能把一切境界照破,喜也不喜,乐也不乐,悲也不悲,苦也不苦,空净也不空净,不为境界所干扰吗?能做得主吗?高峰祖师说:“做得主。”师又问:“睡梦中做得主么?”睡著做梦了,晓得是梦境而不动摇,什么来了都不怕,老虎来了也不怕,假的;仇人来了不怕,假的;发大财也不要,一切都是假的,这就是睡梦当中做得主。睡梦当中做得主,力量比白天大十倍。因为我们醒的时候只是迷,睡著时候是昏迷。昏迷的时候,你还能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地晓得这是幻境、梦境,心不动摇,这力量是很大的。我们人临死能做得主,需要梦境中能做得主,因为临死时是大昏迷,睡梦是小昏迷,小昏迷尚不能做主,那大昏迷时就更不能做得主了。高峰祖师功夫好、本事大,他答道:“做得主。”
高峰祖师两次答:“做得主。”的确是好功夫,乃我辈后学作功夫的典范与榜样。我们学佛修道,就是为了在生死岸头做得主,不为业障所牵累而沉沦苦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大家先要练习在日用当中做得主,不为顺逆之境缘所转,不被喜怒哀乐之妄情所移,顺不喜逆不忧,一切皆如空花幻影,不可得,不粘不住,而后方能于睡梦中做得主。假如这一点也做不到,还说什么了生死呢?因为生死的根源,就是妄念不息,随境攀缘呀!
宁波有一位居士,正在打坐用功时,突然有人来报她儿子落水了,她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有人骂她道:“你怎么这样无情?自己骨肉掉水里,竟然不去救?”她还是无动于衷,照样用功。她的定力功夫是好的,但是见死不救并不好,未免残忍。怎样做才对呢?人还是要救,但要心不动,救了等于没有救过一样,不是坐著一点儿不动。然而话又说回来,像她这样的功夫算不错的了,要是我们早已是方寸大乱了。有一个人家里遭火灾了,女主人想起自己的孩子还在屋里,心慌意乱了,赶紧冲进屋里,往床上一抓,出来一看:啊呀!错了,抱出了个枕头。她马上昏过去,孩子也被烧死了。你们看这就是方寸大乱的结果啊!
所以,在境界当中你动不动摇,是一大考验,这也是功夫。高峰祖师在日用当中,不管什么事情来了,都能做得主不动摇,功夫很不错;睡梦当中也做得主,功夫更不得了。他师父看他功夫确实不错,要考察他的悟性,于是进一步问他:“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哪里?”高峰一楞:梦也没有思想也没有,主人公在哪呢?左思右想,终是答不出来,他师父叫他去参。(元音上师曰:“你们大家代高峰祖师答一答,无梦无想,主人公在什么处?”众皆默然。上师道:“我代大家试答如何?”即厉声道:“的的!”)高峰祖师再参,后来就开悟了。开悟后高峰祖师就在天目山狮子崖闭死关。所以,功夫归功夫,悟性归悟性啊!假如我们做功夫时,能够遣除快乐、光明、无念等等的功力境界,修法修至能所双亡,根尘脱落,前后际断时,“啪”地一声,忽然爆破,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乃至虚空一时粉碎,化为乌有,顿然安住不动。此时虽一无所有,安住不动,但是非如木石,而是灵知了了,我们的“赤裸了彻之自性本元体”就显现出来了。
因此,我们无论修什么宗,都要修至能所双亡,心法双泯时,“啪——”地一声,“大地平沉,虚空粉碎”,一无所有而又了了分明的自性本元体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念佛法门,以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都摄六根,把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抓住,念到真正归一了,无心可心,无念可念时,念也就没有,佛也没有了,“啪——”,当下即亲见真佛,生到佛土。我们学心中心法的人也是如此,一句佛心咒“嗡伯啦伯啦……”,把六根摄住,心念耳闻,意不外驰,时节因缘到来,“啪——”能念所念顿时脱落,了彻的、无住的本元自性就清清爽爽、明明白白地显现…
《恒河大手印 (第七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