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的确确相通的;所以我们从这些比喻里面能体会到一点意思,那不是真正的境界,真正境界必须要自己证得,如何证得呢?还是极净的清净心就能够证得,所以决定不离清净心。菩萨到这个地位了,发心帮助佛教化众生,“我见恒演菩提行”。我们现在是初学,虽然在初学,读到这一句我们也应当起来效法,只要看到有大众聚会在一起的时候,你能够懂得多少,你也可以跟大家讲一点,与大家来讨论佛法,共同来修学觉正净法,说明礼敬、赞叹,乃至回向功德利益,自利利他,这就是我们现前可以修学的利益愿。
再看后面这一段,第七“转*轮愿”,一共有三首。“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这是第一首,第一首给我们所说的是先说明转*轮的处所。转*轮就是教学,佛用这个作比喻,佛法是要流通的,佛法是要彼此互相来传授的、来教学的,就像一个轮一样要转动。用轮来比喻非常有意义,轮在相上动,心不动;轮的圆周动,圆心不动;圆周有,圆心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你们诸位想圆心在那里?圆心是非有非无,你说它没有吧?那个圆是据心才有的,没有心那有圆!你说有呢?找不到,你找到当中,点一点,那是点,显微镜看到好大的面积,点是抽象的,它真有,但是绝对没有即相。
我们的心就是如此,心有没有?真有。有没有即相?没有。心无有一法,心能生万法,心什么都没有,但是心具足一切法;正是如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一样不欠缺;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可是你要记住他老人家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这是他自己见到这个境界了,用几句话把这个境界的样子描绘出来,这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所以佛法常用轮来代表、来作比喻。我们学佛也就学轮相,身要勤快、要动;心要清净;身有,心要无,心要空。空,这个字好,空不是无,所以经上常讲真空妙有,它是一不是二;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是事实的真相。那么转*轮的处所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这首偈子就是这个意思。
“普尽十方诸刹海”,这先讲大的世界。“一一毛端三世海”,与前面的一微尘里面含大千世界,意思没有两样。“佛海及与国土海”,佛海就代表有情,众生海代表无情;或者我们拿现在的话来说,佛海代表动物,国土海代表植物、矿物,所以有情世间、器世间。如果讲到有情世间,九法界可以讲,佛怎么也讲有情呢?我们常讲九界有情当然不能包括佛海,可是你要记住,如果这个佛是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还是有情世间,只有圆教的佛才不是有情世间。为什么呢?等觉菩萨,我们讲圆教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那他还是有情,所以往生西方净土带业是决定正确,如果是不带业,不带业都是圆教佛,别教佛都带业,所以佛海除圆教,藏、通、别佛都讲得通。
“我遍修行经劫海”,这是普贤菩萨说,也就是教善财,实际上就是教我们,我们要普遍修行。经劫是讲的时间之长,前面讲我遍是遍一切处,这是遍一切时,后头经劫是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切时都要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行为有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无时无处不是我们修行的道场,这个诸位要记住。错误从纲领上讲就是迷了,从迷修正过来就觉了,从邪修正过来就正了,从染污修正过来就清净了,所以迷、邪、染,这就是病,就是错误;觉、正、净,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必须要修成觉、正、净,在一切时一切处去修正过来。再看下面第二首,“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这是轮转的圆满的教学。这个地方我要跟大家说明的,佛法的殊胜就是圆融,真正是不可思议,它是因人施教,它绝对不是用一个方法教一切众生。
如果是一个方法,那何必要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呢?可是它有一个原则不变的,觉正净这是不变的,只要能达到觉正净的教学就圆满了,效果就现前了。至于用什么方法把你从迷修正到觉,从邪修正到正,从染污修到清净,方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准则,这也正是经上佛自己所说的,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这个方法适合于甲,不一定适合于乙,适合于乙的,不见得适合于甲。像前面我们所读过的舍利弗的两个徒弟,一个是看坟墓的,一个是打铁的铁匠这一类的,是个冶金的,从前打铁这一类的;舍利弗教他一个是数息观,一个是不净观,他们两个就修不成功;释迦牟尼佛给他们换一换,两个都证阿罗汉。换句话说,方法不对根性,就是不契机,白费功夫不能成就。药对了症,病马上就好了;药用得不对症,不但不能好,病上加病,这个麻烦大了。
所以佛真正是聪明智慧,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辩才,这就叫圆因,圆满因。也就是说什么样根性人,佛接触了给他说什么样的法,所以经上常讲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一音有许许多多的讲法,我们不要讲得太玄、不要讲得太深,人家会奇怪这神通不可思议。什么叫一音?一音就是无音,有音就不是一音,一音是无音,无音是一,一个意思,诚意、真诚,真诚之心就是一,也正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那个一。从一心里面接触一切众生,变现一切的言语,对你说这个法门,对他说另外一个法门,他们听了各各人都得利益了,这叫随类说法。所以佛在世,示现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没有什么两样。什么叫神通呢?这就叫神通,一心就通了,你以真心待人,什么都通了;你以妄心待人处处都不通。什么最神?诚心最神;心不诚,鬼头鬼脑鬼心眼。心诚到极处了,那就神了,神则灵,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你能够以真心一心待人,你就灵了,你要是用虚伪、欺诈,用这些心,那就是鬼心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首偈你念起来就有味道了,你就懂得这个里头的意思了。“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特别注意这三世,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如来就是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不难懂,未来佛在那里呢?我们现前所看的一切众生统统是未来佛,未来佛就是现在佛,就是过去佛,三世一如啊!三世不二。如果你把三世分作三个段落来看,你不能得一心,你不能入这个境界。你如果真正明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的心就清净了,为什么?你心里头没有分别了。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这就妙了,妙就妙在此地。正是所谓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的要求就是觉,世间跟出世间是一,不是二;觉了就叫出世间,迷了就叫世间,只有迷悟之分,并没有世出世间的界线,没有这个,只有假名,没有事实,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三世一切诸如来就在我们现前。
“于彼无尽语言海”,你们一天到晚所听到的无尽的言语,你如果会听,那你就跟普贤菩萨一样了,“恒转理趣妙*轮”,他都在这里说法。说的什么法呢?说的叫你心地清净,就是我刚才所讲的所有一切众生统统都在那里说,说什么?如果要说到经,统统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你说我没听过,我听的都是,一天到晚听的全是诸佛菩萨给我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都是给我讲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乃至普皆回向,就给我讲这些;给我讲的像我刚才所讲的诚敬、清净、平等、慈悲。你们不会听嘛!那个人吵架,我听到他也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给我讲的这些。你不会,你要会了你就真正得到其中理趣妙*轮。
“我深智力普能入”,所以这个地方不但要智慧,深智慧,你才能入这个境界,要不然你入不了这个境界,我跟诸位讲真话不是假话。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三十一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四面,“净土愿”,“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这有两首,这两首如果乍看,看不出净土的意思,仔细观察才真正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净土;这与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有密切的关系,注解里面也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了,诸位一看就明了了。可是经文里面确确实实含著有清净的意趣在其中,前面一首是完全讲的法界性,正如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性要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本体,法界性就是法界的本体,而法界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大,所以这是时空所含的一切法就叫做法界。第一首里面也就如同我们前面所念过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在我们初学佛的人看起来实在是不可思议。“我能深入于未来”,未来还没有到,这是讲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有这一句当然也就能够深入到过去,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原本是一不是三,迷了的时候好像是有三际,悟了的时候是一,一真。严格地来讲真正要找过去、现在、未来的界线是找不到的,你看金刚经上不是说三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找三世也找不到,相有,理没有;迷有,悟了没有,佛法之所求就是求觉悟。
底下给我们说出来了,他怎么能够深入呢?“尽一切劫为一念”。前面我跟诸位说过华严上讲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我把这一句说过;而经的一开端给我们讲一真法界,你看全都是讲的一,一真、一音、一念,都是讲的一,而我们念佛这个法门就直接了当修一,一心不乱。整个法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乱是能入;我没有照华严经讲,华严经讲普贤行愿是能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但是普贤行愿你搞不清楚,你不晓得什么叫普贤行愿,所以我拿弥陀经的说法,…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