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述要》第二部分:唐密传承
第一章 教主
第一节 大日如来
唐密之教主为大日如来,梵名为摩诃(大)毗卢遮那(遍照)怛他揭多(如来),是密教最上最根本之佛。依一行祖师《大日经疏》,大日如来之名有三义:
(1)除暗遍明义:谓世间日有方分,唯在昼光不烛夜;如来智慧日光则不如是,遍一切处作大照明,无昼夜内外之别。
(2)众务成办义:谓日行阎浮提,一切卉木各得增长,世间众务因之得成;如来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开发众生善根,乃至世间出世间事业由之成办。
(3)光无生灭义:谓重阴昏蔽、日轮隐没、亦非坏灭,猛风吹云、日光显照、亦非始生;佛心之日亦复如是,虽为无明重云之所覆障而无所减,究竟实相圆明无际而无所增。
因有此三义,故世间之日不可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故,加以大名,曰摩诃毗卢遮那。
第二节 大日如来法像
一般所见的大日如来像为坐姿,系以璎珞、臂钏、腕钏、宝冠等装饰物庄严其身。
金刚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皆以大日如来为主尊,金刚界表智,以大日表智法身,住八叶莲华之中台;胎藏界表理,以大日表理法身,住五大月轮之中央。理智虽然二分,但理智二法身毕竟不离,即以理智不二为大日如来之体。
又金刚界大日为金刚界九会中除理趣会以外的中尊,位于五佛中央,现菩萨形,身呈白色,结智拳印,顶戴五佛宝冠,结跏趺坐于狮子座(或坐于宝莲华座),密号遍照金刚,种子为“鍐”(vam!),三昧耶形为萃都婆。胎藏界大日位于中台八叶院中央,亦现菩萨形,身呈黄金色,着白缯,住法界定印,头亦戴五佛宝冠,坐于中央的宝莲华座,密号与金刚界大日相同,种子为“阿”(a),三昧耶形为萃都婆或如来定印。
第三节 大日如来与释迦如来
娑婆世界一切佛教,皆从释尊开始,故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真言密教之教主大日如来,与释尊之关系为何?
依空海弘法大师《付法传》云:“是故甘露一味,逐器而殊色。摩尼一相,随色而分影。能说之心,转则平等,所润之意,解则千殊。一、三、五乘,源一派别。法、报、应化,体同用异。”也就是说,大日之与释尊,只是“内证”与“外用”之相异而已。也就是说,佛佛无异,二佛同体。如严格区别,大日如来为法身佛,释迦如来为化身佛,即为应我们这个世界之机,来度化众生而由大日如来显现之应化身。
如依《华严经》:释迦牟尼如来成道的初一七日,当自受法乐时,为金刚诸大菩萨,说此真言,即为唐密的起源。金刚萨埵既受法已,遂结集成《大日经》、《金刚顶经》各十万颂,纳于南天铁塔。后来龙树菩萨(也译为龙猛)开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埵,承受大法,并受两部大经。其后龙树授法于龙智菩萨,龙智化行于南天竺及师子(锡兰)等国,寿七百余岁,并传两部大法于善无畏、金刚智两三藏大师,两大师来华,此为唐密之肇始。
关于此一问题,持松法师在《密教通关》中说:
“唐密往往论说法教主,大日与释迦各别。释迦所说,定是显教。毘卢遮那所说,是为密教。然则大日之传授金刚萨埵,何以就释迦在世而论耶?以金萨受法而后,八百年中,授与龙猛,而龙猛出世,距释迦灭度,亦八百年,宁非同时?然则大日、释迦,法身、化身,一耶异耶?今谓三身一体,唯是法身,其理决定,不可犹豫。故《圣位经》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故一切应化,无非法身。”
“释迦如来受毗卢遮那如来教敕,将内证三密之法传于人间,必须俟其机缘已熟,方可传授。故最初以《华严经》示其本大,然后说三乘法,方不致令人疑为所证者小也。及乎调练即熟,始复尽其所有而宣之,方不致令人疑为有所吝也。”
第四节 显教与密教
密教认为,释迦的说教,因为全是“随他意”的说教,所以不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他意”的,就是浅显易知的,因而可称为“显教”。大日如来的说教因为是“随自意”之语,所以可称为“真言”;既然是“随自意”的,就是很难了解的,故也可称为“密教”。难,不仅仅是“语”的难以了解,就是身、意也不全是显教信众可以了解的,所以完整地讲称为“三秘密宗”。
大凡教门的优劣,以佛身论作为根本。而如果说佛有法、报、应的三身,那么教也应分为三类。“应身说”是小乘教,“报身说”是大乘教,“法身说”是秘密教。相对于“法身说”这个秘密教来说,报、应二身说的大乘、小乘,可以合称为显教。所以,从横的方面看,就可分为显密二教;显教浅近,密教深奥。
因此,密教不是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而是直接由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的佛法,称显教,也称显宗;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的佛法,称密教,也称密宗。密教与显教均为佛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因入道之门的不同而有此分别:
显教从其可思议处而入,乃化身佛释迦世尊所说之当机法门,因众生根基不同,故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分别;密教从其不可思议处而入,乃法身佛大日如来所说之内证法门,非菩萨凡夫所知,如法三密加持,可即身成佛,故密乘亦称佛乘、果乘。在一定意义上说,密乘也是应机法门,只是此机乃应化身佛释迦如来教化所成就的菩萨之机。因化身佛与法身佛不一不异,显密两教圆融无碍,浑然一体,显为密之基础,密为显之归宿。显教从可思议处入手,通过讲经言说,信而能解;信而能解者,力微功缓,成佛通常需三大阿僧祗劫,故教人修身近佛。密教从不可思议处入手,代之以真言总持,深秘难究;深秘难究者,力伟功速,故教人即身成佛。无论是三乘或五乘,最后都要归于一乘即密乘(佛乘)。前几乘是为佛乘打下基础,佛乘则是前几乘的必然归宿。
密法因殊胜异常,被誉为佛法中的“醍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将佛法“摄为五分:一素咀缆(经),二毘奈耶(律),三阿毘达磨(论),四般若波罗蜜多(般若),五陀罗尼门(真言),此五种藏教化有情,随所应度而为说之。”“此五法藏譬如奶、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契经如乳,调伏如酪,对法教者如彼生酥,大乘般若犹如熟酥,总持门者譬如醍醐。醍醐之味,奶酪酥中微妙第一,能除诸病,令诸有情身心安乐。总持门者,契经等中最为第一,能除重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证涅槃安乐法身。”
第二章 传承八祖
第一高祖:常住三世净妙法身法界体性智摩诃毗卢遮那如来
法身大毗卢遮那如来,与自眷属法身如来,于秘密法界心殿中自受法乐故,常恒不断演说此自内证智三摩地法,具如《金刚顶经》说,“若准释迦说教次第,法华经后,说真言教故”。《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云,“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以诱之,及于大种姓人法像已熟,三秘密教说时方至,遂却住自受用身,据色究竟天宫,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诸圣贤,削地位之渐阶,开等妙之顿旨”。
第二传法祖:金刚萨埵菩萨
金刚萨埵,亲对法身如来海会,受灌顶职位则说自证三密门,以献卢舍那及一切如来,便请加持教敕。毗卢舍那如来言,“汝等将来于无量世界,为最上乘者,令得现生世出世间悉地成就,具如经说。”
第三祖:龙猛菩萨
亦称龙树菩萨。昔释迦如来掩化之后,八百年中,有一大士,名龙猛菩萨,迹诞南天竺,化被五印,寻本则妙云如来(阿弥陀)现迹则位登欢喜,或游邪林,而同尘同事,或建正幢以宣扬佛威,作千部论,摧邪显正,上游四王自在处,下入海中龙宫,诵持所有一切法门,遂则入南天铁塔中,亲受金刚萨埵灌顶,诵持此秘密最上曼荼罗教,流传人间,《楞伽经》及《摩耶经》等,释迦如来所悬记,则是人也。
第四祖:龙智菩萨
龙智菩萨,即龙猛菩萨付法之上足也,位登圣地,神力难思,德被五天,名熏十方,上天入地无碍自在,或住南天竺弘法利人,或游师子国劝接有缘。贞元录云,龙树菩萨弟子名龙智,年七百余岁,今犹见在南天竺国,传授《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舍那总持陀罗尼法门、五部灌顶诸佛秘密之藏及诸大乘经论等,亦《大辩正三藏表制集》曰,“昔毗卢舍那佛,以瑜伽无上秘密最大乘教传于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数百岁方得龙猛菩萨传授焉。龙猛又数百岁,乃传龙智阿阇梨,龙智又数百岁传金刚智阿阇梨,及不空阿阇梨。大师云,彼龙智菩萨,年九百余岁,面藐三十计,今见住南天竺国,流传此宗矣。”
第五祖:金刚智三藏、善无畏三藏
金刚智,年三十一,往南天竺,承事龙智阿阇梨,经七年受学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诸大乘经典,并五明论,受五部灌顶诸佛秘密之藏,无不通达,兼解九十四书,尤工秘术,妙闲粉绘,每至饭食,天厨自陈,金刚萨埵,常现于前,观音菩萨应现而作是言,“汝之所学,今已成就,可往大唐国礼谒文殊师利菩萨,彼国于汝有缘,宜往传教,济度群生。”承是圣告,遂入大唐,开元八年(佛灭度后,经千六百十九年,金刚界大法,始来汉土)初到东都,所有事意,一一奏闻,奉敕处分使令安置四事供养,于是广弘秘教建曼荼罗,依法作成,皆感灵瑞,沙门一行,钦斯秘法,数就咨询,和尚一一指陈,复为立坛灌顶(唐朝灌顶此时始矣),一行敬受此法,请译流通,十一年,翻译《瑜伽念诵法》四卷、《七俱胝经》等。十八年,译出《曼殊师利五字心》及《观自在瑜伽法要》,秘教流传,寔斯人矣。又一时亢旱连月,玄宗皇帝,轸虑纳惶,即令和尚祈雨,和尚于大荐福寺廊下结坛,密诵真言,食顷从坛中龙头出现,和尚伸手把捉龙头,须臾放却其龙,直突廊宇腾空,雷电震地,雨霈然洪澍,…
《《唐密述要》第二部分:唐密传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