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P11

  ..续本文上一页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侯罗。

   以上所举的名字,是万二千人法华大会中,大众所熟悉的二十一位大声闻弟子。

  l“阿若憍陈如”。他是佛最先得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于是三叹奇故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释迦牟尼佛只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并没有说一切众生就是佛,可是一些后世佛教徒,或者伪佛教徒就说:“人人都是佛,人与佛没有区别。”这即是以盲引盲,想瞎人天眼目。

  释迦牟尼佛三叹奇哉后,即以妙观察智观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陈如等五人。为何呢?在过去世中,这五人专门破坏、诽谤释迦牟尼佛。在过去无量劫前,虽然六人一起发心修道,可是他们五人时常联合起来欺负佛。有时打他、骂他、吃他的肉,或者喝他的血,可是释迦牟尼佛不但不起嗔恨心,反而发愿说:“你们真是在帮助我修道啊!如果我将来能成佛,一定要先度你们。你们现在对我这样不好,可是我一点也不烦恼嗔恨,我对你们反而要更好。”释迦牟尼佛这种忍辱精神实在太伟大了,是我们每个修道人所应该效法学习的。

  又有一则最大公案,即是“歌利王与忍辱仙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时,专修忍辱法门,所以称为忍辱仙人。有一天,歌利王(阿若憍陈如)带着一班宫娥婇女到山里打猎,宫妃们无意中见到忍辱仙人在山洞里打坐,于是就围绕着他问忍辱法门。歌利王还以为忍辱仙人在引诱他的妃嫔,于是大生嫉妒心,就把忍辱仙人的手足四肢一一割解。每当割完一肢后,歌利王就问道:“你心里嗔恨我吗?”忍辱仙人答:“我不嗔恨你,我如果没有嗔恨心,我的四肢会再长出来,如果有嗔恨心,我的四肢则不会重生。”说完这话,手足果然又生出来。这时,一切护法善神恼怒得下大雹雨,打歌利王。可是释迦牟尼佛就向护法善神求情:“不要怪他,他是来考验我,成就我的道业。将来尽未来际,我成佛时,第一个人我要度的即是他。”虽然阿若憍陈如对佛如此不客气,但释迦牟尼佛成佛后仍是先度他。“阿若”的意思是解本际,也叫最初解,即是最初开悟的。

  2“摩诃迦叶”。摩诃是大的意思,故摩诃迦叶即大迦叶。“迦叶”译为饮光、光波,又叫大龟氏。大龟民是他的姓,因为他祖上的人修道时,看见有只大龟驮着一个图,所以就以此为姓。 大迦叶的名字叫庇钵罗。庇钵罗是树名,因为他父母向这树祈祷而生了他,所以以庇钵罗作为他的名字。又他的身上有光,能隐蔽其它所有的光,好像饮尽一切的光。他怎么有这个光呢?有个公案:他的妻子(紫金光比丘尼)在往昔是个很穷的女人。在毗婆尸佛灭度之后,有人为佛造塔做佛像,但时间一久,塔倒像坏。这穷女人看了之后就发菩提心要重新造庙补像。于是她各处向人讨饭乞钱,把每天乞来的钱买金子。辛苦了十九年,也积下了一笔不少的金子,她就请一位冶金师来为佛像修补装金。当这冶金师知悉她如此辛苦地向人募捐,以便修补佛像,令他十分感动,故也发心要来帮她,重修整顿。两人共同把庙与佛像都安装好后,这金匠就向穷女人求婚,穷女人也很欢喜的答应。两人结婚后就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因为给佛装金的缘故,所以两人身体都放金光,故迦叶一出生,身上就有金光。当他长大时,他父母要他娶妻子,他就说:“我身放金光,要找个女人身上有金光的,才可以和我结婚,否则我就抱独身主义。”恰巧在另一国家,有个女人身上也是放同样的金光,所以两人就结婚了。两人结婚后,皆一起出家修道,证到阿罗汉果位后,才知道在往昔曾发愿生生世世都要做夫妇。

  你千万不要误会他们发愿生生世世都做夫妇,而说:“将来我遇到一个男子(女人),我也要和他(她)这么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千万不要这样,人家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是要修道的,都要皈依三宝出家了道的。你不要发愿生生世世做夫妇,因为越做越堕到地狱去。必须要出家修道才可以的,所以迦叶和他太太一出家都证果。

  摩诃迦叶是第一代祖师。你们想不想见这位尊者啊!他现在还在此世界上——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他将等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成佛时,要把释迦衣钵交给弥勒尊佛。他现在还未往生,也还未圆寂。所以你们谁若有诚心的话,到鸡足山拜摩诃迦叶尊者时,就可以见到他。在这鸡足山时常有三种光:佛光、金光、银光。谁若真有诚心,不但可以见光,且还可以听见钟声。这钟声是自己响的,在几百哩外都可以听见。

  迦叶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长的,也是苦行第一。可是他越老越有精神力量,什么事都是苦干。他父母亲是摩竭提国中非常有钱的人,家中富可敌国,而且摩竭提国国王也曾拜他为师,可是自从他跟佛出家修道之后,不仅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布施出来,而且又专行头陀苦行,忍苦耐劳。有一天,当佛在说法时,佛特地分了半边座,叫迦叶与他共坐。这时迦叶已很老,大概有一百四十五岁。佛就向迦叶说:“你年纪太大了,精神一定不会充足,你行头陀苦行,恐怕会受不了。你不要再行苦行,改吃点好的、穿点好的,住在较舒适的地方吧!”可是迦叶也没有听佛的话去做,他仍是照样行苦行。因此佛深深地赞叹道:“我佛法能久住于世,与迦叶行头陀行有大关系。他能这样行苦行,我佛法一定会久住于世。”所以摩诃迦叶祖师是头陀第一。

  有一次,佛正要说法,就有一位大梵天人以金波罗花来供佛。那天人躺在地上,请佛坐到他身上讲经说法。佛坐在梵天人身上,手拿起花,对着百万人天微微一笑,佛这么一笑,大迦叶也笑了。所以这叫“拈花微笑,传佛心印。”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教外别传,以心印心,已嘱咐摩诃迦叶。”因此迦叶是西天第一代祖师。在印度这个祖师是一代只传一代(单传)。佛只传给迦叶,迦叶尊者又传给二祖阿难,阿难尊者又传给三祖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尊者又传给四祖优婆毹多...一代一代传下来都是以心印心。由初祖传到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尊者把佛的心印法门整个带到中国来,传给二祖慧可(神光)。慧可大师又传给三祖僧璨...乃至六祖惠能。似后就花开五叶,分出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乃至到现在,这个佛法又传到西方来,这是祖师相传的大概。

  【十二头陀苦行】:今略释方才所讲到的头陀苦行。“头陀”是梵语,中文叫“抖擞”——抖擞精神;意如打禅七时,常讲的打起精神——不怕难,越苦越要努力。好像迦叶祖师这么老了,仍要行头陀行,抖擞精神行十二种头陀行。

  第一:着百衲衣。百衲衣又叫粪扫衣,即是一件衣服本来是千疮百孔,是把它左补右补的修缝好。这衣服是别人已不愿意穿了,扔在垃圾堆里,出家人从垃圾粪土中捡出这些烂布后,洗净它而缝成衣服来穿。穿这衣有何好处?若讲起来是太多了。譬如你穿上这衣,自己既无贪心,也息灭别人之贪心。其它比丘看你穿得如此简朴,而不穿好的,他们也会发起道心来修道。又你穿这烂衣服,打劫的土匪一定不会抢你的;如一九四八年,我在南华寺时,有土匪来抢劫。他们一砸开寺门后,立刻闯进来向我要钱,我就说:“你看我穿这么样的衣服,像个有钱的人吗?”(我当时所穿的衣服,仍是在我母亲坟上守孝时穿的那件。守完孝之后,我就永远穿着它以纪念我母亲。因为那件衣服已很破烂,所以在东北时,谁皈依我,谁就给我补个一寸方大的补钉。因此那件衣服真是百补千钉。)虽然我和土匪们说房里有宝贝,他们可以尽管去拿。但那些土匪看我穿得如此,也不到房里抢东西,就退走了。(说真的,房里真有两个宝贝——活宝贝,两个怕得躲在床下的小沙弥。)

  还有,你若穿粪扫衣,有钱人也离你远远的,这样真是少很多麻烦。再有一点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女人也离你远远的。修道时,若只穿这么样的衣服,久则会有一股很奇特的香味,可是这香味对于一般女人来说,则是臭味。所以穿粪扫衣有很多讲不完的好处。

  第二:暂三衣。暂就是仅仅的意思,行头陀行的比丘只许可存有这三衣。所谓:“身边无外物,自无烦恼生。”三衣中,第一是祖衣,也叫大衣,梵语是僧伽黎,译为二十五条衣。二十五条四长一短,共一百二十五格,这是表示种田的形相,所以又叫福田衣。此衣要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才穿的。第二是七衣,七条二长一短共二十一格,梵语是郁多罗僧,译为入众衣。当礼拜诵经斋会、听经闻法等,大众会合之时,则要穿这衣。第三是五衣,五条一长一短共十格,梵语是安陀会,译为作务衣。务劳止逸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穿这五衣。

  若行头陀行的比丘,就应该仅仅有这三衣与钵具。“钵”是比丘吃饭用的碗,“具”是在佛堂礼拜时用的。前面两个是穿衣服的苦行,穿衣服固然很重要,可是人对于吃饭则是看得更重要,所以下面有五种吃饭的头陀行。

  第三:乞食。托钵乞食又叫常乞食,即是每一天到吃饭时,则出外乞食,而自己不生火煮饭。在暹罗(泰国)、缅甸、锡兰等地,当斋主做好饭菜后,就预备出一碗放在一边,那个比丘先来到他家,斋主就顶着这碗饭跪在地上,把菜饭倒进比丘的钵里,然后叩三个头来供养三宝。每个家庭都是如此。

  第四:次第循乞。即是挨家挨户去乞食,而不拣择这家富贵或那家贫贱。如在楞严经上所说:“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这即是次第循乞,把出家人的分别、拣择心消除,而行平等众生种福。这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行为。

   第五:日中一食。即是早晚都不食,只有在中午吃一次。这个日中一食是很好的,可惜不容易做得到,为何呢?民以食为天,一切人都有吃东西的食欲,饿一点就想吃东西…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