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P38

  ..续本文上一页庙 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旛盖 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 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 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 尽持以供养

  “若人于塔庙”:若有人在塔里或庙里。“宝像及画像”:无论对着宝像或画像。“以华香旛盖”:以华香和宝旛或宝盖。这也包括其它的璎珞、衣服、饮食、音乐等等。“敬心而供养”:以恭敬心而供养佛像。“若使人作乐”:或请人作音乐。“击鼓吹角贝”:打鼓或吹长角,以及贝螺之类。“箫笛琴箜篌”:或吹箫、吹笛子,或拉琴,或吹箜篌。“琵琶铙铜钹”:或弹琵琶,或打铙,或打铜钹。这些音乐皆是赞叹佛、法、僧的音乐。譬如:敲木鱼、敲磬,这也是音乐;念经、念咒、唱偈赞等,这都是用音乐来赞叹供养佛。“如是众妙音”:如是等乐,众妙微音。“尽持以供养”:用这些微妙庄严音声来供养佛。

  或以欢喜心 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 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 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 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 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 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 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 如薪尽火灭

  “或以欢喜心”:或者有人以欢喜赞叹佛的心。“歌呗颂佛德”:歌是唱种种歌,呗是梵音。颂佛德,即是赞颂佛的德行。“乃至一小音”:乃是以最少的歌唱颂扬佛的德行。“皆已成佛道”:像他们也都已成佛道了,何况以大量的音声赞佛的人,更早已成道了! “若人散乱心”:若有人以散乱而没有定力的心。“乃至以一华”:乃至用一朵花或者一种花来供养画像佛。“渐见无数佛”:由他供养画像佛的这种功德渐渐累积,他就能见到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有人向佛顶礼。“或复但合掌”:或者有人在佛前合掌。“乃至举一手”:或者举起一手到额头(这是指很小的恭敬心)。“或复小低头”:或仅仅低一低头。“以此供养像”:以这种微小的恭敬心,来供养画像、宝像。“渐见无量佛”:也渐渐的由最初这一念发心,乃至见到无量的佛。“自成无上道”:自己因积功累德而成就了佛道。“广度无数众”:不但自己成佛道,而且又广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入无余涅槃”:入到无余的涅槃。“如薪尽火灭”:如柴烧尽火灭尽似的。众生的机如薪,佛的应如火。众生的机薪既已度尽,故火亦应灭了。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散乱心就是不专一,没有禅定。也好像游客到这里来参观庙、参观佛像,并非志在拜佛,只是来观光,这都叫散乱心。他们都没有诚心,虽是到庙上来看,但根本不知道有佛,所以这可以说散乱中的散乱。“入于塔庙中”:到佛塔或佛庙里。“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只要他念一声“南无佛”,以最初这一念,他们究竟都是可以成佛的。什么缘故呢?因为千里之行,起于足下;万德圆融,始于一念。以最初一念种的佛因,将来必定得结佛果。

  我们念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你看很容易念,可是这个机会并不容易遇着。现在各位知道念佛的圣号,大家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念佛的人多?还是会念佛的人多?也可以说会念佛的人,其数如月亮这么稀少,不会念佛的人犹如满天繁星那么多。故说会念佛的人,皆因宿世的善根成熟了,而今才会遇到念佛的法门。故诸位要珍惜自己的善根,不要自暴自弃。

  在佛住世时,佛有一个堂兄弟名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常常与佛作对。佛教化弟子每天日中一食;他却标异现奇,别创五法,专门与佛作对。释迦牟尼佛教化弟子吃斋不吃肉;他却说我叫我的弟子不但不吃肉,连盐都不吃。总要表示他比佛高一筹。可是他就是不肯念佛。提婆达多一生尽造罪业,等到恶贯满盈,将要身陷地狱时(就是这个肉身活着就下地狱去),他忽然想起念佛了。可是他想念佛却念不出来,只念了“南....:无....:”两个字,“佛”字就是念不出来,这是业障遮止他,故说不出一个“佛”字。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唉!这个人也是很可怜的!你们不要轻看他,等到他在地狱的罪受满后,出了地狱再修行,那时还可以成辟支佛,这位辟支佛的名字就叫“南无”,就因为他当初念“南无”两个字。”故你们不要把念佛看得那么容易,以为随便可以念佛。你们现在是没有业障障住,故才念得那么轻松,一旦障住时,你想念也念不出来了。

  另外有一公案,也是在佛住世时,有一位老人,他很穷。他看释迦牟尼佛天天带着一千二百个弟子,出去托钵乞食,不沾世务,很清净自在的,于是他也想出家。他去给孤独园要求出家,那天恰巧释迦牟尼佛不在,出外应供去了。佛的弟子,有开五眼的、有开法眼的、有开慧眼或全证得五眼六通的。也有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开佛眼并不是证果,这叫报得通。因为在很多生修过四十二手眼和楞严咒等种种法门,故得这种果报。)证了初果至四果的圣人,可以看到八万大劫其中的因缘。老人想出家,这些佛弟子、大罗汉,就观察起来,看看这老人的根基怎么样?可不可以出家呢?一观察,这个人在八万大劫以内,也没有供过佛;也没有拜过佛;也没有念过佛;根本没有种过丝毫的善根,那么他就不能出家了。所谓:“莫道出家容易得”,你不要认为出家是件很容易的事。“皆因累世种菩提”,出家人要在生生世世种了很多善根,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出家。并不是说我想出家就可以出家的。若你没有善根,你就是想出家,也有很多障碍。即使出家了,但过了一天、二天,或一个月、二个月,就还俗了;或者出家一年、二年又还俗了,甚至三年、五年、十年后,还俗的都有。故你不要看出家是很容易的事。

  佛的弟子们看这老人八万大劫以内没有种过善根,于是就告诉他说:“你不能出家,你年纪大了,不能修行了,你还是回去吧!”老人听了很伤心,一边走一边哭,自言道:“我以为出家很容易,想不到这些佛的弟子都不收我,大概嫌我又老又穷。我这辈子做人也没多大意思,死了算啰!”故他边哭边往海边走。正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迎他而来。佛问他:“你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跳海啊?”他说:“我想出家,到了给孤独园,佛不在,佛弟子都不收留我。我想想一个人生活着也没什么乐趣,不如死了算了!”释迦牟尼佛说:“噢!你要出家吗?那没问题!你跟我回去,我许可你出家。”老人乃跟佛回去出了家。一修行,没几天就证得阿罗汉果。

  佛的弟子皆不明白这件事,都觉得奇怪:“这个人他也没有善根,怎么会证得阿罗汉果呢?还有他在八万大劫之内也没有做过好事,为什么佛居然会让他出家呢?”于是就请问佛。

  佛就对一切阿罗汉讲:“你们只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内的种种因果,超过了八万大劫的事,你们就不知道了。这位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前的时候,也是很穷,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时,遇到一只老虎要吃他。他一害怕就赶紧念了一声“南无佛!”因念这一声“南无佛”,老虎跑了。直到现在,他念“南无佛”这善根的种子已经成熟了,故他来出家,且证得阿罗汉果。”由这一件公案看来,可见出家并不容易。

  还有,在印度有一种外道,他们是供养一个天神的像。这天神的身体是用泥或木头塑造的,唯独天神的头是用黄金造的。这件事被一个贼知道了,他就想去偷这天神的头。他到了那地方,因慑于天神的威德,生出一种恐惧心。这时,他就想起了念“南无佛”,则恐惧心全无。因这一声“南无佛”,令天神的威德也显不出来,所以他就把天神的头偷走。偷走之后,一般人就说:“啊!你看这个天神,虽然你们大家都信他,但他没有灵感,若他有灵感怎么会连头也没有了?你们信这个天神是没有用的。”正这么一讲,天神的灵性立即就显现了。(神有时会有一股灵气,灵气附到谁的身上,谁就不省人事。)这时天神就附到一个人的身上,开始说话了:“我不是没有灵验啊!这个贼本来是不敢偷我的头的,但是他念了一声“南无佛”,这一念佛光普照,我就睁不开眼睛,所以没办法保住我的头,而被他偷走了。这并不是我没有灵感,而是因为佛的威德比我更大,故我无法保住我的头。”

  说到这里,是不是说佛在帮贼去偷这天神的金头,叫他去造罪业呢?不是的,其意谓这个贼念佛,而念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无论是善人念佛或恶人念佛,都有同等的功力。故他虽然是做贼,可是他知道念“南无佛”,所以他把天神的金头偷去了。这并不是佛帮助他做贼,而是佛成就他的善根。为什么说他偷东西还有善根呢?法华经上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他当时虽然是做贼,但有念佛的善根,将来一定会成佛的。这叫“顺逆皆精进”。故说这并不是佛帮助他去偷天神的头,而是佛平等对待众生,无论善人恶人,念佛一样有感应的。

  讲到这个公案,大家不要误会,念佛可以偷天神的金头。那么我也念佛去偷神的银头了,那是不可以的。这个贼他并不懂佛法,也许是曾听人说过,念“南无佛”好,他就记住了。等他害怕时,他就念“南无佛”,但他根本没有学过佛法。我们学佛法的人,切记不要依念佛的这种威德,仗着佛光去偷东西,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你学过佛法,知道偷是犯盗戒,你明知故犯,那就罪上加罪。对于这一点,每一个人都要认识清楚。

  为什么要说这一点呢?过去有一个和尚,在他出家以前是个军人。以后学了佛法就很相信念佛,且常常引导一般人一起念佛。后来出了家,受戒时,我也在场。大约五、六年后,他就到香港去。

  香港新界有一个“道风山”。“道风山”是基督教办的,专门破坏佛教,破坏出家人。用钱和女人来诱惑他们,让他们还俗。有些出家人,没钱用或想找女人,都到那里去。这个和尚也去了,在那儿做厨师。出家人到那里都要吃荤,不吃斋,还要杀鸡、杀鸭。这个和尚他做厨子,以为念佛可以超度…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