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后,将要入涅槃的时候,在天人大众之中,告诉一切比丘说:“我灭度之后,如有供养我全身的弟子,应该建造一个大宝塔。而多宝如来,用他不可思议的神通和愿力,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地方,假使有佛出世就在那说法华经,多宝如来的宝塔,一定会从地涌出,出现在这位佛前。多宝如来虽然灭度很久,可是他的全身仍在塔中,受天人供养。又从塔中发出大音声,赞叹这位正在说妙法莲华经的佛:刁太好啦!太好啦!””
大乐说。今多宝如来塔。闻说法华经故从地涌出。赞言善哉善哉。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大乐说!现在多宝如来的宝塔,为听法华经的缘故,所以从地涌出,发大音声来赞叹:“真好啊!真好啊!””这是在赞美之中又为赞美。
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在这个时候,大乐说菩萨代表大众向佛请法。因为以如来神力加持的缘故,所以才有这种智慧来请问。大乐说菩萨听到塔中赞叹释迦牟尼佛,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生出好奇心,便对佛说:“世尊!我们大家都希望瞻仰多宝如来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究兖怎样的庄严呢?”
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
释迦牟尼佛告诉大乐说大菩萨:“这位多宝如来在往昔未成佛以前,又发一个深重的大愿:“假使我的宝塔为听法华经的缘故,出现诸佛之前,若有想见我全身的四众,必须请这位说法华经的佛,把他在十方说法所有的分身佛,统统集合在一处(这是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的境界)。等待这位佛的分身诸佛,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然后我的全身才能出现于四众的面前。””
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
释迦牟尼佛又叫一声:“大乐说!我的分身诸佛,在于十方所有的世界中说法,教化众生。现在应当召集诸佛来,共同瞻仰多宝如来身。这样,多宝如来才能现全身。”
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
大乐说菩萨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们不但愿意见多宝如来的全身,而且也愿意见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分身诸佛。我们藉此机会,礼拜诸佛、供养诸佛。”
何谓礼拜?礼就是顶礼,拜是参拜。有人说:“拜佛是迷信,佛像是用木和泥所造,或者用金、银、铜、铁所造,或者用石和瓷所造,拜他有什么用呢?这岂不是迷信吗?”这不是迷信,拜佛有心理治疗的功用,能消除贡高我慢心,能生柔和心、生恭敬心,把刚强的性情,改变为和蔼的性情。拜佛又有生理治病的功用,又能令腹部缩小,使人不会有血压高的病状。
佛在未成佛以前,也拜其它的佛。所以成佛之后,就有人来拜他。好像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常不轻菩萨,见人就顶礼,还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因此,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就有很多人来拜佛。除非有人不想作佛,那又另当别论。若想成佛,一定要拜佛。所谓“佛前顶礼,罪灭河沙。”拜佛能将无量劫的罪业消灭。拜佛的功德,能灭尽生死重罪。
拜佛是拜自性佛,将来成佛,也是成自性佛。
何谓供养?进财行施以为供,有所摄资为养。在佛教最重要就是供养,供养三宝。供养佛以香、花、果、灯。供养法以赞叹、恭敬、受持、修行。供养僧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为什么要供养三宝呢?为求吉祥,一切顺利。为什么你没有好衣服穿?没有好房子住?没有好食物吃?皆因为你过去没有供养三宝的缘故。你看世间大官大贵的人,他们都曾供养过三宝,所以令生获大福报。在三世因果劝世文上说得很清楚:“今生富贵是何因?前世舍财装佛金;今生贫贱是何因?前世不肯济穷人;今生长寿是何因?前世戒杀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杀害众生灵;今生端正是何因?前世香灯供佛尊;今生丑陋是何因?前世污□身佛前行。”这是最好的说明。
三宝是世间良福田,也就是种福的田地。所谓“凡僧虽不能种福,但求福必假凡僧。”所以称僧人为福田僧。没有供养三宝,就没有种福田的机会,来生也得不到福报。
尔时佛放白毫一光。即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国土诸佛。彼诸国土。皆以玻璃为地。宝树宝衣以为庄严。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中。遍张宝幔。宝网罗上。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眉之间,放出一道白毫相的光明(白毫相光表示一乘中道)。即刻照见东方五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数那样多的国土诸佛。那些国土,都是以玻璃为地,不像娑婆世界,以瓦石为地。释迦牟尼佛用神通之力,三变土地,也就是三次变娑婆世界以玻璃为地。玻璃表示智慧光明。
娑婆二字是梵语,译为堪忍。这世界的众生,能堪受忍耐一切诸苦,以苦为乐,不知出离苦海。苦有三苦、八苦及无量诸苦。
又有宝树和宝衣,来作装饰。宝树能令众生得到清凉,脱离热恼的威胁。宝衣能令众生性情温柔,没有无明的火气。又有无数千万亿菩萨,充满其国。普遍挂着宝幔和宝网,罗覆其上,作为庄严校饰。
彼国诸佛。以大妙音而说诸法。及见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诸国为众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处。亦复如是。
在东方那些国土的诸佛,用大妙音声来说实相之法。又见到有无量千万亿菩萨,遍满一切诸佛国土,为众生说法。不但东方是这样的情形,就是其它九方,也是同样的情形。凡是释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所照之处,都是这样的情形。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能想象得到。
佛放白毫相光,为什么先照东方呢?因为东方是一切的开始。东方是甲乙木,是天干的开始;东方属于春,是四季的开始;日出东方,为一日的开始,所以白毫相光先照东方,次照其它九方。
尔时十方诸佛。各告众菩萨言。善男子。我今应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并供养多宝如来宝塔。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释迦牟尼佛的分身化佛),都对本国的菩萨说:“善男子!我现在应该往娑婆世界去,到释迦牟尼佛的道场,并且供养多宝如来的舍利宝塔。”
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烧大宝香。曼陀罗华。遍布其地。以宝网幔罗覆其上。悬诸宝铃。唯留此会众。移诸天人置于他土。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以大神通力,将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变为清净的世界。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用黄金为绳,分界为八道,代表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所变的土地,没有聚落、村营、城邑,也没有大海、江河、山川、林薮(大泽),地平如掌,清净如镜。又燃烧大宝香(功德香)。用曼陀罗(适意)华,散布于地上(作为地毯,代表恭敬之意),又用宝网和宝幔罗覆其上。又悬挂各种宝铃,代表乐队,风吹宝铃,奏出欢迎的音乐。只有留下住在法华会上的大众。其余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统统都移到其它国土去。
这是初次变土地的境界,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欢迎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及多宝如来莅临的缘故,所以要庄严一番。现在举出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好像有人请贵宾,一定将室中不清净的东西搬出去,打扫干净,焕然一新,然后一洒香水,使满室有芬芳之香味。令贵宾有心旷神怡,宾至如归之感。
是时诸佛。各将一大菩萨以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宝树下。一一宝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庄严。诸宝树下。皆有师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宝而校饰之。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所分身化佛,各带一位大菩萨,作为侍者,一同来到娑婆世界,各到菩提树下。每棵菩提树的高度,约有五百由旬(小由旬四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大由旬八十里),菩提树的枝叶和华果,非常茂盛,次第庄严,令其美观。
在每棵菩提树的下边,皆有师子宝座,其高度有五由旬。用最名贵的七宝,校饰其座,五光十色,灿烂夺目。这是表示欢迎贵宾之诚心。
有人问:“为什么叫做师子座?”就是诸佛说法时所坐的法座。因为诸佛说法,好像师子吼一样的有威德,令天魔、外道心惊胆寒,不敢兴风作浪,有调伏作用。师子是百兽之王,它吼叫时,百兽闻之,皆生畏惧。永嘉大师曾经说过:“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因为这种关系,所以叫做师子座。
尔时诸佛。各于此座结跏趺坐。如是展转。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释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犹故未尽。
在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各在师子座上,结双跏趺坐。这样一位佛连着一位佛,辗转一排一排的坐,已经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可是在东方所分身的化佛,尚有未能入座,何况其它九方的诸佛呢?
有人问:“什么是双跏趺坐呢?”你们看佛所坐的姿势,先将左脚搬在右腿上,然后再将右脚搬到左腿上,这叫双跏趺坐。又有单跏趺坐,就是随意将左脚放在右腿上,或者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双跏趺坐叫做金刚坐,这是降魔坐。坐禅的人能结双踟趺坐,容易入定。这种坐法,能降其心,令人不散乱,精神集中,不生妄想。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就因为妄想纷飞,心猿意马拴不住,向外奔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参禅就是克期求证,参话头就是控制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是修道的绊脚石。
在中国大陆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金山腿子高旻香”。在镇江金山寺坐禅的人,不准换腿。无论腿怎样痛,仍然咬紧牙根忍耐着。如果动一动,就挨香板子(用木做板子,打在身上,实在不好受)。久而久之,腿就听指挥。所谓“金山禅和子…
《妙法莲华经卷浅释(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