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自我成长 - 如何准备老年生活?

  方外看红尘 圣严法师

  

  

    如何准备老年生活?

  

  问

  

  现在医学进步,人愈活愈长寿,台湾已快成老人国了。人老了,许多生理机能都退化,当吃不得、玩不得时,免不了想不开,老人该怎么过日子?

  

  答

  

  佛教认为,生老病死是生命四大现象。人终归要死,只是有人活得长寿、有人英年早逝。既然在无意外情况下,每一个人都会衰老,不如早一点准备面对年老。

  

  四十岁以后,一般人的体能会渐渐衰弱,记忆力也逐渐减退。现代人大概要六十岁以后才能算老,即使是五十岁的人,感觉起来都还不算老。但还是要从四十岁就开始准备老年生活,不要等到真的老了,才想到要准备老年生活。

  

  要准备些什么呢?有人说,退休养老,钱很重要。但是,钱财虽有用,却是不全可靠。我曾见有一位子孙很多的孤独老人,因他只相信钱财,不相信任何人,愈老愈怕失去钱财,就把全部财产换成现金,找一个隐密的山边,深深地挖,偷偷地埋,他就搭一间简陋的木板屋住在那里。结果他病死在那里三个多月才被人发现,他的儿孙一个也没有出现。过了十多年,有人拆除木板屋,在一块松土之下,竟出现了已经腐烂的大笔现金。

  

  我觉得,准备老年生活最重要的是准备两种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了心理健康,最好有宗教信仰,而且要很虔诚,不是偶尔拿着香到庙里拜拜。很多例子证明,有宗教信仰的人,老了以后不会那么空虚苦恼,面对死亡也不会那么害怕。宗教信仰之外,还要有宗教修养,祈祷、诵经、打坐、念佛,每天做功课,让自己心中有寄托。维持身体健康,则要多运动、注意饮食,生活要正常、起居要定时,这些都很重要。

  

  如果经常保持运动的习惯,饮食就不是问题,像我每天爬山一、两个小时,虽然整天都很忙,但运动绝对不能少。迈入老年也不能暴饮暴食,睡眠不能太多或太少,性生活也要节制,不能再像年轻人一样。总之,就是要懂得养生。

  

  除了健康,还要培养兴趣和个人的成长。成长并不限定在财富,虽然财富有成长也很好;如能做到学问的成长、技术的成长、人际关系的成长、对社会贡献的成长,一定不知老之将至。如果感觉每天都很有趣、需要做的事很多,身体一定不会差,脑子机能退化一定会慢些,那就不会感到无助、无奈、失落、恐惧了,这不就是快乐的老年生活吗?

  

  社会应该鼓励老年人走出闭塞的家,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志工也需要用头脑、体力,虽然也会有挫折,但志工不为自己图谋什么,纯粹为了奉献,做一天就有一天的成就感。如果老人都能更健康快乐一些,不必经常到医疗机构去,领一堆药回家吃,全民健保也可以省下不少钱。

  

  社会应该鼓励老年人走出闭塞的家,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