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P7

  ..续本文上一页

  永念亲恩,今日有缘今日度;

  本无地狱,此心能造此心消。(佛光山寺万寿堂)

  

  东方佛光普照三千界;

  西来法水长流五大洲。(美国西来寺山门)

  

  福地同登,万修万人去;

  山门直上,一念一如来。(佛光山寺福山寺山门)

  

  2.贺住持受任

  

  荷担如来家业

  住持圆觉伽蓝

  为众生开智海

  依正教转*轮

  心是菩提十方圆证

  普为法界一切众生

  色相已空谈菩提果

  庄严俱妙雨曼陀花

  弘法流传名山生色

  住持得主古寺常新

  

  3.祝寿联

  

  深妙圆融天下欢喜

  慈悲乐善仁寿吉祥

  荣誉日登仁者寿域

  颂声并作果生福田

  两老雍谐善人多寿

  一门欢爱家道必昌

  从三德藏发最胜愿

  证无量寿转不退轮

  慧日高悬辉天鉴地

  心光普照耀古腾今

  

  4.挽联

  

  (出家者)

  

  飞锡高游光明世界

  慧珠朗照普利人天

  发广大心誓兴梵剎厥功告成归净土

  乘般若船直到彼岸惟愿再来度众生

  数十年艰苦备尝兴丛林结众缘宿愿已了

  忽一旦庄严作化守戒律传后学含笑云归

  

  (男居士)

  

  *轮常转般若德

  佛化希垂接引恩

  自古参禅都登上寿

  羡兹念佛确得往生

  入圣超凡因缘具足

  离苦得乐感应道交

  能观无常苦空举念慈悲归净土

  有佛如期接引此身应去侍弥陀

  是佛是心往生极乐世界

  即空即色成就无上菩提

  

  (女居士)

  

  历经民国缔造北伐统一国共战争吾母即为现代史

  走遍大陆河山游行美日终归净土慈亲好似活地图 (挽母亲──星云)

  净土华开报说我母西方去

  娑婆道场祈请慈亲乘愿来

  教子爱民无愧贤者母

  慈善修心归去见如来

  八十有七母仪贤德世间少

  百余遗春忠忱孝悌节义多

  教子教女功成道就无愧称贤母

  修福修德世缘已满有愿见如来

  

  (二)幛额

  

  1.祝寿

  

  南山献颂 蓬岛春风 万寿同登常乐我净

  寿晋无疆 慧命无量 祝寿无量福慧具足

  

  2.祭奠

  

  得大自在 悲愿宏深 入佛圣域 法性不坏

  乘愿再来 垂范人间 大德可风 痛失法将

  解脱无碍 花开见佛 慧炬长明 入如来地

  高登莲品 往生莲邦 化满西归 心无罣碍

  上品上生 泽在人间 永居安养 往生净土

  上生佛国 净土可期 华枝春满 莲华化生

  功德圆满 般若清净 莲池海会 念佛生西

  拈华微笑 菩提证果 究竟涅槃 神归安养

  寿母西归 懿范长存 淑德咸钦

  

  3.庆贺

  

  茶庄 ── 卢陆遗风 武夷九曲

  药房 ── 橘井流丹 颐寿延春

  书局 ── 天地精华 古今学术

  餐饮 ── 色香味备 名山特产

  

  (三)便条

  

  便条是简便的字条,也可以说是一种变式的书信。

  

  今之社交应酬,除应用电话、传真、书信、e-mail 往来沟通外,很多时候必须亲自走访,当面商议决定。但抵达目的地后,不一定能见到所要会见的人,对方或许因事外出,或许另有他事,短时间内不能会面,此时访客又不便久候,只好留个便条。或是有事请托、说明,也以文字书写,有凭有据且简单清楚。

  

  由于便条书写简便,已成为今人最常用的一种应用文,其撰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便条的书写不同于书信,以简明扼要为重。

  

  1.「开头应酬」、「启事敬辞」,甚至「称谓及敬称语」等,均可省略。对交谊深厚及熟悉的亲友,书条开始可写「称谓及敬称语」,或仅写「称谓」,在称谓下加冒号。

  

  2.「正文」,为便条书写的目的所在,可直接叙述。

  

  3.「文后应酬话」及「结尾敬辞」,则看情形而定,如空间许可,最好一并写上,以表尊重、谦虚。

  

  4.「署名」、「日期」等应尽量齐备。对不熟悉的亲友留置便条,文末如仅表明署名,无法表明自己的身分、职务、官衔(事实上也不便在便条纸上写自己的职位官衔),此种情形,须同时留置印有职位官衔的名片,名片正面,名字的右上方写自称语,名字下方写礼辞,名片左上方写「敬陈○○先生台鉴」等语,注意「○○先生台鉴」须另起一行。

  

  另外,对于新交或尊亲长辈,若非不得已,尽量避免使用便条。撰写时,文字简明扼要得体,字体不潦草,使人容易阅读为要。纸张不可太小,以免容易遗失而未传到对方手中。以下是数则便条范例:

  

  (1)买物便条

  

  兹奉上新台币○○○元,祈付香菇若干、紫菜若干、金针若干、木耳若干、豆腐皮若干,交来人携下。如结算后,款尚不敷,请开单示知,即当补奉。此致

  

  某某宝号

  

  

  某某启

  

  

  

  (2)借物便条

  

  兹因佛事应用,缺乏器具,祈惠借桌几张、椅几坐、凳几条,交来人搬下,用毕即还,勿却为荷。此奉

  

  某某台照      某某上

  

  (3)赊货便条

  

  见字祈付瓜子若干、糖霜若干……,交来人携下,其款若干,请暂登账,待日照奉。此致

  某某宝号

  

  

  

  某某字

  

  

  

  (4)借书书条

  

  某公长老尊鉴:前在宝剎时,阅悉藏经甚丰,至为钦仰。现某欲乞借某经一部,以兹参阅。如蒙俯允,当从速归还,不敢有误。异时倘得增长,实为长老所赐也。专恳立候

  惠示

  

  

  

  后学某某跪启

  

  

  

  (5)索赠刊物短简

  敬启者:现闻贵处出一某种刊物,系赠送性质,某欲取阅,以增学识。即祈按期惠赠一份,寄至「某处」为荷?专恳敬颂

  道安

  

  

  

  某某谨启

  

  

  

  (6)问病书条

  某某长老佛眼:未亲座右,忽已经年。昨闻法体违和,曷胜悬念,怅未亲临侍候,惟日叩于佛前,祈求「天相吉人,早占勿药」。并祈宽怀调养,勿起烦焦,免令造化小儿,从中播弄,至起居方面及饮食问题,尤宜研究精详,以求适当。某如有暇,准即趋前,相与谈心,或堪却病,谨先慰问。

  祇颂

  痊安 

  

  

  

  晚学某某跪叩

  

  

  --------------------------------------------------------------------------------

  

  结 语

  语言本来是沟通感情,传达意思的工具,但对修行者而言,语言过多并不好,因为不少的烦恼是非,都是由于闲谈杂话而来。在念佛堂里,常听到两句警策的话:「多念一句佛,少说一句话。」在禅堂里,不但不可讲话,连动念都不行,所谓「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禅宗对语言的看法是,你道即是非;维摩居士的一默似春雷。我国教育,一向也是身教重于言教,社会并不看重喋喋不休的人。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如何讲话为职,有一位青年前来请教演说方法,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取两倍学费,青年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教你讲话,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

  

  一个国家的兴盛,自有支持兴盛的精神;一个团体的成就,自有使其成就的纪律。东晋时候,名士习凿齿,本是带着一种不友好的态度去拜访大家称道的道安法师,他在檀溪寺住了数日后,写了一封信报告宰相谢安:「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

  

  「师徒肃肃」,就是沉默诚敬;沈默可以启发智慧,肃静才能变换气质。玄奘大师一生谨守「言无名利,行绝虚浮」的修行准则,俗亦云:「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是修身要件。

  

  不过,语言在于表法,所谓「粗言及细言,概归第一义」,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认识自己朴实未染的本来面目。若能将语言善巧使用,语言不但不会障道,反而是入道前的桥梁,见月前的指头。

  

  《无量寿经》云:「远离粗言,免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彼我兼利。」自古也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如果我们出言吐语,处处都以爱护对方为出发点,自然就能摄受别人。像惠能大师「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之语,让学人返求自心;怀让禅师的「磨砖不能作镜,打坐怎能成佛?」使得马祖禅师明白,参禅悟道不光打坐,重要在明心见性;归宗禅师的一句「善自珍重」,让苦不开悟的弟子认识自我;慧忠国师以「你是佛祖」来点化侍者;良宽禅师的软语慰勉,让不务正业的外甥奋发向上;仙崖禅师的幽默譬喻,让互相指责的夫妇和好如初……。可见语言使用得宜,能润滑情谊,缔结善缘,反之,使用不当,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甚至造成是非纷争,引来无穷祸患。

  

  本篇论文旨在阐述丛林传统的语言及相关的礼仪规范。其中佛门称谓、各场合的应对进退,和书信礼仪、应用文之写法等,都是平时进出寺院甚至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以诚恳庄敬、尊重体贴的心地,说正派、善良、中肯的语言,相信定能拥有圆满顺遂的人生。

  

  警策格言里有着出家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道历练,果真「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而从佛语典故中,更了解佛教词汇对中国文字的贡献与影响。

  

  语言和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其运用当中,亦能反应个人及社会文化的水准和品质。期许人人都能明了并善用佛教这许多丰富、优美又实用的语言文字,使自己成为文雅有礼,处处受欢迎的人,也让人际之间更沟通无碍,社会更祥和无诤。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