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树木将大自然妆点得缤纷多彩,让人怡情养性,根据科学研究分析,树木所含「芬多精」的成份,能令人神清气爽,具有安抚烦躁身心的作用。据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常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公务繁重导致疲惫的时候,就会藉拥抱一棵大树来恢复精神。
实际上,植物对人类与地球最大的贡献,除了提供食物之外,应是净化空气和水土保持。尤其是森林,由于有森林的存在,大量的树叶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吐出氧气,才能维持人类与动物的生命。而且浓密森林的根、地下茎及其他部位,能将雨水吸收保存,调节水量,保育土壤,防止洪水的暴发和河川的干涸。
由此可知,植物本身的存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但是又有多少人意识到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影响有多严重?历代以来,对森林的滥砍滥伐,烧毁破坏的例子屡见不鲜,如三国时代陶逊营烧七百里,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工业技术的提高,对物质欲望的膨胀,森林资源遭到空前的掠夺。根据美国资料显示,从一九七○至一九九五年,这二十五年之间,世界上有将近三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植物被砍伐,上千种动植物已经在地球上消失。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识之士开始对工业文明以来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后来产生的「生态伦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和自然的伦理道德关系,认为人类应该对自然讲道德,即是所谓的生态道德。
位于日本富士山脚下,面积约三千公顷的「青木原树海」里,含有磁性的火山岩,会让指南针失去作用,再加上森林里古木参天,即使是白天也不见天日,是自杀者悄悄离开世间的「天堂」,因而被称为「自杀森林」。日本政府虽然每年总要动用大批的人力、经费去搜寻尸体,但多年来从未动过砍伐森林的念头,因为青木原树海,肩负着调节当地气候的重大责任,一旦被破坏,受害的层面更是无法估计。
近年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画署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也常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应重视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另外,十五国欧盟国家的环境部长会议于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就全球气候变迁问题,达成温室气体减量的共识。而拥有丰富山林资源的中国大陆,对于稀有植物,如被喻为「活化石」的古老树种,及银杏、银杉、水杉、香果树、领春木、秃杉等,也都开始由国家全力出资进行各项保护。
地球上的植物,每天为人类与动物制造氧气、食物、药物及生活用品,也竭尽心力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的平衡。它们从出生至老死,无时无刻不在倾生命行菩萨布施之道;这种珍贵的佛性实非人类所能比拟!
(二)植物本有的灵动佛性-
一般人都认为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感官知觉,也不像人和动物一样会自行移动,它们所存在的是一个安静而单纯的世界。十九世纪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Charles Darwin,1809-1882)推翻这些说法,他证明了植物的卷须具有自主行动的能力。二十世纪初期的维也纳生物学家法朗塞( Raoul France)也说:植物能自由地、轻易地、优雅地移动身体,其灵巧熟练不输动物与人类。
植物一生中,会不停地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和同伴之间会传递讯息、友爱互助,也会相互竞争。整个植物生态体系蕴藏无尽的生命奥密,以下我们从它们繁复的生命活动中,来一窥它们是如何展现活泼生动、引人入胜的佛性。
1.随缘任运-
环境的温度、湿度会影响植物的成长。以台湾平地到高海拔的植物为例,五百公尺以下,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适合生长的是亚热带阔叶林的植物,如榕树、笔筒树;五百至一千五百公尺,是暖温带栎林带,会出现樟科、壳斗科的树林;一千五百至二千五百公尺,进入寒冷的针叶林,会有铁杉林和云杉林;到了三千五百公尺,就有冷杉组成的台湾冷杉林。
甚至在恶劣、特殊的环境里,都能发现植物的踪迹。在盐碱土壤上,可以看到碱蓬、匙叶草、胡颓子等植物;在少雨缺水、冷热多变的沙漠地带,有仙人掌、落地生根、太阳花、芦荟;在海洋、江河湖泊里,也能看到荷花、绿萍、金鱼草、海带等。这些盐生、旱生、水生植物,在不利的环境中长期进化,形成对盐碱、干旱、水涝的适应性。
植物也有能力感应时间的流转,能衡量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如合欢树、酢酱草、红花苜蓿的叶子,在夜幕来临时会合拢「睡觉」,天亮之后再施展开来。有些植物如天南星科的春羽蔓绿绒、箭芋、海芋、地涌金莲等,进入秋冬时节,到傍晚气温降低时,它们的花序会开始加温,有时外面温度只有摄氏十度,它们也能让自己的体温维持在三十七度左右。
终年严寒酷冷的的北极地区,植物也能在冰雪中生存并开花。经过几位植物学家的观察实验,发现寒地的花朵有追逐太阳的习性,它们的向阳运动,能像孵卵器那样聚集热量,而有利于结果和种子的孕育。
植物不只具有随顺因缘、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拥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智慧,有的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和动物一样,有知觉、思想,有自卫能力,能够自强自立。
在《植物之谜》这本书中记载,美国东北部有一大片橡树林,有一年森林大害虫「舞毒蛾」大肆侵略,把一千万英亩的橡树叶子啃得精光。可是第二年这里的舞毒蛾突然销声匿迹,新长出的橡树叶子则生机盎然,苍翠茂盛。森林科学家非常讶异,因为舞毒蛾是极难扑灭的害虫,而且舞毒蛾为害以来,当地并没有施用杀虫药剂,也没派人捕捉,怎会自行消失呢?
把橡树叶子拿去做化学成份分析,科学家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被舞毒蛾咬过的橡树叶子里,增加了大量的「单宁酸」成份,而单宁酸就是害虫的致命武器!后来的植物学家也在枫树、柳树等其他植物叶子中,发现酚醛、树脂等抵抗害虫的化学物质。由此可知植物有自卫能力,它们在遭到昆虫或其他动物侵害时,会作出自卫反应。
植物的果实未成熟时,其果皮坚硬,果肉酸涩,也是为了防止被小鸟啄食。有些果肉未成熟时更含有剧毒的氰酸,会让食用的动物丧命。(果实成熟了,它就会用香气和甜味来诱惑小鸟,小鸟饱食一顿,自然也会回馈地将其种子排泄、散播,而延续植物的生命。)
身上带着尖刺,亦是一种避免被吃掉的防御策略,像玫瑰、柑橘类、皂荚、山桐子的树干、树枝上,都长着尖针般的刺;叶片中含有毒素,如樱草类和罂粟类的植物也能让侵入者退避三舍。
竹子真的一开花就枯死吗?当土壤里的营养元素缺乏,导致竹子面临全族覆灭时,竹子就会以开花、形成种子来延续新的生命。其实,以因果关系而言,是竹子枯死前,以开花作为手段来留下后代;这也是一种本能的智慧吧!
植物具有辨别能力,有些植物知道哪种蚂蚁会来偷吃花蜜,当这种蚂蚁靠近时赶紧将花瓣闭合。相反地,有些植物如刺槐,则会藉蚂蚁来防止别的昆虫或草食哺乳动物靠近,然后再以花蜜犒赏这些护卫有功的蚂蚁。
植物有知觉,更有储存记忆的能力。美国中央情报局测谎专家巴克斯特,曾用火把植物的叶子烧焦,此时他改装过的记录测量仪器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后来只要他拿着火柴走近这棵植物,仪器的指针就剧烈的摆动。他也发现植物会记着撕它叶片、对它「行凶」的人,而作出恐惧的反应。
花草树木能以它们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这个世界。它们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能「看见」光,有些细胞能看到光谱的红光,有些可以看到蓝光或绿光,甚至我们人类看不到的紫外线。
夜间开放的花多为白色,因为醒目的白光能吸引夜间活动的蝙蝠和飞蛾;红色无香味、喇叭型的花,适合蜂鸟来传播花粉;浅绿色、发出恶臭的花,则能吸引苍蝇……,植物和动物及整个周遭环境的搭配,可谓是天衣无缝!
2.有情有义-
植物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虽然它们的根固定,行动不如动物般自由,但是它们会以枝桠、叶子、卷须,来表达它们的情绪。
《植物的秘密生命》一书中写道,十九世纪,美国有位被称为「园艺魔法师」的育种专家路德‧伯班克,他成功培育的植物达一千多种。他常说他培育植物的秘诀是聆听它们的声音、需要,多多和它们沟通。举「无刺仙人掌」的培育为例,伯班克常常告诉仙人掌:「你们不用害怕,你们不需要这些自卫的刺,我会保护你们的!」他细心、耐心地发挥爱的力量,经过一年多,仙人掌果真不再生刺。
被漠视、不理睬的植物常是萎软、枯朽;被关注、赞美的植物长得活泼、翠绿,这是许多植物爱好者的经验。植物与人的情绪也会相互影响,产生互动。佛陀于拘尸那罗城外将入涅槃时,其卧床四边各有同根娑罗树一双,每边一双树的一株树,都因悲伤而惨然变白,枝叶、花果、树干都爆裂坠落,逐渐枯萎,另一株则尚存,这些树也因此被称为「四枯四荣树」,或「非枯非荣树」。
有水果王之称的榴槤,大而厚重,一不小心被砸到准会头破血流。所以榴槤自行落地时都会选在晚上,以免砸到白天的行人,可见植物也有体贴、爱护人的心。植物会守望相助,不同的花也可以成为好邻居。为了繁殖下一代,花朵们会自动协调错开开花的时段,拉长昆虫觅食的时间,如此,各自的花粉就能充裕的传播下去。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一棵树受到害虫侵袭后,会发出受伤的讯息,并告诉还没受伤的植物,请它们做好防范措施,或想办法找救兵、引来害虫的掠食者。
不少生物学家实验证明植物会听音乐,在悠扬音乐或节奏振动刺激下,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结子都会受到影响。加拿…
《佛教与自然生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