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诠释三皈、五戒及生权的内容▪P3

  ..续本文上一页人,如王子、大臣、群僚、百官,以法爱护人民百姓,乃至禽兽等。」

  

  轮王又说:「身为国王应该礼贤下士,尤其对于有道之士,应多亲近请教,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犯,什么不犯;又何者可亲,何者不可亲;何者可行,何者

  

  不可行;施行什么法可使人民生活安和乐利等道理。」

  

  法,就是自由、尊重的意义,所以佛经中到处都鼓励吾人要「依法不依人」,依人有好恶,依法才平等。

  

  佛教所说的这种政治道德,因为是以法治化,所以没有怨敌,布施持戒,泛爱人物,善摄眷属,人民殷盛,富乐丰实,聚落村邑,鸡犬相闻,举国人民更相敬爱,种种众伎,共相

  

  娱乐,呈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气象。(大义取自《摩诃僧祇律》卷一)

  

  政治因时因势变化不定,本身欠缺恒久理想的持续性。佛教本身则具有教化的功能,例如梁启超先生说:「佛教之因果,使上智下愚皆不能不信。」如果人人都能树立正确的因果

  

  观念,我们的社会就不再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如果人人都能怀抱佛教的慈悲精神,人人受持五戒,这个社会就能减少暴戾杀伐之气。进而认识佛教的「业力论」,知道

  

  世间上的善恶好坏,都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造作所决定,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这种业力自由的理论,也才符合自由的真义。

  

  一般的宗教,都是由神权统理世间;一般的政治,都是由领袖来统治国家。唯有佛教,他不尚神权,也不重视君权,唯重视人人自主的民权和自由。

  

  所谓「民权」,也不是妄自行使的,因为每一个人身、口、意的业力,善善恶恶,都有业报。此即说明,世间上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决定自己未来的前途。当一个人失去自由,

  

  这一定是自己的自业所招感而来;反之,获得自由,也是自己的行为所成就。所以佛教的业力论,已经把世间的自由精神,发挥到极致。吾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对持戒的内容

  

  ,对持戒的意义,对业力决定命运的原理,不能不给予肯定。

  

  --------------------------------------------------------------------------------

  

  三、众生生权是平等的主张

  人类从民智未开,对自然界神秘力量崇拜的神权时代,演进到对帝王绝对服从的君权时代;及至发展到现今民主社会的民权时代,大家不只提倡自由,也重视民权,强调人的生命

  

  有无比尊严,举凡生存权、参政权、平等权、自由权、财产权、文化权等,均应受到保障。

  

  佛教更从「民权」进一步提倡「生权」,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生存的权利,不容许轻易受到伤害。所以关怀众生,救度众生,为天下众生服务,是佛教徒维护生

  

  权的表现。

  

  所谓「众生」,《金刚经》说:「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此皆名为众生。

  

  所谓广度众生,并非众生饥饿,就给予饭食;众生寒冷,就施以衣服。这种枝末的救度,并未能根本解决众生的问题。例如,众生的生死、众生的烦恼、众生的安全,乃至众生的

  

  生权如何获得保障等,才是重要。所以必须要本着「众生平等」的原则,确实维护众生基本的生存权利,并且要救度众生离苦得乐,获得解脱自在。如《金刚经》说:「所有一切

  

  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也是佛教对生权的基本主张。

  

  所谓「生权」,就是对一切众生生存权利的维护。世间上的生物,都要靠饮食来维持生命,即使是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土作为营养,才能存在。

  世间上,有的众生是肉食者,有的众生是草食者。狮虎熊豹属于肉食动物,牛羊马象属于草食动物,人则介于肉食与草食之间。

  

  近年来,随着佛教普及,素食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在印度,铁路餐厅皆以素食为主;在美国,有的乡镇之超级市场,不准荤食进入。这些国家不是以宗教的立场,而是站

  

  在人道、健康的观点倡导素食,这也是对生权的维护。尤其现在牛羊猪犬的「口蹄疫」病毒传染,造成人类生命极大的威胁,所以重视生权、维护生权,此时更能见得出其重要性

  

  。

  

  在中国,从古以来就有慈悲护生的思想,儒家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佛教为了愍护众生,倡导不断大悲种,包含了素食的精

  

  神意义。但佛教的流传,以人为本,因应各地风俗,对饮食并没有强烈的要求。不过,对于生权的维护,凡是智者,也不能不给予重视,否则人类如果不懂得保护生态,不懂得爱

  

  护地球,一旦遭到大自然的反扑,人类的灾难,将不知伊于胡底?

  

  说到「生命」,人存在于世,固然可以说有生命,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自然界里,鸟叫虫鸣、飞瀑流泉、万紫千红、绿叶婆娑,触目所及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一处没有活泼的生

  

  命呢?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如果我们用心领悟,宇宙中的森罗万象那一样不是从自己的生命中自然流出?甚至日常生活中,一张纸、一支笔、一辆汽车、

  

  一栋房子,如果你不好好爱惜,减短了它的使用年限,也是杀生。这就是对生权没有给予尊重。

  

  因此,若从广义而言,大自然中,即使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宇宙万有的力量所成,任意伤害,减少寿命,也是杀生的行为。因为一切生命都和自然息息相关,生命也都是自

  

  然的一部份,我们均应善加珍惜。可惜长久以来,自以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往往忘记其他生命的存在,为满足一时的私欲而滥杀无辜。《法句经》云:「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

  

  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刑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常安稳。」《金刚经》说,就算我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众生和我一体,我也不应该执着自己是

  

  能度的人类,众生是我所度的众生。所以,保护生权,也就是保护自己,我们对于生权,应该有这样的尊重,才是平等的真义。

  

  此外,滥伐森林,造成土石流;滥垦山坡地,造成地层坍塌,凡此都是不懂得尊重大自然,不懂得尊重生权。甚至电击鱼虾、滥捕野生动物,以及各种海鲜生吃、各种生命残杀等

  

  。其实,空中的飞鸟、水中的游鱼,以及山林里的动物,都和人类共生在地球上,人类不能自恃聪明地去残杀它们、消灭它们。如果我们对山川溪流、森林大地,乃至一切含识生

  

  灵,不加保护,反而恣意妄为,任意伤害,有一天,当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当人类尝到山崩地陷、洪水倒流,乃至沙尘暴、臭氧层破洞所带来的苦果时,所谓「因果报应」,实

  

  在是非常的可怕。

  

  所以,说到生权,佛教里睒子菩萨为怕踩痛大地而不敢重步走路,为怕污染大地而不敢任意丢弃一张纸屑;匾担山和尚为恐伤及草木,而拣橡栗为食;阿弥陀佛所建设的极乐净土

  

  ,水鸟说法,无男女恶道等烦恼,都是对生态环保的重视。

  

  最早提倡生权,最早重视环保的人,就是佛陀。然而因为佛陀对生权维护的呼吁,至今还不能令世人觉悟,所以社会上到处充塞着杀戮、乖戾之气。所谓「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

  

  屠门夜半声」,因为世人不懂得尊重生命,不懂得维护生权,实在不能不说是吾人最大的悲哀呀!

  

  佛教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更是佛教尊重众生,重视生权的最佳诠释。同体即平等,平等才能和平。在佛教的经典中,有关「平等」的教义、思想,比比皆是。例如《华严

  

  经》说:「一切众生平等。」《大智度论》说:「凡夫与佛平等,无二无别。」《大般若经》说:「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无所分别。」《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

  

  下。」现代的人倡导和平,因为没有平等,所以真正的和平不容易到来。

  

  平等是倡导和平的不二法门,因为有平等,才有和平,所以平等与和平是一体两面的真理。所谓「众生平等」,上自诸佛菩萨,下至有情含识,都有生命的尊严,都有生存的权利

  

  。因为提倡生权,让宇宙间的生命同体共生,才有真正的平等;因为有平等,才有民主;因为有民主,才有自由。如果没有平等,也没有民主自由可言,所以佛法讲「心、佛、众

  

  生,三无差别」;「民主、自由、平等,也是三无差别」呀!

  

  --------------------------------------------------------------------------------

  

  ※ ※ ※

  上列民主、自由、平等,不但有关佛学、哲学的理论,而且是有关世界、政治、国家、人民、种族的内容。兹将民主、自由、平等在这许多关系上的说法,就以政治为例,将之与

  

  佛教的论点,做一个对比:

  

  (一)政治是管理服务人民,维护社会的安全;

   佛教是教化开导众生,建设社会的力量。

  

  (二)政治是降魔战斗,保卫国家;

   佛教是护生救苦,拥护国家。

  

  (三)政治是重视财经成长,以升平安定为目标;

   佛教是重视戒律因果,以身心安住为希望。

  

  (四)政治从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

   佛教从内做起,要求人民修心守道。

  

  (五)政治是怒目金刚,要人人安份守法;

   佛教是菩萨低眉,要人人自律观照。

  

  (六)政治的大同世界,是理想希望;

   佛教的极乐净土,是如愿往生。

  

  (七)政治是希望人人能够民治、民有、民享的生活;

   佛教是要求人人能够救世、救人、救己的慈悲。

  

  (八)政治要求奉行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以家齐国治;

   佛教要求实践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以生权平等。

  

  (九)政治是以民主自由平等为目标;

   佛教是以民主自由平等为实义。

  

  梁启超先生曾说,他之所以信仰佛教,因为佛教的道理有六点让他心仪之处:

  (一)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二)佛教之信仰,乃兼善而非独善;

  (三)佛教之信仰,乃应世而非出世;

  (四)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

  (五)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

  (六)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见梁启超《饮冰室全集》)

  

  我们赞赏梁启超先生的见解,甚至我们更要进一步地说:

  (一)佛教之信仰,皈依三宝,即心即佛,乃民主而无阶级。

  (二)佛教之信仰,受持五戒,解脱自在,乃自由而无束缚。

  (三)佛教之信仰,尊重生权,命理同人,乃平等而无差别。

  

  多年前,我也曾讲过三皈、五戒和生权的问题。我认为皈依三宝:皈依佛,可以点亮心光,如同建筑了一座发电厂;皈依法,可以开拓自己内心的泉源,好象为自己建设了一座自

  

  来水厂;皈依僧,好象开发了一亩田地,可以种植五谷,建设居家,过美满的生活。所以,皈依三宝不是别人得到利益,一切受益,还是自己。

  

  关于受持五戒,其实就只有一条「不侵犯戒」,因为自由的真义,是维护自己的自由,更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所以我一再强调,五戒分开来讲有五条,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只有一

  

  条,即:不侵犯而尊重有情众生。违犯五戒,不仅是佛教所禁止,也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如果人人都能严持五戒,则能缔造一个祥和欢喜、富强安乐的国家社会。

  

  关于平等,佛教一直都在倡导平等,有平等,才有和平;有平等,才有民主。民主素养的养成,先要从平等上建立,所以我觉得现在世界各国,乃至种族之间,要想获得和平,先

  

  要倡导平等。甚至现在海峡两岸,如果彼此没有了达平等的真义,便很难获致和平。

  

  因此,民主、自由、平等,主要就是要泯除吾人的差别、执着、侵犯、加害等。如果大家本着「同体共生」,互相尊重、互相包容,那里不会有和平呢?

  

  总之,民主是时代的潮流所趋,自由是每个人本有的权利,平等则是人类应有的认知。所以,希望未来举世人类都能有此共识,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来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平等

  

  的人间佛光世界。

  

  本文因《普门学报》主编满果法师邀稿之时,我人正在澳洲养病期间,由于手边参考资料有限,对于佛教许多有关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意蕴,未能深入引证论述,仅凭记忆

  

  ,略抒所见,深感遗憾。不过仍希望此论点的提出,能引起大家更加地发扬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尤其希望佛教的学者,对于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再予以广泛

  

  的继续发挥,以期有助于世界和平的促进,是所至盼。

  

  

  二○○一年四月二日于澳洲

  

  

《论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义─诠释三皈、五戒及生权的内容》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