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釆风录
白云老禅师著作
临济宗风
缘起
宋代有「人天眼目」六卷,皆依古德尊宿称提次举者;集五宗杂录等网罗成卷,其内容不外唐宋全盛时期,各家旨归与趣向,乃是单提之影迹,直提之爪痕。末宋以还,后来效步,至今已逐渐失真;往往鱼鲁之殊,千里悬距,加以后人增损糅杂,更非本来面目了!
老野禅林托迹,与伍近六十寒暑,究竟西来,浮沉祖意,捧月摘星;虽然不得光灿,却也煮茶制饼,犹效些子!故而藉佛印月刊索稿之际,信手拈来,集文搜字,陆续连载,名之曰:禅林采风录,以饷读者,共同把玩;尚祈高明不哂,放心指教,俾匡不逮者也!
一、四料拣
夺人不夺境
夺境不夺人
人境两俱夺
人境俱不夺
祖师示众云:
「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问,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如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人俱不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着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蹉过了也!学人若眼目定动,即没交涉。」
克符颂:
夺人不夺境:缘自带誵讹,拟欲求玄旨,思量反责么,骊珠光灿烂,蟾桂影婆娑,觌面无回互,还应滞网罗。
夺境不夺人:寻言何处真,问禅禅是妄,究理理非亲,日照寒光淡,山遥翠色新,直饶玄会得,也是眼中尘。
人境两俱夺:从来正令行,不论佛与祖,那说圣凡情,拟犯吹毛剑,还如值目盲,进前求解会,特地斩精灵。
人境俱不夺:思量意不偏,主宾言不异,问答理俱全,踏破澄潭月,穿开碧落天,不能明妙用,沦溺在无缘。
翠岩颂:
夺人不夺境:日月自流迁,山河及大地,片雨过蛮天。
夺境不夺人:问禅何处亲,相逢不祇揖,晓夜渡关津。
人境两俱夺:声鼓坠红楼,纵横施巨阙,谁敢立当头。
人境俱不夺:阎浮转几遭,面南看北斗,争得合伊曹。
佛鉴颂:
夺人不夺境:瓮头酒熟人皆醉,林上烟浓花正红,夜半无灯香阁静,秋千垂在月明中。
夺境不夺人:莺逢春暖歌声滑,人遇时平笑脸开,几片落花随水去,一声长笛出云来。
人境两俱夺:堂堂意气走雷霆,凛凛威风掬霜雪,将军令下斩荆蛮,神剑一挥千里血。
人境俱不夺:圣朝天子坐明堂,四海生灵尽安枕,风流年少倒金樽,满院桃花红似锦。
诸师颂:
南院颙问风穴:昭云:汝道四料拣,料拣何法?穴云:凡语不滞凡情,既堕圣解,学者大病,先圣哀之,为施方便,如楔出楔。院问云: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穴云:新出红炉金弹子,簉(玩弄)破阇黎面门。首山云:人前把出,远送千峰。法华举云:白菊乍开重日暖,百年公子不逢春。慈明圆云:神会曾磨普寂碑。道吾真云:庵中闲打坐,白云起峰顶。圆悟勤云:老僧有眼不曾见。达观颖云:家里已无回日信。路遥空有望乡牌。石门聪云:山河大地。白云野云:小桥流水绝人家。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穴云:刍草乍分头脑裂,乱云初绽影犹存。山云:打了不曾瞋,冤家难解免(分)。华云:大地绝消息,翅然独任真。明云:须信壶中别有天。吾云:闪烁红旗散,仙童指路亲。圆悟云:阇黎问得自然亲。观云:沧海尽教枯到底,青山直得碾为尘。门云:番人失毡帐。白云野云:万里黄沙响驼铃。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穴云:蹑足进前须急急,促鞭当鞅莫迟迟。山云:万人作一冢,时人尽带悲。华云:草荒人变色,凡圣两俱忘。明云:寰中天子敕,塞外将军令。吾云:刚骨尽随红影没,苕苗总逐白云消。悟云:收。观云:天地尚空秦日月,山河不见汉君臣。门云:有何佛祖。白云野云:月黑风高大地沉。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穴云:帝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山云:问处分别答处亲。华云:清风伴明月,野老笑相亲。明云:明月清风任往来。吾云:久旱逢初雨,他乡遇故知。悟云:放。观云:莺啭上林花满地,客游三月草侵天。门云:问答甚分明。白云野云:春城何处不飞花。
梦殊云颂:
夺人不夺境:体为累赘,打杀是时。
夺境不夺人:用为贪源,堵塞尽竭。
人境两俱夺:物相不生,安然寂静。
人境俱不夺:尘境造作,原不分别。
总颂:
千溪万壑归苍海 四塞八蛮朝帝都
凡圣从来无二路 莫将狂见逐多途
白云野道:
杀,活,埋,苏。
二、三句得失
有僧问师:如何是真佛真法真道?乞垂开示。师云:佛者心清净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处处无碍净光是;三即一皆空(假名)而无实有,如真正道人,念念不间断。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惑底人;后遇二祖,一言便了,始知从前虚用工夫。山僧今日见处,与佛祖不别;若第一句中荐得,堪与佛祖为师,若第二句中荐得,堪与人天为师,若第三句中荐得,自救不了。
慈明云: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四棱着地。
石门云:
第一句荐得,石里迸出。
第二句荐得,挨拶将来。
第三句荐得,自救不了。
然而,山遥路远,海阔天空,云深不知何处是:毕竟如何?
且看祖师古德言说:
如何是第一句?师云: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风穴云:随声便喝。道吾云:直下冲云际,东山绝往来。海印信云:那咤忿怒。云峰悦云:垂手过膝。
如何是第二句?师云:妙解岂容无着问,沤和争负截流机。穴云:未开口前错。吾云:面前渠不见,背后称冤苦。印云:衲僧罔措。峰云:万里崖州。
如何是第三句?师云: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元是里头人。穴云:明破则不堪。吾云:头上一堆尘,脚下三尺土。印云:西天此土。峰云:粪箕扫帚。
白云野云:
如何是第一句?人,御牛。
如何是第二句?牛,耕地。
如何是第三句?地,生物。
如此说来,三句皆得了?明明祖师道:佛祖为师,人天为师,自救不了,云何说人牛地?大德!地生物,须牛耕,牛耕地,须人御;不然,地如沙砾,万物何从生起?!
三、三玄三要
大凡演唱宗乘,一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实,有照有用。依临济义玄祖师之所说,不难看出禅匠之德,先须有养,德养之道,在精进修习,精进修习,如逆水行舟;至于玄要之说,且看古德们如何透露:
僧问:「如何是三玄三要?」
汾阳昭和尚做了如下的答复:
第一玄:亲嘱饮光前。
第二玄:绝相离言诠。
第三玄:明镜照无偏。
第一要:言中无作造。
第二要:千圣入玄奥。
第三要:四句百非外。
又作颂云:
第一玄:照用一时全,七星光灿烂,万里绝尘烟。
第二玄:钩锥利便尖,拟议穿腮过,裂面倚双肩。
第三玄:妙用具方圆,随机明事理,万法体中全。
第一要:根境俱忘绝朕兆,山崩海竭洒飘尘,荡尽寒灰始得妙。
第二要:钩锥察辨呈巧妙,纵去夺来掣电机,透匣七星光晃耀。
第三要:不用垂钩并下钓,临机一曲楚歌声,闻者尽教来反照。
偈曰:
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慈明和尚有如下的言句:
第一玄:三世诸佛拟何宣,垂慈梦里生轻薄,端坐还成落断边。
第二玄:灵利衲僧眼未明,石火电光犹是钝,扬眉瞬目涉关山。
第三玄:万象森罗宇宙宽,云散洞空山岳静,落花流水满长川。
第一要:岂话圣贤妙,拟议涉长途,抬头已颠倒。
第二要:峰顶敲楗召,神通自在来,多闻门外叫。
第三要:起倒令人笑,掌内握乾坤,千差都一照。
梦殊云饶舌道:
第一玄:漫天星斗,拣择失措,扔根丝线串念珠。
第二玄:清凉明月,风动树摇,投身水底捕踪迹。
第三玄:艳阳普照,云游青天,呼风唤雨较高低。
第一要:三刀六臂度生涯,蓑衣斗笠步宇寰,不是云水堂中客。
第二要:一纶钩钓入湖底,无饵无刺谁嬉戏,顶像子牙候时机。
第三要:盘腿每与周公游,伸脚常伴地底众,阇那般若尽握掌。
嘿!铃响报君知,吆喝买死神,一钵千家食,尽网星星、月亮、太阳!
临济祖师道:
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大众事因叮咛起,展转见誵讹。
竹庵唱颂道:
句中难透是三玄,一句该通空劫前,
临济命根元不断,一条红线手中牵。
梦殊云凑热闹,顺口颂道:
三玄三要一句无,强说懡罗弄面糊,
收摄根识住一处,玄中有要尽智珠。
四、四喝明界
临济祖师的四喝:
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
有时一喝如踞地师子。
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
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师问僧:汝作么生会?僧拟作答,师便喝,其僧罔措。若然,老野在场,将送上一杯热度一百的浓茶,以表垂示之敬。
当然,时境已遥,风凉嫌晚,还是大伙儿来看看古德们如何说话?
寂音尊者的颂句是:
金刚王剑露堂堂,纔涉唇吻即犯锋芒,踞地师子本无窠臼,顾伫停机即成渗漏,探竿影草不入阴界,一点不来贼身自败;有时一喝不作喝用,佛法大有只是牙痛。
首山老和尚示众道:
老僧寻常问汝道: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时一喝作问行,有时一喝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作踞地师子,有时一喝作金刚王宝剑;若作问行来时,急着眼看始得,若作探竿影草,尔诸人合作么生?若作踞地师子,野干须屎尿出始得,若作金刚王宝剑用时,天王也须脑裂!只与么横喝竖喝,总唤作道理商量。
汾阳老禅和却道:
金刚宝剑最威雄,一喝能摧万仞峰,遍界乾坤皆失色,须弥倒卓半空中。
金毛踞地众威全,一喝能令丧胆魂,岳顶峰高人不见,猿啼白日又黄昏。
词锋探草辨当人,一喝须知伪与真,大海渊澄涵万象,休将牛迹比功深。
一喝当阳势自彰,诸方尽有好商量,盈衢溢路歌谣者,古往今来…
《禅林釆风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