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精要前言▪P4

  ..续本文上一页中央花园赋绝句云:「大雄无畏大慈悲,勇猛精勤往圣追,般若一灯引万盏,乾坤灿烂闪金辉。」本年下期季子思鹏为其母立碑叙家事附云:「父幼盲目通五明,著书讲学游蜀川,芳名远扬海内外,欧美亚洲称奇男。」以上总结本人学佛各方面的成就,都是重视立志发愿,信有能,调动第六意识伟大能动性功能所致。附录于此,以飨读者,从而鼓励其在学佛培养才德方面,大雄无畏、积极有为,以期迅速成功。

  四、心心所法与有漏世间

  1.有漏世间之形成。

  前五识与第六意识均通善恶无记三性,五识相应心所一共三十四,其中有善法,也有中随、大随以及根本烦恼贪瞋痴;意识相应心所五十一,其中有十一善法,也有根本烦恼六,小随中随大随烦恼二十法。故五识与六识在造业方面,一般善少恶多。其在感果方面苦多乐少,恶多善少。故有漏世间的形成与它们直接关连。

  2.有情八苦

  所谓有漏世间所有苦,佛典中常言有八:(1)生苦,谓有情入胎时受父精母血以成身,在腹内屎尿粪秽中以养体,或有在母腹中而夭亡者,若未夭亡,在出生时,多是娘奔死,儿奔生,极端苦楚而后出胎。出胎后,初生婴儿身体软弱,衣食便溺赖人扶助。在近年中国人口稠密情况下,常见小儿为其母亲有意无意堕入厕所或污池中,惨不忍睹。(2)老苦。人生之后,经由婴儿幼儿少儿乃至青年壮年而老,这是自然规律。汉武帝歌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老奈何?」年老的人往往两眼昏花,两耳朦胧,口齿残缺,记忆衰退,背驼腰软,四肢乏力。特别是农村老人,既无退休费,而子媳又多忤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非常苦痛,有时也见有被其子嗣打骂而死者。(3)病苦。从病理学讲,外有风寒湿热燥火六淫,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均是致病因素。故凡人罕有不患病者,一旦患病,身体疼痛,精神颓倦,辗转床榻,呻吟泣哭,若于医疗,需用经济,需要一定受苦过程乃能告愈。甚或疾病虽治而难愈,如癌症类,又如新发现的爱滋病等,根本无药可疗。(4)死苦。人在临命终时,或因病而死,或因其他原因生活不了而死,当死之时,父母子女亲爱难离而必离,金银财宝难舍而必舍。呼吸顿绝,或成一罐骨灰,或与草木土石同样无情。(5)爱别离苦。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感情浓厚,但年龄稍长,当嫁者嫁,当分者分,不欲别离也必别离,也只在痛哭流涕,至极悲伤下而告分离。至于男女夫妇爱情殷重,一旦分离,惨不忍睹。故在秦始皇时,民工之妻孟姜女悲哭长城,宋代李清照哀其亡夫曾词云:「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朋友之间友情深厚,在别离时亦多愁忧。故杜工部与友别诗云:「明朝隔山岳,相期两茫茫」。王摩诘送行诗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求不得苦。人生在世,生活所需,非常复杂,但受条件限制,每每有求不遂。故苏东坡文云:「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足以供吾欲者有尽,故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况有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如有些宗教徒想求靠上帝升天,秦始皇欲其子孙代代相传,常为统治的帝王。诸如此类,只是空想,怎能求得?(7)怨憎会苦。人生社会,矛盾重重,故冤家仇怼,无时不有。一旦相逢,打骂交加,兵刃穿刺,在所难免。由此而终归黄泉者,往往皆是。一切无常五取五蕴苦。为什么人生这样多苦?总而言之,因人本身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以成身。五蕴是有为法,变化无常,不得安定。同时经云:「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梦幻」本无实体,自不坚牢。又从五蕴假合以成身,相生相克,相顺相违,成身之根本如是,安得不多苦耶?

  3.世间三灾八难与五浊恶世。

  有漏世间还有三灾,在器界毁坏方面,有大三灾,火烧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水淹二禅(少光天、净光天、无量净天);风扫三禅(少净天、遍净天、无量光天)。四禅名舍念清净地,无有火、水、风诸灾,故名三灾顶。小三灾只在欲界人趣中:(1)刀兵(2)饥馑(3)瘟疫;刀兵指人世间一切大小战争,危害最烈。在战争时,田园荒芜,农工商贾各项正常活动障碍,更重要的是人命死伤剧烈。在二、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在南京一次屠杀我国人民三十多万,又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一共死伤人数不下千余万。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希特勒侵略苏联,双方死伤极重,在希特勒发动战争前后,死伤人数亦达千余万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劫难。饥馑主要是天旱、水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五谷无收,使人食难满腹。在大面积受饥馑时,国家无粮赈灾,饥民无处借贷,往往饥饿而死者指不胜数。瘟疫指患严重传染病。患此病时,挨家挨户男女老幼一般病卧床榻,无由照顾生产,甚至死亡者多不胜计。小三灾是人类常有之事,往往都是此三有一定的连贯发生,非常惨痛。

  人类除三灾之外,还有八难。(1)造上等恶业者往往死堕地狱,有八寒、八热、无间等类。(2)造中等恶业者,往往死堕饿鬼,此类恶鬼多是喉细如针,腹大如鼓,故常食不饱腹,饥饿难忍。(3)旁生,指一切牛羊猪狗乃至一切飞禽走兽,在人趣中旁杂而生的动物,愚痴顽钝。除了受人的戕杀而外,往往互相食啖。(4)北俱卢州,冰雪遍地,无由生产。善友不入,善教难闻。(5)长寿天。许多外道修无想定,死后生无想天,无意识活动,人命与植物相近。但其寿命时间较长,故称长寿天。(6)佛前佛后。佛未出世名曰佛前,佛已出世,正法、像法、末法时代过完,名为佛后。无有正法,社会昏暗,人类愚痴。(7)盲聋喑哑。指一般残疾人,六根不全,生活不便。(8)世智辩聪。指一般不讲道理,作恶多端、乐著戏论之顽民,遇着此辈,是非难明。俗话说:「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故亦是一难。

  有漏世间有五浊恶世之称。(1)见浊。老子说:「上士闻道,起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意谓人之根性有上中下三等。因人根性不同,派别各异,所以在思想上比较复杂,在见解上多不一致,往往正知正见少而邪知邪见者多。(2)劫浊。人世之间,天灾人祸常多有之。天旱水涝,滑坡地震亦复不少。最近报载,陕西安康紫阳县暴雨滑坡,一次死亡百余人,还有五十人失踪,滑坡为患如此剧烈,地震灾难百倍于此,可想而知。(3)命浊。人之寿命正常生长而死亡者故多;但生命危脆,不正常而死者也屡见不鲜。(4)烦恼浊。人之内心虽有善性十一,但自害害他,烦扰身心,恼害有情之恶法,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总二十六,比人之善性多一倍以上。烦恼既多,则身口意三业必多邪恶不正,彼此影响,为患剧烈。(5)众生浊。夹杂于人趣中之害虫,如苍蝇、蚊子、臭虫、虱蚤,或吸人血液,或损人皮肤,或传染疾病,亦随时随地,多不胜数。即在人中,亦较复杂,有君子必有小人,有善士必有恶徒,有智者必有愚夫,有先进必有落后。况其他动物与人杂居共处,更难胜数。以上五类杂而不纯,故佛经称之为五浊恶世。

  4.修齐治平,实现大同之世间正道。

  人们在五浊恶世中生活,颇不安全,颇不纯洁,将如之何而后可?必须大众一致破邪显正,拨乱反治,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头等大事。故古人常讲:「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谓格物,就是在各方面的事务工作上处得非常正确,非常善巧,实践出真如,故能产生正知正见而知得致。由于有正知正见而知得致,故由是而人之善愿得发,大志得立而意诚。意既得诚,则心有统帅,而气不暴,身口意三业皆得清净而心自正。心既得正,则举止端正,礼貌文明,而身得修。身既得修,则一家之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好而家得齐。家既得齐,则政清于上,民安于下,而国自治,国既自治,则人争为善,风俗纯美,天下安平。天下既平,则举世之人皆得安居乐业,向上升华,而归于大同。古圣先贤如是垂法立教,可谓至善至美。故凡学佛者,必须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终身坚持治国平天下之大道,而精进不懈,以力求之。

  五、心心所法与小乘出离

  1.小乘佛法建立之由与三法印的修学

  由心心所有我执故,引生烦恼障,由烦恼为因,令身口意三业造作,杂而不纯、自害害他、引起六道轮回的果杂染,由斯便有有漏世间的形成,而使众生在有漏世间中流转生死,受种种苦,不得解脱。为求六道轮回的解脱,我佛如来特立小乘佛法的解脱道。此解脱道择其要者而言,略有两类。兹特详述如下:

  小乘所断烦恼障,见所断有一百一十二,修所断有十六,共为一百二十八种。断之之法,当从破人我执着手,为破人我执,佛陀特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故学佛人必须观无常来破我执。怎样观呢?首先当从人的婴儿开始。初生婴儿饮食衣服便溺等生活不能自理,全由母亲或奶母护理。两年后,便成幼儿,简单生活稍能自理。在这时,婴儿的我了不可得。幼儿一过,又到少儿时期。初之上学,戴着红领巾蹦蹦跳跳,在这时,幼儿的我了不可得。一晃又到青年阶段,初入中学,次入大学,在这时间,少儿的我了不可得,同时入大学的青年已经不是住中学的青年。青年一过,转瞬进入壮年,上午下午忙于上班下班,生活工作中种种琐事非常忙碌,这时青年的我了不可得。壮年而后,又至老年,老年阶段,身体方面、生活方面与壮年时期判若两人。在这时,壮年的我了不可得。老年一过,一晃又进入骨灰罐,老年的我踪影俱无。如是观想,由变化无常,无有定法而我执自空。怎样观诸法无我呢?众生我执略有三种:一执有自性,二执有受者,三执有作者;为破自性我执,如来特说色受想行识五蕴。认为我们的…

《唯识精要前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怎样突破凡圣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