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解,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这里有两个疑难问题必须提出,加以解答。其一是:诸佛无量,各有常遍色身。常遍色身者,即是永恒存在,至大无限的有形之体。如是无量诸佛所有的常遍色身为什么不互相障碍,又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其二是∶诸佛各有法、报、应三身,应身是示现的身,其数无量。佛有如是至多之身,有身即有一定的知觉活动;身有无量,其知觉活动亦无量,如是则其生活感受杂而不纯,烦扰多苦,安得谓之净化?此二问题,若不能正确回答,则所谓净化人生宇宙的理想,便是空谈。此中第一问题,可从本文第三题内,众生各一宇宙,如众灯明,互不障碍,各遍似一的道理去理解。诸佛的常遍色身是无漏的,净妙的精微物质所形成,诸佛之间有自他差别的光明相、净妙相的身形,而无彼此互相障碍的粗重体质。且诸佛智慧神通不可思议;其特异功能至极殊胜,故彼此清净色身,不相障碍。有身即有土,在有漏位是识所变现,自然安排适当;在无漏位由净心净智之所变现,亦自然有巧妙而适当的安排,这是法尔道理,不容思议。此中第二问题,当知慧能大师早有“三身本来是一身”之说。诸佛虽有三身、或无量身,但其真身如前已说,只是法报一体之佛身,其化身虽多至无量,然是其真身之所示现,如月映万川,万川之月虽以万计,而我们世界天宫里的真月只是一个。佛身虽多,而其真身惟一,亦复如是。既真身惟一,则其知觉感受自是纯而不杂,安而无苦,何况其身以净智为主,如前已说,净智的形相是现观寂照,与凡夫以虚妄分别为性的心识迥然不同,焉有烦扰不净之感?
据前所述,可见转识成智,净化人生宇宙,从理想言,它是至极高远的理想,而无过之者;从事业言,他是至极伟大的事业,而无过之者;从成就言,他是至极美满的成就,而无过之者;从达到的境界言,它是至真、至善、至美、至乐的境界,而无过之者。从人生的实相看,人生本无价值,无意义可言。但是人的内身却有无尽宝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能和活力,即佛法所说的“佛性”。人的本识持有能观照一切真实事理的潜在智能,可以产生断除烦恼、业、生诸杂染法,而达到净化人生宇宙的殊胜势用,也就是佛法所说的“菩提种性”,人们有了这种优越的性能,就可以创造出有价值、真意义、至极美满的未来。龙树大士云∶“佛法大海,信唯能入,智唯能度。”希望一切人、一切智者,根据佛教的认识论,而信有实、信有德,尤应遵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圣言而信有能。精进、精进、再精进,则转识成智净化人生宇宙,今天是理想,将来即现实。
结论
佛教的认识论,主张万法唯识,因而以万法唯识之说为内容的佛教认识论,即统摄佛教整个的思想体系,而所谓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方法论等,皆以一认识总括之。一切缘生的事物,名依他起,而依他起以虚妄分别的识为体。识,即识之自性;心所,即识之助伴,而总名唯识;物质的色法,是识之相分;得非得等不相应行,是识之分位;真如无为,是识之实性。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是识为其本体,此是佛教的认识论摄本体论。诸识的存在形式,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更有此,而此无穷,彼更有彼,而彼无边。诸识所变世界,对自则为主观的,对他则为客观的,主客交融,重重无尽,世界无尽而其中的动植矿物亦无尽,这是有漏世间的无限。待有漏世间则有无漏世间,清净佛土,无穷无尽。如是一切,是诸识横的方面存在形式之所形成。诸识刹那生灭,酬前引后,因果相续,穷未来际,这是诸识在纵的方面的运动形式所表现的无始无终,这是佛教认识论所摄的宇宙论。人体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杂染法为本质所形成;人生是烦恼、业、杂染为因所引起的杂染果,故以无常、苦、空为实相。厌离无常、苦、空的实相,而依佛法的理论精勤行持,而得进入常乐我净永离诸苦的涅槃境界,这是佛教认识论所摄的人生论。依佛教的认识论认真研究,闻唯识说、思唯识理,进而修唯识观。由观起悟,实证唯识实性,即得破妄显真,永恒解脱,这是佛教认识论所摄的方法论。
唯识说以瑜伽学为本。瑜伽是主观方面的认识和行动与客观的实际相符合之意,这就具有实事求是,依据客观真理和知行统一,而与现代科学所具有之特征一致,所以佛教的认识论应称做一门认识的科学。这门科学有三伟大∶①理论的伟大。其理论丰富多彩,包罗万有,有两大发现的说明和最积极的指导意义。释迦由于最高深的证悟,于人身内部发现有无始本有的“佛性”,是创造至真至善、至极美满未来的天赋才能;又在宇宙间一切事事物物上发现有绝对真常本来自有的“法性”,使净化人生宇宙有客观的凭籍和极安乐自在的向往处。此两大发现,佛教认识论有极深刻而全面的总结。佛教认识论又有识自证分,变现见相二分之说,可以从中探索出精神与物质的内在联系;更有第八藏识执持功能差别之说,可以从中探索出精神与物质的深邃的发源处。这就为科学向未来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条件,即能将科学导向精神与物质综合研究的途径;并使其由对识相的研究逐步进入识性的探索。②方法的伟大。其所讲的方法既简易又正确,即观空破执,遣相去著。遵而行之,即可通达利用和实证一切真实,越度苦海,而登最极究竟的彼岸。③成就上的伟大。依佛教认识论所说的理论认真实践,精勤不懈,可以破妄显真,而得至真至善、至乐至净永恒出离的大涅槃。在所缘境上能破妄显真,即能促使能缘方面转识成智,而成为圆明普照,妙用无边的大菩提。成就了大涅槃与大菩提,就实现了人的最高理想,到达最极究竟美满的生活领域。佛教的认识论有此三种伟大,故应称之为伟大的认识科学。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