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原本人们对此不太相信,但15世纪后通过化学分析,确实发现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个四大构成的粗大身体,在人死之后就会灭尽,灭尽后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一种细微的身体,佛教称之为意幻身。它相当于我们梦中的身体,轻飘飘的,想到哪里马上就能到,跟现在的肉身有一定差别。
然后,粗大的心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等,这些逐渐融入一个阿赖耶识,这叫做细微的心识,它会不断在轮回中流转。关于这种细微的心识怎样延续,这辈子变成人,下辈子变成牦牛,再下辈子变成什么什么……在藏传佛教的《时轮金刚》中均有详述。
当然,前后世的存在,不一定非要让你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若是这么简单的话,那也不叫心的奥秘了。但你如果想了解这些,要么可以依靠推理进行论证,要么可通过有些人回忆前世,或者濒死现象、灵魂出窍来证明。
1、依因明推理前后世存在
倘若通过推理来证实,就必须要借助因明学,尤其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此论讲了不管人还是其他众生,都有一种明清的心识,这种心识之所以会不断延续,原因就是具足了“因”——光明的相续不会断灭。
当然,这个刚学起来,稍微有点难,但它却是非常完整的推理方法。尤其是哲学思辩能力强的人,最好能看看《释量论》,还有《量理宝藏论》、中观的一些论典。通过这些方式进行抉择,你最后会完全明白,众生的心不可能无缘无故断灭。因为心不像外在的无情法,比如外在的灯泡,摧毁了就没有了,而心相续与之完全不同。
这些推理在因明中特别丰富,且颠扑不破。尽管学起来不太容易,但你若想透彻地研究,就肯定要从复杂的方面下手。否则,只是简简单单看一两本书,就断章取义地说“佛教承认后世”不成立,恐怕不会那么简单;你若跟一位佛教大师进行因明辩论,最后也不一定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大家如果想从理论上了解前后世,就应该深入研究因明和中观,这样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
2、回忆前世的现实案例
此外,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人能回忆前世,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依据。毕竟那是他自己想起来的,这个谁也无法否认。就像我说自己想起了昨天的事,别人不可能说我在胡说八道。他不信是他的事,但我确实有这种亲身体会。
佛陀在《十地经》中也明确讲过,有些众生可以回忆一世、二世、三世,乃至无量劫的前生往事。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入胎之后被胎障所蔽,就会忘记过去的一切。只有极少数的人,因为具有禅定的力量,或者特殊的因缘,才能保留一部分记忆。
当然,拥有前世回忆的人,也不一定非要学过佛。以前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史蒂文森博士,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收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二千多个案例,用大量事实证明了前世存在的真实性。此后,他又从中选取了极富说服力的二十个案例,撰著了《二十个暗示转世的个案》一书,每个案例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标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想去一个一个否认,恐怕“工作量”会比较大。
在我们藏地,有些高僧大德也能回忆前世。像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经常在传法的过程中,忆起自己在莲花生大士时期身为降魔金刚的经历。记得有一次在道孚某地,法王传讲《六中阴》(《西藏度亡经》的一部分)时,讲着讲着,突然显得非常悲伤,说自己回忆起往昔莲花生大士是怎么讲的,当时身边有哪些弟子,而今已经时过境迁,变成了这个样子……上师一边讲一边流泪。
还有一次,上师应邀前往藏地的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在为该寺僧众传法时,昔日莲花生大士来藏地传授密法的场面,就像昨日发生的事情一样历历再现。法王一边讲述当时的情景,一边老泪纵横,显得非常哀伤。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事实,而且像法王这样对佛教事业具有如是贡献的人,也没有任何必要随便说妄语。
除了这些大德以外,也有个别普通人天生具有回忆前世的能力。在我们佛学院附近的一个地方,就有个小女孩,大概五六岁之前,对前世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家人很难理解她是怎么知道的,后来将她所讲的内容进行核实,发现全部能对号入座。在这些事实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前世存在。
此外,有个文学家叫狄更斯,我们读书时还学过他的文章。他在一次郊外散步时,发现眼前见到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于是情绪激动,想起这是他前生被人谋杀的地方。
大文学家冷熟,也能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这世上已存在了无数岁月。在那些逝去的年岁中,他曾做过王子、奴隶、女人……而且未来还会一次又一次地重返人间。
还有苏东坡,能忆起自己前世是个出家人,名叫戒和尚。顺治皇帝也曾在《出家偈》中说:“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此外,《玉琳国师》的连续剧,尽管带有一些虚构情节,但却是改编自真实的历史。
所以,我们不能没有任何理由,就矢口否认前世的存在。倘若你对此心存怀疑,最好是看一些这方面的书。比如,慈诚罗珠堪布专门写过一部《前世今生论》,从科学、佛教两个层面对前后世存在进行了剖析,非常具有说服力。我读了之后觉得很好,就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把它翻译了出来,并为学院的道友讲了一遍。
讲完之后,我跟很多知识分子说:“你们对于前世的存在,现在有没有推翻的能力?有的话,可以站出来。在真理面前,我们要以理服人,不能因为这是佛陀说的、上师说的,明明自己不信,却也不得不接受。真理必须经得起考验、经得起观察,这是佛陀一贯坚持的原则。”后来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很多人对前后世的存在,也真正生起了定解。所以,在座各位如果也有类似的疑惑,最好能系统学习这部论典。
另外,《西藏生死书》也很值得一读。1993年,我去法国时,见过索甲仁波切。当时他这本书是用英文写的,正准备要译成中文。他刚开始想让我翻译,我说自己一方面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时间特别紧,恐怕没办法,最好还是找比较出名的人。后来他找了台湾的郑振煌教授翻译中文,又请锡金的一位堪布译成藏文。但藏文版目前还没有看到,不知道进度怎么样了。当时我看那位堪布翻译到一半了,1993年离现在已有18年了,也许他还没有翻译完——我有一个熟悉的美国人,8年前他说正在写两本书。前几天又碰到他,他说还在写那两本书。所以,有些人也许是“慢工出细活”吧。
当时《西藏生死书》英文版的效果很不错,索甲仁波切就又将它译成德文,印了好几本书。恰好那天法王刚刚到他的道场,他观察缘起非常好,便将德文版的《西藏生死书》给法王一本,给我一本。但是我不懂德文,只好放在顶上加持一下。
索甲仁波切说当时西方很多人虽相信因果,但对前后世存在、面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欠缺,于是他就写了这本书,希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死观。再后来大家也知道,西方人依靠这本书的引导,对生死确实有了新的认识。
因此,生死这么重大的问题,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如果后世真的不存在,那今生得过且过,怎么懈怠都无所谓;但后世若是存在的话,你现在不为此积累资粮,就实在太愚笨了。就像一个人认为明天不存在,于是拼命睡懒觉、干坏事,对将来没有任何打算与规划,这完全是愚痴之辈。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经常去思维?大家不妨好好想一下。
3、承认前后世并非佛教一家之言
我们讲的前后世存在,实际上也不是佛教中才有。从历史上看,就算是没有佛教的地方,这种观念也经久不衰。比如,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大概在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就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左传》中有齐公子彭生死后,变成野猪去报仇;《汉书》也讲了赵王如意在15岁被吕后杀害,死后化为苍犬扑杀吕后;《晋书》中还有宋士宗之母变为鳖等事例。
既然严肃的正史中都有这些记载,大家就不要一听到“前世后世”,就认为是佛教在搞迷信,而应当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仔细分析这些道理!
当前人们对此的困惑
佛教的生死观,其实是相当深奥的。纽曼博士在量子学说内涵的哲学部分曾说:“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这个理论提出来之后,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过去人们都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可以创造一切,而到了如今,才发现佛教所讲的“万法唯心造”,与真相确实非常吻合。
人除了肉身以外,实际上还有生生不断的一种细微心识,它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科学家恐怕暂时还没有触及,因为他们对心的探索仍是一片空白。现今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大多数是物质领域,而且必须要借助仪器。科学家虽然在物质方面,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但心灵那块却是一片盲区。其实,他们若能研究一下佛教的《唯识论》、《俱舍论》、《阿毗达磨》,或者《华严经》、《法华经》,就很容易揭开这个谜底。
以前我在学校读心理学时,一直被很多问题困扰着,有些迷惑实在解不开。有时候去请教老师,跟他们进行辩论,结果却招致老师的不满,认为我在故意刁难。(听说有些心理学老师,现在仍对我意见蛮大。)后来我遇到了大乘佛教的经论,通过学习这些教理,包括大圆满密法,自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快就找到了一直寻觅的答案——“哦,原来是这样!没有佛教引导的话,那些理论再怎么宣说,也像盲人摸大象一样,始终无法指明正确的方向。”
曾有一位物理学家叫布莱恩,是1973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每天都坐禅,以求进一步进入客观的内明状态。通过这种禅修,他发现了心的力量,并以此撰著成文,当时取得了多个奖项。我非常相信他的经历,如果依靠禅修认识心的奥秘,此时你应付外境也好、学术研究也罢,都会游刃有余、运用自如。反之,倘…
《佛法的生命科学观(南京大学博士论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