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之一。正如《弘明集》卷十一之《何尚之答宋帝赞扬佛教事》所说:“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矣。干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传此风训,以遍寓内,编户千万,则仁人百万矣。此举戒善之全具者耳。若持一成一善,悉计为数者,抑将十有二三矣。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国。四百之狱,何足难措?雅颂之兴,理宜位速,即陛下所谓坐致太平者也。”
参考文献:
(1) Vinaya Pjtaka II,The Pali Text Soc:iety,Oxford,1995.
(2) 《长阿含经》,《大正藏》卷l。
(3) 《阿含部》,《大正藏》卷2。
(4) 《四分律》,《大正藏》卷22。
(5) 《善见律》,《大正藏》卷24。
(6) 《弘明集》,《大正藏》卷52。
(7) 《广弘明集》,《大正藏》卷52。
(8) 太虚:《太虚大师全书》,第一篇《法藏》、第九编《制议》、第十四编《支论》,台北新文化彩色印书馆,1970年第三版。
(9) 印顺:《华雨集》第五册,台湾,正闻出版社,1993年。
(l0) 印顺:《佛在人间》,台湾,正固出版社,2000年。
(11) 印顺:《泛论中国佛教制度》,台湾,正圄出版社,2000年。
(12) 满义:《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2005年。
(13) 何建民:《人间佛教与现代港澳佛教》,上、下册,香港,新新出版公司,2006年。
(14) 周肇祥:《琉璃厂杂记》。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
(15) 李向平: 《社会化还是世俗化?——中国当代佛教发展的社会学审视》,《学术月刊》,2007年,7月,第39卷。
(16) 宇恒伟:《略论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与“人间佛教”》,《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1卷2期。
(17) 陈卫星:《世俗化、庸俗化与当代中国佛教发展中的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8) 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法音》,1983年,第6期。
(19) Walpola Rahula,Wha r the Buddha Faught,Buddhi st Cultural Centre,Sri Lanka,1990。
(20) Pippa Norri s&Ronald Inglehart.Sacred and Secular:Rel igion and Pol itics Worldwid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1) Sommerville,C.J."Secular Society Religious Population:Our tacit Rules for Using the term Secuiarization".Journai for the Scientl。fic Study of Reilgion V01.37,No.2 (Jun.)249—253,(1998)
(22) 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http://www.fjdh.com/Article/tffML/Article20051007202120.html
(23) 惟贤《从人生佛教到人间佛》http://www.chinareligion.cn/article/1untan/2008一lO一08/491—3.html
(24) 《少林寺的商业化事实》http://society.news.mop.com/rw/2007/0409/1416217916.shtml
(25) Secularization,http://en.wikipedia.org/wiki/Secularization
(26) Secularization,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13677a.htm
(27) 《成都宝光寺除夕头香拍出99万天价》http://news.sina.coln.cn/c/2007-02—07/111511188439s.shtml
(28) 《和尚用积蓄炒股欲赚钱做更多善事》http://news.sina.COm.cn/s/2007—05—09/01221 1777891 s.shtml
《人间佛教:大众化而非世俗化(惟善)》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