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间一久就会厌烦,而米拉日巴尊者从事的正是这种极其乏味的劳动:今天修圆形的房子,明天修三角形的房子,后天修十层楼,修了又拆,拆了又修。从山下好不容易搬到山顶的石头,又要一块不剩地搬回山下。天天如此,也不生厌烦心,这是具有“如船心”。
以上学习了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之后,要反省自己依止师长的意乐和行为,与米拉日巴尊者相比,存在哪些差距。
虽然我们千分之一也做不到米拉日巴尊者那样依止上师的行为,但也不能因此自暴自弃,应当提起心力,立誓随学尊者。只要随分随力地去实行,终有一天能做到与尊者一样。
一般人在依止师长时,常常不检查自己,只检察师长;不要求自己,只要求师长;不怨自己,只怨师长。对师长点滴的过失,看得比须弥山还大,对自己浑身的过失,从不知检点自责。一开口就要求最高最深的法,不传就不满足。但自己又对师长做过何种承事呢?又有什么资格求授大法呢?或者,自己是以怎样的心态来求法呢?是一心为了佛法、为了众生吗?检点起来,恐怕除了傲慢心和贪心之外,再没有别的心了。
还有人喜欢指责师长:“我依止你这么久,没有生起功德,可见你没有加持。”或者说:“你不重视我,不加持我。”这就要反省自己修好了依止的意乐和加行没有?如果只往外面看而不检点自己,在不具弟子德相的情况下,还想得加持,这是自相矛盾的。
总之,在学习米拉日巴尊者依止上师的传记之后,能反省自身改正自己以前的过失,就会得大利益。见贤思齐,随学传记中人物的修行,改正自己的意乐和行为,才是学传记。
子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分三:一、信心极要之根据 二、认定此处所修之信心 三、如何修信之理
【第二,修信为根本者。】
丑一、信心极要之根据
以下依经论和语录阐述信心极为重要的原因。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
《宝炬陀罗尼经》说:信心是一切修行的前导,犹如母亲,出生、守护、增长一切功德。
【“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
信心能遣除疑惑,度脱生老病死四种瀑流。信心犹如妙乐城,安住在信心中,身心安乐。
【“信无浊秽令心净。”】
信心无有浊秽,能令心水清净。
“浊秽”,是指疑烦恼。疑心若生,心即不净,故称浊秽。信心生起,心中就会得到清净。因此说“信无浊秽令心净”。《入阿毗达磨论》云:“是能除遣心浊秽法,如清水珠置于池内。令浊秽水皆即澄清,如是信珠在心池内,心诸浊秽皆即除遣。”如同清水珠放在水池中,就能使浊水澄清,信珠安置在心池中,就能除遣心中的污秽。
【“能令离慢是敬本。”】
信心能使心远离傲慢,是生发恭敬的根本。
恭敬建立在信心上。在对上师、三宝生起净信时,会引发恭敬而远离傲慢。
【“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
信心是最胜妙的宝藏和双足。信心又如妙手,是摄持万善的根本。
《华严经》云:“信藏解脱门。”即由信心含藏一切功德,因此是最胜宝藏。信心能使人走到究竟涅槃处,因此是最胜足。《大智度论》云:“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意即,如同人有手入于宝山,就能自在地摄取诸宝;无手,则取不到任何宝物。具信人也是如此,入于佛法无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及禅定的功德宝山中,能自在地摄取功德妙宝。
【《十法》亦云:“由何出导师,信为最胜乘,是故具慧人,应随依于信。诸不信心人,不生众白法,如种为火焦,岂生青苗芽?”】
《十法经》又说:由何法出生导师佛呢?信心即是能行到佛地的最胜车乘,因此具慧者应当依随信心而行。不具信心者,不生诸白法,如同种子被火烧焦,岂能生长青色苗芽?
【由进退门[82]而说信为一切德本。】
以上经文是从正反面诠说信心是一切功德之本。
【敦巴请问大依怙云:“藏地多有修行者,然无获得殊胜德者,何耶?”依怙答云:“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汝藏地人于尊重所仅凡庸想,由何能生?”】
有一次,仲敦巴请问阿底峡尊者:“藏地有很多修行人,但没有人获得殊胜功德,这是什么原因?”
尊者答:“大乘功德,不论生多生少,都必须依赖上师才能生起。你们藏人对上师只作凡庸想,怎么能产生功德?”
这是开示大乘功德必须依信心才能生起。
下面显示信心是极关要的教授。
【有于依怙发大声白:“阿底峡请教授。”如其答云:“哈哈,我却具有好好耳根。言教授者,谓是信心、信、信!”信为极要。】
曾经有人对尊者大声说:“阿底峡,请教授。”
尊者答:“哈哈!我还有很好的耳根。所谓教授,是信心!信心!信心!”正如尊者所强调的,信心极为关要。
归纳“信心极关要”之理:
对于自相续中生起道的圆满证德来说,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证德的最初生起、中间持续安住及后来的增长,都必须依赖信心。
观察五根五力的安立次第,也可以认识“信为首”的涵义。信、进、念、定、慧五法,以前前为因,后后为果,也就是,依于信心而生精进,依于精进而生不忘失教言的正念,依于正念而生系心一缘的禅定,依于禅定而生如实了知法性的智慧。因此,五法以信心为本,一切善行都以信心为首。
特别地,欲求从自相续中生起道的证德,对上师生起净信极为关键,因为一切证德的生起都依赖上师的加持,而欲使上师的加持进入自心,又依赖于自己的信心。
下面举例说明大乘法以修信心为关要。
在密宗修行中,尤其强调信心的重要。如《大威德续》云:“信心佛宝信法宝,信心僧宝信心母,信心上师信心父,信心大道信心舟,信心即是如意宝,信心密咒之悉地,信心福德之圣财,是故修持密咒者,是为自心起信心,应当诚心敬他众。”邬金莲花生大士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圣者帝洛巴说:“自己内心若有恭敬,即使上师住在远方,也如同住在近前。”米拉日巴尊者说:“具有信心与恭敬,则会产生加持。”哲贡炯巴仁波切说:“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法王蒋扬钦则旺波说:“修密法的上根,是指信根上等,也就是对法和上师具有坚定不移信心者。”
在《杰珍大圆满》和《空行心滴引导文》等中也一致说到,对于修学密宗,信心上等是上等根器,信心中等是中等根器,信心下等是下等根器。因此,信心如同开启成就大门的钥匙。
在净土修行中,信心是往生的关键因素。《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云:“安乐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议,神通现化种种方便不可思议。若能有信如是之事,当知是人不可思议,所得业报亦不可思议。”
《安乐集》中安立了三心:一、淳心,即信心深厚;二、一心,即信心纯一;三、相续心,即信心相续,不杂余念。又说:信心如能相续,则是一心;如能一心,则是淳心。具足这三心,若不得往生,无有是处。
又如《阿弥陀经》中,佛劝导说:“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因此,净业行人应当信受佛语,诚信有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功德庄严,有往生极乐的殊胜利益,由深信不疑便能发愿求生,勤修净业。因此,信心是往生净土的第一因。
《无死鼓声总持经》云:“具信善男或善女,谁有信心、胜解及恭敬心,将往生净土。”《弥陀要解》中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并说:“信力圆时则佛力圆。”
丑二、认定此处所修之信心
【其信总之亦有多种,谓信三宝、业果、四谛,然此中者,谓信尊重。】
信心总的也有多种,譬如,对三宝的净信、对业果的净信、对四谛的净信,然而此中所说的信心,是指对上师的净信。
信心的类别:
《阿毗达磨杂集论》云:“信者于有体、有德、有能,忍可、清净、希望为体,乐欲所依为业。谓于实有体,起忍可行信;于实有德,起清净行信;于实有能,起希望行信,谓我有力能得能成。”信心,是对有体、有德、有能,以忍可、清净、希望为体性,以乐欲所依为业用(即信为欲依)。具体为:一、对“真实有此体”发起“忍可信”,也就是对诸法真实的事理,深信而忍可;二、对“真实有此德”发起“清净信”,也就是对三宝真实的功德,深深信乐;三、对“真实有此能”发起“希望信”,也就是对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根,深信有力量能获得、能成办。
丑三、如何修信之理分四:一、宣说须观师为佛之根据而作佛观 二、思惟分别师过之过患而遮止 三、须特意执取上师功德而思惟 四、对所有上师皆须无差别而行持观德不观过之理
寅一、宣说须观师为佛之根据而作佛观
【此复弟子于尊重所应如何观?如《金刚手灌顶续》云:“秘密主[83],弟子于阿阇黎[84]《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