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师
智琰大师,唐朝时吴郡人,俗姓朱,他有个字号叫明灿,是梁朝时侍郎献的孙子,生下来就有天赋异禀。在八岁幼龄的时候,就出家了。他是通元寺璩法师的弟子。
他游遍了各地的名刹,到处盛开法席广宏经论。陈朝亡时回到了虎邱的地方,三十年中在山岩中静修用功,后来由于战争躲避兵难而他迁。
到了武德七年,苏州总管官员李世嘉,很诚恳地迎接他返回山寺。那时候的他更加实行净土的弘扬,修十六妙观,召集了善信五百余人,到寺里来念佛。每月一次集会共修,这样实行不断连续了十年之久。
贞观八年十月,有一天忽然见到梵僧手上拿著一个宝瓶,走上前对他说:
“我就是无边光,净土宗常常提到的功德宝王,就是我了。”
于是智琰大师对寺众说:
“你们可知道吗?无边光就是势至菩萨,他成佛号称功德宝王。我如今见到他,恐怕即是我西归的日子来到了。”当晚果然安祥逝世,那年已然七十一岁。
(佛祖统选虎邱志)
延寿大师
延寿大师,是宋朝钱塘江王氏之子,字号叫冲玄,他是莲宗六祖。从少年时诵法华经。钱文王时,做税务官,可是他用了不少公款来买生物做放生功德,然触犯了国法,论罪应死,受刑绑赴刑场,国王派人暗中观察他的动静,想不到他神色自若,没有半点慌张的样子,就下令释放,赦免他的罪。他就此投身四明翠严禅师出家,而后又参拜了天台韶国师,因而发明心要。
他常在国清寺修法华忏,在禅观当中,见到观音菩萨用甘露灌入他口内,从此有大辩才。但因心中宿愿迟迟不决,就在智者禅院中作了两阄,一个是一心禅定,另一是万行庄严净土,于是静下心来虔拈,七拈都得“净土阄”,遂一心一意修净土。
建隆二年,忠懿王请他住在永明寺,赐别号智觉禅师。日课一百八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他修行念佛的道场,旁人常常听到有螺贝演奏的天乐声音。
延寿大师诵法华经,积一万三千部。到永明十五年,门下弟子一千七百人。经常传授菩萨戒,又施食鬼神,用钱买生物放生,这些功德全都回向净土。著有“宗镜录”一百卷。说明天台、贤首、慈恩异同的重要地方。又著有“万善同归集”,集中提出修归净土的切要法门,甚为独到。
他所作的“四科简”尤其有名,说: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陀;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开宝八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清晨起床,焚香告众,趺坐而化。是年七十二岁。
这以后有位来自临川的出家人,经年绕大师的纪念塔。有人问:“你为什么这么做呢?”那位出家人回答:“我病不能好入于阴间,见阎王殿的左边供奉一僧人像。阎罗王礼拜得很勤,就问那僧人到底是谁?”回答说:是杭州永明延寿大师,已往生西方上上品了。冥王敬重他的德行,所以特别礼敬有加。
(乐邦文类,万善同归休集)
二、往生比丘尼
如智尼师
如智尼师,号礼泉,俗姓王是民国京兆宛平人。她秉性贞静,从幼年就不吃荤,喜好听闻经佛号。她有个姊姊出家为尼,而且在山上修苦行,就油然生出“见贤思齐”的心理。因为父母一向爱她甚深,所以不敢明言。只是经常跟随出家的姊姊戈居,而且也担柴打水,做素食的料理,觉得这是很平常,也很乐意做的事。
十八岁那年,忽然染上了重病,而生命垂危,医师怎么救都没有用,已经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
就在昏迷得不知人事的当中,尚且呼叫:“但愿剃去满头青丝出家求戒,是我唯一的心愿!”
父母疼痛爱女切,不得已在佛前答应她的请求说:
“到了时候,也只好依她了。一切或许是夙世佛缘所致吧!”
经过父母的口头承诺,不料病情就此好转,渐渐完全康复了。二十一岁那年,和她姊姊同一个师父,也即是皈投在同保老和尚座下披剃为尼。那年冬天,求受三坛大戒后,不断的礼忏习律,既谨慎又勤劳,本来身体孱弱的她由于不胜劳碌,旧病复发,想等到病好了再受具足戒不迟。然而回寺之后,病情更是沉重。到了不可治的地步。
虽然如此,她还是不停的念佛。一天忽然张开了眼睛,望空合掌,高声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声,作三礼拜的样子,就溘然去世了。逝世那天是民国八年十一月十七日。(近代往生传)
如觉尼师
如觉尼师,俗姓许,是民国台州人。家内有三位哥哥,一个姊姊。二哥三哥都出家,她和她姊姊心里面十分钦慕。于是在清光绪十一年十五日,同时披剃,那时候姊姊芳龄是廿二,她不过二十岁。受过了具足戒,姊妹二人一同闭关三年之久。
出关后一道前往参访各大名刹足足经过,参访回来又一起再度闭关了九年。出关后修行更加的精进,每天必定礼佛千拜,诵念佛号不计其数,逢人就劝要好好念佛说什么:“多念一句佛,就是少说一句无聊话,也少生一不该生的恶念头!”
在家信徒经过她的训导和感化,大致上都精勤修持。
民国壬戌年六月三日早课完了后,忽然觉得胸口纳闷肚子也涨涨的很不舒服,徒众连忙进以痧药,不见功效。第二天好像好了不少,像平日一样的参加课诵,用餐后突然发冷,就盖被蒙头大睡,却一直都不出汗。经过了六天,身体疲乏不堪,然神志相当清醒,她就把徒弟们召到病榻前念佛,到了傍晚时分,眼睛的视线渐渐模糊,手脚也冰冷了。徒众们伤心哭泣中张眼微笑对大家说:
“生有什么好喜,死又有什么可悲的?你们这样哭是为了什么?我现在大去之后,你们应该大家和谐相处,同心修持,用功勿懈,生死事大,人生的时光毕竟有限,千万不可自误!要知道你们今世虽然是女子身,能出家学道,是无量幸福的事,实在应当警惕自勉,主要保持这比丘尼的高尚人格,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尼僧才是!”
说完这番意义深长的话,就突然往生了,往生时很安祥的样子,顶门到第二天中午还有余温。享世寿五十七,戒腊是二十。(近代往生传)
莲贞尼师
莲贞尼师,民国时代赵氏的女儿。或许夙具善根,在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秋天的一个傍晚,逃到某一庵中投靠庵主圆信尼师请为披剃。圆信尼师相当怜愍她,就一下子答应了。为她举行剃度仪式时,她才十七岁。
既然现出了出家尼相,她修持很勤快、很真切。每天一定诵阿弥陀经四十九遍,佛号几万声之多。
即使有时生病了,仍然不曾中断,用功不懈。
一直到正式受了比丘尼戒,才回家乡省视双亲。父母见到她忽然回来,喜出望外,但又心气她成为“光头相”,站在世俗的眼光不以为然,就强逼她把头发留起来还俗。
“出家有什么好?一个大光头多不雅呀!”
“是啊,你本来面貌清秀,还是把头发留起来才好看哪!”
“世上有多少的风月之情,良辰美景,令人快乐逍遥!女儿啊,你又何苦一定要与青灯木鱼为伴,去过那么落寞悒郁的生活呢?”
父母种种的言词半点都不能打动她的心,她修佛道的意志固若金汤。反过来辩说佛法有多好多好,唯出家能了生死,希望能说服二老,并誓死不能答应还俗的要求。
在家中居住了一个月,父母毕竟拗不过她,她还是返回庵中修行,从那时起,修持就更加的严谨了。
民国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晚上,烧过了地藏香,忽然觉得头很痛,就赶快睡觉。
第二天早上,她的徒弟悦禅端来粥食。可是莲贞尼师却说:
“这不用了,不妨帮我准备水,我要好好洗澡一下。”
澡洗完了又剃头上细许的发,又把新净衣以及袈裟等拿过来。把袈裟等披挂身上妥当了。那时候不少人听了消息都到了来。
莲贞尼师这时向圆信尼师点首了,而且三次说:
“师父,我去了!”
然后又向大众点表示要告别的意思。
才向大众说了几句话。就此眼睛一闭,立刻长逝了。当时是壬戌八月朔日下午三时的时分。(近代往生传)
大悟尼师
大悟尼师,民国时代江苏南通人,俗姓袁,字号法林。幼年时就和邵家订有婚盟,不料尚未嫁过去丈夫就死了,发誓不再改嫁。
不久皈投县西一所大悲庵中出家为尼,从此过青灯木鱼淡泊自如的生活。她一心一意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常常对人就说:
“佛法之大,唯有净土法门,契合大众的根性,至于拜经、坐香,无非都是帮助行者消除业障,使容易成就净业的功德罢了。”
自从出家那天开始,大悟尼师修的是苦行,凡是舂米、挑柴、厨房烧煮种种工作,都担任了下来。早晚用功于念佛课诵,一天比一天来得虔诚。
在出家的当初,不过二十二芳龄,夫家方面以世俗的见解千方百计拦阻她,可是后来看她志气那么坚定、非出家不可,最后就祗好成就她的愿望了。
大悲庵年久未修荒凉残破,她四处募款重修庄严,而且设下庄严幽静的佛殿,又经营菜圃自耕自给所得供众清修。凡见到他人痛苦,随缘方便为之说法,使对方感动。
到了晚年,无论气色和体力都渐渐衰退,赶紧往普陀山、九华山朝拜,颇感得若干端相。
民国十六年二月,身体有微恙,在生病当中作了一首偈:“世间万缘都放下,唯有念佛是真心;一念超出娑婆苦,贪嗔痴爱都除尽。寸丝不挂光明台,参透法身脱苦轮,得满极乐清净愿,再入娑婆度众生。”
二月十八日,蒙胧中见佛垂放光明予以接引,就安安稳稳的示化了,那年已八十二岁。二十八日荼毗后,得五粒舍利子。(费范九述)
宏源尼师
宏源尼师,字性亮,民国时代人。在南京慧月居道场出家,其实她很早发心皈佛了。
生平最喜欢的事就是念佛,而且礼拜佛菩萨十分的殷勤,尊敬师父服从指导,对寺众的态度和气,无论待什么人都是一付诚恳的样子。个性内向。不喜欢多说话。她待人宽厚,可是自奉甚薄,从来不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日常功课,第一个争著上殿,领导大众念佛,每天都…
《念佛感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