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告他:“师早发心,何来之晚。”
义熙十二年八月临命终时,告其徒众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三观圣像,今复再见,吾生净土必矣。”
至八月六日那天,端坐圆寂,享年八十三岁。
善导大师
唐朝贞观年间,善导大师发现西河绰禅师所创的净土九品道场,很高兴地赞扬说:
“一这真是指引人脱出迷途的良方,也只有这种法门,能使人很快速能解脱生死。”
于是他以身作则,精勤拜佛,早晚不停的念阿弥陀佛的洪名。不久他到京都长安的地方,更加激励四众弟子,每进入佛殿必须长跪,一同称念佛号不到精疲力竭绝对不停止。又对四众讲解净土法门,宣扬念佛的要义。三十多年来为法忘身,从来没有贪睡过。护持清净的戒律,一点都不违犯。
一向是把好吃的食物供给大众食用,自己呢仅仅吃些较粗劣食物充饥罢了。凡是信众供养他的钱财,就用来附印“阿弥陀经”达十万多卷。而且画“净土变相图”三百幅之多。另方面还努力修建塔寺,这样的燃无尽灯续佛慧命,无论出家在家受他度化的不计其数。
即以他的弟子来说,有人持诵阿弥陀经十万遍到五十万遍的,也有每日念佛做为固定功课,念佛号一万到十万声的,由此证到念佛三昧命终而往生极乐净土的,多得难以记述。
有人怀疑询问说:“仅仅靠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吗?”
善导大师回答说:“是的,只要一心念佛,必定能达成你修行的愿望的。”
说完随即念“阿弥陀佛”,每念一声佛号,就有一道光明从他口中吐放出来。这样一直的持续下去,声声佛号就有道道光明示现,使大家啧啧称奇。善导大师有首著名的“劝世偈”说: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大师一生倡导念佛,不遗余力。他仔细叮咛大家说:
“你们应知,念佛必须持续不断,一直念到命终为止。念佛一事,只要专注而无杂想,万人修万人去,请你们时时警惕自己,必须持之以恒。要知我人身体本来污秽不净,是种种恶缘组合而成,就是因为有种种业纠缠不已,带来人生许多的痛苦。所以我们要觉悟,宁愿舍此不净之身超生净土,才是无上的快乐,世事变化无常,又有什么好留恋的?是以平常就要交待好亲属们,当自己因病重危之际,家人好友切勿流泪哭泣,这样徒然扰乱了病人的净念,因之失去往生的机缘,那就令人遗憾终身了。最好的办法是:一旁的至亲好友共同虔诚助念,念阿弥陀佛圣号,直到病人往生为止!”
这以后,有一天,大师忽然召集弟子们来到跟前,对大众说:
“这个肉体诚然可憎厌的,我准备往生西方净土去了。”
说完了以后,便走到寺前的一棵柳树爬了上去,向西方祷告说:
“但愿佛来接引我,菩萨来帮助我,使我始终不失正念,安然往生净土!”
说后投身跃下舍报生西。
唐高宗皇帝听说言件神异的事迹,特颁赐匾额给寺长以纪念善导大师,匾额写的是“光明”二字。
昙鸾大师
昙鸾大师,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心出家了。
出家之后读“大集经”,但感经中词义太过于深奥,担心大家没办法了解,就开始著手写注解,在写到一半时,患上了气喘病,便到处求医治病。气喘病是很难医好的疾病,因此他感叹说:“人的一生实在无常,生命是那样的危弱,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会死亡,过去常听人说神仙长命的方法,不如先求成仙长生,再习佛法不迟!”
于是,他到了江南陶隐居术士的住所,恳求传授成仙的方法。陶隐居术士将仙经十卷传授给他。他很高兴获得了这十卷仙术的经卷走上了归途。
到洛阳下游的地方,遇到菩提留支三藏法师。于是他问说:
“佛法中有没有比这仙经更加殊胜的长生不死之法呢?”
菩提留支法师回答说:
“你所修练的仙术,虽然可使你多活若干年,不过以后命终时毕竟要堕入生死轮回业海中受无尽苦恼,这有什么可贵呢?”
接著留支法师传授“十六观经”的妙义,使昙鸾明白往生西方净土的殊胜法缘,并且对他说:
“凡通达此一法门的人,一定能了脱生死轮回苦报,而得寿命无量。这乃是佛家所传长生不死之法。比什么都管用!”
昙鸾大喜过望。立刻把仙经烧掉,就此专心修净土法门。启发了自性智慧光明,更将自己所领悟到的真理也教别人,使许多人广为修持净土法门。
这之后他又特地选了“净土偈十二首”及龙树菩萨所说偈语,还有“安乐集”两卷流传世间。魏朝的国王很重视,就赐封“神鸾”的别号,并颁令居住并州大寺,晚年移居于汾洲空中寺内。
兴和四年的一天晚上,昙鸾在房间里依稀见到一位梵僧对他说:
“我就是龙树,住在西方净土很久了,因为你修学净土的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见!”
昙鸾心中明白:大概自己归西的因缘已经成熟了,就召集徒众来至跟前,对他们说:
“人的一生劳劳碌碌,没有休止的时日;他日地狱各种痛苦业报,我人心中不可不存恐惧心,九品净土的道业更不可不赶快修持啊!”
接著命徒众们高声唱念“阿弥陀佛”圣号。自己又向西方虔诚顶礼安然示寂。
那时,寺中的人看到许多莲花、幡旗、幢伞、宝盖等奇妙景象从西方冉冉而来,天空里传来很微妙的天乐声,很久很久才消失。
这奇异的事迹传到朝廷,皇帝并颂圣旨将大师葬在汾西文谷的地方,而且建立碑作为永恒的纪念。
道昴大师
道昴大师,魏郡人,他有著宿世修来的清彻善根和高超智慧。所以他皈投灵裕法师出家,研究佛学。学有所得,常常在寒陵寺讲“华严地论”。有一次讲时在晚上,一时也没有独光照明,然而他把手掌举起作手势时,整个佛堂却发出奇异的光芒而照亮了,这使得大众相当的吃惊。
大师却不在乎地说:
“其实,这种光明本来就有的,没有什么好奇的!”
他平时就意志坚定,一心祈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这以后,在报应寺,自己明白往生的时候快到,就对和他有缘的人说:
“明年八月初一,我会前来向你们辞别。”
到了预说的日期,却没有什么疾病痛苦,因而问大家说:“用斋的时间是不是到了呢?”
然后升上高座坐好,当时香炉中突然发出奇怪的香气弥漫著整个空间,因而引来四众弟子求受菩萨戒。于是他为大家扼要说明菩萨戒的意义。大家听得心得恍惚时,空中忽然显现出许多天人以及弹弦音乐声,很是热闹。
他对著大家说:
“这是兜率天前来迎接我,可是天道毕竟仍然要在六道中轮回,并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我是向往于往生西方净土,这一心愿为什么还不实现?”
讲完这几句话。刚才所呈现的天上的景象立即消失,然后大家看到的是从西方涌出了许多奇妙花朵,天空飘来了非常幽雅的音乐声,像云一样笼罩且盘旋在大家的头上。
他说:
“现在西方圣众来接我往生净土了。”
说完但见香炉从大师的手里掉下来,就这样在座位上安祥示寂了。那时是贞观七年,享年六十九岁。
怀玉大师
怀玉大师,唐朝时台州人氏,俗姓高。他生性恭俭随和,待人宽,克己甚严,修习净土近四十年,平时总是穿著一件粗布袈娑,每天只吃一飨饭。他经日禅坐,一向没有卧睡的习惯。即使跳虱跳到他的身上,不以为苦。
禅师每天诵“阿弥陀佛”洪名五万声之多,诵阿弥陀经曾有三十万遍。平时一句闲话也不说,嘴里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如果有什么事弟子要问他意见,也只是回一声“阿弥陀佛!”意思是叫对方看著办好了。
天宝元年,禅师在念佛时,忽然见虚空中充满了诸佛菩萨,其中一位菩萨手擎银台来到他面前,摇动著银台给他看,于是他说:
“我念佛好几十年,这一生本望能得金台,为什么不是金台呢?”
尽人皆知,凡得金台的必定是上品上生的人。
经禅师这么一说,那擎著银台的菩萨返回原来的位置。突然间诸佛菩萨全都隐去。从此禅师更加精进,念佛到三七日,又见到上次擎著银台的菩萨来对他说:
“你能那样有恒心,肯下功夫精进,实在了不起。由于你的精进应可得生上品,然上品往生,必定先得见解,你不妨安坐入定,静待佛的降临!”
菩萨说完,奇异的光耀遍照全室。再过了三天,禅室里又生出异光。这时候,禅师召集了门下弟子,告诉他们说:
“你们跟我一同修道也很久了,彼此可说有缘,然有相聚就必有分散,也是十分无奈的事。当我不在之时,你们时切莫松懈,要更用功才好。”
弟子们都点头称是。这次是禅师说话最长的一次,在平时他是不喜欢说念佛以外的话的。
接著他说:
“现在到了我和西方净土结缘,到那边去安养的时候了。”
他命人递笔砚到面前,挥笔写下了六句偈言:
“清净皎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经十劫修道来,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
说完,室内弥漫著香气,诸圣众又再出现于空中。不久又看到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共御金台,旁边有许多化佛从西方空中冉冉而下,前来迎禅师。禅师恭敬合十,含笑西归。
后来,郡太守段怀然作赞美他说:
“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道绰大师
道绰大师,唐朝时并州汶水人,在十四岁那年出家。一方面自己研习经论,一方面跟随瓒禅师学习禅法。后来在昙銮大师建立的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居住,看到昙銮大师所创立的庄严道场,仰慕得很。从此开始修持净土法门,每天称念“阿弥陀佛”洪名七万声之多。
有位僧人在入定时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境。还看到道绰大师手上拿著的佛珠,变成亮丽的珠宝,仿佛上宝山一样的美丽。
道绰曾经为大家讲解“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共二百遍…
《念佛感应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