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不入宗教

  禅不入宗教

   谈到宗教就离不开信仰礼拜和固定形态的仪式和仪规等,宗教是用信仰传承了向善的理念,也同时用信仰来完善人格和道德思想教育的。人没有觉悟之前对自然界和命运有着许多迷茫和困惑,总希望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依靠,而宗教正是在人们思想困惑的时候用信仰来引导人们走向改恶崇善的道路。

   佛教诞生在印度一个宗教信仰非常浓厚的国家,也融合了印度的宗教传承和理念,通过信仰能使人们认识到人生与自然界善恶因果,轮回无常的运行规律,从而化导人们去觉悟自己本有的觉性和智慧。释迦牟尼佛在教化众生的思想言教里,有着两种不同的教化方式。一种是应用了传统的宗教形式,用信仰引导众生克己复礼依教奉行,然后达到自觉自悟的境界,另一种是教外别传直示自性的觉悟道理。佛教里起初没有什么宗派,只有化导众生的言教称为“教”,以自觉自证为宗旨的称之为“宗”。在后来的弘扬发展中产生了许多派别,因有各自不同观点的觉悟思想,所以有了不同的宗派,虽然宗派很多,但是达到的觉悟是一样的。佛教的八大宗派里,天台,贤首,三论,唯识,律宗,密宗,净土,这七个宗是在佛说的经.律.论.三藏言教中分立出来的宗派,属于教内所传的。唯有“禅宗”不属于三藏教理中所传,而是佛陀在言教外别传的心宗,以体悟自证为宗旨的法门。

   佛陀为什么要另传心宗呢?在佛陀说法的四十九年中都是在应众生的根基而说法,众生的思想认识不同所说的法不同,而教外别传的心法是直对大乘根基的人,以不设方便的“顿悟”般若法来明理以及证悟自性的。这一心地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亲传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乃至马鸣,龙树菩萨至二十八祖达摩祖师,以心印心代代相传一直绵延至今,人们称为禅宗,是心宗的意思。禅宗从印度到中国始终没有融合宗教的信仰崇拜祈祷等形式,以本来具有的清净“自性”为修行的方向,在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觉知中“直见”本有.不染.不动的诸法本体实相。

   佛陀在说法的四十九年中,二十二年是在说般若法,而禅宗就是经过观照般若直显实相般若的法门,大藏经里所有的般若经典也都是在开示禅法,开显智慧的般若经典也是修禅的理论依据。为了使学佛者不迷于追逐外相而忘却了自心的觉悟,禅宗始终是“以自心为导向,以无妄念为宗旨,以无相为体,以无住为本”,在禅修的过程中没有礼拜,念诵,祈祷等宗教仪式,只在行.走.坐.卧四威仪中观照自心离妄悟真,而至破迷开悟明心见性。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吾有一“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传于迦叶尊者”,这即是心宗后称之为“禅”是纯正的佛法。

  

✿ 继续阅读 ▪ 宗教的意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