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胜边)与憍拉婆洲(华译有胜边)。
【八句义】 禅宗的根本眼目,最切要之义有八句,即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八正道】 又名八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八世风】 即八风。
【八妄想】 八种虚妄的思想,即自性妄想、差别妄想、摄受积聚妄想、我见妄想、我所妄想、念妄想、不念妄想、念不念俱相违妄想。
【八背舍】 又名八解脱。见八解脱条。
【八惟无】 八背舍。
【八支斋】 八戒的别名。
【八分斋戒】 与八支斋同。
【八灾患】 八种能够妨害禅定的灾患,即忧、喜、苦、乐、寻、伺、出息、入息等八法。劫末来临的水火风三灾是属于外灾,而此八灾患是属于内灾,谁能够杜绝此八灾患,就能够成就色界的第四禅定,则外三灾无法对他为害,因为外三灾不能到达第四禅天。
【八解脱】 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背弃舍除三界烦恼的系缚的禅定。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到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永远无从生起,所以叫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一心观想光明、清净、奇妙、珍宝的色,叫净解脱,观想这种净色的时候,能够不起贪心,则可以证明其心性,已是解脱,所以叫身作证,又他的观想,已经完全圆满,能够安住于定之中了,所以叫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这四五六七的四种解脱,都是无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时候,观想苦、空、无常、无我,使心愿意舍弃一切,所以叫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灭受想定又名灭尽定,谓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会领受色声香味触之五尘,领受五尘,就会生出种种的妄想来,若有灭除受想的定功,则一切皆可灭除,所以叫灭尽定。
【八胜处】 八种能引发胜知胜见以便舍弃贪爱的禅定,因它是引发胜知胜见的依处,所以叫做胜处,即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无色想观外色多胜处、青胜处、黄胜处、赤胜处、白胜处。
【八除入】 八胜处的别名。八胜处的禅定,能除去烦恼,故曰除,境观涉入,故曰入。
【八神变】 见八变化条。
【八部众】 天众、龙众、夜叉(华译勇健鬼)、乾闼婆(华译香神)、阿修罗(华译非天)、迦楼罗(华译金翅鸟)、紧那罗(华译非人)、摩侯罗迦(华译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龙)。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这些八部众,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又因为八部众以天龙为最殊胜,所以又叫做天龙八部,或是龙神八部。
【八部鬼众】 四天王所率领的八部鬼众,即乾闼婆、毗舍阇、鸠槃茶(华译瓮形)、薛荔多(华译饿鬼)、诸龙、富单那(华译臭饿鬼)、夜叉(华译勇健鬼)、罗刹(华译捷疾鬼)。
【八叶印】 八叶莲花所开放的印相,亦即阿弥陀佛的图印。
【八叶院】 即胎藏界的中台八叶院。见八叶莲台条。
【八叶九尊】 见八叶莲台条。
【八叶中台】 见八叶莲台条。
【八叶莲花】 密教对须弥山的称呼。
【八叶莲台】 即胎藏界曼陀罗的第一院中台,中央是大日如来,四方的八叶是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等四佛,以及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等四菩萨,合为九尊,这是三密相应的时候,吾人的肉团心所开敷的相。
【八叶肉团心】 密宗叫人类的心脏做八叶肉团心,因为它的形状好像一朵合莲花。
【八胜处】 见八背舍条。
【八敬戒】 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等,简称为八敬,因为都是规定尼众恭敬比丘尊重比丘的事,所以后人称之为八敬法。一、百岁尼要礼初受戒比丘。二、不骂比丘,不谤比丘。三、比丘尼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举比丘尼过。四、比丘尼具足戒,须在二部僧中受(先于尼僧中作本法,再求比丘僧为之授戒)。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忏除。六、每半月须求比丘教诫。七、不同比丘同住一处结夏安居,也不得远离比丘住处结夏安居(为便利请求教诫故)。八、安居圆满,应求比丘为比丘尼作见、闻、疑罪的三种自恣(自由举罪)。
【八颠倒】 凡夫的四倒与二乘的四倒,合称为八颠倒。凡夫的四倒是误认世间为常乐我净;二乘的四倒是误认永寂为涅槃,即无常乐我净。
【八游行】 即八正道,因八正道是圣人所游行的处所。
【八变化】 又名八神变,或八自在,即能小、能大、能轻、能自在、能有主、能远至、能动、随意。
【八种法】 三三昧、四禅定、四无量心、五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
【八种施】 八种的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
【八种谬】 性谬、分别谬、聚谬、我谬、我我所谬、爱谬、不爱谬、非爱非不爱谬。
【八种胜法】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可以获得八种殊胜的功德,即不堕地狱、不堕饿鬼、不堕畜生、不堕修罗、常生人中出家得道、生欲天之上、恒生梵天、值佛请法、得菩提。
【八种别解脱戒】 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近住戒。
【八功德水】 具有八种好处的水,即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二、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七、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满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和须弥山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
【八功德水想】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十六观之一,即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之相的行法。
【八十诵律】 书名,是根本的律藏,在如来灭后结集三藏的时候,优波离尊者在一夏九旬之中八十番诵出,故名八十诵律。
【八十种好】 又名八十随形好,即无见顶相、鼻高不现孔、眉如初月、耳轮垂埵、身坚实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一时回旋如象王、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膝骨坚而圆好、身清洁、身柔软、身不曲、指圆而纤细、指文藏复、脉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自持不逶迤、身满足、容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安无能动者、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见之而乐、面不长大、正容貌而色不挠、面具满足、唇如频婆果之色、言音深远、脐深而圆好、毛右旋、手足满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面广而殊好、面净满如月、随众生之意和悦与语、自毛孔出香气、自口出无上香、仪容如狮子、进止如象王、行相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之声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红色、毛软净、眼广长、死门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倾动、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之光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说法不著、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发音应众生、次第以因缘说法、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厌足、发长好、发不乱、发旋好、发色如青珠、手足为有德之相。
【八十一品思惑】 小乘说思惑品数有十、即欲界有贪嗔痴慢四惑,色界与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惑,合而为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渐断之,九地者,欲界五趣为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即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合共即八十一品。
【八寒八热】 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又名八寒冰地狱、即额浮陀、尼罗浮陀、呵罗罗、阿婆婆、呕侯侯、郁波罗、波头摩、芬陀利,此八狱在铁围山底;八热地狱又名八炎火地狱,即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炎热、众热、无间,此八狱在阎浮地下,五百由旬处,重累而住。
【八万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的简称。
【八万法藏】 又名八万法蕴,即八万四千的法藏。
【八万细行】 八万是用以形容数目之多,此八万细行是大乘菩萨戒外的微细行仪。
【八万威仪】 大乘菩萨有八万之威仪。八万是八万四千之略,是形容数量很多。
【八万四千】 形容数目很多,这是印度人所常举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习用此句来说数目之多,并非有这么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
【八万四千病】 八万四千的烦恼。病就是烦恼的意思。
【八万四千光明】 谓无量寿佛的每一相好,都含有八万四千的光明。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个进入佛地的门户。
【八万四千相好】 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八万四千劳尘】 八万四千个烦恼。劳尘就是烦恼的意思。
【九居】 九有情居的简称。
【九门】 九有情居。
【九病】 寒病、热病、饿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九界】 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即是九界,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九梵】 指四禅天的九天,即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