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人,已得到独立思惟、辨别是非真伪的根基和志趣。对一切法都能仔细分析、彻底求证。不愿受任何邪见所惑,却要勘破一切虚妄,破邪显正,使自己身语意的活动,皆从慧而生,不掉愚痴的陷坑,不落外道的邪见。常能身行佛陀的智慧,无有过失,因而远离苦恼而得永乐,更堪作救世的明灯,指点迷途的众生。
善男子,学佛的人,对此五力,要时刻加以运用拓展,才能使它们壮大,增加自己心智的力量,迈向自在解脱。
(四)作四正勤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众生,有四事必要时刻警醒注意,勤奋力行,无时稍为松懈,始能增长慧命解脱,趣向圣果。这四事就是四正勤了。
是哪四正勤呢?
善男子,四正勤就是(一)已生恶令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未生善令生、(四)已生善令增长。
学佛的人,于现有的坏品行,要时刻注意,作适当的努力,把它彻底清除。不论要费多少时间,多少气力,也绝不畏惧气馁。天天不断地提醒约束自己,直至恶习不再生起、彻底除去为止。这就是已生恶令灭了。
他于一些未沾染的恶习,要保持警觉,克制自己。决不以身尝试,造新的恶业,却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心志和自制,令能面对一切试探诱惑而不堕邪道。使自身在浊世里,也能保持清白无污。这就是未生恶令不生了。
善男子,修行的人,不但要诸恶莫作,也要众善奉行。因此,对于自己尚未有的善良品性,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不懈地培养。恒以善知识、圣贤、菩萨、诸佛世尊为榜样,天天作适当的努力,务使德行能够建立,利乐自他。这就是未生善令生了。
他对已建立的德行,也要时刻注意,不断勤奋地去维持和扩充,令小的德行成为大的德行。从独善其身以至兼善天下,使自己的行止,能立言立功立德于世,使天下众生,皆蒙受其恩泽。这样,他才能实现普度众生的宏愿。这就是已生善令增长了。
善男子,修行的人,必要在这四方面,作恰当的努力,才能远离苦恼,得到解脱。
(五)增长七觉支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要培养心灵七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慧命解脱,使烦恼逐渐消除,常处于圣者恬静愉悦、无所执著的洒脱之中。这些内心的觉醒就是七觉支了。
是哪七觉支呢?
善男子,就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和行舍觉支了。
什么是择法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必要觉醒内心思考分析、辨别真伪的能力。要知道哪些是恶法,能导致苦的出现、不断的轮转生死;哪些是善法,能导致苦的熄灭,趣向智慧、大能、涅槃解脱。他要执持善的法不舍,对恶的法却能远离不染。
这择善去恶能力的觉醒就是择法觉支了。
什么是精进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必要觉醒内心勤奋向上的能力,才能朝著既定的目标前进,使恶法能够止息、不复生起,又能使善法不断增长。这样,他才能有所得著,步向涅槃解脱。
这勤奋向上能力的觉醒就是精进觉支了。
什么是喜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要觉醒和增长内心感受喜悦的能力。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面对什么事物,他的喜悦仍要持续不减。他要参透无常无我的道理,不断增长善法智慧,远离任何执著颠倒。这样,他便不会堕于得失的苦恼之中,才能远离一切忧悲之想。由没有错误的执著,而令心中的喜悦能够生起与持续。
这感受喜悦能力的觉醒就是喜觉支了。
什么是轻安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要学习对一切都能彻底放下,不受任何无常的心物所系缚。这样,他才能觉醒和增长内心经常轻松没有束缚、安宁没有挂虑的感受的能力。使他无论处于什么地方,也能事事洒脱,没有任何苦恼。
这感受轻松;安宁禅悦能力的觉醒就是轻安觉支了。
什么是念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要觉醒和增长内心忆念执持解脱善法的能力,使他在任何的时间和境地里,对导致苦灭乐生之法,都能清楚明了,念念不忘,时刻用作行为的指南,令自己能离苦得乐,趣向解脱。
这忆念执持能力的觉醒就是念觉支了。
什么是定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要觉醒和增长心中禅定的能力,使自己的精神力得以统一。这样,他才能祛除妄念思潮,集中心力,完成世间或出世间的事业。否则,心识的巨大力量便无从发挥。就是世间俗事,也因心力涣散不易成功,更遑论成就各种神通大能和出世间的智慧了。
这种专注心力、祛除妄念能力的觉醒,就是定觉支了。
什么是行舍觉支呢?
善男子,学佛修行的人,要觉醒和增长内心对一切外缘刺激都不起任何苦恼不快反应的能力。他要知道一切都是迁流不居,没有实体,无可执持。因此,他不为一些已过去或尚未发生的事情苦恼,却泰然地面对刹那生灭的现实,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对不能改变的,则淡然接受,没有丝毫激动。因为他知道激动无助于解脱,反会带来不必要的苦恼。
这对外缘不起苦恼或不快反应的能力的觉醒,就是行舍觉支了。
善男子,众生若于这七觉支不断修行,他便能祛除烦恼,得到智慧解脱。
(六)依八正道生活
善男子,众生的身语意活动,必要依八个准则而行,才能止息痛苦,消除烦恼,令慧命解脱能够增长。
这八个准则就是八正道了。
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什么是正见呢?
善男子,知道苦的意义、苦的存在,知道苦能止息,又知道哪些行为能导致苦的生起,哪些行为能导致苦的止息,对宇宙万法的成住坏空有正确的见解,不执著空或有、苦或乐二边而行中道,不著戏论,不为外道所惑,远离颠倒,深知一切佛法皆是方便,这就是正见了。
什么是正思惟呢?
善男子,—切思惟之中,不生邪念恶意,不受淫欲所操纵,不起贪、嗔、痴之想,清净无污,不损自他操守,却增长自他慧命解脱,远离颠倒,这就是正思惟了。
什么是正语呢?
善男子,若人口舌远离妄语、绮语、是非谗言,不作戏论,不谤正法,语常清净,不损自他慧命解脱,这就是正语了。
什么是正业呢?
善男子,不作杀、盗、淫、妄和一切能招致苦果的业,本身虽不—定是恶(如饮酒及服食迷乱心志的物品),但却能成为作恶的因缘,也同样戒绝不作,务使自己的业能够清净,这就是正业了。
什么是正命呢?
善男子,舍弃不正当的职业,远离—切与杀、盗、淫、妄和与迷乱人心有关的谋生方法,只以增长自他福慧的事业为生计,这就是正命了。
什么是正精进呢?
善男子,立志、努力、不断地除去已生起的邪恶品性;于未曾生起的邪恶品性,又能禁之于未发;尚未生起的优良品德,能令生起;而已经生起的优良品德,又能令保持和增长,以至完美。—切的努力、都适时恰当,尽力而为却不强求速成,这就是正精进了。
什么是正念呢?
善男子,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于自己的身心活动,能经常觉察注意,知道这些活动为什么如是的生起;也要经常觉察注意宇宙的一切法,虽是有善有恶、有净有染,但皆是迁流不居,永无实体,无常无我;时刻忆念以身行佛法,不断修行解脱,以得永乐,这就是正念了。
什么是正定呢?
善男子,摄心不乱,专注—境,在定中以正念引发和驾御禅定的力量,增长自他的慧命解脱,远离一切邪僻妄念,只住于清净无垢之中,这就是正定了。
善男子,八正道是众生安身立命,修行证道所应执持的行止准则,是离苦得乐的指南,堪为众生奉作圭臬。
(七)习四念住
善男子,凡夫有—法,能够导致清净、克服愁哀、祛除痛苦,使行为端正不失,达到涅槃的彼岸。这方法就是四念住了。
什么是四念住呢?
善男子,四念住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心意和外在诸法时刻注意观察,念念分明,以消除对此四者的执著,达致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身体上呢?
善男子,念住于身体的时候,众生要专心系念。若在禅定,于出息入息,都要习中注意。在呼气的时候,他要念念分明,知道自己在呼气;在吸气的时候,也要念念分明,知道自己在吸气。他要训练自己,出息安静,入息也要安静,专注习中,不为妄想思潮起伏所掩盖。
若在进退之际,在穿衣吃饭,大小利便,一切行、住、坐、卧的行为上,也同样了了分明,知道自己所作何事。
众生要观察自己的身体,自踵而上,自顶而下,观石皮肤所包藏的种种不净,体内的血汗脂肪、胆汁痰脓、屎尿涕唾,以及种种不净。
再者,众生要观察理解自己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假合而成,终必有散离之日。他朝必如墓园里的白骨,皮肉分离,生机尽去,无可执著。
他若能如是客观地观察体内的种种生灭活动,他便对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位旁观者,不再执著自己的色身,自作系缚地与它纠缠在一起。这样,他的精神就从肉身的得失烦恼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感受上呢?
善男子,众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经历愉快的感受时,对所经历的愉快感受,心中须了了分明;在经历不愉快或中性的感受时,心中也须了了分明。
他要仔细观察,知道这些感受是否真正的苦、乐、或非苦非乐的感受。
他要观察,注意这些感受的强度、特性和成因,令自己了了分明,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和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的经历。
他也要知道,一切感受,皆是生灭不定、无可执著的。
他若能如是客观地观察自己一切感受生起与幻灭的因由,他便对自己的感受成为一位旁观者,不再执著任何感受,不再自作系缚地与它纠缠在—起。这样,他的精神便从感受的苦乐不定中解放出来,得到彻底的解脱。
心念应如何住于心意上呢?
善男子,众生若是贪欲炽盛,或清净寡欲;嗔恚暴戾,或忍耐调顺;愚痴迷惘,或智慧清明;心念专一…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净行法师編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