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李恒钺居士讲述
印顺法师鉴定
许巍文居士记录
戈本捷居士润文
序(初版)
序(第四版)
前言
一、一般人为什么不研究佛学—佛理
二、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佛学
三、一般哲学对各种问题之解释和我们认为解释的不满意
四、佛的解释—一元二面论—唯识论—和我们对它的评判
五、佛教是甚么
六、怎样研究与实行
后记
李恒钺居士小传
序(初版)
推荐“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这是佛教中开示入佛知见的一册好书。大醒学菩萨近三十年,计共推荐过几本好书:一者是梁任公先生的“佛学十八篇”(中华书局版),二者是尢智表居士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三者是陈海量居士的“佛化家庭”(皆系大*轮书局版)。以上三者,梁著最适合一般读书人及受过高等教育者的阅读,尢著适合受过科学洗礼及自以为有科学头脑的人们阅读。陈著很适合在家已学佛法的居士们阅读。此外,民国以来,佛教中有价值的好书多得很,除去太虚大师欧阳竟无居士的各种专著外,单是佛学概论、佛法导论一类的书就有许多种。依立论而讲,不是太高深,便是太偏狭,都欠合大众读者的需要。
就大醒弘法的经验,对佛法令人生信与令人增长,前者却较后者为难,甚至困难万倍。因为宣扬佛法,最难契机。时间已经到了廿世纪,所有佛教徒们多数都是“食古不化”者流,不是用的智者大师九旬谈妙的方法,就是信守一宗一派的偏狭见解,比如讲一部经总要浪费几天的时间来谈玄说妙,根本佛教的中心思想却一点也谈不到。所以今日一般国民全不懂佛教,乃至信了佛教连神佛也分不清楚了。这全是讲佛法者不能契机的错误责任。李恒钺居士讲述的这一册书,实是“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最契机的好书,至少对初学佛法未生信解者能够令其生信。
本书目录,除前言后言外,计有六大章:一、一般人为什么不研究佛学(佛理);二、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佛学;三、一般哲学对各种问题的解释和我们认为解释的不满意;四、佛的解释和我们对它的评判;五、佛教是什么;六、怎样研究与实行。在他的讲题下面,更开宗明义的写著:——以科学的方法与文字来解释佛教。(说明佛教不迷信、不消极、不艰深、不怪异,而于救世的佛法。)打开全书的篇目来看,几近一百目,从一般人为什么不研究佛学到佛教是什么,怎样研究与实行,可以说对佛教能由佛教的根本原理写到应用方便,对于佛教的信解行证——研究的方法、行持的方法,解说得都很明显,恰到好处。所以我认为这册书是一本最能契机于初学佛法者阅读的,而且可以决定能使读的人更进一步而悟入佛之知见的。
当我初读到这本书时,不想我发心要做的这一工作,已被李恒钺居士做了。我赞叹这一功德不可思议。我就发了两个微愿:一是我愿代为募印本书,广为宣扬,愿凡受过中等教育的本省与内地的人们皆能有缘读到此书;二是愿印本书,准备在回到大陆时,作为一种消毒圣药。前者是我们学菩萨者传教的责任,后者也是我们文化人为了救济下一代应尽的义务。我想我的这两个微愿,与我相识而有同愿的大善知识自必大有人在焉?
中华民国四十年七月卅日,大醒在台湾香山。
序(第四版)
现代的知识份子,尤其是青年,多数误会佛教,不是说佛教是消极的、迷信的,便是说佛法太艰深了,以为这是老年的,有闲的宗教。这当然非常错误,可是牢固的侵入人心;对于佛教的宏扬,是一种严重的障碍!李恒钺居士,为少数同道,讲了一篇“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得到青年读者的爱好。此书,经过了大醒法师的赞赏,南亭法师的指正,现在又要四版流通,广结法缘,这是一个仔消息!一年来,我定居新竹,所以与李居士及其同道们,得到时相晤谈的机会。觉得大家对于三宝的信敬,对于佛教的热忱,都非常难得!对于本书,更觉得可为接引知识青年的良好读物。所以在再印时,又略为校正。接引误解及不解佛教的青年,我对本书寄予殷切的希望!
印 顺
四十三年九月于福严精舍
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以科学的方法与文字来解释佛教
说明佛教不迷信,不消极,不艰深,不怪异,而是救世的妙法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析及解释佛理,进而使诸位能因之对佛学作进一步的研究,理解,然后信受奉行。首先应明了佛,学佛,佛法和佛教。
佛是明了(觉悟)及体验(验证)世上真理,因而成为世上人格最高超最圆满最伟大的人。任何人其有上述的条件,均得名之为佛,其在世间的生活自与常人无异,同样经过生老病死的自然阶段。
佛学是成佛之理论,佛法是实行此理论以求成佛的方法。总括佛学和佛法谓之佛教。
释迦牟尼(释尊)是一个佛,他创此教纯为利益世人,希望世上每人均成佛,造成最完美的世界。此种伟大的教义与精神,此种无上的利益,为何目前反不为世人所乐于接受呢?兹特推究其原因,更进而阐释佛教之真谛。
一、一般人为什么不研究佛学—佛理
不接受佛理的原因很多,要而言之,不外不信和误释。分述于次:
一、一 不信—知道的不深切
一、一、一 表面上一切迷信的行为不可解
佛教之特点,是尚理论而不迷信。然为了修习上的方便,也有表面“似乎极迷信”的行为,如密宗持咒等。其真正意义在用咒力(他力)引起自己的定力,而发挥妙用。倘不研究其内在的原因,自然不能了解其真意。
一、一、二 说佛法的人,不用现代的治学方法与用语,因而不易接受,致认为迷信。
很多的人,对佛理不明白,或对所谓“迷信”行为有所怀疑,就询于僧侣或教徒;他们里面,或有不通达近代治学方法的人,其对佛理的解释,自亦难以现代语言思想来作表达的工具。其结果将引起“迷信”,与“不了解”的结果以致不易使人接受。
一、一、三 经文难解
曾受现代教育而虚心求解的人,对佛理既怀疑,又不能从一般僧侣或居士(在家学佛的人)处获得满意解答,不得不求诸佛经。岂知经文深奥难懂,非深通古文者,不易求解。又因佛经是记载释尊昔日四十九年内,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人,所解释关于佛理的意义与事实,因人而教,因时而教,因地而教;加以佛经展转印传,文字的错误日久可能发生,为求永久保持佛的真理计,不得不多说不同的经,多写不同的论。但此并非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只一个,而说法不同,入手不同,观点不同。设有失传者或错误者,由其他经典不难对证,因此或可不失真理。故经论至今凡数千卷,各种经典的说法有时不同,用意也不同,若不总览多卷,势不能得其真意。如此数千卷,究应先由何卷入手,选阅那几卷,即或已选出,真意能否领悟,也成问题。使有心人徒呼奈何。盖有知识的人,无法盲目接受一种理论。
一、二 一般人对佛教的误解
一、二、一 某种宗派仅流传佛法的一部份
经典既如上述为记载某一定环境一定对象的文章,著重点不同,理解者自难免有感到不完全之处。但佛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又说:“世间一切微妙善语,皆是佛法。”是则世间的真理本来如是,也永远如是,与佛的说法与否,或与人的是否接受佛法,根本无关。释尊不过启发说明世间有真理和如何能达到求真理的途径。以各人环境不同,观点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资质不同,虽真理则一,而势不能不“殊途”,方能使各样的人“同归”。盖佛愿任何人均能趋向真理,不愿有一部份人,因受求真理之方法的限制而失此良机。各宗各派的成立,乃基于此理。各种宗派,因对象的不同,内容悬殊,冲突自属意料中的事。而本意原理—真理,固不变异。于是一部份人误解佛法的表面自相矛盾,甚至不知究何所云,究何所事。实则因其自身观点不对,而致误解佛法;又或所遇见的宗派,只能代表佛法的某一面。如目前冲突最烈的重自力重他力两派,就是一例:
一、二、一、一 重自力派
重自力派如禅宗,轻外表而重内心,曰:“修证在一心”,谓学佛不艰难,人人皆可成就,“只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凡夫。
一、二、一、二 重他力派
重他力派如净土宗,不但信仰释尊,而且信仰佛所说的经,推行佛法的人,及佛所口述的其他境界佛国。对神奇之事亦所深信,如西方极乐世界及无量寿佛等,因而有许多形式的修持,希望获得弥陀的摄受而往生。
以上两法虽异,而最终目的则相同,只可说其方法及出发点不同。兹举一例譬喻之:
设在苗栗有一乡人驾牛车而问我如何方能去台北。答曰:“驾车沿公路北驶,经三日可达。”另一火车司机问时,则答:“开足马力向前,三小时即达。”另一飞机师来问,则答:“必需持罗盘定向正北,飞二十分钟即达。”另一步行者来问,则必答:“由此沿公路北上,遇小路莫入,遇来人则问,不可懈怠,恒心精进,终有达到的时候。”
以上例言,去台北则一,为使人人可去台北,不得不说不同的答语。飞机师不得笑牛车的走法不对,火车司机亦不得笑步行的为非法,是因为各人处境不同,工具不同的缘故。从此点看来,不可误解佛教各宗派的片面说法为不合理,也不可窥某一宗的理论而误解之为佛法全貌。
一、二、二 以其他迷信附会佛法
一、二、二、一 保佑说
中国自古来即有神教,信神控制人生一切,故求其保佑。其实即使真有神来主宰一切,则此“神”决不能因某人的求佑与否而决定它主宰的方针;换言之,大问题决于既定因缘,求也无益。又有人以“神”既有求必应,则偶尔或永远作些坏事,一求以了之;则“神”岂不非徒无益而反有害。如此幼稚而迷信的保佑说,硬附会而加之于佛,很容易使…
《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李恒钺居士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