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间佛教寄语(正果)▪P2

  ..续本文上一页文化的宝库。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努力开创佛教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新局面。第三是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在历史上,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的高僧大德,曾梯山航海,往来于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播友谊的种子,交流中外文化。我国法显、玄奘、义净、鉴真等大师们的西行和东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赵朴初居上这番话是何其中肯与具体!佛说的五乘,人天乘是基础,人天乘中人身尤妙。失却人身,万劫不复!为佛弟子应关照此心,断恶修善。

  四、三皈五戒十善

  学佛必须从受三皈依开始。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籍,但仍不能算作佛教徒。故学佛的人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

  皈依是什么意义呢?皈是皈投,皈向;依是依托,依止;皈投三宝,以三宝为依托,是名为皈依。又皈依是救护义,如《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说:“救护义是皈依义”。学佛的人,为了解脱三恶趣的怖畏和流转生死的痛苦,皈依三宝,仰求救护,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学习佛陀,奉行教法,亲近僧友,就能得到救护。

  皈依三宝,必须修习正行,才能真正得到救护。正行有两类,各有四种。如《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说,第一类四正行是: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第二类正行是:一、诸根不掉,二、受学学处,三、悲愍有情,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对于皈依三宝,修行四正行,除了我们诸根具足的人身,谁能作到?故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不应该辜负此生,应精进不懈地修习正行,净化身心,净化自他,成就善业。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了培养自己福德,于三宝所,随己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诸供养具而为供养。这是自己依正二报的庄严因行。应该欢喜虔诚地供养三宝。但是,许多佛教徒都误会了,以为必须布施财物才是供养,其实不然。诸供养中,以正行供养为上,即依法修行,是为最上供养。如《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四说。“当知供养,略有十种。一、设利罗供养,二、制多供养,三、现前供养,四、不现前供养,五、自作供养,六、教他供养,七、财敬供养,八、广八供养,九、无染供养,;十、正行供养。所谓正行供养,即依奉正法修行。此一正行供养,依《瑜伽论》约略解释:加以少分时刻,普于一切有情,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于一切诸行修无常苦空无我想;于涅槃修胜利想,于佛法僧修随念想。于一切法生忍智信解。于离言法性的真如生起无分别无相心住。于所受尸罗守护无犯;于奢摩他、毗钵舍那精进修学;于一切波罗蜜多及诸摄事精进修学如是等正行,虽以少少时分修习,其功德亦最胜最妙,最为无上。长时间修习,则功德不可思议,能迅速圆证无上菩提。

  这些正行,都是学佛人最高最上的正行,只有宝贵的人身才能做到。所以皈依三宝后的人间佛教,实亦包括声闻缘觉菩萨行在内,岂可轻视而非难之?

  戒定慧三学,是佛教徒修行的总纲。戒能防非止恶,定是一心专注,慧则简择性相。戒是修定的基础,不持戒的人,决不能得定,无定故,智慧不生,所谓非禅不智,无智是痴禅,不能简择诸法性相。要把戒定慧三学,合而修之,合而用之,只有人身力强能办。学佛的人,在皈依三宝以后,其具体的实践,即为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诸酒五种戒法。这五条戒。为人天善趣的根本,也是修行圣道,成就无上菩提的基础。杀生等五事,一是残忍、犯法、不道德、不诚实、放逸散乱等思行,犯之轻者,自心常怀恐惧、疑畏,眷属不和,朋友不信,失事生悔,为善人所呵,为法律所制裁,为舆论所批评,为社会所憎恶,为智者所厌嫌。从业果上来说,杀生种短命业因缘,偷盗种贫穷业因缘,邪淫种怨家业因缘,妄语种诽谤业因缘,饮酒种愚痴业因缘。若于杀生等事犯之重者,则成三恶趣因,未来人身尚且不保,更想于善趣中得到财富等善缘,那是痴心梦想无法实现的。学佛的人,其最高目标,固在圆证无上佛果,但能作此佛果因行基础的所依体,则以人身为最善最胜。

  佛教的人生观,以转染成净为归宿,也就是”净化论“的人生观。对于善恶业果决定的道理,深信不疑,就能于佛法中生起世俗道理的正见,对人无我、法无我的道理坚决信受,就能生起胜义道理的正见。有了真俗二谛正见的学佛者,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根据业果不失的原则。断恶修善,转染成净,圆证无上佛果菩提。这才是真正做到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净化自己的命运的。

  业行体相差别,非常深广复杂,声闻与菩萨的智慧都不能详尽了解,唯有佛陀的一切种智才能够究竟穷知。但是如来在许多经中都说,一切业行,以十种业道为根本。十业道中有善有恶,恶的名十恶业道,善的名十善业道。十恶业道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杀生等三种是身恶业,妄语等四种是语恶业,贪等三种是意恶业。十善业道即离杀生、离偷盗、离邪淫、离妄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绮语、无贪、无瞋、正见。以身口意去造作杀生等业或离杀生等业。就是恶业善业。业以思心所为体,十善十恶皆是业行,是思心所的游履处,业之道故,立名业道。善恶业行,使人趣向于六趣,通生苦乐异熟果故名为业道。即造作名业,能通名道。学佛的人,在信解业果决定之后,就应当在受持五戒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行十种善业,作为获得人天身、声闻、独觉、无上菩提的根本。如《十善业道经》说:”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维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一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说明十善业道是人天、声闻、独觉、菩萨成就佛法的净因。

  从修习十善业的果报上来讲,有多种胜果,乃至成为严净佛土的正因。总之,《十善业道经》等皆说,十善业是五乘共法的根本.能速证一切佛法。但必须知道,在许多殊胜果法中,最要紧的是未来世获得修学佛法必须具备暇满人身的条件。暇是闲.暇,指远离修学佛法之障难的八种无暇(地狱、饿鬼、畜生、诸根不具、邪执倒见、佛前佛后、边地、长寿天)。满是圆满,指得人身,具足十种圆满,我们虽然出生在”佛前佛后“之世,”大师圆满“不具,但世俗的文字教法还流行在世间,世俗正传还没有断绝,可供我们修学,算是非常幸运的。我们为了生生世世都能够值遇佛法,修学佛法,就必须发起坚固的誓愿,直至无上菩提,永远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修行十善。这种崇高的善行只有依靠人身才能成办。我们有此暇满之身,闻法生信,精进修学,能不自庆吗!

  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佛陀最上的福德体现。此妙相的成就,正如《优婆夷净行经》所说,都是世尊从凡夫人身通过修行而招感的,该经每一段谈到如来成就三十二相中的某一相时,都告诉毗舍佉说:”如来往昔作凡人时“,常时修习某些善法,感到了某种大人相,及其随好。这在经文中有详细的说明,文繁不引。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阅读。

  总而言之,佛教五乘的有漏无漏善法功德,都是以人身为基础而修习成就的,故人间佛教思想实为佛陀出世之本怀,应该宣扬赞叹。佛弟子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实践人间佛教吧。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做一个爱国爱教的佛教徒,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人间佛教寄语(正果)》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