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P3

  ..续本文上一页空者。以空破内外空。内外空破是三空。故名为空空也。故维摩经云。得此法已。无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故名空空。

  五大空 大空者。十方相空。故名大空。所以者何。东方无边。故名为大。亦一切处。有故名为大。遍一切色。故名为大如是大方能破。故名为大空。乃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

  六第一义空 第一义空者。诸法中第一者。名为涅槃。涅槃中亦无涅槃相。涅槃空即第一义空。

  七有为空 有为空者。有为法名因缘和合生。所谓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今有为法。二因缘故空。一者无我无我所。及常相不变易。不可得故空。二者有为法。有为法相空。不生不灭无所有故。是为有为空也。

  八无为空 无为空者。无为法名无因缘。常不生不灭如虚空。今待有为。故说无为。若有为法不可得。则无无为之可着。故即是无为空。

  九毕竟空 毕竟空者。以前八空。破诸法毕竟尽净。名为毕竟。若无诸法。亦无毕竟之可着。故名毕竟空。又解毕竟名为终竟观。是终竟之法。亦不可得。则不执有究竟之法。名为毕竟空。故法华经云。乃至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

  十无始空 无始空者。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无明。覆爱所系。往来生死。无始可得。可破是无始。于无始中无执着。故名无始空也。

  十一散空 散空者。五众和合故有人。若以智慧。一一分别。破散人与五众及所破散法。皆空无所有。如佛告罗那。此色破散灭令无所有。余众亦如是。是名散空。

  十二性空 性空者。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今诸法中皆无性。何以故。一切有为法。皆从因缘生。因缘生则是作法。若不从因缘和合。则是无法。如是一切诸法性不可得。故名为性空。

  十三自相空 自相空者。一切法有二种相。一总相。二别相。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诸法虽无常。而各有别相。如地有坚相。火有热相。如是二种相皆空。故名相空。分别性相不同。或言名异体同。或云名体俱异。所以者何。性言其体。相言其识。性以据内。相以据外。相如见黄色为金相。而内是铜火烧石磨。知非金相性。故别明相空。

  十四诸法空 诸法空者。一切法名。五众十二入十八界等。是诸法空。皆入种种门。所谓一切法。有相知相识相缘增上相因相果相总相别相依相。是等一切皆空。空无实故。名诸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 不可得空者。一切法及因缘毕竟不可得。故名为不可得空。又解云。上以诸法空。空一切法。皆不可得。若作可得。则为断灭。若知是不可得。亦不可得。则于不可得中心不没。故名不可得空也。

  十六无法空 无法空者。无法名。法已灭。是灭无。故名无法空。有人解云。过去未来法。名无法。是无法不可得。故名无法空也。

  十七有法空 有法空者。有法名。诸因缘和合生。故有。二法无故。名有法空。有人解云。现在一切法。及无为法。名为有法。如是有法。皆空故。名有法空。

  十八无法有法空 无法有法空者。取无法有法相不可得。故名无法有法空。亦以观无法有法空。故名无法有法空。有人解云。过去未来现在一切皆空。故名无法有法空也。

  十喻初门第四十六

  一如幻 二如炎 三如水中月 四如虚空 五如响 六如犍闼婆城 七如梦 八如影 九如镜中像 十如化。

  次十八空而辩十喻者。此十喻既为易解空故说。若修十八空观者。不善用十喻。晓其迷执滞有之情。体法真空。正解发则无由。故次十八空而辩十喻。为成观空之易悟。亦以异于二乘坏法而修空也。此十通名喻者。借事四理。以晓迷情。故名为喻。今以世间幻梦易解之空。以譬迷心冰执难解之空。令同易解。故此十事为喻也。

  一如幻 如幻者。譬如幻师幻作象马。及种种诸物体。虽无实。然有幻色可见。幻声可闻。与情相对。而不错乱。无智不了。谓之为实。诸法亦如是。皆是无明幻作。虽空而可见闻。不相错乱。迷心不了。妄执为实。修空观者。若知诸法同如幻相。则心无所得。豁然开解。悟一切法皆悉空寂。故说如幻。

  二如炎 如炎者。炎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如野马。无智之人。初见谓为水。男相女相。及一切法相。亦如是。结使烦恼光诸行尘邪忆念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为一相。为男为女。是名为炎。复次若远见炎想为水。近则无水相。无智之者。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入界性空法中。生人想男想女想。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以是故说如炎。

  三如水中月 如水中月者。月在虚空中。影现于水。实法相在如法性实际虚空中。凡夫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现。以是故如水中月如小儿见水中月。欢喜欲取。大人见之则笑。无智人亦如是。身见故见有吾我。无实智故。见种种法。见已欢喜。欲取诸相。男相女相等。诸得道圣人。愍之而笑也。

  四如虚空 如虚空者。虚空但为有名。而无实法。虚空非可见。远视故眼光转见彯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弃实见彼我男女屋舍种种物。若修空观。入实相理。则一切皆无所有。故说如虚空也。

  五如响 如响者。若深山溪谷中。及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无智者谓为有人语声。智者了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名为响。响事空而能诳耳根。一切音声言语。亦如是。人欲语时。口中出风。名忧陀那。还入至脐。响出时触七处退还。是名语言如响。无智者不识语之因缘。谓为实心。取生忧喜。智者知语因缘无实如响。闻之心不生着。诸法如是。故说如响。

  六如揵闼婆城 如揵闼婆城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转灭。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无智人不识。谓之为实。智者见之。即知无实。诸法亦如是无智不了。妄计有假名。吾我阴入界之实。智者了达。皆无所有故说如揵闼婆城。

  七如梦 如梦者。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而还自笑。人亦如是。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着。得道觉时。乃知无实。亦复自笑。以是故说如梦。又梦以眠力故。无法而见有。人亦如是。无明眠力故。种种无而见有。所谓我我所。男女等也。

  八如影 如影者。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虽眼根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又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使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影。若结使烦恼灭。则我相法相皆无。又如影人去则去。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也。

  九如镜中像 如镜中像者。镜中之像。非镜作非面作。非镜面和合作。亦非无因缘作。虽无定有。而亦可见分别。诸法亦如是。非是自有非他有。非共有亦非无因缘有。虽有不可得。但以名字。而有分别。如镜中像。实无所有。而诳惑小儿。令生忧喜。智者虽见。即知非实。故无忧喜。诸法亦如是。诳惑凡夫。生诸烦恼。实智慧者。虽复见闻。既知无实。不生结业。故说如镜中像。

  十如化 如化者。若诸天仙圣。得神通者。能有变化。诸物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亦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灭。又如化主无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无有实。人生亦如是。本无所因。但从先世心。生今世身。皆无有实。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百八三昧初门第四十七

  百八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后。

  次十喻而辩百八三昧者。菩萨若善以十喻。开晓其心。则所修十八空观。自然明了。以是空慧。照诸禅定。种种法门。无染无著。则能出生诸菩萨百八三昧。诸佛三昧不动等。百则有二十。如是乃至无量三昧。于诸三昧。游戏自在。是诸三昧。不可思议。不与二乘之。所共也。今此百八。乃至无量。通名三昧者。三昧名通。犹同前翻释。但首楞严等。百八境界。体用微妙深广。故次而辩之。今于百八中。略出初三后一。以成次第章门百八等名相既多。岂可具辩。若欲遍知。当寻大智度论。

  一首楞严三昧 首楞严三昧者。首楞严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也。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住至处无能坏伏故。名健相三昧也。

  二宝印三昧 宝印三昧者。能印诸三昧。于诸宝中。法宝是实。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如佛语比丘。为汝说法所谓法印。法即是实。印即是解脱门。若三藏教门。以三法为法印。若摩诃衍教门。但有诸法实相一法印。与实相般若。相应三昧。名为宝印三昧也。

  三师子游步三昧。师子游步三昧者。菩萨得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譬如众兽戏时。若见师子。率皆怖摄。师子戏时。于诸群兽。强者则杀。伏者则放。菩萨亦如是。得是三昧。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故名师子游步三昧。下一百四三昧。亦应如是。具出大智度论。若欲知之。自当寻彼论。

  一百八离着虚空不染三昧 离着虚空不染三昧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如虚空。无物可喻。钝根菩萨。着此虚空。得此三昧。故离着虚空等诸法。亦不染着。是三昧如没在泥中。有人挽出。锁脚为奴。有三昧离着虚空而复着。此三昧亦如是。今是三昧能离着虚空。亦自离着。故名离着虚空不染三昧也。如是诸佛菩萨。无量不可思议诸三昧。是中应具列其名目。略释其相。是事云云。广出余法门也。

  五百陀罗尼初门第四十八

  五百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第下也。

  次诸三昧而辩陀罗尼门者。若依论解三昧。但是心相应法陀罗尼。或心相应。或不相应。故异于三昧。若法华所明。普现色身三昧。犹是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以三昧陀罗尼。既是相成之法。故次而辩之。此五百通名陀罗尼者…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