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P2

  ..续本文上一页从佛度。是人应从声闻度。是人应以余缘得度。是人应成声闻乘。是人应成辟支佛乘。是人应成大乘。是人久习贪欲习嗔恚习愚痴。是人习贪欲嗔恚。是人习贪欲愚痴。如是各各分别。是人堕断见。是人堕常见。是人多着身见。是人多习边见。是人多习戒取见取。是人多习憍慢。是人多习自卑谄曲。是人心多疑悔。是人好乐言辞。有贵义理有乐深义有乐浅事。是人先世集助道法。是人今世集助道法。是人但集福报善根。是人但集贯穿善根。是人应疾得道。是人久乃得道。佛先观察筹量随应得度。而为说法而度脱之。是故一切说法皆悉不空。如经说。世尊先知见而说法。非不知见说法。无谬无失者。诸佛说法无谬无失。无谬者。语义不乖违故。无失者。不失义故。不失道因缘故名不失。不谬道果因缘故名不谬。不少故名不失。不过故名不谬。以通达四无碍智故。念安慧常调和故。远离断常无因邪因等诸见故。所说法中不使人有迷闷。所言初后无相违过。随此义经。应此中广说。如经说。诸比丘为汝说法。初善中善后善。语善义善淳一无杂具说梵行。以希有事说法者。随所教化即得道果。是名希有。若有所答若所受记皆实不异。是亦希有。佛有所说道。此道不杂烦恼能断烦恼。是亦希有。佛有所说皆有利益终不空言是亦希有。若人于佛法中勤心精进。能断不善法增益善法。是亦希有。复次有三希有。现神通希有。逆说彼心希有。有教化希有。以是三希有说法。名为以希有说法。诸众圣中最上导师者。诸佛知一切众生心所行所乐。结使深浅诸根利钝。上中下智慧。善知通达故。于众圣中最上导师。又能善知四谛相。善知诸法总相别相。又以说法不空因缘不谬不失法故。于众圣中最上导师。问曰。四众亦能说法破外道令入佛法。何以但称佛为最上导师。答曰。当以假喻说。若一切众生智慧势力皆如辟支佛。是诸众生若不承佛意。欲度一人无有是处。若是诸人说法时。乃至不能断无色界结使毫厘分。若佛欲度众生有所言说。乃至外道邪见诸龙夜叉等及余不解佛语者皆悉令解。是等亦能转化无量众生。乃至今日声闻众令众生住四果中。皆是如来最上导师相。是故佛名最上导师。于众圣中不共之法。四不守护法者。诸佛不守护身业。不护口业。不护意业。不护资生。何以故。是四事于他不护。不作是念。我身口意命恐他人知。何以故。长夜修习种种清净业故。皆善见知断一切烦恼法故。成就一切无比善根故。善行可行法无可呵故。具足行舍波罗蜜故。舍者。眼见色舍忧喜心。乃至意法亦如是。婆呵提郁多罗等诸经应此中说。四无所畏者。问曰。一法名为无畏。何以故有四。答曰。于四事中无有疑畏故有四。一者如佛告诸比丘。我自发诚言。是一切智人。此中若有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间智人。如法难言。不知此法。我于此中乃至不见有微畏相。不见是相故。得安隐无畏。是初无畏。如实尽知一切法故。二者自发诚言。我一切诸漏尽。若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有是相。不见是相故安隐无畏。是二无畏。善断诸烦恼及断烦恼习气故。三者我说障道法。此中若有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间智人。如法难言。是法虽用不能障道。我于此中不见有微畏相。不见是相故得安隐无有疑畏。是三无畏。善知障解脱法故。四者我所说道如法说行者。得至苦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及余世间智人。如法难言。如是法虽如说行不能至尽苦道。我于此中无有微畏相。不见是相故得安隐无有疑畏。是四无畏。善知至苦尽道故。是四无畏皆过怖畏心惊毛竖等相故。名为无畏。又在大众威德殊胜故。名为无畏。又善知一切问答故。名为无畏。诸天会经此中应广说。问曰。若佛是一切智人。应于一切法尽无畏。何以但说四。答曰。略举大要以开事端。余亦如是。佛十力者。力名扶助。气势不可穷尽。无能沮坏。虽有十名而实一智。缘十事故名为十力。佛智缘一切事故。应有无量力。以此十力足度众生故。但说十力。但开此十力。余皆可知。初力者。一切法因非因。决定通达智。名为初力。如佛说。若是狂人不舍是语不舍邪见不舍是心。来在佛前无有是处。如佛告阿难。世间二佛一时出世无有是处。一佛出世则有是处。是事为一佛世界故说。而实十方无量无边诸世界中。百千万亿无数诸佛一时出世。又经说身口意恶业有妙爱果报无有是处。若身口意善业有妙爱果报则有是处。如是等五藏诸经应此中广说。第二力者。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业诸法受佛如实分别知处所知事知果报。佛若欲知一切众生过去诸业过去业报即能知。或业过去报在现在。或业过去报在未来。或业过去报在过去。或业过去报在过去未来。或业过去报在过去现在。或业过去报在未来现在。或业过去报在过去未来现在。或业现在报在现在。或业现在报在未来。或业现在报在现在未来。或业未来报在未来。有如是等分别受法者。四受法。现受乐后世受苦。现受苦后世受乐。现受乐后受乐。现受苦后受苦。处者。随业时方所在。又知是业受报处。事者。或随因缘。或随三不善根。或多自作。或多因他。如是等善恶业因缘佛尽知。报者。知诸业各各有报。善业或善处生或得涅槃。恶业诸恶处生。佛悉知是诸业本末因缘自身及他。是中智力不退故名为力。三力者。佛于禅定解脱三昧垢净相如实知。禅者四禅。定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等皆名为定。解脱者八解脱。三昧者除诸禅解脱余定尽名三昧。有人言。三解脱门及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名为三昧。有人言。定小三昧大。是故一切诸佛菩萨所得定。皆名三昧。是四处皆摄在一切禅波罗蜜。垢名受味。净名不受味。复次垢名有漏定。净名无漏定。三昧解脱等分别者。如是禅分别知他众生他人上下诸根。如实知名第四力。他众生者凡夫是。他人者须陀洹等诸贤圣是。或有人言。众生名为凡夫。及诸学人烦恼未尽故。他人者阿罗汉等烦恼尽故。或有人言。众生与人一种名有差别。诸根者。信精进念定慧非眼等根。上名猛利堪任得道。下名闇钝不堪受道。佛于此二根上下如实知不错谬。他众生他人心各有所乐如实知。是第五力。所乐名为贵所向事。如有人贵财物世乐或有贵重福德善法。是事佛如实知。世间种种性无量性。佛如实知。是第六力。种种性者杂性万端。无量性者。于一一性有无量种分别。性者从先世来心常习用常所乐行修习故成性。是二善恶性佛如实知。至一切处道如实知。是第七力。至一切处道者。能得一切功德。是道名为至一切处道。所谓五分三昧。若五知三昧。若八圣道分是。或圣道所摄诸法。或四如意足。如经说。比丘善修习四如意足无利不得。有人言四禅是。如经说。比丘得四禅。心安住一处清净。除诸烦恼灭诸障碍。调和堪用不复动转。若回向知宿命事。即能知宿命事。是第八力。佛若欲念自身及一切众生无量无边宿命。一切事皆悉知。无有不知过恒河沙等劫事。是人何处生。姓名贵贱饮食资生苦乐所作事业所受果报。心何所行本从何来。如是等事。以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六道众生随业受身。是第九力。大力声闻以天眼见小千国土。亦见中众生生时死时。小辟支佛见千小千国土。见中众生生时死时。中力辟支佛见百万小千国土。见中众生生时死时。大力辟支佛见三千大千国土。见中众生生死所趣。诸佛世尊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世间。亦见是中众生生时死时。第十力者。欲漏有漏无明漏一切漏尽。诸烦恼及气都尽。是名第十力。无碍解脱者。解脱有三种。一者于烦恼障碍解脱。二者于定障碍解脱。三者于一切法障碍解脱。是中得慧解脱阿罗汉。得离烦恼障碍解脱。共解脱阿罗汉及辟支佛。得离烦恼障碍解脱。得离诸禅定障碍解脱。唯有诸佛具三解脱。所谓烦恼障碍解脱。诸禅定障碍解脱。一切法障碍解脱。总是三种解脱故。佛名无碍解脱。常随心共生。乃至无余涅槃则止。是四十不共法。略开佛法门令众生解故说。所不说者无量无边。所谓一常不离慧。二知时不失。三灭一切习气。四得定波罗蜜。五一切功德殊胜。六随所宜行波罗蜜。七无能见顶者。八无与等者。九无能胜者。十世间中上。十一不从他闻得道。十二不转法者。十三自言是佛终不能到佛前。十四不退法者。十五得大悲者。十六得大慈者。十七第一可信受者。十八第一名闻利养。十九与佛同止。诸师无与佛等者。二十诸师无有得第子众如佛者。二十一端正第一见者欢悦。二十二佛所使人无能害者。二十三佛欲度者无有伤害。二十四心初生时能断思惟结。二十五可度众生终不失时。二十六第十六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十七世间第一福田。二十八放无量光明。二十九所行不同余人。三十百福德相。三十一无量无边善根。三十二入胎时。三十三生时。三十四得佛道时。三十五转*轮时。三十六舍长寿命时。三十七入涅槃时能动三千大千世界。三十八扰动无量无边诸魔宫殿令无威德皆使惊畏。三十九诸护世天王释提桓因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乐天王自在天王梵天王净居诸天等。一时来集请转*轮。四十佛身坚固如那罗延。四十一未有结戒而初结戒。四十二有所施作势力胜人。四十三菩萨处胎母于一切男子无染着心。四十四力能救度一切众生。佛不共法有如是等无量无数。妨余事故不须广说。声闻法虽似佛法。优劣不同则有差别。复次总说诸佛一切诸法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第一希有。一切众生所不能共。假使十方诸三千大千世界过诸算数是中所有众生智慧皆如大梵天王。皆如大辟支佛。皆如舍利弗。合集是诸智慧令一人得。欲及于佛四十不共法中微少分者。无有是处。若于一法百千万亿分中不及其一。诸佛有如是无量无边功德之力。何以故。无数大劫安住四功德处。深行六波罗蜜。善能具足菩萨一切所行诸法。不共一切众生故。果报亦不共。

  赞偈品第二十四

  已如是解四十不共法竟。应取是四十不共法相念佛。又应以诸偈赞佛。如现在前对面共语。如是则成念佛三昧。如…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