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念佛

  禅与念佛

  1 禅定,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见,不为外境所动。

  2 禅的意思是静虑,也叫止观。

  3 “止”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观”是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4 佛法不管是哪一宗,显教密宗,各宗各派,都重视禅定。

  5 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离开禅定就没有佛法了,可见得禅定非常重要。

  6 佛法的修学着重禅定,不着重研究。

  7 经典越研究是越糟糕,越差错;你心定,你心清净,你就全都明了了。

  8 所谓觉心不动,你只要心定下来,就与你的觉性相应了。

  9 佛法不是知识,它是智慧。

  10 知识是从分别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它不一样。

  11 念佛人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

  12 佛法法门虽然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是说明方法门径很多,修什么?统统修定。

  13 定是佛门修行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要恢复本性、恢复真心,用什么方法?用定。

  14 教下讲“止观”,“止观”就是禅定。

  15 念佛人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

  16 净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禅定。

  17 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你认为只有禅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错了!

  18 禅定不是心里什么都没有,不是的,禅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动。

  19 禅定不是闭着眼睛参,是睁着眼睛参的,六根见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

  20 要不要打坐,跟“禅定”没什么大关系。

  21 真正高明的“定”没有迹相,行住坐卧都是“禅定”,嬉笑怒骂也是“禅定”。

  22 《坛经》里面说: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

  23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着相,就叫做“禅”。

  24 心里不起贪嗔痴慢,心里清净不起烦恼,就叫做“定”。

  25 《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26 佛的心是“定”的,凡夫的心是“动”的。

  27 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变成智慧、变成禅定。

  28 凡夫可怜,凡夫一接触外面境界,它就变成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

  29 修学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烦恼。烦恼伏住,在念佛法门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烦恼伏不住,功夫没成就。

  30 修行人要喜欢寂寞,心常住定中,才能成就。

  31 有道行的人,言语必少,因为他的心是定的。

  32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练习心中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33 “如如不动”就是内心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着。

  34 六根接触六尘,不被外相所迷,什么境界现前都不动。

  35 你把“能见所见”舍掉,心清净了,很容易得定,定境会现前。

  36 世出世间,没有一件事可以打动我们的心,即入了一真法界。

  37 无愿无求,这就是空,就是“三昧”。

  38 “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

  39 正受就是禅定,禅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也就是《阿弥陀经》所讲的一心不乱。

  40 “念佛三昧”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处事待人中,才是真正的禅定。

  41 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方法、手段那么多,都是修定,换句话说,都是修清净心。

  42 念佛法门是八万四千种方法之一,我们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心。

  43 《阿弥陀经》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中心。

  44 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

  45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双修。

  46 念佛功夫有三个等级:初步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这个没有得禅定,是相似的定;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所谓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上上禅定。

  47 修行有没有真功夫,就是最后那一招,看你怎么走法。

  48 真正有功夫的人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如入禅定,这是真功夫!

  

✿ 继续阅读 ▪ 要为来生着想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