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地经论卷第九▪P2

  ..续本文上一页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随道所行如分平等故。不名为过七地烦恼行。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乘上宝象游四天下。知有贫穷困苦染过之人。而不为彼过所染。然王未免人身。若舍人身生于梵世住梵天宫。见行千世界。示梵王光明威力。尔时不名为人。佛子。菩萨亦如是。从初地来乘诸波罗蜜乘行一切世间。亦知世间烦恼染过。而不为烦恼过之所染。以乘正道故。而不名为过七地烦恼染。若菩萨舍一切功用行。从七地入第八地。尔时名为乘菩萨清净乘行一切世间。如实知一切烦恼染过。而不为烦恼过之所染。以得过故。佛子。菩萨住是第七菩萨地。过多贪欲等诸烦恼众。是菩萨住此菩萨远行地中。不名有烦恼者。不名无烦恼者。何以故。一切烦恼不行故。不名有烦恼者。贪求如来智慧未满足故。不名无烦恼者。

  论曰。云何上地增上智慧方便行菩提分。功用满足故。如经。何以故。佛子。菩萨从初地来乃至七地得诸智慧所行道乃至当以大愿力大方便智力大神通力乃可得过故。从初地来远离一切烦恼示现如是。此地名为染净。非染行如分行平等道故。彼菩萨此地中。随力分舍功用道如转轮王譬。第八地中。自然得报行过烦恼染过。示现如生梵世舍转轮王人身。如经诸佛子。譬如转轮圣王乃至不为烦恼过之所染。以得过故。佛子。菩萨住是第七菩萨地过多贪欲等诸烦恼众者。未至报地故。是故此地不名离烦恼行。有功用故。菩萨住此远行地中。不名有烦恼者。乃至未满足故。不名无烦恼者。如是前上地胜差别分已说。次说双行果差别。此有四种相。一业清净。二得胜三昧。三过地。四得胜行。云何业清净。

  经曰。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毕竟成就深净身业。毕竟成就深净口业。毕竟成就深净意业。是菩萨所有不善业道。诸佛所呵皆已舍离。所有善业道诸佛所叹是则常行。世间所有经书技术。如五地中说自然而行。是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中得为大师。唯余诸佛及八地菩萨无有众生。深心妙行能与等者。是菩萨所有禅定三昧三摩跋提神通解脱一切现前。修行门中非善成就报力。如第八菩萨地。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于念念中具足修集方便智力及一切助菩提分法。得转胜具足。

  论曰。业清净者有四种相。一戒净胜。如经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毕竟成就深净身业乃至是则常行故。二世间智清净胜。如经世间所有经书技术乃至自然而行故。三得自身胜心行二平等无与等者。如经是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乃至深心妙行无与等者故。四得胜力禅等现前胜。如经是菩萨所有禅定三昧乃至得转胜具足故。是中依禅起三昧三摩跋提神通解脱。为教化众生故。寂灭乐行故。灭定三摩拔提。如是次第如是双行果。业清净四种相已说。次说得胜三昧。

  经曰。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入名善择智菩萨三昧善思义三昧益意三昧分别义藏三昧择一切义三昧善住坚根三昧智神通门三昧法界业三昧如来利益三昧入名种种义藏世间涅槃门菩萨三昧。菩萨如是大智通门。满足上首十三昧。能入百千菩萨三昧门。净治此地。

  论曰。得胜三昧者有十种相。一依未观义。二依已观义如经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入名善择智菩萨三昧故。善思义三昧故。三依一句无量义胜。四依一义说无量名如经益意三昧故。分别义藏三昧故。五依通一切五明处智。如经择一切义三昧故。六依烦恼障净。真如观坚根故。如经善住坚根三昧故。七依智障净。有四种障净故。一胜功德障此对治。如经智神通门三昧故。二无障碍智障此对治。如经法界业三昧故。三于深上佛法性弱障此对治。如经如来利益三昧故。四不住行障此对治。如经入名种种义藏世间涅槃门菩萨三昧故。种种义藏者种种善根故。如是大智通门满足上首十三昧。能入百千万菩萨三昧门。净治此地故。已说得胜三昧。次说过地。

  经曰。是菩萨得是三昧智慧方便善清净故。得大悲力故。过声闻辟支佛地。现前思量趣智慧地。

  论曰。过声闻辟支佛地者。有二种相。一修行方便智力。二大悲力故。现前者。能入法流水。思量智慧地者。八地智慧应知。但观奢摩他毗婆舍那道。彼处成就故。复次过者业胜故示现。

  经曰。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无量身业无相行。无量口业无相行。无量意业无相行。是菩萨善清净行故。得无生法忍光明。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住菩萨初地。有无量身业无量口业无量意业。已过一切声闻辟支佛行成。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观大法故过。非是自智行力。此第七菩萨地。得自智行力观故。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具足王相胜一切臣众。以豪尊力故。非自智行力故。若身长大自具智力所作事成。过一切臣众。如是佛子。菩萨初发心时。已胜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深心大故。今住此第七菩萨地中。自智行住故。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事。

  论曰。无量三业无相行者。入定远离相是。无量声闻缘觉。亦有净业远离相非无量相。不能利益一切众生故。复次此无量胜余下地事故。善清净行者。修方便行满足故。无生法忍光明者。相现前故。王子喻者。此地中胜过示现。修方便行满足故。自智行住者。方便行尽念观住故。如经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乃至自智行住故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事故。无量身等胜业已说。非但多无量神力。亦无量示胜义故。

  经曰。诸佛子。是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得甚深远离无行。身口意业转求胜行而不舍离。

  论曰。甚深者远入故。远离者彼障灭故。无行者。彼余出世间世间地不能行故。身口意业转求胜行而不舍离者。声闻辟支佛虽离彼相业不如是。得少为足不求上行故。如是双行果过。二乘地已说。云何得胜行。

  经曰。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何地来能入寂灭定。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寂灭定今住第七菩萨地。于念念中能入寂灭定而不证寂灭定。是菩萨毕竟成就不可思议身口意业。佛子。是诸菩萨行实际行而不证寂灭定。佛子。譬如有人乘大船舫入于大海。善知行船善知水相。不为大海水难所害。如是佛子。菩萨住此第七菩萨地中。乘诸波罗蜜船行实际行。而不证寂灭定。

  论曰。行实际行而不证寂灭定。以不舍有故。如经金刚藏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从第六地来能入寂灭定乃至而不证寂灭定故。如是三摩跋提胜行已说。次说发起胜行。

  经曰。菩萨如是通达三昧智力修行。起大方便智力故。现身世间门深心涅槃。虽眷属围绕而心常远离。以愿力受生三界而不为世间所染。心常寂灭以方便力而还炽然虽然不烧。随顺佛智转声闻辟支佛地。通达诸佛境界藏现魔境界。过四魔道现行魔境界。现诸外道行而深心不舍佛济。通达一切世间事心常在出世间道法。所有庄严之事。胜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四天王释提桓因梵天王而不舍乐法念。

  论曰。发起殊胜行者。有八种行共对治摄。一起功德行随顺世间门。如经菩萨如是通达三昧智力修行起大方便智力故现身世间门深心涅槃故。二上首摄余行。如经虽眷属围绕而心常远离故。三愿取有行。如经以愿力受生三界而不为世间所染故。四家不断行。远离贪欲随烦恼使而示贪欲行事。如经心常寂灭以方便力而还炽然虽然不烧故。五入行。如经随顺佛智转声闻辟支佛地故。六资生行。饮食睡梦等魔境界故。如经通达诸佛境界藏现魔境界故。七退行。示老病死此三魔境界故。如经过四魔道现行魔境界故。八转行。有三种转。一见贪转。如经现诸外道行而深心不舍佛济故。二障碍转。如经通达一切世间事而心常在出世间道法故。三贪转。天龙等尊重心摄取转彼贪心故。如经所有庄严之事胜诸天龙乃至而不舍乐法念故。

  经曰。菩萨成就如是智慧。住此菩萨远行地已多见诸佛。以大神通力大愿力故。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由他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以大神通力大愿力故。是菩萨见诸佛时。以上心深心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供具悉以奉施。以诸菩萨上妙乐具供养众僧以此善根皆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生上恭敬。专心听法闻已受持。闻受持已得如实三昧智慧光明随顺修行行已忆持守护诸佛正法。一切声闻辟支佛智慧问难所不能坏。是菩萨复能利益众生故法忍转净。是菩萨住此菩萨远行地中。于无量劫彼诸善根转胜明净调柔成就。复转尽成就。无量百劫无量千劫。无量百千劫。无量百千那由他劫。无量亿劫无量百亿劫。无量千亿劫无量百千亿劫。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彼诸善根转胜明净调柔成就。复转尽成就。佛子。譬如本真金。以一切众宝具足庄严。光色转胜明净。余庄严具所不能及。如是佛子。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彼诸善根从方便智起转胜明净。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佛子。譬如日光。一切星宿月光所不能坏。阎浮提内所有泥水悉能干竭。如是佛子。菩萨住此第七菩萨远行地中。彼诸善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又能干竭一切众生烦恼淤泥。是菩萨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习随力随分。诸佛子。是名略说菩萨第七菩萨远行地。若菩萨住此地中多作他化自在天王所作自在善令众生发生正智。亦令众生渡烦恼海。所作善业布施爱语利益同事是诸福德。皆不离念佛念法念僧念菩萨念菩萨行念波罗蜜念十地念不坏力念无畏念不共佛法。乃至不离念一切种一切智智。常生是心。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大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为导为将为师为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复从是念发精进行。以精进力故。于一念间得百千亿那由他三昧。见百千亿那由他佛。知百千亿那由他佛神力。能动百千亿那由他佛世界。能入百千亿那由他佛世界。能照百千亿那由他佛世界。能化百千亿那由他佛世界众生。能住寿百千亿那由他劫。能知过去未来世各百千亿那由他劫事。能善入百千亿那由他法门。能变身为百千亿那由他。于一一身能示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以为眷属。若以愿力自在胜上菩萨愿力。过于此数示种种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声或行或庄严或加或信或业。是诸神通乃至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不可数知。

  论曰。守护诸佛正法者。于三千大千世界中得为大师故。修方便行满足故。彼守护上首故。利益众生故法忍转显。此地释名应知。如经是菩萨复能利益众生故法忍转净故。修行功用尽至故。名为远行地。一切众宝具足庄严。真金喻者。示现一切菩提分法方便行。功用满足故。此地中诸善根转胜明净示现。如经譬如本真金乃至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坏故。日光喻者。如前地说。此地胜故。如经佛子譬如日光乃至又能干竭一切众生烦恼淤泥故。余如前说。

  

《十地经论卷第九》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十地经论卷第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