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严论经卷第二
(四)
复次夫听法者。有大利益增广智慧。能令心意悉皆调顺。我昔曾闻。师子诸国。尔时有人。得摩尼宝大如人膝。其珠殊妙世所希有。以奉献王。王得珠已谛视此珠而说偈言。
往古诸王等 积宝求名称
聚会诸宾客 出宝自矜高
舍位命终时 捐宝而独往
唯有善恶业 随身不舍离
譬如蜂作蜜 他得自不获
财宝亦如是 资他无随己
往昔诸国王 为宝之所诳
储积已待他 无一随己者
吾今当自为 必使宝随己
唯佛福田中 造作诸功德
随己至后世 善报不朽灭
临当命终时 一切皆舍离
举宫室亲爱 大臣诸猛将
悲恋送亡者 至冢则还家
象马宝辇舆 珍玩及库藏
人民诸城郭 园苑快乐处
飘然独舍逝 都无随从者
王说偈已即诣塔所。以此宝珠置塔枨上。其明显照犹如大星。若日出时照王宫殿。晖曜相映倍于常明。珠之光明日日常尔。于一日中卒无光色。王怪其尔即遣人看。既至彼已不见宝珠。但见枨下血流污地。寻逐血迹至迦陀罗林。未到彼林已见偷珠人窜伏树间。偷珠之人当取珠时。堕枨折[月*坒]故有是血。即执此人将诣王边。王初见时甚怀忿恚。见其伤毁复生悲愍。慈心视之而语之言。咄哉男子。汝甚愚痴偷佛宝珠。将来之世必堕恶趣。即说偈言。
怪哉甚愚痴 无智造大恶
如人畏杖捶 返受于斩害
畏于贫穷苦 兴此狂愚意
不安少贫乏 长受无穷厄
尔时一臣闻是偈已。即白王言如王所说真实不虚。即说偈言。
塔为人中宝 愚痴辄盗窃
斯人无量劫 不得值三宝
如昔有一人 信心欢喜故
耳上须曼花 以用奉佛塔
人天百亿劫 极受大快乐
十力世尊塔 盗宝而自营
以是业缘故 沉没于地狱
复有有一臣怀忿而言。如此愚人罪咎已彰。何须呵责宜加刑戮。王告臣言。莫出此语。彼人已死何须更杀。如人倒地宜应扶起。时王即说偈言。
此人已毁行 宜速拔济之
我当赐财宝 令忏悔修福
使其得免离 将来大苦难
我当与钱财 使彼供养佛
若彼不向佛 罪过终不灭
如人因地跌 还扶而得起
因佛获过罪 亦因佛而灭
时王即便大赐钱财。教令佛边作诸功德。尔时偷者即作是念。今者大王。若非佛法中调顺之人。计我[億-音+(夫*夫)]罪应被斩害。此王能容。实是大人赦我重罪。释迦如来甚为奇特。乃能调化邪见国王作如斯事。说是语已。还到塔所匍匐向寺。合掌归命。而作是言。大悲世尊世间真济。虽入涅槃犹能以命赈赐于我。世间咸皆号为真济。名称普闻遍诸世界。及于今者济我生命。是故真济名不虚设。即说偈言。
世间称真济 此名实不虚
我今蒙救拔 知实真济义
世间皆炽然 多诸郁蒸恼
慈悲清凉月 照除热恼苦
如来在世时 于旷野鬼所
拔济首长者 是事未为难
于今涅槃后 遗法济危厄
令我脱苦恼 是乃为甚难
云何世工匠 奇巧合圣心
图像举右手 示作安慰相
怖者睹之已 尚能除恐惧
况佛在世时 所济甚弘多
今遭大苦厄 形像免济我
(五)
复次夫少欲者。虽有财物心不爱着。犹得称之名为少欲。我昔曾闻。有优婆塞。彼优婆塞时有亲友信婆罗门法。时彼亲友善信婆罗门。弊衣苦行五热炙身恒食恶食卧粪秽中。即唤优婆塞言。汝可就此观婆罗门。汝颇曾见清身自苦高行之士少欲知足如此人不。优婆塞言。如此高行可诳于汝。即共亲友问婆罗门。汝今苦行为何所求。婆罗门曰。我今苦行欲求为王。时优婆塞语亲友言。此人今者。方求大地库藏珍宝。宰割自恣贪嗜美味。宫人侍御好乐女色。种种音乐而以自娱。虽作大臣长者有诸财宝不适其意。乃欲希求一切大地人民珍宝。何以称之为少欲耶。汝但见其身行苦行。便谓少欲。不知此人所求无厌。谓为少欲。即说偈言。
所谓少欲者 非必恶衣食
无诸资生具 以之为少欲
此人于今者 心如大河海
贪求无厌足 云何名少欲
今修此苦行 贪渴五欲故
此人实虚伪 诈现少欲相
为贪故自苦 实非少欲者
说是偈已。优婆塞复作是言。今者此人具诸贪欲嗔恚愚痴。仙圣所行无有少分。是故当知。夫少欲者不在钱财多诸宝物。何以知之。如频婆娑罗王富有国土象马七珍。犹名少欲。所以者何。虽有财宝心不贪着乐于圣道。以是之故虽复富有七珍盈溢。心无希求名为少欲。虽无财宝希求无厌。不得名为少欲知足。即说偈言。
若以无衣食 倮形尼干等
造作诸勤苦 以为苦行者
饿鬼及畜生 贫穷诸衰恼
斯等处艰难 亦应名苦行
此人亦如是 徒为自疲劳
形虽作苦行 而心怀贪着
希求无厌足 不名为少欲
虽复具众物 心无所染着
修行乐圣道 是乃名少欲
譬如诸农夫 以谷种田中
贪收多果实 不名为少欲
身如恶痈疮 将适须众具
意求于道故 是名少欲者
为治恶痈疮 少受资生具
心不贪后有 是真名少欲
心意不谄曲 亦不求名利
虽有资生具 名闻具实德
能有如斯事 是乃真少欲
(六)
复次虽复持戒。为人天乐是名破戒。我昔曾闻。有一沙门与婆罗门于空林中夏坐安居。于时沙门数数往返婆罗门所。与其共事不存亲疏正处其中。所以者何。若与亲昵恐其生憍慢。若与其疏谓为憎恶。即说偈言。
以杖置日中 竖卧俱无影
执杖倚亚者 其影则修长
彼人亦如是 亲疏宜得中
令渐通泰已 然后为说法
此婆罗门无有智慧。不别贤愚供事极苦。是以我今不宜亲昵亦不应疏。何以故。事愚人苦不解供事亦名为苦。种种方便共相习近。渐相体信得与言语。尔时比丘问婆罗门。汝今何故举手向日。卧灰土上裸形啖草。昼夜不卧翘足而立。行此苦行为何所求。婆罗门答曰。我求国王。此婆罗门于后少时身遇病患。往问医师疗疾之方。医师报言。宜须食肉。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汝可为我至檀越家乞索少肉以疗我疾。于时比丘作是思惟。我今化彼正是其时。作是念已化为一羊系着其边。婆罗门问比丘言。汝为索肉今在何处。比丘答言。羊即是肉。婆罗门大生嗔恚而作是言。我宁杀羊而食肉耶。于是比丘说偈答言。
汝今怜一羊 犹尚不欲杀
后若为国王 牛羊与猪豕
鸡犬及野兽 杀害无有量
汝在御座上 厨宰供汝食
汝若嗔恚时 当言斩彼头
或言截手足 又时教挑目
汝今怜一羊 方欲多杀害
若实有悲心 宜舍求王意
如人临刑戮 畏苦多饮酒
华林极敷荣 猛火将欲焚
又如着金锁 虽好能系缚
王位亦如是 恒有恐惧心
威力诸侍从 庄严以珍宝
不见后过患 凡夫贪愿求
既得造诸恶 坠堕三恶道
如蛾贪火色 投中自燋灭
虽有五欲乐 名称普闻知
恒多怀恐惧 忧苦患极深
犹如捉毒蛇 逆风持炬火
不舍危害至 亦如临死苦
王者游出时 顶上戴天冠
众宝自璎珞 上妙庄严服
名马众宝车 乘之出游巡
道从数百千 威势极炽盛
若有寇敌时 宝铠自严身
胜则多杀害 负则失身命
妙香以涂身 上服以香熏
所食诸肴膳 百味恣其口
所须皆随意 无有违逆者
行来若坐卧 举动悉疑畏
亲友亦不信 虽复为亲友
恒有危惧心 云何名为乐
如鱼吞钩饵 如蜜涂利刀
亦如网罗襁 鱼兽贪其味
不见后苦患 贵富亦如是
终受地狱苦 地狱垣墙壁
屋地皆炽然 罪人在其中
火出自烧身 受苦无有量
汝当自思惟 所为乐既少
众苦患甚多 是故应念苦
莫求贵自在 舍汝愿求心
唯有求解脱 众苦悉消除
婆罗门闻是偈已默然不答。合掌向比丘白言。尊者。善有辩才开悟我心。设使得彼三十二天王者亦不甘乐。即说偈言。
善意巧方便 明智能观察
为我除邪愿 示导正真路
善友当如是 世间所称赞
常应近是友 无有诤恼患
善导我心意 回邪入正道
示我善恶相 令得于解脱
(七)
复次依邪道者得众苦患。修正道者增长信心及以名称。有智之人应观邪正。我昔曾闻。有一人于行路侧作小苦行。若有人时卧棘刺上。若无人时别居余处。有人见已而语之言。汝今亦可徐卧刺上。何必纵体伤毁甚多。此人闻已深生嗔忿。放身纵体投棘刺上转剧于前。时有一优婆塞在其傍立。是苦行者见已自摆转复增剧。优婆塞即语之言。汝于前者但以小刺。今复乃用嗔恚之棘而以自刺。先所刺者伤毁甚浅。贪嗔之刺乃为深利。卧棘刺者苦止一世。贪嗔刺苦及无量身。以刺刺身此疮易灭。贪嗔刺疮历劫不差。是故宜速除深毒刺。即说偈言。
汝今应勤拔 心中深毒刺
宜以利智刀 割断贪嗔棘
贪嗔深着人 世世不可袪
愚小诸邪见 不识正真道
苦身卧棘刺 以苦欲离苦
人见卧棘刺 无不远逃避
唯汝于斯苦 抱持不放舍
我见如此事 乃知有邪正
是故重自归 十力之世尊
大悲拔众苦 开示正道者
涉彼邪径众 导以八正道
外道邪见等 为苦所欺诳
极为信着苦 流转无穷已
诸有智慧者 见此倍增信…
《大庄严论经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