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他自已就会度,普通都是度中根人。中根人都是随著因缘而转,只要跟他讲佛法就会接受,所以亲近良师、益友、好道场很重要。
佛法,什么是佛法?就是心法。大家都有心,“心即佛”喔!其实人人都是佛—未来佛;我们有的是“万能的心”,决定可以修成“万德庄严”的大慈大悲佛,所以修佛道决定能成佛。你看佛法多么好!多么高!多么妙!这是人人可行的,是自家本份的事情,但人却把这事忘却了—忘记了自已。只要一提醒,大家都会修的。
问:我们在家修行常常没办法“理事无碍”;道理上知道,可是在事相上往往没办法无碍,这一点怎么突破?
答:修行完全是在事相上,不是在理体上,这点要知道。理上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就好,事修上你没有做好就不行。修行要理事无碍,理上是那么讲,但毕竟我们领略不到。就像你没来过灵岩山寺,听人家讲灵岩山寺是如何的情形;你现在来了,看到灵岩山寺,与你先前听到、想像的毕竟是不同。所以还是要在事修上做好。
问:我现在有排一些定课,比如每天要念多少佛;但定课外还要做很多的世间事,难免起心动念、退道心,怎么办?
答:我们是佛教徒嘛!做世间事,你只要有殊胜的智慧,正智慧坚固了,一切法皆是佛法喔!金刚经上不是说吗?“一切法皆是佛法”,只要是利益人的事、善事、好事,都是佛法、都可以做。
或许你会问:“一切法皆是佛法,那贪嗔痴也是佛法吗?”当然也是!不过我们要举其善的来做。你真正达到了大开圆解,那贪嗔痴性就是佛性、三解脱性!那时候就可以谈理体了。可是我们离那个境界太远了,现在我们只要至诚把事相做好就好了。
问:这是不是无相修行?也就是金刚经说的:无一切相,修一切善法吗?
答:对!我们人最苦的就是有相—我相、人相、众生相,那就好苦了!把这人相、我相、我执、法执破了,就能处处自在安乐了;你能无一切相就好快乐喔!
问:可是我执难破啊!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来破呢?
答:难破是难破,但一定要破,你破了就快乐。现在有些执著是免不了的,只要能不太执著就好了。是非烦恼不要执著,执著就是苦。有因缘的话,凡是善法、与人有利益的事,我们能协助的,都要尽力去做!同人结缘嘛!
问:我有排定课念佛,可是像发菩提心就比较困难了。
答:也没什么难的。什么叫做菩提心呢?凡是利益人的事、好事,你都想去做,这就是有菩提心了嘛!还要有菩提行喔!光有心没有行,不行的。就像你知道布施好,当然没钱布施是没办法;如果有钱就要布施,布施并不是要你布施几十、布施几万的;随分随力做就好了。
问:很想多亲近善知识,可是自己俗务繁忙,不容易找到时间;善知识也忙得很,该如何设方便请法?
答:我时常感慨:这个时代要想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实在难呀!难如登天。因为现在出家人少,善知识都忙得很;你去请法,他那有时间坐下来同你谈?有心人亲近善知识,至多也只是叩头顶礼罢了!而且要知道,想真正修行,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并不是一、两次请法就能获法益、开智慧,那里那么容易?除非你是上根性,一闻即悟,悟即能行;若是次等根性者,那就可怜哪!
要想真正修行、真参实学,一定要跟著师父,不能离开善知识。好比婴孩不能离开父母,小鸟学飞不能离开树枝。善知识不仅在教理上来指导,他的生活举止,行、住、坐、卧,一切都是在为众生说法。初学的人若懈怠,离开善知识又无道场,纵使修行,亦恐是盲修瞎炼而已。
问:那居家学佛的人,怎么有时间长期亲近善知识、入道场呢?
答:现在人人都受过教育,在家可以多看看古德、大善知识的嘉言语录,那就是真正的善知识。像“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应该时常看。“文钞”看一遍即可,但“菁华录”就要一遍一遍仔细精读,不是看过一遍就算了。就像早上吃过饭,是不是中午就不用吃了?不可以的。要反覆多看,看实际行持之处,要多用力。
看印光大师菁华录,初看时难免会不明白,常看自然就明白。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义自知”,智慧一开,有了正智慧,听人讲话就能分辨是非,一些邪知邪见就骗不了你,而且还能明辨真假善知识。否则,真正的善知识,或许口不会说,看起来苦苦恼恼、平平凡凡的,你却看不起他;嘴巴很会说而没有道的假善知识,你倒以为他了不起。那真是糟糕!为了生死这根本大事,亲近善知识是轻忽不得的。大家照这样做,就不会走错路了。
“了凡四训”也应当看。家中如果有小孩,那“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这些好书,都应当教导他们背诵。现代的人早将孔孟儒学置之不理,不重视伦理道德;一个人没有五伦八德,等于人没有灵魂,那里还能算个人?不具人的根本又如何学佛啊!
问:这些我都看过了,也都明白了!
答:古来高僧大德读诵受持一部经,都要花个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只有少数没有深厚善根又高傲自大的人,看过经典,就认为已经明白了、懂了!以为谈的就是那一套,按著自已的意思解义。经典那里是看一次就能懂了,其实说懂的人是没有懂,真懂的人会谦虚地说自己还不明白。
修行也是如此,越修行越有惭愧心,越是觉得自已没修行;只有没修行的人,才觉得自已修得很好。就好像有道德学问的人决不会自高自大,反而非常谦卑。“低头是稻穗,昂首系莠稗”,愈成熟的稻穗头愈是低,只有坏的稗麦、杂草头才抬得高高的。修行要生大惭愧心,要用至诚心,不是光口说而不实行,一定要在行、住、坐、卧中表现出来。你其明白了吗?那真恭喜你,明白就要实行呀!
要想真实得到佛法的利益,不但要求解,同时还要行,解行并重。单单求解而不在行门上下功夫,如何能有真智慧?没有亲身体验,所得到的只不过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已,与你切身利益是无济的啊!
问:要如何行呢?请老和尚开示!
答:在行的时候,不要好高骛远,要按部就班,这才是求学的原则精神。像念佛,你就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不要还想修其他的观像、观想、实相念佛。什么是实相呢?无形无相,摸也摸不著边,你没有般若智慧是修不到的;修行没有达到二六时中清凉自在,凡事看破、放下,见一切如“水中月、梦中景”这样的境界,又那有根机去修观想、观像?
现在既是生死罪障的凡夫,就老老实实地持名念佛、至心拜佛、受持五戒、常生惭愧心。一方面学佛修行,日常工作还是要照常做,并不是弃之不顾了,是要利用工作之余来修行。工作之余,即使想消遣,也要从事正当的消遣,像运动、户外踏青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不要做些打麻将、玩牌等不好的事。要把握时间!把说闲话、打妄想的时间省下来念佛修行就够了!成佛有余了!若不从这些时间力行改变、努力用功,是谁人阻误了你修行呀!
问:除了印光大师文钞外,还有什么净土法门的书可研究?
答:净土法门的典籍是千经万论都有,至于求其简而精、高而远的,有蕅益大师所辖的“净土十要”。不过,这并不是一般在家居士时间上可以研究的,要有时间在这方面专心修学的人才可以。
其实,只要老老实实、愚而安愚,照著印光大师文钞中的开示实地去行,决定往生有分!“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果有福报出家,专心来研究净土法门,那当然是最好了。
法义释要
问:佛法常说“富贵学道难”,为什么?
答:我们常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是地狱五条根,一有了富就是有“财”,贵就是有“名”,那么五欲已经占了二个了。如果有财有名能做好事,那当然是愈多愈好。但是众生的通病都是“善财难舍”,即使是佛教徒,要叫他供养三宝也不容易啊!一般人更是一点小小的善事就要有名才做,无名就不干。可是要拿钱造恶业的时候,随便挥霍就能舍得,所以说有了富贵要学道就难了。然而反过来说造恶又易了!
人间的富贵最容易使人昏迷造恶业,要知道,造恶业的人大多是富贵者,贫穷的人反而不会造那么多恶业。就好像愚笨的人还好,聪明则反被聪明误一样。当然聪明的人学好,又比愚笨的人高上百千倍了,有智慧的人又比聪明的人高千万倍以上啊!所以佛法最强调要有正智慧,有了正智慧才有正见,有正见才能修正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问:佛法说“财法三施等无差别”,财施是有漏法,法施是无漏法,怎么说平等没差别呢?
答:虽然是有漏之财,但因为用在无漏功德上,所以财施也就是法施,二者平等。举个例子,拿灵岩山寺来说,这里本来是一座荒山,长满了草,由于大家发心布施财,将个人的有漏之财,用来建道场,团结就是力量,共建了这座道场;没有钱怎有这个道场?没道场大家怎能修行、闻法?道场是令人修清净之法、解脱生死之法的地方,这就成就了无漏功德。
虽然是有漏之财、是财施,你用在无漏功德上,这种财施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也就等同法施的功德。所以金刚经讲:“一切法皆是佛法”用于善,功德无量;用于恶,那也是罪业无边。大家要开智慧,钱要用于利益千万人、自利利他,不要用来自害害他。
我们拿钱供养三宝求生西方、求无漏功德、不生不灭,这是求无为法;假如你的财施、拜佛、念佛这一切功德,只是求家里平安、丈夫升官发财、儿女读书聪明……,这是求凡夫有为法。其实只要你有功德,这些事情都能不求而自得嘛!好像种树收到果,自然有枝叶;农夫收了稻米,自然有稻草啊!舍了稻米,单求稻草,这样有没…
《法海释疑(妙莲老和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