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禅学与学禅▪P2

  ..续本文上一页,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听到别人念金刚经就发心,就毅然到了湖北黄梅朝礼五祖。五祖一见这个人根器很好,不讲第二句话,要他去舂米踏碓。舂了八个月的米,五祖就把法传给了他。尔后开出五家七宗,这五家七宗的作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谓当头棒喝就是直指人心,心在哪里?你说是你现在正在讲话的心,那是妄心,当一棒打下去,忘掉自己讲什么,有苦说不出,有冤也难伸的时候,真心就出来了,这是直指人心的方式之一。

  

   以后五家七宗,德山的“棒”、临济的“喝”都是别具作略,独树风格。各位所看的禅宗语录,明明是白话,却看不懂,因为它是直指真实。其实你看不懂的,只显示了真理的一般,那是浓缩又浓缩的,所以很难看懂。

  

   为什么要说这些?我们成立禅学会,就是要学禅,学禅先要把禅的概念认识清楚。

  

  二、禅学与学禅

  

   (一)禅是一种学问吗?

  

   1.有师有徒皆属学问范畴

  

   宗教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既然是全人类所共有,你我都有份,而学,一定要有人教。任何一种学问,有人教,有人学,有人传,有人受,这就是学问。所以禅也是一种学问。

  

   2.禅是特殊的宗教也是特殊的学问

  

   一般的学问总是会有些心得──有所得,总有些东西,有些收获,但你要真学禅,你将毫无所得,没有收获,只有损失;把你原来的东西拿走了,你想得到什么呢?什么也得不到!古人有一句话“夺饥人食,驱耕夫牛。”种田的人靠牛,我把牛赶走,看你怎么办?这个人三天没吃饭,刚刚捧了一碗饭很高兴正要吃,偏把他的饭夺走,禅的教学就是这个样子。

  

   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呢?因为禅是一种道。古人讲“为学日益”,你要求学问,天天有进步、有收获,“为道日损”,你要学道,天天要甩掉一些东西,天天有损失;某些概念甩掉了,某个执著甩掉了,某个自以为是的观念甩掉了。有时自以为发现真理,对师父一讲,师父打你一棒,所自以为是的也没有了,简直这一生白活了。看来是如此,实际上各位要知道,只要是人,谁都不愿意被埋没,被埋没时就大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而最可悲的倒不是别人不用你,而是你自己否定你自己,因为你种种的观念游戏,从六根六尘对境形成六入所产生的名、色、妄想,把你永恒的生命、真实的自我完全埋葬掉了,完全迷失了。而禅,就是找出真实的自我,把捉永恒生命的一门学问,所以是一种特殊的学问。

  

   (二)禅是什么学问?

  

   1.禅是生命之学

  

   何以见得禅是生命之学?因为人生最大的问题,是生死苦乐的问题:生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来?死后也不知道究竟到哪个地方去?苦乐完全不能自主。今天你的环境好一点,上司、朋友、同事都歌颂你很了不起、很伟大、很受尊敬,你感觉食欲大开,万有引力对你好像减轻了作用,飘飘然要飞起来了似地;假如有个人骂你,说你不是人,修养不够、品德不好、工作不认真、不能构成工作需要、是个多余的人,就感觉地心引力对你加倍,心情沉重,食欲没有了,胃口也倒了,觉也睡不著,走路好像两条腿特别重,生死苦乐何尝操纵在你自己手里?

  

   禅,就是要了解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要发掘出生命的基因,永恒不变的那个因素是什么?要把捉到自己生命的永恒相,要发掘出来自己原本的心,最初是个什么形态?要求证出何以光明解脱的佛祖和烦恼愚昧的众生是平等的?如何是自他不二?我和你明明是两个人,我要掏你口袋的钱,你会向派出所报案,为何称为自他不二?这些都是生命的问题,生命本质的问题。

  

   2.禅是穷理尽性之学

  

   什么是穷理尽性?世界上所有的哲学家都自命为真理大师,说他发掘了真理;有的说是心,有的说是物,有的说是一元,有的说是二元,有的说宇宙是原子堆积的,有的说宇宙是四大组合的。每一家都从本体论,说宇宙是什么?然后说宇宙论,宇宙的法则、规律是什么?然后说认识论,用什么方法才能正确的认识真理呢?用思想方法,用逻辑推论;然后就是人生论、人生观,而且每个派系都有一套。难道真理果真有这么多吗?只有悟禅的人,才能肯决这些都不是真理,这些只是真理的表象、局部,都只是真理之海的一个泡沫,并不等于真理。

  

   真实的都是原本的,原本既没有银河系,当然也没有地球,道理从哪里来呢?道理从人来,没有人哪里有什么道理啊!人从哪里来呢?说法很多,这里姑且不论。总而言之,禅学不是哲学家讲的哲学,也不止于科学家讲的科学,而是说科学从哪里来?哲学从哪里来?一切理、一切事的源头是什么?要直溯到一切理、一切事的根源,找到根源以后,就是真理之王,就是法王,也就是见性成佛。说来很容易,做起来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3.禅是宗教的灵魂,文学艺术的生命

  

   禅是宗教的灵魂,文学和艺术的生命。这话怎么讲?如果没有禅,自己和信仰的教主便成为对立,我崇拜你,你很伟大,我很渺小,请你救我,一定是如此。真理是绝对的,当它变成两个的时候,已经不是真理了。如果宗教没有禅的精神,宗教只是形式、是崇拜偶像、是迷信的;而禅尽管它是宗教的,它却是宗教的灵魂。布大说佛法,*轮的运转,有三个时期:第一是正法时期五百年,这五百年没有偶像。当初大家纪念布大,只摆一个狮子座空著,说是佛的位置;拿菩提树枝插在旁边,纪念布大成道在菩提树下,并没有什么偶像。第二是像法时期一千年,大家思念佛,就用泥塑、木雕、金装、铜铸做个佛像。第三是末法时期,时间较长,有一万年,这一万年以后呢?连佛的名字也听不到了,当然就没有佛法了。

  

   何以如此?因为众生的心是在沉溺、堕落、悬浮,并没有升华,不可能越来越净化,但是人定可以胜天,这也许是各位成立禅学会的目的吧!

  

   宗教若是没有禅,宗教只是个偶像,没有灵魂,是迷信的,是被崇拜的。而艺术、文学没有禅,便只是一个躯壳,只是线条、颜色的组合,只是个观念游戏罢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极高明而又道中庸,但是到了宋、明都已经衰退。而中国文化、文学、艺术光芒万丈的时候是唐、宋时期;尤其是唐朝,何以光芒万丈?由于它注入禅的思想,注入了禅的精神!

  

   我们可以说,从宋到明的儒家大学者,没有一个没有参过禅,没有一个不会打坐。我们也知道,如果没有王阳明,儒家精神到明朝就已经中断、没落了。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有很多人说王阳明不是禅,那是从表象看他不是禅;但是想一想,自从孔、孟以后的程、朱、陆、王,除了王阳明以外,谁曾悟过道呀?只有王阳明悟过道,悟了个什么道呢?你打死他,他也说不出来。王阳明是参禅的,他把“致良知”拿来做为参话头的主题,取代话头,用“知行合一”来解释、取代解行相应。所谓解行相应:佛法讲究你理解多少,就做多少,要求实行,并不专求理解;理解很重要,因为不理解就无从实行,实行也不正确,但是你光理解不实行,理解就没有价值、没有作用了。

  

   以上是讲禅对文化的价值。

  

   (三)禅学的指标──穷理、研几

  

   禅既然是生命之学,一切理、一切事、一切众生的根源,那么我们学禅有什么指标呢?我觉得有副对联写得很好,“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追究万事万物从哪里来,这非常契合学禅的旨趣。一切事、一切理从哪里发生的?而你若看到一切事、一切理的发生之处,你就揭开了宇宙的最大秘密,你就摸到了一切事、一切理的底牌,你就是个得胜者。“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你心意没动,离开想念的时候,你的心是什么心态呢?这是很重要的。佛法非常重视恢复自己原本的心。本心,哲学家也非常重视,因为真理是原来如此的,只能发现,不能创造。各位只听说谁创造了电动车或机器人,听说谁创造了真理没有?真理不能创造,只能发现。因此,这副对联对学禅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一切事物从哪里开始发生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你心意刚要萌动以前是个什么样子?一切想念从哪里来?你再进一层发掘就会发现生命的本来面目。所谓本来面目也就是生命的永恒相,把捉到生命的永恒相,就不再堕入轮回,就不会有无常,你就赢得了永恒。

  

   布大初转*轮,看到众生愚昧、执著,布大毫无办法,没有办法教导他们,只好对他们讲“苦、空、无常、无我”这四法印,说符合这四句话就是正法,否则就不是正法。

  

   所谓苦,人生就是苦。人生至少有八种苦:

  

   爱别离──恩爱的人要离开。

  

   怨憎会──讨厌的人总在你面前晃。

  

   求不得──你要求什么东西不一定能求到,求到以后欲望又升高了,认为这个没什么,和小孩子一样,买个小汽车,玩了两三天又要小飞机,把小汽车丢掉了,买了小飞机他就满足了吗?那绝对是靠不住的。所以求不得也是人的苦处。

  

   五阴炽盛──有病的人固然苦,没有情侣也很苦,精神旺盛到睡不著觉,思惟旺盛到非常敏锐锋利,体力旺盛到不打人、挨两拳也很舒服;加上生、老、病、死,就是人生八苦。

  

   我们要想摆脱这些苦,就必须发掘出真我,使真实的自我抬头,自然就恢复了原本的自在解脱。

  

   (四)学禅的宝典──金刚经、六祖坛经

  

   学禅有两本最宝贵的典籍,要学禅你一定要把这两本典籍,读得滚瓜…

《禅、禅学与学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禅与安祥禅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