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上▪P7

  ..续本文上一页二支,为来世当受之果也。又名十二缘起,简称十二缘,又名十二有支。随顺十二因缘四句:谓凡贪、嗔、痴皆生于爱,因爱有取而成无明种子,便发业果。倘能正观十二因缘中,属现在因之爱与取二行,内不爱恋,外不取境,自能舍离一切有无、断常二边邪见,而直入于中道观。依于义下十五句:谓当依真智分别,不当依妄想分别。无有尽相二句:见毕竟寂灭,即一真空法界,故不尽不起。佛告天帝下,正自说前护法也。如来灭后三句:显佛在世时,本如说自心修行;佛灭度后,尤当弘法,使大众奉行。守护法城句:自述前受记也。盖谓以真如三昧守护佛道正法之城,且能使人人信解、受持、读诵佛经,即为真能守护佛法,非必谓置法而守藏也。时王子月盖下,自述前出家也。以其所得神通、总持、辩才之力句下,自述前度生也。时王宝盖下,自述前眷属也。贤劫,为现在劫名。此劫中,释迦牟尼为第四佛,迦罗鸠孙驮为第一佛名。一大劫中有二十小劫,皆有成、住、坏、空四相。成、坏、空三劫中,皆无人类。过去劫亦名庄严劫。月盖比丘则我身是二句,自述前身也。佛本具足三明、六通,举揭过去生中本身实事,历历说明,不过弘宣佛说如实修行,便起佛种性、究竟成佛之本旨。藉以开示、接引无边无数众生,证知我辈凡夫亦当自勉,疾起直追,勇猛精进;视三界难安,如同火宅,一息不来,便为隔世,生死事大,如救头然,彼岸非遥,顷刻便到,莲花骨肉,自结宗盟,决不唐捐之意。诸君读至此处,安能不感激涕零,图报佛恩也哉!

  丙四 结成法供养义

  “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于佛”。

  【释】 如文可知。

  乙二 嘱累品嘱累品第十四

  【释】 释尊以此经法功德,乃为无量亿劫修集,能令南阎浮提一切众生,由是悟入佛之知见,故举以付嘱之慈氏。累其广宣流布于此人间,及如何信解修行之方法。慈氏次释尊当成佛,正犹大富长者以其财产及其事业,嘱累于宗子也。次又嘱累阿难,令之记持结集,故名嘱累。

  【纪】 此品、释迦佛以三阿僧祇所修之不可思议神圣功德之法,专咐嘱于弥勒菩萨,以累其弘通流布也。其所以专嘱累弥勒者,以弥勒次释迦佛遗化之后,当即来此世界成佛故也。

  丙一 释尊嘱言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释】 此阎浮提浊恶世中,犹如淤泥,能生莲华;闻此大乘经法,即成清净佛种。有乐大乘法者,若不闻如是等经法,则不能发佛菩提心而成善利。故广宣流布,随所应得而为广说。依此可见佛说此经之意,正是令浊世中众人起发大菩提心,绍隆佛种,不只是当时斥小、弹偏也,此中所说菩萨三种二相,有三种新学菩萨相。第五种以所曾学、轻慢新学者不令闻解深义。第六种取相分别而执著成病,知见自高,横生法碍。此皆虽遭遇此大乘法宝,不获善利,反因之而堕大地狱者也。唯第二种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若入其中闻已心净,护持解说、如说修行,斯成善利。亦以见其夙殖德本、久修善根,故能信受于此。反是者、皆根行浅薄,福慧微劣,犹盲人无所堪受日月光明之益耳。于此释尊亲口嘱言,遇斯经者,应自回心体察以自研磨。学弥勒之远离斯恶,信奉宣扬,斯乃为不辜释尊大悲深恩也。有好心向佛法之人,于此当深觉悟,勿以世间恶浊狭劣之见,迷自误他,切要切要!

  【纪】 此章、广宣流布于阎浮提句:因此阎浮提人,功德与过失均不可限量。他洲人多清净不能发心,故专说阎浮提也。名新学者句:就闻位说;其实一念回光,便同本德,故不可轻慢视之。

  丙二 慈氏承旨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释】 如文可知。

  【纪】 此章、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句:慈氏直下承当,谓当来成佛时,能如释迦之慈悲摄受,加被于一切众生也。

  丙三 菩萨弘布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丙四 天王护持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纪】 此章、诸官属,指天王所部属之八部天神、地祇等。百由旬,约华里,在三千里外。

  丙五 别结经名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释】 此独告阿难者,以阿难为将来结集经典之人故也。而阿难请问经名者,亦正以将来结集时可安名耳,此为别结此一经者。

  【纪】 此章、于讲义外有应说者:如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二句:显非是佛所说者,以明各有因缘,释尊不掠维摩诘之美也。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二句:显维摩诘既能说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经我印可,汝等不应以非佛所说而不受持,亦应如法受持也。

  丙六 通结信奉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释】 此为各经终结处之通式,亦等于经前之通序。以见当时有此大众共同闻说欢喜、信受奉行,足堪传信来叶,垂之无穷。

  【纪】 此章、与前通序分中六种成就,文字上只少时与处二者。其实、时犹是时,处犹是处,更推知主犹是主,众犹是众,闻犹是闻。无离于文言,说有解脱相。愿以此纪闻,回向真如海。

  【贯 摄】

  【释】 上来释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竟,兹更条贯全经义例于下:一、经分别  按佛经有理经、行经、果经之别。通而言之,每经各有理、行、果经三分。即如此经,第一佛国品是理经,从第二方便品以至第十一菩萨行品是行经,见阿閦佛品、法供养品及嘱累品是果经。理经、乃说之为教本者也,行经、乃示之于实践者也,果经、乃证显而成就圆满者也。大小诸乘各得有理、行、果三经。从其偏胜主重之点而特别之,于大乘诸经中,如摩诃般若、解深密、楞伽等经,是理经也。如妙法莲华、佛地、分别佛功德、小阿弥陀等经,是果经也。若佛华严──亦得是果经──大佛顶首楞严等经,是行经也。果经于立愿行为最有力,理经于开信解为最有力,行经则以转理成事、从因致果为最有力。此经盖与佛华严等同类。乃行经也。从其特点而更别之,则此经乃行经中专从化他以修取净佛国土者也。斯义于经文中,已处处显示之。但就佛于此经所标题目观之,便可知矣。此经佛国品,佛因宝积之问说净佛国行,果上所指佛国乃是东方无动如来妙喜世界。乃既不名佛说宝积所问净佛国土行经,亦复不名佛说无动佛妙喜世界功德经,而就实行修取净佛国之维摩诘及其所现不思议事立名,则此经主要之特点,固不得不谓其在行,尤不得不谓其在于化他修取净佛国之行也。将欲禀修净佛国行,须先有理教以成其信解,故有佛国一品。推此理教之所由起,故有序分。既禀理教,当现观乎恶浊众生世间而求净善佛国之果,以确立无上正遍觉知之意志,此方便一品之所由来也。既立无上正遍觉知之志,当先发明本真如性,已荡凡情,应空圣解,一法不得,乃证法性,故有弟子、菩萨二品。既证真如法性,乃见恒沙众生烦恼体本空寂,恒沙佛法功德性自圆成,转成佛国依正、主伴不二之事,遂有室中六品。上求行满,自利功圆,则当下化而广利他,故既同归佛地,尽而不尽,寄之世界无边、众生无尽,乃有菩萨行品。穷未来际行菩萨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本修净佛国因,当证净佛国果,取净佛国饶益众生,故有见阿閦佛国品。至此、理显行成,行成果满,唯是一乘佛国因果不可思议解脱之法,实为诸佛圆满菩提成就众生之本。劝发能信解、受持、读诵、讲说者,则为供养尽十方三世际一切如来;且显此经修取净佛国之法,须补处菩萨乃能担荷,故殿以法供养、嘱累二品。此经十四品皆净佛国行,大章如是。

  二、时分别  有世俗时,有胜义时。从世俗时观之:释尊说法四十九年,此经说在何时,殊难定说。要之、…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