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洁清。众僧自此安枕矣。余于明年辛丑春正月朔之三日。奉 制台檄。以为地方之务走青鹦。且乞 采监李公作中兴檀越。七月。公入山礼 祖。喜施三百金。为重修山门之资。于是余治寺僧。备查 六祖供奉香灯庄租。每岁所获。从来未有毫厘入常住者。皆为典守侵渔。沿为故习。乃先料理太平庄租。业已将万历二十九年分课银。归入常住。立定春秋冬三期。以听当年支销外。今将黄巢万善补钵。及续置本寺诸庄。一并归之。俱系先收。以听下年支销。除将诸庄二十九年分租课先完外。自三十年起。以为定规。再查本寺。旧有长生库。今复举设。凡一应常住租税。及施主钱粮。尽入库内收贮。仍照清规事例。设定执事。以监寺四人。掌管收支。选众中老成公廉者。充之。本寺十房。旧有都管一人。都寺九人。原应差役。迎接官长。供应府县。取办椒茶棕榈果笋之物。而向之常住租课。尽为此辈干没。极可痛恨。今择精练晓事僧十名。充之。其一应所须该用之物。俱照人头派定。每僧量攒少许。预取入库。以待上司不时之需。庶省烦扰。其各庄收入在库租课。查照田粮差徭常法。照数支领完纳。不致拖欠冒破。其上司官长。入山应接所费。设有定规。亦不致偏累执事。其 佛祖殿堂香灯之用。各有定例。庶不失焚修供奉报本之意。其执事诸僧。终岁奔走辛苦。亦有酬劳。务使劳逸均平。不致嗟怨。仍勘收租全缺。量为盈缩。以彰勤惰。已上四则。俱在库内支销。独教授行童束修之资。除儒师乃予自备。其僧师则出于塔下减损 祖师衣钵。训育沙弥。以增后生惭愧。亦有定则。如此则常住钱粮。无浪费之条。典守执事。无自盗之罅。众僧无烦优之科。常住可为长久之计矣。仍将合寺大小僧徒。尽行受戒。以免玷辱 祖庭之呵。且省酒肉之费。以为衣食之资。斯则衣食足而礼义兴。即秽邦可转清净佛土矣。曹溪祖庭中兴。丛林纪纲再振。在此一举。大关法运。所系非轻。除前坏法弊端。一切置之不论外。其一切事宜。自今万历三十年更始。永为定式。诸执事者。宜各勉力。务要奉行。不许日久因循。无赖僧徒。妄起希图生心坏法。擅改成规。如有此等。则上禀 祖师 灵通 护法伽蓝。神目鉴察。必罪不宥。明彰报应。即使奸盗坏法之徒。生遭王法。死堕阿鼻。因果昭然。毫发不爽。今后凡头首司其事者。各宜时时痛自省心。不致误招苦报。自取罪咎。立库之初。当年租课。俱系下年征收致库。而现年预支无出。余先备银三百二十五两在库抵垫。陆续支销。以为常住张本。待后租课节年补还。今将应行条例。开列于后。永为定规。以便遵守。
计开 一设职事
监寺四名。颛掌库司。收支常住钱谷。置办什物。主张山门大事。以副住持。凡事务同心议处。内以一人颛管锁钥。经理收贮一应钱粮什物。庶有责成。内以一人监收租课。举劾弊窦不使滥觞。为众纪纲。设库司书记一名。专管收支登记帐簿。以备稽查。不致疏漏。户长一名。此乃旧规。专管里甲。差徭粮税。仍照常规。此即古副寺。都管一名。此职即古规都知事。乃知事首领。今即以此职。统充庄主。率领都寺。征收各庄租课。催办合寺粮差。以副户长。亦名直岁。都寺九品。此即古知事。以佐都管征收粮差。轮流直月。以应接官长。干办山门大小事务。此十执事。今照本寺十房旧规。轮流各房挨当。岁终一换。故前此已往。皆无赖者。多不能料理大事。今特选择才力出众者。充之。如遇年终更代之期。住持监寺。仍察贤劳出众者。照旧留用。不堪者。或有他缘。不能应者。即选公廉老成者代之。如有不守清规。抗法循私。或与佃户通同。破坏常住。拖欠租课。或贪图小利。掊克佃民。剥削众僧。有伤大体者。都管监寺。不许容隐。即时举白住持。鸣钟集众。对 祖师前。明证其罪。轻则量惩革黜。别选能者代之。不待岁终。重则呈首到官。以法治之。以警其余。住持亦不许姑息循情。以养成大害。慎之。慎之。
一明收支 收有五款 祖殿每年施利。及银帽器物。常住各庄。每年租课。官长入山。及施主随喜布施。一一募化修造。及斋僧钱粮。罚过犯僧人。入常住钱谷香油。及应入官房产业田地银两等物。并就库中回买物料价值。及亡僧应入常住之物。及常住置买田地房屋什物契书。各有项下。一一条陈。登记簿籍。以备稽查。每款各置收簿二扇。住持与库司。各执一扇。凡有应收者。当 祖殿。对众收之。凡各庄。每岁租课。各有上下限期。预期。都管督率都寺。同催各佃总责田甲。收银完足。亲到 祖殿。当住持监寺交兑。监收执平持衡。勘兑明白。书记登簿。住持佥封。即于库内。取库收印票一张。合住持收簿。将银数上。钤合缝印。仍各佥花押于执事名目之下。方给田甲。以为准的。执事之人。不许私给。若查出租。无印票者。即系通同。侵欺住持。头首定举送官。如律治罪。凡春秋二季。十方施主。至 祖师前进香。供养银帽花器。及银两袈裟衣物等项。塔主零收。住持登簿。年终代期总类若干。见数明白勘校。应存。留者照旧贮积。 祖殿应用者。交割库内。照式收支。临期务要集众耆旧。眼同勘验。塔主不许隐匿。与执事通同党护。查出。定以侵克官物罚治。凡官长布施。及募化修造钱谷斋僧稻粮。并一应但系常住之物。俱照式立簿。一一条款。如法收之。不得隐漏。但有应收之物。而不登簿者。即坐书记监寺通同作弊之罪。凡应用支销银谷物件等项。直月都寺。照式写支票一纸。先到住持处请禀。住持许支。将票抄落支簿。仍将票填次第号数。并所支银数二处。合缝。钤一私记图书。仍于空处写准支二字。直月管事。执票到库支取。司库书记。将票抄落支簿。监寺方敢照数发银。如无图书号票。即系昌支。少则对祖集众量罚。多则送官治罪如律。若不当公用。而住持循私。与执月及典守者。通用妄发一票。支出钱物。不论多寡。查出。即以监收自盗论。设长生库。颛贮储积。监寺掌理钱粮之所。多人不得混入。故又设监寺寮。为会议之所。凡遇直月。管事僧定要专住寮一月。照管常住内外大小事务。支过钱谷物件。月终结算明白。具造月报小册一本。送住持处。对查明白。批不差二字。发送库司。以便年终类结。庶不混错。凡年终。于十月朔日更代之期。预先住持会众。结算一年收支帐目。是日。监寺。书记。十房都管。各执簿籍。同集 祖殿。请能算数耆旧。一人掌算。一人唱数。对众眼同摸算明白。总付书记。具造文册。内开。今将某年分。本寺常住。共收租课钱谷若干。布施若干。某物若干。今某项及杂项支用过若干。见存若干。或有租税未完若干。一一条列。备造总册。一样四本。其一送祖师殿。收贮函中。其一送中兴常住。其一落库司。以为永远规格。其椒茶棕果之类。一一如之。今将岁支额定项下。开列于后。
计开 有十五款办纳粮差。随田照例。每岁大约银一百两有余若有新增田土。及遇闰月差徭。有增无减。若遇免税。则有少无多。 佛殿香灯。每岁设银十两。
祖殿供养香灯。每岁设银五十两。
护法伽蓝。月月朔望斋供。每岁共银十二两。闰月无。住持接待上司。往来官长。每岁旧例十一两。新增四两。 户长接待官长。每岁旧例十两。新增二两。
监寺四人。司库书记一人。每人每岁。斋食银三两六钱。共银一十八两。都管都寺十人。每岁斋食银三两六钱。共银三十六两。新设山长一人。看守祖山树木。修理栽培。每岁量给食米银。一两五钱。藏主维那六人。逐日领众。各殿念诵。每人给布二疋。折银五钱。共银三两。老郎二人。伴仆一人。看守公馆。打钟鼓报客。以听常住差使供役。每人每岁工食银。一两二钱。共银三两六钱。中兴祖庭。重建无尽庵。每岁设供赡香火银三十两。此乃额外。系 祖师自受施利所置。又非他人布施者比。后之主者。用者。及执掌者。勿得轻视。自取重愆。慎之。慎之。此项银两。自三十四年。修起禅堂。即将此银入堂。作十方常住供众之用。与庵无干。凡遇(抚按)两院入山。除塔主。住持。户长。三处。迎接上司外。其余府。县。参。游。守府。赏功。中军。把总。卫所。巡捕。等官。及寻常上司。差使人役。仍照旧规。分派十房。公同接待。不许常住支销。
滃源县出入往来。专在直月管事。迎接斋食定例。
正堂。每饭一餐。银一钱 佐贰。每饭一餐。银七分。
儒学。每饭一餐。银五分 相公。每饭一餐。银三分。
以上四则。管事迎接过后。即具支票。到住持处。佥印到库支取。若不系本县。仍照旧规。
教授行童经书。教师三人。每岁共银十两。各布二疋。每疋折银二钱五分。此俱在。
祖师衣钵内取。当年塔主备之。外每人鞋一双。折银二钱。此在常住库内。支给此项。傥祖殿无出。即在长生库。照监寺例。节年支给。不必零星。其供应饭食。随禅堂众数 以上条例。仍照祖师香灯田祖均攃公用。永为一定规格。后来住持头首执事之人。不许生心。饕餮常住。循私任情。妄自增减。即每年祖课完足。除上支销。尚有余剩者。执事之人。亦不许巧设事端。别立名色。妄擅支取。除当修补山门。及执事出入盘费。并系常住公用。必不得已者。方许动支。但可省各人。当以厚实常住为念。切不可起希图小利之心。自取地狱。古德云。常住之物。住持人。与司其出入者。善能撙节浮费。则钱谷不可胜用矣。自此岁岁。储积有余。经营得法。而日增月盛。丛林未有不兴。*轮未有不转者。余禀 祖命。整救倾危。扶植颓纲。非为细事。诸执事者。务必遵之。纤毫毋忽。呜呼。念哉。常住之物。丝毫为重。盖是施主福田种子。信心膏血。岂可轻心欺盗。古德云。常住之物。几如鸩毒。才沾一粒。则裂肝碎首。通身溃烂。故凡司执掌者。能知因果。即此便是造就天宫净土。不知因果者。便是造就无量地狱。铁床铜柱。焦热铁丸。…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46-5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