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二▪P7

  ..续本文上一页是内向,也不是外向吧!能救你的只有安祥,能改变你痛苦根源的也只有安祥。

  观,是有为法,不如时时自觉

  问:观心观到念头时有时无的时候,此时是追究念头的来源?抑或是一直观注下去?恭请开示。

  答:观心这个名词很容易使人误会,为什么呢?我们看指月录有一段很滑稽,说你在干什么?我在观心。观者何人?心是何物?

  他答不出来,他为什么这么问呢?佛法讲无我,既然无我,谁观心?因为心是无所不在的,一切都是心,它不是一个东西,你怎么观?连地球都看不完,不要说银河系,更不要说宇宙。说“观”不切实际,所以我们不如“自觉”。

  禅宗讲参禅,参禅用现在话来讲就是参详,自己跟自己商量。有一种说法,说观心是要看念的起处,所谓“坐看云起时”,那你也看不到什么东西。不如我的四句话,那是一直到成佛都够了。

  这四句话就是时时自觉──我觉故我在。念念自知──你想什么,知道就对了,从哪个地方出来你知道,它是从你心里出来的!最通俗的解释是这么解释,如果你要找到念起处,你就看到本来的面目了。我事先跟你预报一下,那就是本来面目。所以你不必去参,你就是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一念之起,自己都知道。然后事事心安──做每件事,只要心安无愧。然后秒秒安祥──你要能够保持得住,每秒钟都安祥。当然能够保持到每秒钟都安祥的话,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人是愈来愈年轻,事情愈来愈通畅,没有坏处,倒楣的事不会轮到你,你保持安祥就像你现在这个样子,也没有什么内向外向,也没有什么对与错,乃至于连价值标准都没有了。

  实在来讲,禅也是反权威、反传统、反价值的。但是它有个特质,它会随缘,它不会反到大家不能接受,这是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它只反不说,你就莫测高深。

  安祥这两个字所形容的心态,你能测得出他有多深?多浅?只要你能保持它,安祥对成佛来讲,不仅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而且不假外求。

  动机要诚要正

  问:在某些工作场合中,必须说些善意的谎言,这对修行的人来说,是否是一种过错?恭请开示。

  答:善意的谎言嘛!性质不同,所谓的善意,是非标准是大家公认的,比如说这个药明明是苦的,却说这个很甜,你一口吞下就很甜了,换句话说要不是一口吞下就很苦,那不叫骗,那叫哄,为什么哄呢?为他好,为他好的动机就叫哄他,你要是为自己好,那就叫骗,不骗人比较好。

  我有时候讲话好像在骗你们,其实我说的是实话,我一点都没有骗过人,我只是很保守,我说安祥好,说了万分之一,还有太多我没有讲,安祥的确是好,是成佛所必需的,也是足够的。

  学习“用心如镜”

  问:容易触景生情、激动流泪,这对修行人而言,是否会成为障碍?恭请开示。

  答:那是障碍,那的确是障碍。如果不触景而生情,那就不是障碍,触景生情要是抱著安祥心,那不叫障碍,那就是慈悲的发露,如果没有安祥,用分别心触景生情就不好,分别心不好。我是把各位看得人人都有安祥。我的观察是大家都有安祥,用你现在的心去看可怜的人,你慈悲掉泪是好的,你要是用分别心,有什么就会感光。什么叫不分别?就像是镜子,镜子只照东西不感光,人来了清清楚楚,离开了一点痕迹都没有。庄子说“用心若镜”,你若能用心若镜,就没有这种痛哭流涕,痛哭流涕对一个人反省到某一点,那是好事,看到很痛苦的人值得怜悯那也是对的,假如你常常注意任何问题都会痛哭流涕那就不好,过与不及都不是中道。

  佛只是“觉”没有内涵测个什么

  问:六祖坛经机缘品里说,诸天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这句话,恭请师父解释一下。

  答:这个太笨了,问这个问题太笨了!佛者觉也,佛的智慧是没有内涵的,什么是佛的智慧?没有。我这么讲,有些外道会认为这个太污辱佛,我要是讲错了,我得恶报。佛是没有智慧的内涵的,你要去测,测不到,当然是测不到,没有内涵你测什么?佛要是有内涵,那就不叫无上正等正觉。再高、再深只是个比较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智慧还有更大的智慧,所以大智慧那是勉强的翻译。

  佛的智慧是无上正等正觉,他不是“智”,是“觉”,他若表现在功用上才叫“智”,智是什么东西啊!智是觉的流衍,觉是什么?觉是佛的自受用境界,无上正等正觉,他有,你测得到吗?比方说,我口袋里有什么东西,你猜吧!结果你猜什么都是错,因为我口袋里根本没有东西,空的、空空。道理最简单。

  不具条件的打坐不好

  问:以前曾学过打坐,坐时身体会动、会哭、能听到耳语,后经人劝说,即不敢再盲修瞎练。今愿全心意学习安祥禅,但每静下来观心时,以前的恐惧感就会袭上心头。请问师父,如何克服这个障碍?

  答:我讲的观心是永不间断,是时时自觉,是念念自知,不是静坐;我没有叫人静坐,不要静坐,什么时候静坐呢?到老了以后才静坐,年轻的时候不要静坐。静坐的学问很大,我讲了安祥禅,便懒得讲其他,你若叫我讲静坐,占用的篇幅应该比讲词多十倍。静坐是很难很难的。

  有很多人静坐,没有坐好,坐坏了。比如说有人叫你守黄中──就是上丹田,守得好了以后可以开天眼,开了天眼你就麻烦了,为什么?因为平时吃饭很平静,一个人吃饭更好。开了天眼以后,你在吃饭时一大群鬼瞪著眼睛在看,在流口水,你能吃得下吗?

  有些血压高的人,一守黄中就脑中风,一守丹田(又叫气海),会造成什么呢?首先的好处是引火归元,那就是丹田发热,丹田发热的副作用是“五阴炽盛”,生命力超常的旺盛就有一种过剩的悲哀。我们的身体亏了、虚了,会力不从心、很烦,但是精力过剩了也很悲哀哦!过盛的时候,你想睡觉,睡不著觉;你想坐也坐不住;你想平静一下,脑子乱动,念头煞不了车,你如何使它不至于“五阴炽盛”呢?那你也做不到。像严格持律的弘一大师,是位大修行人,日中一食,他不希望五阴炽盛,产生精力过剩的副作用,所以他日中一食,这样的保持半饥饿,就没有机械惯性。

  什么是机械惯性呢?我们这个肉体是个大工厂,是个化学工厂,我们吃的食物,淀粉质转变成醣,醣跟许多元素产生化学变化,就支援每个细胞到五脏六腑。什么叫过剩啊!假如消化液过多,我们总想吃,吃不饱,性荷尔蒙过多,那就产生性激素,激素就激动,你坐卧不安,甚至于变成了色情狂,制造性犯罪。为什么呢?他不平衡,你若控制不好,他会失衡。所以不具条件的打坐不好。我讲的观心,不是打坐的时候观心,而是说随时随地,你每个念头都知道,这就是观心啊!当中还没有空档, Nospace,观心最好了,不必打坐。

  心安祥后有缘的人会直接受惠

  问:自己造成的污垢可以借修行而摒除,但是子女先天性的疾病,或是由于过去世的因果致病,请问该如何减少子女所受的苦难?恭请开示。

  答:你自己修行很好,秒秒安祥,就会影响到子女,因为父母亲跟儿女,有一条看不见的线在连系著。我讲过曾子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一紧张,那时候又没有大哥大(哄笑),她就咬手指,曾子在山里面忽然心疼,他知道家里一定有什么事,他就回来了。这条灵子线是连著的,你要想你的小孩活得比较好,那你就是先要把自己的心调和好,心安祥以后,你的孩子就直接受惠。有个会友叫吴瑞图的,他原来身体很不好,行动都不方便;他现在生活过得很潇洒、很自在。你要是对你孩子说安祥好,叫他学,或许不可能;不如你自己保持安祥。任何事情如果通不过实验,那就不是真实的,有些人带小孩,睡到半夜里会哭,他跟我说:老师,我们住的环境灵气不好。我说灵气的开关在你的手里,你们夫妻第一不要吵架,第二努力保持安祥。他说:这个安祥保持不来啊!我说:你不付出怎么能够获得呢?你光说牛奶很营养,每天早晨到别人家门口去拿一瓶来喝,那个是不对的;你必须要自己去订购,也即是说你要付出决心,照著老师的话去做,先彻底的做一次反省,不要急躁,仔细反省了以后,慢慢找出一些错误来,把它丢掉。我曾说“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你看那些活在罪恶里的人,叫做边缘人,随时都可能掉进毁灭的深坑。活在烦恼里的人,他必定是活在错误里,他为什么甘心活在错误里?因为他没有反省,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你为了精神有个寄托,就像五祖教人观月轮一样,你不妨先合掌说:老师啊!帮助我,让我看到自己的错误……至于老师帮不帮你,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只要有诚意,事情就做得好。人就是希望有个依靠,有个依仗,单打独斗,他感觉不好著力,没有地方使用力气。你先祷告一下,然后就反省,把错误写出来。为什么写出来?见光死,你没有发露出来,就不能曝光嘛!佛教里有一本大智度论,说要在千人面前述说过去的不对,毫无保留,不要避重就轻,把自己最漏气、最不能见人的都说出来,心里的阴暗面就消失了。金刚经也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则为消灭。这个我不要求你在几十个人面前述说自己种种的错误,用不著!其实你不说我都知道,我不是愿意知道,知道那么多人的过去不是太累吗?那也是莫可奈何,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你喊我为老师,我有什么办法?(哄笑)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反省,把错误丢掉,其他枝枝节节不要去管他。

  礼多“神”不怪

  问:曾听过有些师兄讲,师父曾告诫弟子不要随便到庙里去,但我的父亲在管理一座寺庙,有时需陪家人到庙里去拜拜,自己感到两难,请问师父我究竟该怎样做才对?恭请开示。

  答:这个我也不怪你,为什么呢?你没有到那个境界,到那个境…

《解惑录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