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学佛者的信念▪P17

  ..续本文上一页所谓。那我告诉你,那你就无所成就,那你就随波逐流,你愿意到生死流转里边去浪荡,你就去吧!哪一天,你实在受不了了,再来学佛,反正众生多得是,陪伴你的人多得是,不著急。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这段话进一步告诉我们说,我们不仅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同时我们还要以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包括上面所说的古圣先贤、祖师大德、善知识……,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不但要跟随他们修学,而且还要晓得佛本来就是觉悟的意思,一念觉悟,就是一佛出世,念念觉悟,就有无穷无尽的佛出世,我念念在跟佛修学。所以说“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我们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于念念中,我皆随学”,就是说,我们常随佛学,永远也没有停歇的时候。那有些懒惰的人会说,学佛太难了,太漫长了,挺烦恼的,干吗要学佛呢?还是自己学自己吧。那我告诉你,你要是自己学自己,你永远在六道轮回中去流转。所以,我们学佛是长时间的,没有穷尽的时候。要有”念念相续,无有疲厌”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地去学,要有点“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样的雄心壮志的味道在里边。普贤行愿品的第八个大愿:“常随佛学”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第十一章、恒顺众生愿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依于地水火风而住者;或依于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无色、有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众生比佛重要

  恒顺众生,是《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所在。前面八个大愿的一切内容,都是为恒顺众生打基础。佛教的重点不是佛,也不是菩萨,乃是众生。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怎么说呢?如果一个人,他永远想当众生,那么佛菩萨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他需要依赖佛菩萨,永远都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只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人永远都是可怜的众生。

  那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真正行菩萨道的人,他要想成佛的话,那么众生对于他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为,成佛是建立在度众生的基础上,离开了众生,就不能成佛。你要成佛,就要选择众生,众生对你就十分重要!如果你要当众生,就选择佛菩萨,佛菩萨对你就很重要。请问你?二者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种呢?在坐的同修,你们能理解我说的话的意思吗?

  恒顺众生的原则

  恒顺众生,恒、就是永恒、永远不停止的意思。恒顺众生,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顺从众生,顺从他们的意思。当然,顺从众生是有一定的原则,主要是指顺从众生的善性,而不是顺从其恶性。要对众生真正有利益的事,我们才顺从;不利的事就不能顺从。譬如有人说,他要去杀一个人,那对方力气比我大,我一人杀不了他,我需要一个帮手才能杀他,你跟我一起去,你是菩萨嘛,应该顺从我。那你要不要随顺他呢?又如,有人想不开,要寻死上吊,需要一根绳子,你是菩萨,就行行好吧!布施一根绳子给我。那你就不能顺从他。所以,我们讲随顺众生,还是要讲原则,不能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的。

  随顺众生,就是根据众生的需求,无条件的给他们利益和快乐。记得台湾佛光山上有四个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这四条,就是随顺众生的具体体现。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心里常常怀著这样的念头,随时准备为众生服务,不带任何的私心杂念,那这人是什么呢?这人就是菩萨了。一个人具有菩萨的心愿和菩萨行为,这个人便是菩萨!

  通常我们到宾馆里去,那些服务小姐,就会热情地走上前来问道:“请问你们有什么需要?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只管吩咐就是”。在宾馆里能听到这样的话,但为什么我们走到马路上,就听不到这样的话呢?你们讲讲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你住宾馆交了钱嘛。这个道理很简单,是吧?他是为了赚钱,对你热情,对你好,就谈不上行菩萨道,恒顺众生更免谈。因为,如果是乞丐在宾馆门前多站一会儿,那服务小姐对他的态度会怎样呢?我想她板著脸赶他走时的语言,一定是不耐烦,不入耳的。

  普贤行愿品里所说的“众生”,不仅指人类,而是包括了世界的所有众生。对于一个行菩萨道的人来说,我们要给众生带来安乐和利益。如有人打麻将三缺一,请你参加打,虽然能给另外三人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有没有意义啊?又比如对方要吸毒,毒隐发作时,非常痛苦,他需要你为他提供毒品,假如你能为他提供方便,对他来说当然非常开心,但是有没有利益呀?那像这种随顺、慈悲就是瞎顺从、假慈悲。所以,对众生的随顺,是在给他们带来利益和安乐的前题下去慈悲他们;而不是无原则的乱慈悲、瞎恒顺。

  以众生为中心

  恒顺众生,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我们总是希望别人随顺我,自己却不喜欢去随顺别人。因为有情的特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我执遮住了我们的同情心、理解心。如像妻子希望丈夫顺从自己,根据自己的意思去做事;那丈夫也希望妻子顺从自己的愿望,去做一些事情。那你说,这样的一对夫妇在一起生活,他们要不要吵架呢?那肯定是要吵架的。因为强烈的我执,只懂得让对方尊敬自己,顺从自己;而自己难以去理解对方、尊重对方、随顺对方。

  一个自我意识较强,个人主义表现突出的人,他的群众关系和家庭关系就不和睦。通过学佛,要我们去随顺别人,就觉得难受、很别扭。但这种难受和别扭就是菩萨行的开始。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才是学佛、行菩萨道的人。修行的人,首先要学会吃苦、容忍、受委曲,必须向自己的烦恼、欲望、执著、个人主义等不良的行为唱对台戏,那你才能改变自我的生命。

  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的第九个大愿:“恒顺众生”。就是要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那种错误观念,把“以自我为中心”,改变为“以众生为中心”,去为众生的利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与普贤菩萨的精神相应。

  平等饶益众生

  我们随顺众生,到底顺从哪一些众生呢?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刹海所有的众生,我们都要顺从他们,给众生带去安乐、利益。我们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师长、阿罗汉、佛菩萨那样,一律平等地对待他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妻子随顺丈夫,丈夫随顺妻子。儿子随顺父母,弟子随顺师父……,这些都不是太难做到,对吧?因为这些人都是你尊重、喜欢的人,要随顺他们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随顺儿女的现象十分突出,你的小宝宝要什么买什么,有求必应,父母在儿女面前,真是大慈大悲!但是你的悲心和爱心能扩展到你的冤家、仇敌的身上,你能做到随顺他们,有求必应吗?恐怕很难!至于猪、狗、猫、鸡以及蟑螂、老鼠、苍蝇、蚊子等动物,就更难随顺了。

  我们一提到老鼠、臭虫、苍蝇、蚊子,很多人说,那是四害啊!干么要去随顺它呢?人类认为它们是四害。其实,站在它们的角度,它们认为人才是世界中最大的大害!因为人类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把地球折腾地不像个样子。到处发洪水,天气冷热不定,环境污染严重,耕地日益减少,森林遭到破坏,许多动物遭到捕杀,甚至有的稀有珍贵动物面临灭绝!人类不仅破坏、毁灭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生存环境,而且还破坏、毁灭人类自己。如战争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残杀!这一切的罪恶,不是蚊子、苍蝇所能够造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在自然界中才是罪魁祸首。因为一切丑恶现象,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来自于人类的贪嗔痴。所以谁是大害啊?人总是站在人的角度,带著以自我为中心的有色眼镜,去看待一切事物。那么,凡是对你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人和事,对你来说何尝不是大害呢?如生意场上,同一条街,开了两家店,他的生意做的比你好,你的生意清淡,盈利不如他,你不觉得他是你的大害吗?会不会?肯定会的。可见害与不害,是相对而言的。有损…

《学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